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638

  陆四身子前倾,道:“义侯提过两句。”
  “你爹死了,咱大顺不能没有新当家的,要不然大伙心就散了。这人心呐一旦散了,再想揉起来就难...按理说,你爹在时不曾封过谁做王,但现在你爹不在了,咱大顺又到了这般境地,有些规矩也要破一破...别的不说,你替咱大顺收复了都城,这份功劳不说大到天上去,也是叫娘我佩服的...”
  高皇后说的话很直白,如民间妇人一般。
  “要说现在这局面,说是烂摊子也罢,说是能起死回生也罢,总归要找人打理。你那舅子不在,眼面前除了你这个女婿,我也想不到其他人,所以这摊子家业你得先管起来。
  不过你虽是我女婿,也不过是个侯爵,要说难听点是你爹在时亏了你,现在你爹不在,我这个当岳母的就做个主封你为王,这样别人也能服你。至于将来的事,我一个妇人想不到那么远,也不去想...”
  说到这,高皇后突然顿住,忧伤的双目中竟有精光闪烁,沉声道:“给你封王是方便你把你爹这摊家业担起来,好为你爹报仇,但你要答应我三件事。”
  陆四也不推谦,连忙起身,恭声道:“请阿娘吩咐,孩儿一定照办!”
  高皇后看了眼义子,视线再次落在女婿脸上时,面容很是毅然,语气也很是坚决。
  她道:“将来你要是能替你爹报了仇,就派人去把你爹的尸骨找回来,我要带着回米脂老家,以后就陪着你爹到死...”
  “娘,使不得!”
  陆四不等高皇后说完就急声打断,他当然不是说不去找岳父的尸骨,而是不能同意岳母回老家的事。
  高皇后不仅仅是他陆四的岳母,更重要的是她是顺军余部的一面大旗,将来就算他陆四称帝,于高皇后也要礼敬为太后,不得怠慢半分的。如此,怎么能让高皇后去什么老家了此残生呢。
  张鼐似乎也没想到养母竟有此念,面上当时就涌上戚色。
  高皇后看了女婿一眼,却微哼一声道:“你在娘面前也不必假惺惺,你爹十几年才有这局面,你两年不到就拥兵十万,难道是泥捏的人?”
  陆四滞住。
  高皇后不理会女婿的怔愕,只在那淡淡道:“第二件事是你要善待翠微,善待你那舅子。第三件事,将来你和翠微得多生几个孩子,过继一个给你那舅子,把咱李家的香火传下去,不能绝了后,要不然我也没脸去见你爹。”
  陆四心中真的动容。
  严格说起来,李自成或者说李家现在真的面临绝后的危险。李自成的两个叔叔被阿济格所杀,李自敬这个弟弟同哥哥一样也是无子,李过这个大哥家的儿子眼下也是无子,养子李来亨只是抱养。
  所以李家第三代其实是不存在的。
  前世历史,李来亨继承了忠贞营,但实际上李自成家族却是全部牺牲了。
  “答不答应?”
  高皇后神情平静,目光则是坚毅。
  陆四沉默片刻,俯身跪下,磕了一头:“孩儿谨遵阿娘吩咐!”
  “好。”
  高皇后不出意外的点了点头,朝义子示意,后者立时入内去取东西。她则向前两步,丝毫不在意什么礼法,什么男女之防,直接扶女婿起身,仔细端祥片刻后,说道:“我爹当年是闯王,你爹也是闯王,如今这家业交到你手中,我不管你将来称什么,这闯王的名号你得担着...因为我要让天下人知道,闯王未死!”
  闯王?!
  陆四惊住,他以为高皇后会按传统封他什么秦王或齐王,又或鲁王、淮王,却没想到高皇后竟是将父亲同丈夫的名号给他。
  第三代闯王!
第484章
不打阿济格,只打多尔衮
  闯王,不是王号,胜似王号。
  比之秦晋齐楚魏赵等藩王封号更具号召,也更具威望。
  皆因,闯王,是精神,是象征,是代表天下万千穷人的符号。
  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
  无论是顺军还是淮军,他们都是农民军。
  他们自诞生之日起,注定就是旧有统治阶级的敌人,不管是明还是清。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陆四都是农民子弟,阶级的属性让他天生对大顺的亲近甚于对明朝的亲近。
  因此,没有任何迟疑,陆四就接受了高皇后“闯王”名号的转授,俨然崇祯九年李自成接受这一名号的再演。
  历史在永昌二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如冰封千里黄河破冰一般,浩浩荡荡,向着新的征程进发。
  诚如高皇后所言,她要让天下人知道闯王未死!
  而陆四,也要让天下人知道闯王的精神,永远不灭!
  没有什么比“闯王”这一代表农民最朴素情感的名号来得更响亮,也来得更加让人激动,让人崇敬的了。
  第一任闯王高迎祥,第二任闯王李自成,第三任闯王陆文宗!
  高桂英这位第一任闯王的女儿,第二任闯王的妻子,于大顺最危险的时候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她的决定让李自成死后的大顺权力“和平”转移到能带领大顺重新崛起的人手中。
  难怪顾君恩说这位皇后娘娘是女中豪杰。
  “皇后,真奇女子!”
