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1616

  后来种群繁衍大了,生存空间变小,按理来说就该顺其自然,但是我有时候又心软,往上面扩地,加个几万平方公里的草地和森林……
  诸如此类的世界,还有魔幻、玄幻、武侠、民国……各朝各代。
  乃至上古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跨越三百万年,到中石器时代,以及只有一万两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把林夕秋丢到仰韶文化前期,半坡文化那里,大约是少典国吧,成了个活了几百年的老怪物,然后当黄帝的老师……说实话,林夕秋不知道被我玩死过多少次。
  还有宇宙各种文明,包括一个与人类截然不同的种族,星球也与地球截然不同,这样的种族他们的文化会如何,思维模式有何不同,我忍不住去想……
  想着想着,码字时间就这么浪费了。
  你们可能说,又用不上,你干嘛非要去想?唉,我忍不住……
  与其空想,不如拿来写番外,但是写番外,又会有人说‘有这功夫写番外,不赶紧写正文?’
  所以我难受。
  其实接下来,我又要去南京面基,按理来说,我应该码存稿。
  我现在八号的已经更新,九号的通宵码,然后九号晚上坐火车去南京。
  现在正通宵码字,但我坐在电脑前,想先码一个番外,再去码九号的正文。
  以上,我废话这么多,就是为了解释:我为何有功夫在这码番外,而不赶紧去写正文。
  你们可以理解为,我脑子难受,想写点‘我爱咋写就咋写的东西’……
  同时这个东西,还得有别人看,继而我就从读者中获得能量了。
  要想马儿跑,就得要马吃草。
  我写番外,就是在吃草,而且是免费的。
  ……
前言写完了,现在来说番外,山海经暂时不扯了,涉及剧透。
  而科幻脑洞以后也要用,收容物嘛,倒是可以写,但很多已经被我安装到下一本书了。
  思来想去,还是只有文化历史方面的可以写。
  华夏的文化,要从根子上写,我发现还得从汉字说起。
  可能有人要吐槽了:卧槽,你咋不从盘古开天开始说呢?
  啧,我倒是想啊,但是盘古太年轻了。
  等盘古这个故事出现时,华夏文明都过去三千多年了……
  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字。
  我们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忘掉,都变革掉,但只要文字还在,文明就是存续的。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玛雅……以及中国。
  为什么说各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延续下来了,前面不用加‘古’字,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没有遗忘自己的文字体系,所以我们的文化是一直传承的。
  有些人说,中国被异族灭过国,文明已经断了。我寻思这不扯犊子吗?
  元朝以前,我们用汉字,元朝之后,我们还是用汉字。并没有变化。
  宋朝亡了天下,但之后读书人还是在学儒,连个学说以及政治学派都没亡,文明反而亡了?
  其实最差点亡的,反而是近现代。受西方冲击有点太大了……
  但即便如此,汉字依旧坚挺,所以我们现在又开始慢慢往回找补,重新把一些文化发扬光大。
  让老迈的文明焕发第二春。
  为何可以这样?就是因为汉字活着。
  什么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什么学术思潮上的转型,什么民族传统,家庭因素……统统不用扯。
  一言以蔽之,汉字不亡,则华夏不亡。
  这个东西,在给整个文明兜底!如中央戊土,承载万物。
  她如同一道底线,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上面则是一个文明的所有文化。
  上面的文化可以失传,可以消失,可以被污浊,没关系,文明还在。以后还能找回来,衍化、进化。
  可一旦文字没了,哦豁,就如同植物失去根脉,楼房失去地基,上面的文化即便还在,也会在五代人之内,面目全非,甚至消失殆尽。
  也许不用五代人,三代人就够了。
  可以说,倘若一夜之间,我们都不用汉字了,转而用拼音文字或者楔形文字,或者外星文字……
  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式宣布:汉家天数尽,华夏至此完。
  哪怕我们所有人都活着……
  可能有人要说,汉字也变过好多次啊,先秦时期的字跟现在完全不同,这不算亡了吗?
