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638

  若仍为满虏爪牙,顽抗大顺王师;天兵一至,顿成齑粉!身诛族灭,遗臭万世,勿谓不预也!”
  此檄文明确了一点,陆四将以大顺监国挥师东征,直取北京。
  这个战略是在经过激烈争论之后形成的。
  甚至在这场军议上,陆四提出一个口号,即——“不打阿济格,只打多尔衮!”
第485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
  打阿济格还是打多尔衮,是取得大顺政治及军事遗产的陆四面临的当务之急。
  如果是打阿济格的话,则在接引李、高西路军后立即以西安存粮为基东进南阳府,在有足够粮草供应情况下,西路军十万将士至少能发挥五成实力。纯防御战的话,还能再提高一成。
  与此同时,抽调开封、归德的张国柱第五镇西进消灭现在还是明军,但实质已经是伪军的许定国部,如此就能打通顺军东、西两大集团的通道。
  至于河南府的清军,战斗力实际上可以忽略的,因为河南府的清军就是在洛阳降清的顺军刘忠部。刘忠原先是明朝的将领,贪生怕死的很。
  河南境内另外还有几支顺军余部,如河南节度使吕弼周、定南侯董学礼。只要这些顺军余部没有降清,哪怕他们不能做为参战主力使用,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牵制作用。
  即便吕、董等人降了清,他们于大战之中也不会对顺军战略势态造成威胁。因为陆四可以从山东战区抽一个镇西进打压吕、董。
  目前来看,吕弼周同董学礼还算坚定,尤其是前者。袁宗第派人同吕弼周联络过,这位大顺的河南节度使建议绵侯河南事态如果无法挽回,可同淮侯一起退往山东。
  那么在河南境内没有清军满汉八旗主力的情况下,以李过、高一部为主力的西路顺军配合淮军张国柱的第五镇,同急于北归的阿济格打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淮海战役,战略势态是成立的。
  堵住阿济格,甚至给予重创,或者尚可喜动摇反正,那么满洲就失去其三分之二的主力,接下来的战事对顺军就极为有力,大部分绿营甚至可以传檄而定。
  比如在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的那帮从京畿、山西被阿济格调出来的绿营兵。
  多尔衮之所以让唐通、白广恩、姜瓖他们随阿济格西征,本来就是防着这帮绿营趁京畿空虚作乱。
  这些难道降将们心里没数?
  满洲人兔子尾巴都不长了,他们谁肯给满洲人陪葬?
  但是,这么做有两大弊端。
  第一,顺军西路军因为长征式的逃跑撤退导致战斗力严重下降,贺珍等降将在汉中伏击导致西路军损失几千人,就能侧面反应西路军现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要想部署一次战役级别的军事对抗,同时调动东西两线配合,至少要有四五个月时间,时间上陆四来不及。
  即便一切如愿,陆四能够调动顺军、淮军于南阳同阿济格决战,胜负也是五五开。
  毕竟,阿济格麾下带领的清军是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三分之二的主力,又刚刚杀死李自成,军心士气这一块同样不弱顺军。
  无论是战事胶着还是战败,对于顺军都是致命的。
  所以,在反复思量之后,陆四还是决定擒贼先擒王。
  他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现在的北京多尔衮同当初的李自成御营东路军一样,而阿济格那里则跟西路军一样。
  阿济格为什么不追西路军,反而死咬东路军?
  不就是擒贼先擒王么!
  连满洲人都知道的道理,陆四为什么不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
  阿济格眼下就算收到商洛粮道被断的消息,他想从襄阳北返至少也得三个月。
  尚可喜那墙头草虽没有明确表态愿意反正,但多少还是为了“安抚”陆都督跟顾君恩透露了一些清军实情。
  三个月阿济格能北返还是乐观估计,要是左良玉那边不“通虏”,估计有的拖。
  抢在阿济格北归之前直接东征北京,陆四手头的优势比直接打阿济格要多出许多。
  首先,北方清军集团兵力严重分散,辽东李化鲸部的第七镇至少能牵制五千左右的清军真满或蒙、汉八旗。只要第七镇一日没有被清军击败,这五千左右的清军主力就不可能入关支援北京。
  关内战局不利,关外是满洲人唯一的逃生所在,哪里敢让淮军真把他们老窝给抄了。
  高杰的第六镇虽不知现在战况如何,但其流寇机动破坏性的战术肯定严重打击了清军在北直及京畿一带的动员能力,且杀伤了相当数量的北方绿营兵,削弱了清军在畿辅一带的防御能力。
  陆四估计现在的北直甚至近畿一带清军的防御就跟筛子一样,处处漏风。
  保守估计,多尔衮现在能够动用的兵力其实就是从河南北返的多铎部及耿仲明部。
  多铎部的真满汉军及蒙军不会超过三万人,耿仲明兵力有限,是三顺王中实力最弱的,大概也就三四千左右的兵马。
  就算北京城中还有一万留守八旗,多尔衮能够用来保卫北京的兵力也不超过五万。
  北京城没吃没喝的,这五万人也不可能在城中等死,所以必然还是要分出不少兵马保卫京畿几处重镇。
  如此,兵力配备上,多尔衮拿陆四又处于下风,无论是东线的淮军还是西线的顺军,都能在局部形成对清军的绝对优势。
  时间上,也是来得及的。
  陆四这边派去入川寻找西路军的人已经回来,西路军现在四川的夔州一带,只要汉中通道能够放开,他们随时能够回返陕西。
  不管阿济格,全力东征,直捣黄龙,西线由陆四亲自带领西路军东征,东线则急令侄子广远督山东战区四镇北进,以近二十万兵马对决多尔衮。
  在将己方优势及淮军于辽东、北直一带的“提前”用兵造成的优势全盘托出后,军议的争论嘎然而止。
  定下东征打多尔衮的基调后,诸将接下来自然是就东征路线进行商讨。
  顾君恩提出继续渡过黄河,进军山西,直入京畿,这是李自成去年东征的路线。
  好处是可以收复山西,彻底孤立陕甘绿营兵。
  “我连阿济格都不管,为什么还要管山西!”
