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638

  “官军越多,盗贼越多,官军越凶,人心越失,致而有崇祯于煤山自缢一幕。”
  顾君恩说完,亦放下碗,看向对面的年轻闯王。
  陆四知这位左辅不会无故将前明旧事与他说这么多,观其样,思其意,无非是提醒自己当考虑大顺重进北京之后的施政之事了。
  这也是他先前所言赶考的那个“考”字。
  “自古欲图大事,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今虽明朝失政,然先世恩泽在民已久,近缘岁饥赋重,官贪吏猾,是以百姓如陷汤火,所在思乱。今前明已失北方,满洲亦不能居我中国,故臣以为进京之后当以收民心为重...”
  顾君恩言,欲收民心须托仁义,扬言大兵到处,开门纳降者秋毫无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虐百姓者,即行斩首。一应钱粮,比原额只征一半,则百姓自乐归大顺,愿为新朝子民。
  陆四听后点了点头,这些都是他要做的事,不须顾君恩提醒也要如此。
  姜学一却提醒道:“赋税之事,先前永昌诏令免征三年。”
  “倒是忘了这事。”
  顾君恩觉棘手,陆闯王承继李自成衣钵,大顺仍就是大顺,先前免征三年之策总不能换了个闯王就尽数推翻吧。
  于百姓而言只图实惠,谁于他们实惠,便心向谁。
  “我那老丈人三年免征,可坑了女婿了。”
  陆四苦笑一声,这问题真的困扰人。
  顾君恩建议分地区施政,比如从前顺军实际经营有一年的,这一年免征照算,所以顺军重新占领这些地区后征两年就是。从前顺军没有实际到达建立统治的,就免三年。
  “要免就都免,多一年少一年小家子气而矣,”
  陆四大手一挥,“新官不改旧政,说三年免征就三年免征。”
  顾君恩问:“若都免征,大军粮饷从何而来,朝廷开支从何而来?”
  “怎么弄钱,自古无外乎开源节流,眼下这个流是节不得了,那就开源。”
  陆四起身,负手走到帐外,看着远处正在拔营北进的大军,“这么多将士,出去抢嘛!”
  顾君恩同姜学一双双一怔,细细品味这个抢字,倒也不失是个解决当下大顺财政紧张的好法子。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谁有钱粮就抢谁,世界这么大,只要咱大顺的刀够快,难不成还能让将士们,让百姓们饿着不成。”
  陆四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他规划的大顺将来的国策就是一个“抢”字。
  对外开拓,对外贸易,殖民经济,以他国之血养本国之民...
  当然,也可以说促进中华文化圈对外交流。
  “将来的事,我心中是有数的,现在的事,你们也要有数。这次咱们打败了满洲人,即将要进北京城,那你们就要替我这个闯王接管好北京城,其它如天津、太原等都要接收好,咱这个闯王要考试,你们也要考试。”
  陆四边说边负手向远处走去。
  “今后军政要并举,军队要打仗,地方要治理,双管齐下,军队为地方之保护,地方为军队之保障,怎么个双保法,你们要开动脑筋,要认真对待...”
  陆四提出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北直隶、山东、陕西、河南已占领地区的社会秩序,要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粮价、物价,让乱世结束,让百姓安居乐业。
  “要将旧貌换新颜!”
  陆四停留在一处已被平整过半的荒野中,看着四下的新土,摸出烟来,继续说道:“总之,要让天下人知道,我陆文宗是代表这天下穷人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昧仇富,过去的追赃助饷不能再搞了,要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比如我从前在淮扬地区搞过的清乡,值得你们借鉴。”
  陆四从护卫统领樊霸手中接过铁锹一边挖一边道:“那些官僚地主士绅说咱们大顺是泥腿子,是,咱们这些人的确是泥腿子,但咱们要让那帮人知道,咱泥腿子能打得天下,也能坐得天下!”
  挖了片刻,陆四就停了下来,事实上这个坑已经挖得差不多,他这闯王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弄两下而矣。
  “还行,不挤。”
  陆四满意的打量了下这个可以容纳三个人的大坑,然后挥了挥手,樊霸他们便将三个人推进了坑中。
  叶臣、图赖、苏克萨哈。
  “埋!”
  攀霸吐了口唾沫在手中,提起铁锹带着一帮亲兵挥土如雨。
  顾君恩、姜学一等人在边上看着。
  叶臣的眼睛张得大大,目中满是怒意。
  图赖一付认命的样子,闭着眼睛任由泥土在他脸上泼落。
  苏克萨哈拼命挣扎,但每次挣扎只会这位正白旗议政大臣的身子更紧。
  终于,坑平了。
  “四爷爷,给!”