  孟乔芳也是由衷敬佩,他想过很多,唯独没有想到高皇后竟然做的如此彻底。“闯王”这一名号对顺军余部而言不仅仅是号召,更是继承,对永昌皇帝李自成事业的全部继承。
  或许,这就是农民出身的皇后同深宫成长的皇后不同之处。
  商南城中,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仪式正在进行。
  顾君恩、孟乔芳、张鼐、袁宗第、李来亨、田虎、刘汝魁、曹彦虎、樊霸等顺淮两军的将领们朝新任闯王行了三跪大礼。
  三跪之后,高皇后起身没有任何留恋的将丈夫生前在西安铸造的永昌玉玺递给了女婿。
  “大顺,交给你了。”
  说完这句之后,高皇后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将领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她丈夫生前的部下。
  “以后,你们跟闯王继续干。”
  留下这句朴实的话语后,高皇后径直离去。
  ........
  既为闯王,监国再无法理可阻。
  陆四原本不希望举办什么监国典礼,因为那样一耗人力物力,二也耽搁时间。
  但是顾君恩同孟乔芳却执意谏言,说必须于西安这座大顺都城举行正式的监国典礼,如此不但能提振军心士气,更能昭显闯王监国的大义所在。
  陆四无奈,只得同意,但强调最多两日,动员范围也仅限于西安城中。
  随孟乔芳一起投降的西安知府宋文德成了这场典礼的具体筹办人。
  六月初三,天还未大亮,西安城内就忙碌异常,总督、知府、长安县大小衙门差役全部出动,家家户户都被动员,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拿着扫帚的百姓。行至即将举行监国典礼的皇城道路都已铺上净土,往东门的大街也是清扫干净。
  城中的商铺大多关了门歇业,但一些小食铺、早摊铺还是开着门。店主们满脸笑容的为不时来买吃的大顺官兵们端上一张薄饼,或是两个包子、一碗稀粥。往日常沿街叫卖瓜果蔬菜的乡民都没了身影,今儿个是大顺新任监国典礼,昨天衙门和街坊的里正们就和那些乡民打过招呼了,说是明日再来,今日权当一歇。
  天快亮时,西安知府宋文德带人将东城墙边的一堆杂乱垃圾收拾运出城外后,才难得有了轻闲坐在一家粥铺前要了个咸鸭蛋,就着稀粥吃了起来。
  一碗下肚却觉更饿,再要一碗便是狼吞虎咽,半点也不顾虑什么知府老爷的体面,只看得那摊主和左右随从瞪大眼。
  大约两万多西安百姓被组织起来参与监国典礼,监国有谕,城中凡是家有孤老的,计口一人发五十文。知府衙门又有赏钱,却是出来做工的一人能领三十文,铜钱与粮食皆可。
  此举让西安城中的百姓对于新任监国异口称颂,西安城中如过年般开始热闹起来,军民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既监国,自当有监国谕书。
  典礼上陆四宣读的监国谕书是顾君恩所写。
  “昔我大顺永昌皇帝张帜举义......不意一朝国变,胡虏入关,荼毒中国...皇帝遇难,海内虚君,国危旒缀。然臣民尚在,众心惶惶,孤德凉薄,雪耻未遑,然念切同舟,志固中兴。恐中国江山,沦于虏手;忧兆姓父老,复陷胡尘。故勉其请,俯顺舆情,允从监国。
  谨于永昌二年六月初三日,朝见臣民于西安,以张皇六师,迎还玉辂,复皇帝之威光,出黎民于汤火。谕下,布告遐迩,咸使闻之!”
  这份监国谕书中规中矩。
  但随后陆四宣读的却是他自己所拟的“檄满洲文”。
  “今谓满洲者,本建州属夷。蒙前明抚养,安居辽左。熙洽繁育,历二百年,恩不可谓不厚矣!然夷性犬羊,屡生反侧;不思报效,竟作仇雠。老奴构乱辽东,人民糜遗;洪太播毒畿内,黎庶流散。及至福酋,趁我定鼎之时,鸣镝山海之间,神京遭据。
  ....胡骑甫至,即行惨屠。父子相丧、夫妇无全。昔物华之所,皆沦鬼域;弦歌之地,尽化荒墟。尧封禹土,遍地膻腥。若先圣睹之,岂不痛哭于九原乎?!
  幸蒙祖宗遗泽,中国有未绝之祚;况人心在顺,中国有必伸之理。去岁山东之捷,伪王双双授首,计斩真假索虏万余。今虏势衰蹩,坐困燕隅,众丑惶惶。此实乃廓清海内、一扫胡尘之良机也。
  顺天应人,誓师伐满。凡我大顺官兵皆当云从,提兵北上,剿戮群凶;直捣黄龙,轸灭匈奴。上慰皇帝在天之灵,下安父老恢复之望。
  ...若天良犹存,忠孝尚在,归正反邪,正当其时。以全省来归者,不吝分茅裂土;以州邑来降者,必与度地纪勋。率兵来投,论其众寡授职;洁身而至,量其才具超擢。勋同开国,功比郭李,名垂青史,勿失先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