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6/638

  “阿鞑子有啥战功,吴汉奸有啥战功,左家子有啥战功?”
  孙武进不屑一顾,对随他一起南来的亲信郑大发道:“这鸟天子怕是有了不臣之心,须得看紧些,莫让他胡来。”
  但事后仔细想想,王铎说的未必没有道理,自古赏罚分明,有过要罚,有功当然要赏。
  所以,自家要是能立下大大的战功,岂不是就能让那个有二心的鸟天子乖乖就范,好生把王爵封下来。
  孙武进为何执意要弘光给他封王,却不是图眼前利益,而是为长远着想。
  虽说他是临危受命前来江南,也深得监国信任,然而自来南都后他与监国便天各一方,所谓距离拉远关系,便时常担心监国对他不再宠信。
  而且那帮随监国北伐的老伙计们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听说连徐和尚都当了提督,手下好几万人,这可把孙武进愁坏了。
  监国乃真龙天子,孙武进是深心不疑的,因此大顺将来一定会灭亡南都这个小明朝。
  那时,也是他孙二爷重回大顺怀抱,重回监国身边之时。
  然而,同那帮子一直随监国征战的文武相比,他孙二爷还能如从前那般在监国身边占据份量足足的一席么。
  故而,孙二爷要为自己弄个明朝的亲王当当。
  那样,重回大顺后,他孙武进才能以来归亲王的身份于大顺有一份大大的荣华富贵。
  这么想着,在句容宝华山率领三万京营将士,同四百贼寇对峙长达半个月的孙二爷终是奋发图强,决意为朝廷荡平贼寇。
  为了让南京城中都知道自家这个京营统制不是贪生怕死,也并非庸碌无能,只知争权夺利,纳财好色之徒,孙武进搞出了好大一番动作,命人用马车将南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请”来上百车,其中不乏勋戚。
  听闻孙武进终是要平乱,弘光也很高兴,命司礼太监韩赞周代表自己前往军中观战。
  当真是浩浩荡荡,战事未起,宝华山方圆百里便已被惊动,鸟兽走狗一概不存。
第780章
大明威武,京营威武
  “什么,要我们进攻?”
  号“丹阳贼”的郎廷佐犯了难,不是他不想奉命行事,实是他手下虽只有四百来号人,却都是从江北带来的精锐,不仅人人披甲,更配有一百杆扬州军械局制造的燧发火铳。
  燧发火铳是扬州军械局根据监国指示,耗时一年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方才试验成功的新火铳。
  这种火铳改变了从前火铳靠火绳引火的方式,改以“点火石”击发,不但射速较从前的火铳快了几倍,所使用的颗粒定装火药也极大提高了填充速度,威力更是惊人。
  不过这种火铳刚刚造出,尚未经实战证明是否可行,所以在请示行营后,扬州军械局将造好的一百杆火铳交由第六军试训,结果却被第六军提督程霖交给了待赎汉将郎廷佐指挥的渡江小分队使用。
  结果郎部渡江之后,靠着比火绳铳先进得多的燧发铳屡败明军,更是参加了在方山大破明应天巡抚王永祚之战。几场仗打下来,已然证明燧发火铳的实用性和威力,结果报到江北,扬州军械局这才放心,将燧发铳制图及相应工艺报送北京军械总局,并组织人力物力开始批量制造。
  任军械局提督的蔡士英深知监国对火器研发的重视,同军械局的专家宋应星等仔细察看过新式火铳后,立即报请行营将此铳列为永昌四年军械局武器生产第一批,请户政府多拨预算,以便大量制造。
  行营回谕,准。
  有厉害的武器,加之郎廷佐麾下这四百多“贼兵”是由第六军从所辖各旅选出的精兵,其中更有百多号人是从北边调回来的,这帮人在山东和真满洲大战过,那一个个可都是朗廷佐这个“待赎汉将”眼中的真尼堪好汉,了不得的很。
  因此,郎廷佐担心他要是听令行事,万一掌握不好手下这帮真好汉将对面的明军京营给冲垮了,会不会屁功没有,反而遭来上峰降罪。
  毕竟,在江南都快三个月了,他郎廷佐嗅觉再迟钝,也琢磨出对面同他对峙的明军京营非敌似友,要不然,对面那三万明军怎么可能同他几百人在这对峙半个月呢。甚至,这江南包括南京城中的明朝文武官员,可能大半都被顺军收买。
  果然,事实证明郎廷佐的猜测是正确的。
  明军方面派来使者,而这个使者到了郎部后,不等郎廷佐询问,就见同其一块渡江的营官王五等人就向那明军使者行起礼来,口呼什么冯头。
  “你小子不错啊,都升营官了嘛...”
  原淮军骑兵标统、现明军三千营总兵冯汉笑眯眯的同一众老部下打起招呼,尔后走到有些发愣的郎廷佐面前,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告诉对方明天要向明军发起进攻,并且声势要搞得大一些。
  “呃?”