  陆义良将用纸包着的一袋种子递给了四爷爷。
  陆四接过,如老农一般躬着身子将种子一粒粒的洒下。
  他在前面酒,侄孙就在后面用耙子将搂匀,确保种子被泥土覆盖,这样来年四爷爷种下的南瓜就可以长出果实来。
  今天,对中国而言,是个伟大日子。
  对陆四而言,更是一个勤劳的日子。
第600章
名不正,言不顺
  种下希望的种子后,陆四在诸将、亲兵的簇拥下翻身上了白马,启程前往北京“赶考”。
  这一刻,大顺监国闯王的内心无疑是澎湃的,也是豪迈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必将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他陆文宗的带领下,华夏民族也必将重新站起来,高举旗帜,开创属于这个民族的再次辉煌!
  胯下白马原先的主人正是多尔衮,据说这匹千里马是科尔沁人进献给大清摄政王的,不过现在却成了大顺闯王的座骑。
  骑在多尔衮曾经骑过的千里马背上,意气风发的陆四勒缰纵马,向着百里外的北京城疾驰而去。
  所到之处,莫不是万岁的欢呼。
  随陆四前往北京的并非西路军全部,而是高一功的第一军、贺珍的第三军,胡茂桢部骑兵,及若干汉军、绿营降兵,总兵力不到五万人,当年李自成东征的本部兵马却有六万。
  这不是陆四狂妄自大,而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李自成东征时关外有满洲虎视眈眈,尔今,满洲已成过去,世间只有强顺,再无东奴!
  且大顺在北京周围的兵马多达十数万,除山东战区的第一镇、第二镇两个主力外,还有高杰的第六镇、徐和尚的第八镇,洪宝的炮镇,以及陆四外甥李延宗从关外引来的第七镇部分人马,反正归降的耿仲明部,不计裹挟的百姓,总兵力就多达十万人。
  加上陆四带去的这五万兵马,大顺在北京一带就有十五万军队,虽然战斗力可能不及当年多尔衮带入关的八旗兵,但兵力却是完全不差的。
  如今北方能对大顺构成威胁的存在几乎可以说是零,关外虽有部分清军残余据守盛京、辽阳,但关外同样也有第七镇在牵制这些清军。
  满清的盟友漠南蒙古又被漠北喀尔喀部攻击,根本不可能腾出手各部落举族入关拯救已经实质灭亡的满洲。
  山西方面满清任命的巡抚吴惟华已向大顺投诚,愿以太原城及其所能控制的地盘换取大顺的接纳,而山西境内其余反清人马虽众,但都是乌合之众,只有占据大同自号大将军的姜骧部稍微引人侧目,可这位出了名的墙头草将军是不是愿以所部三四万人,对抗再次攻占北京的十几万大顺军,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针对姜骧部的劝降已由陕西总督孟乔芳着手实施,太原城一旦易帜,大同方面肯定会做出明智选择。
  倘若姜骧冥顽不灵,陆四自当率军亲征解决这个山西最大的隐患,从而确保将正在西北之地席卷的大西军扼制在黄河以西。
  西军出川时张献忠号称二十万,然实际可战之兵最多八万人,即便其在西北收编收降大量清军绿营及各地土匪,形成同大顺争夺北方的势头,可张献忠真的想渡过黄河东征同大顺再决雌雄,恐怕也不是他八大王想干就能干的。
  首先,张献忠得解决西边粮食问题。
  而粮食同样也是陆四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北京一带大顺军云集十数万人,每天吃喝消耗的粮草那可是吓人的很,仅靠淮扬地区北输及当地不多的粮食肯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入京之后陆四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大顺的中央政权、地方政权,恢复民生,安定百姓,让已经残破不堪的北方重新焕发生机,从而能够为大顺政权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其次就是用着手“开源”。
  “开源”有买与抢两个手段。
  从时间效力上讲,抢无疑比买来得更快,所以怎么抢,抢谁就成了当务之急。
  抢的对象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南明朱家,二是漠南蒙古。
  准确说是南明朱家的大米,漠南蒙古的牛羊。
  那么,陆四进京后,大顺“对外”就要形成三个集团方向。
  第一,是负责对南明朱家的集团;
  第二,是负责防御大西军的集团;
  第三,是出塞扫荡漠南蒙古的集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