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638

  平蛮将军杨国威等广西兵将也对南都朝廷引仇人为亲人之举痛恨,于是率部拥戴靖江王。
  起兵前,朱亨嘉曾派亲信孙金鼎劝广西巡抚瞿式耜主持拥立一事,遭其拒绝,便将瞿式耜囚禁。心急如焚的瞿式耜暗中派人联络丁魁楚、陈邦傅和杨国威的部下焦琏,以他们火速平乱。
  接到瞿式耜的求援,丁魁楚倒也不含糊,他是不认可潞王承继,但靖江王又算个什么东西。于是出兵击杀杨国威,擒获造反自立的朱亨嘉。
  此事上奏南都后,经廷议,弘光帝封丁魁楚为平粤伯。
  不过弘光做梦也想不到他所封的平粤伯正与广西巡抚瞿式耜,密谋拥立他人为新君。
  瞿式耜是东林党人,也是东林大宗师、江南文坛领袖钱谦益的弟子,早年曾为户科给事中,后与其师钱谦益参劾温体仁、周延儒等早贬削,与其师一同罢归常熟。
  无官可做的瞿式耜于常熟每日以诗酒自遣,过得甚是潇洒。后来李自成攻克北京,潞王于南都登基。于东南毫无根基的潞王为了尽快巩固朝廷,极是信任东林党人,所以在其师钱谦益的举荐下,瞿式耜被任为应天府丞,后来又在钱谦益的一番努力下,升右佥都御史,出任广西巡抚。
  当初钱谦益等无奈放弃去凤阳拥立唐王是因为潞王被北兵护着过了江,虽说潞王登基之后将朝政都交给了东林党人,但却也偏用北来诸将及顺案逆案等官,最终逼得首辅史可法出外督师。
  这件事让钱谦益极为气愤,对于当初拥立潞王为帝颇感后悔。身为学生的瞿式耜对于老师的心意肯定是清楚的,并且在他眼中也一直认为能够承继大统的必须是先帝崇祯最亲宗室,也就是神宗嫡亲血脉,故而他认为福藩、惠藩、桂藩、瑞藩这四位神宗嫡嗣才有资格成为大明新君。
  福藩这边因为当年郑贵妃原因,瞿式耜肯定是不愿拥戴的,而且福王下落不明,多半已经死了。
  瑞王朱常浩原封陕西汉中,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入潼关,常浩逃到四川重庆;次年张献忠军攻克重庆,常浩全家被杀,瑞藩便算断了。
  但惠藩、桂藩尚在,因此怎么轮也轮不到一个远宗潞王。
  靖江王朱亨嘉的造反让瞿式耜意识到,不仅宗室对于潞王不满,天下也有很多人对潞王承继大统不满。
  并且南都方面近来无论施政还是国策,都有极大问题。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朝堂之外滥封勋爵,引狼入室。朝廷赋税重地江南也是奴变四起,而奴变肆虐月余,南都竟无一兵一卒出,也无一计出,当真是让远在广西的瞿式耜忧心肿肿,担心再这样下去大明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自身。
  这一切乱象的根源,瞿式耜将其归结在潞王得统不正。
  倘是神宗嫡系血脉为帝,天下人又岂有不服,岂有不从的?