  郎廷佐还糊涂着,不知道这位冯头是什么来头。
  对方见状,将一枚牌子取出亮了一亮。
  郎廷佐见了那牌子,立时变得很是恭敬,赶紧说道:“卑职听命!”
  原是其渡江之前被告知,若有人持牌来见,便是上官,无论何事均要服从。
  只是还是有些迟疑,便问:“不知上官要卑职是胜还是败?”
  “当然是败了。”
  冯汉嘿了一声,“不过要败得好看些。”
  “这...”
  郎廷佐琢磨让他胜容易,让他败却是难,寻思得和部下们好生商量一下,免得明天出错。
  冯汉这边当然也要有详细吩咐,便将大致说了一下。
  “卑职明白,明白!”
  郎廷佐不住点头,表示一切都会按吩咐行事,绝不会出错。
  冯汉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问郎廷佐:“你姓郎?”
  “回大人话,卑职是姓郎。”
  “咱汉人有这个姓吗?”
  冯汉是真的好奇,因为没听说有谁姓郎的。
  “有的,有的。”
  郎廷佐赶紧解释郎姓源于姬姓,实是正宗汉家姓氏。这番说辞也是他在通州接受顺军调查时的说法,不过这郎廷佐还是不老实,因为他家实际上并不是汉人,而是女真人。其郎姓也是从女真老姓纽祜禄氏改过的。
  当年建州未崛起时,如郎家这类熟女真为了更好的得到明朝照顾,方便他们在明朝治下谋利,便纷纷改汉姓以汉人自居。
  很多改姓的女真人甚至在明朝做官,有的还做了要职,诸如佟养性、石廷柱等。
  郎廷佐也是考中了明朝的秀才,却同佟养性、石廷柱等人一样,在金军打过来时立即归降,再也不肯以汉人自居,后来成为满清的汉军镶黄旗人。但他却不认为自己是汉军,一直说自己是真满洲。
  多尔衮、多铎相继死后,满清大势已去,郎廷佐投降之后为防被顺军杀掉,又说自己是汉军,正宗汉人。
  主持调查汉军八旗的大顺官员也没有详查,结果让郎廷佐成了待赎汉将,来到了几千里外的江南。
  这让郎廷佐庆幸万分,暗道天老爷保佑。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当他的名字出现在监国案头时,就被正抽着烟的监国随手划了个红圈。
  外人不知道,行营学士和参军们却是知道的,凡被监国用红圈画名的人,就是可用但不能重用。
  冯汉也是大字不识,只是对郎姓好奇,听了郎廷佐解释后,也没有深想,又叮嘱一番后便离去。
  郎与部下则按冯汉的交待开始部署明日的攻势,确保做到声势浩大,惊人万分,如此才能显出大明京营将士的无敌。
  傍晚,明军那里又给郎部送来几十门炮,说是让他们明天进攻时用的。
  这可把郎廷佐吓坏了,因为炮弹可不受他控制,万一砸到了大明将士如何得了。
  好在,炮是有,但炮弹却没有。
  到了开战那日,被大明京营孙统制请来观战的士绅官员们刚下马车,便听远处炮声隆隆,继而喊杀震天,远远看去,黑烟弥漫,此场景一直从早间持续到晚间。
  期间不时见到受伤将士被医兵用担架从前线抬下,有的将士身受重伤却仍在担架上吼叫杀敌,此情此景让一众官员士绅都是动容。
  司礼太监韩赞周作为皇帝代表前来观战,肯定不会同士绅官员们在一起,他是同大军统帅孙武进一起的。
  中军大帐中,将领进出不断,一道道军令从大帐中发出,一队队军士奋勇开出。
  不时来报,说是贼兵突入何处,何处吃急,请求增援。
  孙统制却是半点忧色也无,从容镇定指挥各军作战。
  下午,再报寇万余即将突至中军大帐,孙武进大怒,一面请人保护韩公公退至后方,一面不顾韩公公苦劝亲自披甲上马,带领亲兵向突来的贼兵发起反击。
  战事越发残酷,远处观战的士绅官员们被那一车车,从他们眼前驰过的拉尸车看得是气血翻腾,不少人忍不出呕吐。一个个心惊肉跳,虽未身临其境,但也都骇得魂不守舍。
  胆小者阿弥托佛,求那漫天神佛下来保大明官军取胜。
  胆大一些的也开始不镇定,你看我,我看你,皆不知官军是否能取胜,大明的命运又将如此。
  一些士绅官员见官兵死伤颇大,担心贼兵会大败官兵冲来此处,趁人不备撒腿就跑。
  可未等这些人跑回南京,官道上一匹又一匹的报讯快马就向南京城飞奔而去。
  “大捷,大捷,宝华山大捷!”
  “武安公力破贼兵,斩首上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