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638

  言下之意是让吴惟华继续发挥他劝降招抚的本事,替大顺把太原以外“摆平”,摆不平,这家伙就别当山西巡抚,改一个地方当知府去。
  交待完这些事后,陆四又问顾君恩何人可为顺天府尹,顾君恩答说降官方大猷可用。
  陆四点了点头,命召方大猷前来,尔后自宫门出先去了内城。
  内城原先就是达官贵人据所较多,后来满洲入关将内城汉人全部迁出,设为满城,如今却是人去屋空,安静空荡的很。
  陆四进了同家气派大宅,里面都是空无一人,到处狼藉一片,且尚有不少值钱物件未来得及带走,可见满洲出关之窘迫与仓皇。
  未几,方大猷赶到,上前行礼之后,陆四也不与他废话,道:“你先前替鞑子到山东劝降,做那汉奸之事,险些误了我中国。不过你也算知错能改,悬崖勒马及时,故我也不追究你从前之事,这顺天府尹一职你便先担起来。”
  “臣领旨!”
  方大猷内心狂喜,顺天府尹听起来好像是个知府,但地位却等同总督巡抚,实是个厉害位置。
  也因顺天府尹的特殊性,满洲于此职是不用汉官外人的,只有汉军旗出身才能任用。
  现在大顺闯王将顺天府尹这一要职授于他方大猷,无疑是对他方大猷的重视,任上但使能让闯王满意,未必不能入中央为官。
  “你且与我说说,如何做好这顺天府的父母官?”陆四考较方大猷。
  “回闯王,臣以为...”
  方大猷也是老官僚了,很快就理清思路就四个方面详细奏答。
  第一,便是重建顺天府衙,吏叫差役等甄别之后便行任用。
  第二,马上开始统计内外城百姓数量,制订黄册,统计无主房屋等。
  第三,是接手各门税卡,增派卫兵,确保城中治安。
  第四,则是劝民安业,开坊,恢复京城百姓正常生活。
  这些,听起来俗套,却也是必做之事。
  大体,方大猷的回答还是合格的,因为除了这些,其实也没什么好着手安排的。
  陆四微微点头,叫方大猷认真去做,三天之内这顺天府不但要运作起来,更要这京城恢复人气。
  “你现去左辅处领印,顾先生会派专人配合你接管顺天府衙,不必在我这耽搁。”
  陆四示意方大猷可以去上任。
  “臣定不负圣命!”
  带着些许激动,方大猷告退,待人走后,广远颇是没好气道:“这人就是个汉奸,听说第一个给鞑子效力的就是他。”
  “第一个给鞑子效力,也能第一个给咱们效力。只要把咱们的差事办好,汉奸也可以变成好人嘛。”
  陆四告诉侄子,当下大顺严重缺乏人材,也严重缺乏可以立即出来做事的官吏,所以对这些降官哪怕再是看不上,也不得不用他们。要不然,从哪找人把这顺天府衙搭建起来,又如何尽快恢复京师秩序。
  叔侄边说边找小吃摊,内城肯定是没有的,一行人便来到外城,刚出城就看到前面有一队军士押着几个人过来。
  看那几人样子,斯斯文文,虽然都不年轻,但看起来一个个都挺道貌岸然的。
  陆四心道多半是被俘的降官,原是无意理会,但那队押送军士看到闯王一行,带队的营官赶紧来报,说这些人都是给鞑子效命的汉奸,其中有一个就是鼓动鞑子让汉人剃发的孙之獬。
  “孙之獬?”
  这个人名让陆四一下来了精神,便是肚中的饥饿感也是一扫而空,整个人似乎也兴奋许多。
第626章
报告政府
  北京城中前明降官加上这三年陆续被清廷任职的汉官有上千人之多,虽说满洲两位太后听了宁完我、范文程两位大学士建议,命各旗将汉官尽数带出京,但撤离行动太过匆忙,肯定不乏漏网之鱼。
  不过,孙之獬不算漏网之鱼,也冤枉的很。
  是真冤枉!
  大顺军还没进城前,孙之獬就已经在家门口放香案了!
  不说这份对大顺的诚心,便是他没有跟满洲鞑子离京出关,也能证明他和鞑子不是一路。
  所以,怎么能说他是汉奸呢?
  他要是汉奸,这会怎么可能还留在城中?
  早跟鞑子跑了!