  陆四手指地图,提出大胆的看法,就是什么都别管。
  “出潼关,入洛阳,北进彰德,直接打北京!其它地方的清军不管他们有多少,一律不管!”
  陆四斩钉截铁:“清军的首脑在北京,端掉北京,这世上还有清军吗!”
第486章
闯王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管你阿济格还是姜瓖、白广恩,又或什么洪承畴、张存仁,吴三桂什么的,老子就死心眼的往北京打!
  陆四定下的策略就是一头铁的打法,或者说任你几路兵,我只一路去。
  1645年的满清战争格局是老天爷赐给中国的最好机会,绝对不能失去!
  陆四前世都说多尔衮为满清入主中国立下赫赫功劳,甚至是满清的奠基者,文韬武略,有多么精明什么,实际上多尔衮连他哥哥洪太的屁股都摸不着。
  本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征服中国,一两年就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这位睿王非搞出个剃发易服来,结果战争打了17年。
  多尔衮在位期间,大江南北到处抗清不说,就连满清的走狗绿营都发生了大规模反正,天花瘟疫更是让满洲的名将老臣死了一半,乱成一锅。就这,多尔衮还死命打压两黄旗,要不是洪承畴那帮汉官汉臣没法子再“变节”,拼了命的替多尔衮擦屁股,大清早完蛋了。
  就多尔衮入关后的用兵,跟日本那帮昭和参谋有什么区别?
  陆四现在要让用兵顾头不顾尾的多尔衮知道什么才叫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想要抢在阿济格北归之前打完平津战役,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兵临北京。
  如此,出潼关走洛阳肯定是最快捷的打法,因为河南清军刘忠部根本不堪一击,拿下洛阳北进彰德就是华北平原,于平原上行军速度肯定要比走山西要快。
  平原利于骑兵机动,这要搁阿济格部也在北边,陆四再吃十个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如此进军。
  他欺负的就是多尔衮现在压根腾不出手来对付他陆文宗亲自率领的大军,欺负刚刚斩获大功的阿济格在荆襄那里远水救不了近火!
  东线山东战区四镇北进,恐怕就能让北直同京畿一带的几万清军动都不敢动一下了。
  拿下北京,关门打狗!
  计略已定,陆四便以第三代闯王、大顺监国身份发谕诸军。
  第一道命令肯定是发给山东侄子陆广远的,陆四命广远统一指挥夏大军的第一镇、左潘安的第二镇、徐瞎子的第八镇向北京进军。所需钱粮由负责山东战区后勤的文彦杰统筹调拨。
  为了确保粮草运输,陆四指示山东战区北进部队须沿运河行军。并且不是如同高杰那般机动流窜作战,而是遇水搭桥,逢城必克,稳扎稳打,形成淮军大举“北伐”收复河北的势头。每占领一座城池,就要立即组建地方政权,有降官可用就用,无降官用就选拔秀才、举人,甚至是童生,亦或没有功名但却主动合作的人。
  总而言之,大顺用官,不论出身,只问才能。
  山东地区虽然人口严重减员,但去年山东通会陈不平就开始组建地方政权,恢复民生,今年山东各地春麦播种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眼下是麦子收割时季,即便农民交上来的粮食不够大军长期征战所需,维持一两个月还是能做到的。
  为了确保东线的军事行动不会因为缺粮受到限制,陆四又给徐州府尹武愫、淮安府尹郑标、扬州府尹郑元勋及淮扬通会刘暴等地方官员分别去信,要求他们尽一切可能征调购买粮食通过运河向山东输送。
  这样,东线淮军所需粮草就会以运河这条大动脉,以接力方式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