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903

  除了团座长官,现在他是权威,这一点儿没人可以否认。
  棱线上,也就是山顶上的主阵地同样被刘浪放置在长城之前。在冷兵器时代,军士只要站在城墙上就可以利用墙垛和城墙的高度尽情用弓箭杀伤对手,可在热兵器时代把火力点放在城墙上就只能是个笑话,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能把城墙和人统统变成瓦砾,巨大的城墙简直就是飞机和大炮最好的靶子。
  为了防止被城墙上因爆炸溅起的砖石砸伤,刘浪不得不把山顶上防御的主阵地往前推了二十多米,并且主动的将城墙炸开了几道豁口,以供山顶主阵地上的士兵好迅速撤往山背后的坑道。
  不过当刘浪沿着整条防线视察完一圈回来看到山顶主阵地上士兵们热火朝天刚挖掘出来的战壕,不仅脑袋直摇。那基本是一条直线的战壕是要让日寇的大炮组团轰死吗?
  他们对野战工事的理解还是太少了,如果他们看见二十年后共和国在五圣山上那纵横交错不熟悉的自己人都会迷路的战壕,肯定会很羞愧的。
  “把所有连级军官以上的人都给我喊过来,战壕挖掘先停工。”刘浪命令道。
  在军官们集合之前,刘浪拔出军刺在冻得硬邦邦土地上划了一副简易的野战工事配置图,看到人都到齐了,道:“上次我给大家讲过棱线对于反斜面坑道的重要性,山顶的阵地就是棱线。在基地那座后山,山顶面积不过方圆数百平方米,你的战壕用带有弧的一字形没问题,但这里的山势略平,山顶和山坡的坡度极缓,如果敌人攻上来,你就缺乏了足够的纵深,所以咱们就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因地制宜才成。”
  见有几个连长还一脸懵逼的样子,刘浪只得继续耐心的解释道:“所以咱们这个山顶的主阵地,也得用上足够的纵深防御,并进行梯次布置。比如迟团副这个罗文裕主阵地,他是一个营三个步兵连进行防御,那么,在一线阵地上,只放一个连……”
  刘浪军刺在工事配置图向上滑动,继续说道:“向后推三十尺,利用坡度建立第二层防线,这里,再放上一个连,既能保护阵地的两翼,同时还能充当第二道防线。”
  “团座,保护阵地两翼我知道,但留预备队干什么用?”担任山楂峪防守任务的五连连长盛雷问道。
  这个问题有点儿小白,但刘浪倒也不动气。能成为6个步兵连连长的,都算是独立团最优秀的军官,但毕竟他们很多人都只是从一个小排长甚至是排副提起来的,对于阵地的布置还是个新丁,否则刘浪也不用临时在阵地上讲课了。
  “问的好。”刘浪说道。“一味死守绝不是真正的防守,真正的防守应该是守中有攻,留下这个连担当预备队,是为了防止万一因为主阵地失守,我们可以晚上发动反击夺回阵地用的,白天的时候,日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我们干不过他们,为了减少伤亡,我们可以相机撤到山背后的坑道里,利用那里的阵地顶住他们,等到了晚上,鬼子的飞机没法飞,炮兵也得捉瞎,这时候打起夜战来,小鬼子未必就能强过我们。”
  “为了防止主阵地被敌军利用,记住,所有战壕,深度要达到1.8尺,加上胸墙的沙袋要达到2尺,每个面向敌军的射击位上砌一个不超过二分之一尺高的土台子,面向我方阵地上不要。”刘浪继续说道。
  “团座,这又是为什么?2尺深的战壕,我们头都冒不了怎么打枪啊!弄个土台子踩着也不方便不是?”一个连长诧异的发言问道。
  “我问你们,是你们个儿高还是小鬼子高?”刘浪叹了口气。
  “肯定是我们高啊!小鬼子虽然很敦实,但平均身高可比我们的士兵们矮了一截,不过,我们连那帮四川新兵们个子也不高。”盛雷插言道。
  “所以啊!你们想想,我们的士兵要站在那个土台子上才能对战壕外射击,如果,攻进战壕的小鬼子想朝第二道防线射击的时候没有土台子供他们落脚的话呢?你猜他们会是什么反应?”刘浪笑道。
  “哈哈,那他们只有蹦着朝外射击了。”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胖子团座这一招实在太狠了,就算第一道防线失守,攻进战壕的鬼子也无法对三十尺之外的第二道防线展开攻击,而第二道防线却可以仗着高度的优势,尽情的往战壕里丢手雷,光想想那个情形,就不要太爽。
  “团座,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利用这一点儿,时不时的放弃第一道防线,引诱他们进来,然后搞个瓮中捉鳖?”向前目光一动,突然建议道。