  当然不算,从良渚文明的刻符,到甲骨文,再到金文、篆体、隶书……以至于今天的简体字。
  汉字在演变,这个体系是没有亡的,只是进化了。
  现在随便找几个大学生,给他们一堆甲骨文,让他们去钻研,也能认个七七八八。
  一些简单的字,不需要专家跟你分析一堆,摆出来一看,小学生都认得:“哎呀这是个火字,这是人字,这是田字,这是月字……”
  反观苏美尔楔形文字,因为没有传承人,想破译一下,废老鼻子劲了。
  先从两河流域后来的巴比伦文明入手,说巴比伦文明继承了苏美尔文明,对苏美尔王表也有同样的记录。
  于是想破解苏美尔王表,先破解巴比伦文字。
  巴比伦文字是表音文字,后续的阿卡德帝国对其有所记录,而阿卡德帝国的语言,后来闪族人的文明都有继承。
  然后通过逻辑,通过对比,从现存的文字语言,反推阿卡德帝国对巴比伦的描述,来翻译巴比伦文字,之后再反推对比苏美尔王表,来破译。
  最后破译了苏美尔王表,这才知道:哦,这个词原来是太阳的意思……
  一个个古文明都有文字,为何他们都亡了?为何偏偏汉语如此坚挺?就是因为它们大多数都是表音文字。
  古埃及何等强盛?金字塔这么个奇观立在那,然而,埃及没有任何典籍记载它。他们的史书,都是阿拉伯人帮忙写的。
  罗塞塔石碑,记载那么多古埃及文字,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识,最后一个年轻人,一拍脑袋,一夜之间,把它破译了。
  他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但学术界都这么认,那我也这么认吧。
  总之,他说古埃及圣书体,是象形混合拼音文字。
  那难怪亡了,因为文字一旦拼音,就很容易失去内核,最后亡了。
  古埃及文字,乃至各个古文明的文字,其实一开始都是象形的,但是为了推广,开始向拼音发展。因为拼音型文字有个好处,用极其有限的字,组合表达无限的意义。
  但是也有坏处,那就是语言一旦变了,而文字没有跟上节奏一起变,那就完了,几代之后就不用了。
  古埃及被入侵征服无数次,经历了语言同化,文化冲击,再加上杀戮与毁灭。
  他们的文字系统太脆弱了,经历不起这种动荡,统治者变了,征服者是异族,而他们语言变了,文字还来不及跟着变,所以亡了。
  文字一亡,各种文化也跟着亡了,反而是其他文明帮着记录了点神话下来。
  这也是古埃及文字被认为造假的一大原因,他们文字没变过!挖出来的文物,时代跨越两千年,都是一样的文字。
  如果没有造假,那么只能说,古埃及的文字与时俱进的速度太慢,没有自我更新系统。
  反过来,汉字是象形会意切音型文字。
  双核处理器,且不会因为语言的变化而瘫痪。
  汉语发音早就变过了,别说跟古人,跟温州人说话都费劲……但这并不妨碍认字!
  说白了,啥软件都可以兼容。
  比如‘人’字,假设不叫它ren了,我叫它歪比巴卜,那又如何?只要我们定义‘歪比巴卜’就是人类的意思,然后写作‘人’,并以这个字的内涵去衍生其他含义。
  那就照用不误,系统没变,依旧可以用它编写各种应用程序。
  汉字最古形态,是象形的。用着用着,后来古人发现,光象形不够,字不够用,有的概念性的字不能象形。
  于是我们加入了‘会意’,通过会意式的组合,发明了更多的字。
  同样的时期,其他古文明,也是觉得不够用,但他们没有走向会意,而是走向了表音。
  短期内,拼音文字极其适合普及,设定几个用来发音的字,然后人怎么说话,就怎么拼。看到句子后,把所有字拼读出来,也就成了话,继而明白意思,韩国文字就是这样,贼好创建,一代人搞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1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