  不管是惠藩还是桂藩登基,恐怕都不会有左良玉引军东下这场大祸。左良玉不东下,又岂会有后面的史可法出外。史公不出外,朝堂岂能如此混乱,以致小小奴变月余便成糜烂之势,动摇国本。
  忧国忧民的瞿式耜在平定靖江王叛乱后,终是决定另拥新君,以澄清当前混乱,开大明气象。
  他首先想到的新君人选肯定是惠王朱常润。
  可是一番接触下来,瞿式耜发现惠王并非可立之人,因为其同潞王一样都崇信佛教,并且还举办过皈依之礼,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对朝政一无所知。
  这种人立为天子,哪里会有什么担当。
  惠藩不行,剩下来的便只有桂藩了。
  桂王朱常瀛是神宗七子,原封湖南衡州,天启七年就藩。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进军湖南,朱常瀛逃往广西。由于奔窜慌忙,乱兵乘机抢劫,朱常瀛只带着第三子安仁王由楥逃到了广西梧州。
  第四子永明王朱由榔在永州被大西军俘获,正在性命难保时,受到一个混入大西政权的明朝官员暗中保护,又恰逢张献忠决定作战略转移,率领大西军入川。
  西军入川后,明朝广西征蛮将军杨国威和部将焦琏率领四千多名士卒开进湖南永州等地,朱由榔才得以死里逃生,被护送到梧州同其父聚合。不久桂王朱常瀛在梧州病死,安仁王朱由楥掌府事。
  所以瞿式耜决意拥立的便是这位代掌桂藩事的安仁王朱由楥,不想朱由楥同他父亲一样一病不起,不久也死了,最后桂藩便剩下永明王朱由榔一人。
  在同朱由榔的接触中,瞿式耜感觉这位永明王相貌堂堂,颇有帝王之象,让人见而便有下拜冲动。观其谈吐,也是大方得体,于国事有相当之见解,绝对是大明新君最合适的人选。
  只是瞿式耜不过是广西巡抚,拥立份量不足,所以便想得到两广总督丁魁楚的支持。
  因为不知丁魁楚对于继统人选态度,瞿式耜就暗中先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联络,结果顾元镜极是赞成拥立桂藩为帝。继而顾元镜又将此事告于丁魁楚,总督大人听后不置可否,既未说可立,也未说不可立。
  但是提醒顾元镜永明王虽是桂藩唯一继承人,然现在仍是永明王,非亲藩。
  言外之意若永明非桂王,并同靖江王朱亨嘉一样,乃小宗。
  小宗又岂可入承大统?
  顾元镜恍然大悟,立即修书广西,让瞿式耜赶紧向南都上书为永明王请封桂王,以为亲藩。
  瞿式耜也是大骂自己糊涂,当下写好为朱由榔请封桂王的奏疏,命快马急递南都。
  而此时的南都城中,弘光皇帝正跪在一尊佛像前虔诚祈祷着。
  这一跪,竟跪了一个多时辰,直将外面侯着的首辅王铎及内阁众学士急得团团转。
  可天子礼佛事大,诸臣又岂敢轻易进去打断。
  终于,礼佛完毕的潞天子在内侍簇拥下出了大殿,见首辅等人还在等着,这位潞天子摘下手指上的长长护套,叹息一声悠悠对诸臣说道:“武安平乱有功,朕以为当不吝王爵封赏,内阁拟诏吧。”
  闻听此言,王铎松了口气,赶紧接着问道:“陛下以为,当封何王?”
  “喔,”
  潞天子内心一阵煎熬,“就封康王吧。”
第779章
孙二爷平贼
  大顺江北省,通州。
  顺军在江北驻防两个主力军,一是驻淮扬的第八军,一个就是驻通泰的第六军。
  第八军提督蒋魁是大顺监国陆四的同乡近邻,与陆四堂兄陆文亮等人于河工起事后一直督领老营,负责后方安定。
  蒋魁虽战功不显,不及同期参于起事的夏大军、徐和尚等人,但胜在忠诚可靠,为人踏实。
  淮扬是陆四老家,“龙兴之地”,绝不能有失,故而在多方面综合考虑后,陆四命蒋魁为第八军提督,其兄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再辅以通泰的第六军(原程沈集团),如此以两个军的实力,别说南都那个傀儡皇帝,便是近在咫尺的明军淮西集团也不敢来犯。
  更何况明军淮西集团的两大领袖之一监军太监卢九德,早已在降顺的太监高歧凤穿针引线下向大顺陆监国表达了“叶落归根”的强烈念头。
  而淮西明军集团的两大悍将黄得功、朱纪便奉命于卢九德,按明朝监军太监的制度,只要卢九德不想带兵回家乡扬州,黄得功和朱纪纵是有心攻打淮扬,他们也无法调动得了军队。
  历史上黄得功能跃居为藩镇,便同卢九德被从凤阳调至南都提督京营有关。