  “向前的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你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得注意,多集中配发给你们连队的驳壳枪和花机关去歼灭误入战壕的鬼子,还有,得防备鬼子指挥官狗急跳墙来个无差别炮击,鬼子怎么死不要紧,但我的独立团官兵没一个老子可心里都在流血。”刘浪点点头,笑着提醒道。
  “还有,三个步兵排的防御工事要修成弯曲的环形,而且要纵向展开,每个环形之间有交通壕相连,并且每个环形阵地都有一个交通壕和第二道防线相连,这样第一道防线失守之后,还可以迅速后撤依托第二道防线阻击,两翼就不用管了,交给第二道防线。
  并且,将连队机炮排的几个重火力点放在地堡里,禁止像他们一样就搞几个沙包一围就以为安全了,日寇的大炮可不是吃素的。地堡上方必须覆盖钢板和原木以及土层,要求至少能达到抗住日寇155榴弹炮的强度,地堡的射击孔周围必须用洋石灰和钢板加固,同时保证地堡前方没有死角能被我方步兵射击,地堡地道要和步兵战壕相连,必要时可迅速撤出。
  同时,在战壕里要修筑单兵防炮洞,要能防住81口径迫击炮,如果我下次巡查发现谁偷懒单兵防炮洞挖的规格不够,那别怪我刘浪不给面子,让你们这帮大连长们光着屁股在士兵们面前挨鞭子,累教不改者,军法从事。”刘浪严肃的交待道。
  之所以刘浪对阵地防炮如此重视,那是因为据战后统计,国军伤亡的300万士兵有百分之六十都是伤亡在日军的各种大炮下,而日军阵亡的几十万人,也高达百分之七十死在国军的炮弹下。
  像这种山地防御战,榴弹炮之类的还不可怕,敌军不进攻时,所有部队都撤出主阵地藏到山后面的反斜面坑道里,等观察哨看到敌军进攻了再进入山顶的阵地。反而像移动和发射都很快的迫击炮这种曲射炮,在有效的校正弹道之后,可以将炮弹准确的送到战壕里而不会伤及他们正在进攻的士兵,所以单兵防炮掩体和防炮洞都是必须的。
  “是。”所有军官赶紧起立立正,齐声答应。
  “都赶紧的滚蛋去修你们的工事,至于说谁当一线部队,谁当二线部队,谁当预备队,我建议可以抽签解决。”刘浪拍怕屁股直接走人了。
  抽签?这也行?连长们面面相觑数秒后顿时做鸟兽散。
  不抓紧时间干活儿,要是被团座光屁股抽鞭子,那还真不如直接被军法算了。
第251章
故意泄露的情报
  无疑,大冬天的北方,零下十好几度的气温在野外劳作是对人意志的极大考验。
  不过刘浪准备的很充分,早在出川之前,就给每人配了一顶可以放下来护住耳朵的狗皮帽子还有厚实的皮手套。
  才开始很多川省士兵还觉得狗皮帽太厚太占地方有些多余,等坐上车一路向北,凌厉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吹在脸上,他们才知道,能有这么一顶能护住脑袋和大部分面部的皮帽子是有多么重要了。
  等到了长城,就算有了这样的防护,还是有很多人脸上和耳朵上被风吹出了冻疮,可这也比冻掉要强的多不是。
  好在砍伐下来的木料也够多,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是在土木工程作业,以每个班为单位,必须点上一堆篝火以供取暖。同时刘浪规定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给士兵们提供足够的肉食和一两白酒。
  吃得饱又穿得暖,士兵们的士气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老兵们经常现身说法给新兵们讲日军飞机大炮的威力,如果工事不结实,人家一炮下来一个排都炸没了那还得了?
  没人不珍惜自己的小命,自然工作热情也很高涨。被要求在战壕侧面挖一米深的单兵防炮掩体,很多新兵们不辞辛劳的挖到了2米。像位于一线连部和用于救治伤员以及弹药储存的掩体,更是被那帮疯狂的军官们用钢板和原木防护的严严实实,甚至为此不惜点燃篝火连夜开工,也不知道他们是为了怕挨胖子团座的鞭子还是更爱惜自己的小命。
  大部分士兵变身工兵拼命在坚硬的冻土地上构筑着能保护自己生命的工事,纪雁雪做为团直属通信排负责人,也忙的后脚跟打后脑勺。
  根据刘浪的要求,每个一线防守部队的连级指挥所都要通上电话,像周石屿那样孤悬于主阵地之外的敢死连,干脆就配上了团里好不容易才购买回来的电台。这个时候整个独立团也才3部电台而已,那还是刘浪下了大力气搜购的,搁国军其他部队,有一部电台都算是富户了。
  为防止电话线被炮火轻易炸断,电话线都要被埋在深半米的土层中,这更是大大增加了通信兵们的工作量。
  二十天的时间,刘浪总共才见了纪雁雪两回面,其中一回还是因为电话线不够了,请他去帮忙找29军那边调配。
  算来算去,独立团的闲人恐怕就刘浪一个。
  在招募来的村民们完成了可供士兵们晚间休息的简陋木屋之后,刘浪就发放了承诺的酬劳将他们遣散,并告知他们长城沿线将爆发战争,希望他们能投亲靠友尽量走得远一点儿。
