信息全知者(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1616

  可就像我前面说的,子孙后代麻烦了,语言变了咋办?赶紧重新创建?但是外族征服,水深火热,我没这闲工夫咋办?
  就算有这个闲工夫,也没这个意识,因为语言变化大多数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如同方言的形成一般。
  是几代人,累积变化的,老一代的人死了才反应过来。如同一艘船今天换几个零件,明天换几块板子,温水煮青蛙,换着换着,打跑了异族,宣布复古,想找回文字时,蓦然回首,发现不认识字了。
  不认识咋办,日子还得过啊,正好前面征服者留下来了他们的文字,用的挺好,继续用吧。
  至此,古埃及亡了。
  各个古文明的路,基本就是这么走窄了。
  华夏的路显然走宽了,虽然一时之间普及困难,但利在千秋。
  象形、会意这是双核,我为何还说它切音,因为它在同时代的人之间,也可以单纯表音来传达意思。
  比如我说‘青式嘿地,觉第添通’,你们照样知道什么意思啊。
  我经常利用汉字为工具,通过研究古文字的内涵,继而解读山海经等一些上古的东西。
  比如神,比如龙、帝之类的。
  想知道古人怎么设想这个东西的,看他怎么造的字不就完了?
  拼音文字就没法这么干,假设现在,把西方巨龙的所有描述全部删除,然后拿出巨龙,也就是‘拽根’这个单词,那不会有任何人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
  把考古学家累死,他也破译不出来啥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猜测:哦,可能是个人名!你看,圣乔治杀了它,被封圣了,这应该是个异端的名字,也可能是异教徒信仰的邪神名讳……
  研究古汉字,可以象形,可以会意,去追溯古人的想法。
  研究现代网络新型词汇,除了可以切音,还可以内涵。比如姕巭孬孕奀嫑嬲嘦勥烎菿奣……
  咳咳,基本盘说的差不多了,那我们可以具体说几个字了。
  既然说汉字,那就先说‘汉’字。
  这同时也是我的民族,我不知道你们谁赶巧了,正好也是这个民族。
  后世称‘汉子’、‘好汉’,这其实是‘好一条汉家子’的简称。
  当年六郡汉家子,横扫大漠威名扬。如今九州晋国女,不过釜中两脚羊。(也是下本书中的诗)
  汉武帝精选关中六郡良家子,组建骑兵,北逐匈奴,这才给一个民族打下了挺立千秋的自信。
  不过这也属于之后的事了,那么大汉建立前,这个字有什么意义呢?
  汉,毫无疑问,这是个水系。指的是汉水、汉江河。
  古人喜欢专门给各种河流单独造字,现在说什么河,什么江,那都是后来,最开始一个字就代表一条水系。
  比如‘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
  类似的字还有很多,比如淮、济、渭、泾、洛、灞、潇、湘、汶、汝、浍、泗、汴、漳、沽、漓、浔、淄、泸、沱、涪、淝……
  大概还有几十个没说,比如沧,但你们熟悉的就这些了。
  都有三点水,然后另外一半,有的是地名,有的是表达特色,有的是符合其形象,或是赋予其特殊寓意。
  另外一半绝不是瞎写的,转门给河造字,定然有个含义。
  比如说姬字,有说法说黄帝生于洍水,所以以此为姓,改了个女字旁,叫姬。
  啥意思呢,其实右半边,现在看不出来了,但甲骨文里,是象形丰满的身材。另一边是象形生育过的妇女……其实含义就是胸部丰满的美艳少妇。
  如果它是条河,那就是指这是条美丽、丰满、肥沃、滋润孕育两岸的母亲河。
  唔,以此为姓……只能说,黄帝不忘本吧……
  回归正题,汉这个字,繁体是漢。
  虽然没什么名人以此为姓,但有个皇朝以其为国号,后来还成为民族的名字。
  有人简单的就说,因为刘邦封在汉水,称汉王,所以后来国号都叫汉。
  显然没这么简单,这个字必然本身有其美誉。否则不会用这个字当国号的。
  萧何就说了:语曰天汉,其名甚美。
  那么汉到底什么意思呢?会百度的肯定都知道了,看了我前两本书的,肯定也知道了。