  更让孙之獬可气的是,不是大顺军主动来捉的他,而是小人向大顺军揭发举报了他。
  一开始,破门而入的大顺军真是吓坏了孙之獬,也不知那帮大顺军从哪整来的大枷就往孙之獬脖子上套去,几十斤重的玩意一下压得孙之獬喘不过气来。
  “狗汉奸,你也有今日,老实一点,走!”
  带队抓捕孙之獬的是第一镇的营官胡大柱,徐州土匪出身,平生最是痛恨汉奸,所以一听有人举报城中有汉奸藏匿,立时就气冲冲的带人过来拿了。
  “军爷,冤枉,冤枉啊!”
  大枷再重,事关性命,孙之獬赶紧喊冤,指着家中贴了不下百道的黄纸“大顺”,又指着帽子上的“顺民”竭力喊冤,就差说他生是大顺人,死是大顺鬼了。
  莫不是真有冤?
  胡大柱有个优点,就是打小就有个青天老爷梦,见不得人被冤枉,因此见孙之獬如此喊冤法,又见其家到处都是大顺,心道莫不真是冤枉了他。
  思虑片刻,胡大柱让手下先将姓孙的大枷取下,然后去见举报人核实情况。
  “你举报的那个孙之獬喊冤,说他不是汉奸,要是汉奸的话早跟鞑子出京了,不会傻呼呼的留在北京等咱们抓的。”
  这一条也是胡大柱子最困惑的地方,因为,有违常理。
  “胡将军有所不知,不是那孙之獬要留在京中,而是满洲人不要他!”
  揭发检举孙之獬的竟是那个把父母妻儿扔在老家不管,带个小妾顾横波在北京鬼混的大才子龚鼎孳!
  “还有这事?既是汉奸,鞑子怎的反不要了?”胡大柱更是困惑,太有违常理。
  “这个...”
  龚鼎孳连忙解释说那孙之獬名声太臭,虽是汉奸,但奸到满洲人都嫌他,之后便把孙之獬过往那满汉都不是人的丑事很是添油加醋说了一通。
  “此人可恶至极,其给鞑子出主意叫咱们汉人剃发易服,那是要叫咱们汉人亡国也亡种的啊!”
  龚鼎孳义愤填膺。
  “世间还有这种人?”
  胡大柱大怒,回去之后再也不容孙之獬辩解,大枷重新套上,铁链加身就拽了出去。
  本满怀希望的孙之獬也是精明之辈,眼瞅着那大顺军爷出去一圈就气冲冲的又来拿他,知定有小人作崇,且这小人对他的底细肯定一清二楚,琢磨定是与他同样降清的官员。
  于是本着你们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你们过不好的心态,孙之獬也是破罐子破摔,立时供出以他为首的剃头党13人。
  并且相信自家就算有罪,也罪不致死,甚至很有可能会释放。
  因为他虽给多尔衮出主意搞剃发易服,但天地良心,他这个礼部右侍郎除了此事外就再也没干过一事,甚至因为满洲人嫌弃他的原因,他连“班”都没上过一天。
  没法上啊,满官叫他到汉官那边办差,汉官那边连个“办公桌”都不给他,这“班”昨上?
  没真正干事,就算是汉奸,又能奸到哪去?
  到底是不是如孙之獬所言,胡大柱肯定会一一查明,但首先就是要将这汉奸供认的其他汉奸抓捕归案。
  拿到名单后,胡大柱有些惊讶,因为这名单上竟然就有举报人龚鼎孳,且还是名列第一位,且官做得不小,还是鞑子的礼部尚书。
  胡大柱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甚至很有可能被那个姓龚的甩了,于是立即将那龚鼎孳叫来,质问他是不是汉奸,揭发孙之獬又是不是公报私仇!
  龚鼎孳又气又急,大骂孙之獬是胡乱攀咬,他若是汉奸,岂会揭发检举汉奸。
  急的就差对军爷说你用屁股想。
  “我昨知你怎么想的?”
  胡大柱手一挥,一众军士便将龚鼎孳给梆了,同孙之獬一样也给套了大枷。不管三七二十三,先把名单上其余十二人全抓了再说。
  这一通抓捕,真是鸡飞狗跳。
  落网的剃头党成员喊冤的喊冤,哭泣的哭泣,好不热闹。
  也不知是谁先开的窍,想到可以通过揭发立功,从而争取大顺的宽大处理,于是剃头党们争相在囚车中举手报告,说某某汉奸藏在某某处,某某汉奸乔装成某某,躲在了某某家。
  胡大柱乐了,没想到这帮汉奸如此配合,便不断差人去捕拿。
  其中赫然就有前明东林大佬、给满洲当刑部侍郎的房可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