  由于陆四和淮军集团的横空出世,“四镇”的苗头早被掐死,一镇高杰成了大顺的辽东总督;
  一镇刘泽清墓前情绪稳定;
  一镇刘良佐被淮军在徐州的萧县重创,如今只能带着残兵在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混口饭吃。
  黄得功则依旧是总兵,对于一手提拔他的卢九德也是感恩戴德的很。
  驻军就在宝应西边的另一个明军总兵徐大绥,更是早在淮军初创北上解淮安之围时,收取陆四赠送的二十万两白银巨资,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后双方虽一个是贼寇,一个是官兵,但兵贼两相安,地方和谐,百姓相通,商贩往来,倒是这乱世难得的太平景。
  更加难得的是,徐大绥甚至将侄女徐有凤嫁给了驻在宝应的原淮军标统李大祥。
  此举,无疑让徐总兵倍受江北方面亲近,逢年过节,扬州方面都会有专人送上节礼。
  再加上淮西明军被左梦庚部牵制,结果便是明军都知淮扬富庶,然而对于身边的这块肥肉,一个个也只能是干看流口水。
  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后,其本身治政能力欠佳,胜在为人忠厚。
  江北省的四个知府扬州郑元勋、淮安郑标、徐州武愫、通州鲁吉英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务实人才。
  因此在四位知府的治理之下,江北省可谓是蒸蒸日上,不仅漕运恢复,盐业也全部恢复,治下人口财富都为大顺第一,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齐夸大顺政策好。
  蒋魁的第八军主要是“防西”,也就是淮西明军集团。程霖的第六军则是“防南”,也就是严盯对面的江南明军。
  北方未平定之前,顺军主力肯定不会南征,不过卖油郎出身的程霖同副手沈瞎子却是小动作不断,尤其是江南奴变后,二人对于南征的意愿就更得更加殷切,屡次上书行营要求南征,然却被监国陆四屡屡压制。
  无奈,二将只能采取曲线办法,即通过派遣小分队渡江参加江南奴军义师,并且为这些反抗明朝的武装力量提供军援,以求能通过这个方式间接达到他们控制江南的目的,至少也要在江南控制一定数量的兵马,好为大军渡江扫清障碍。
  临近年关,第六军提督行辕驻地来了几位神秘客人。
  几人名声在江南可谓是无人不晓,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儒顾炎武同归庄。
  顾、归二人实际是被强迫到江北来的,原因是不久前奴军齐三部攻打昆山县城时,城中的在乡翰林编修朱天麟突然发难带人捆绑知县杨永言,杀死县丞阎茂才开门放奴军入城。
  昆山县城被奴军攻占后,朱天麟让奴军首领齐三派人将昆山有名的大儒顾炎武同归庄给绑了,还以二人名义发布公揭,声称即日起各地当废奴,还仆从自由,如此江南奴变才能平息,精华之地也才能得以保全。
  顾炎武、归庄在江南文坛名气实在太大,虽那废奴公揭并非二人所写,但传播出去后还是让江南士林为之震动。
  随后苏松巡抚祁彪佳同奴军和谈,认同顾、归二位大儒所发公揭,并以个人名义发布支持废奴的公揭。
  此后不管是民间还是士林都就是否废奴展开了大讨论,令得东南文坛大宗师钱谦益痛心疾首道:“奴变再不能平息,江南必乾坤颠倒。”
  南都那边听闻顾炎武、归庄等大儒支持奴军,朝廷大员苏松巡抚祁彪佳也向奴军纳款,影响当真正是不亚于一场地震。
  为了尽快平息江南奴乱,在首辅大学士王铎的再三请求下,弘光帝这才同意册封京营统制孙武进为伯爵,可这位常自比武安君的孙统制对于伯爵的封赏一点也瞧不上,认为自己不比阿济格那个满鞑子,吴三桂那个大汉奸,左梦庚那个败家子差,所以这帮人能封王,他孙二爷凭什么不能封王!
  要说你潞天子能皇袍加身,背后出力最大的不是他孙二爷又是谁!
  总之一句话,不给老子封王,老子就不给你出力。
  是谓:“江南之事,非王者不可平。”
  孙武进不肯带兵平乱,可把王铎急坏了,好言相劝说是即便要封王,也须有些战功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