  就是银河的意思。
  那么逻辑是什么呢?为什么它是银河的意思?这个学术上没有定论,缺乏考古证据,只能猜。
  猜的话……其实在先秦时期,楚国人大量地把它写作‘滩’,通假漢这个字。
  我怀疑,汉的最古含义,指的是沙与水泾渭分明,万千砂砾星罗密布仿佛被织成布匹的样子。
  很多人以为滩字,是三点水加个难。但这样就毫无逻辑了……汉字不是这么造的。
  我觉得,其实是‘汉’加个‘隹’。
  隹是短尾鸟的统称,我们也知道滩的意思,是水岸沙滩的意思。
  所以造滩字时,一个汉,一个隹,合起来就是鸟儿践踏万千砂砾星罗密布,如同水边布匹一般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沙滩。
  这样一来,逻辑对上了。
  包括漢本身也是这个会意方式,三点水,燕子在土上踩。组合成了漢。
  而且,‘汉’如果是指万千砂砾清晰可见的话,也和现实中的汉江对上了。
  现实的汉江就是以很多滩险而出名,并且如果遇上强降雨,上游冲刷大量泥沙进入汉江,会在汉江形成一半清澈、一半浑浊黄沙的情况,当然,比较罕见,但会有这种自然现象。
  地上有汉江,天上有霄汉。
  这就是汉的延伸含义了,古人抬头看到银河,给它取了个名字,因为它像一条河,所以用地上河流的名字直接命名。
  其实就是指天上的银河,像是无数星辰砂砾密集排列,但又不是浑浊在一起的。
  有点类似清澈的河水里面有无数鹅卵石与砂砾,静静躺在水里面的感觉,透过河水可以清澈看到砂石,鳞次栉比,一个一个的,大大小小,波光粼粼。
  银河、天河这个称呼是很晚出现的,银河已知最早就叫云汉、霄汉。
  古人给水系造了上百个字,偏偏选‘汉’来给银河命名,足见这个字的含义丰富与美丽,且内涵一定与银河的形象完美契合。
  萧何说的没错,其名甚美。所以作为大汉的国号。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汉,是如星河一般璀璨的国家,而汉族,就是银河一族。
  直到这个民族上了天,探索浩瀚宇宙,甚至都不住在地球时,这个名字也不过时!
  我们就是银河之民!
  但是!
  唉,本来是个不错的结局,但如果只是说这个,那就是科普了。
  我这个人,喜欢往上古追溯,有个问题,我不琢磨一下,我睡不着觉。
  ‘汉’并不是一个古老的文字,相反,它在汉字系统中,诞生比较晚。周朝时候才有,甲骨文里没有这个字。
  而且汉水不在中原,乃在南方沧浪江的西边。所以上古时期,中原人也用汉水来称呼银河吗?恐怕不对吧?
  那么,上古时期,银河叫什么?为何中原人没有把它流传下来?
  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是银河显眼,还是汉水显眼?为何周朝人,给银河取名为汉?乃是用一条河命名?
  一般来讲,在逻辑上,这意味着先有这条河,然后才有银河。
  周朝人给它命名,说明它没有名字。还用河名送给它,说明古人给汉江取名,都比给银河取名早!
  这不奇了怪了?古人给无数条河专门造字,不给银河造个字?天上那么一大片银河,没有排面的?
  这个问题,千古以来没人多想,奈何我好好的不码,喜欢想这个,确实是吃得太饱了。
  对此,我有三个猜想。
  第一,银河有名字,失传了,以至于周人要重新取一个。他们寻思着像天上的汉江,就叫天汉吧。
  但这个猜想最离谱,搞笑呢,银河的名字怎么可能失传?
  古人最重视天象!苍龙星象等各种星宿,自古就有,黄帝定过历法,颛顼定过历法,帝喾也修过历法,后来的历朝历代也都在修历法。
  二里头遗址挖出个绿松石龙,跟苍龙星象一模一样。前不久出土的河洛古国一期工程,也有天文星象台,对应天上各种星宿。
  北极星、火星、土星等各种星辰,自古就有名字,银河却没有名字?或者名字能失传?可能性太小了。
  天上那么扎眼的一大片啊!失传什么也不会失传它!这种猜想,把银河的地位看得太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1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