  看着千恩万谢走远的老百姓们的身影,刘浪眼神愈发坚定。这一次,他不仅不会退,还要把日寇打疼,疼到他们骨子里。疼得他们每一次对中国的土地充满渴望时,总会想起罗文裕。
  刘浪很清楚,如果长城防线一旦被破,部队可以撤退,但倒霉的可就是这帮淳朴的老百姓,哪怕此时的日寇还没有像五年后那般疯狂动辄毁村灭门,但在这样的寒冬,家里的口粮和牲畜被抢的老百姓也活不过几天的时间,冻饿而死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接下来,刘浪派出了独立团警卫排,对罗文裕方圆三十里进行搜索警戒并对周围不愿意走的老百姓进行劝离。
  而刘浪自己却带着五六个警卫人员,把团里的事丢给迟大奎和俞献诚两个,跑到距离罗文裕外二十几里地的岔子口镇吃饭喝酒。
  岔子口镇属于热河省边缘的小镇,之所以叫岔子口,是因为这里算是面对长城各关隘的一个交通要道,往左走能到古北口,往前就是罗文裕,往右则是喜峰口。
  由长城而出或由热河而进长城的南来北往的客商们往往会选择经过这里,也将一个原居住地人口不过两三千人的小镇发展成一个人口上万的聚集地。
  茶楼酒肆、客栈、车马行甚至做皮肉生意的妓院在这个偏僻的北方小镇都应有尽有。
  刘浪穿着制式国军上校军服完全是个活招牌,没几天全镇子的人都知道中央军有个独立团在长城防线罗文裕关隘驻守,而且那位胖乎乎的上校团长特别平易近人,根本没有一点儿长官架子,买东西从来都是规规矩矩付钱还很关心当地的民生问题。
  绝对是个讲究人,实在的北方人对刘浪这位上校团长的评价也很实在。很多人都打算过上两天,就通过罗文裕朝北平天津跑,听说日本人已经打到距离这里不到200里的地方了。
  日军向来重视情报系统,既然已经有侵占热河挥兵只指平津的打算,那么他们的谍报人员一定已经在长城沿线活动。
  这人口密集又能抵达三处关隘要地的岔子口镇如果没有日军情报员的活动,那才真叫见了鬼。
  刘浪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日军的这些情报人员拒之门外,相反,他这般大张旗鼓的宣布独立团的存在,就是要告诉对方,罗文裕地段,由中央军的一个独立团驻守,兵力高达2000人。
  当然,这些情报人员想知道罗文裕守军的来历和人数这些刘浪都可以提供,但若是想靠近点儿观察关隘阵地布置,那对不起,来多少刘浪毙多少,五十多名受过训练的警卫排士兵可不是吃素的。
  刘浪每天在岔子口镇喝茶听戏,顺便再收购点儿粮食充作军粮,每天高达数千斤各色米粮的收购终于成功的引起了日军探子们的注意。
  一份详细记载着独立团来历和罗文裕守军数据的报告就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的案头。
  已经兵锋只指热河全省,将上十万中国军队打的节节败退的武藤信义其实早已把热河全境视为囊中之物,早在一月前就把目光投到了阻碍自己朝平津地区进军的长约800里的中国古长城沿线。
  现在,挂在武藤信义办公室墙上的地图已经不是热河省的地图,而是热河省边缘地带漫长蜿蜒的古长城。
  满意的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热河省的战事将在数天后的3月初全面结束,败退的中国军队将会依托拥有着崇山峻岭的古长城据守已经是避不可免的事实。
  不过,没有全歼敌军的武藤信义并不见丝毫沮丧,他手下拥有着精良装备训练有素的4万关东军和3万满洲仆从军,他相信,在自己精锐部队的攻击下,支那人的反抗不过是徒劳的,哪怕他们还拥有着数百里守护他们民族数千年的古长城。
  看看桌上情报人员提供的长城喜峰口关隘的清晰黑白照片,素来严谨的武藤信义嘴角勾起一丝骄傲的弧度,支那人太幼稚了,那段破墙也就能挡得住游牧民族,若是遇见自己的飞机大炮,就只能成为一片废墟。
  可惜了,世界上又将少了一片古文明遗迹,卑贱的支那人不配享受他们祖先的荣光,武藤信义一副悲天悯人古迹爱好者模样摇摇头,拿起了情报人员新鲜出炉关于长城各关隘的侦查报告。
第252章
都犯错误的指挥官
  “支那军第29军共6万人驻守喜峰口,这倒是稍稍有些麻烦。”武藤信义翻看到这章情报时略略皱了下眉头,自言自语道。
  不过也仅仅只是稍稍麻烦一点儿而已,支那人就是人多,已经习惯自己的对手一搞就是一个军几个师的武藤信义其实也没怎么把29军6万人放在眼里,一支因支那国内军阀混战失败而被更差劲的东北军收编的军队,那会入得武藤大将的眼?
  29军6万人不入武藤大将的眼,那就更别提小小的独立团了,哪怕前面还挂了个中央军三个字,当一眼扫到独立团2000人驻守喜峰口侧翼80里地罗文裕,武藤大将直接将这封情报给忽略掉了。
  武藤信义压根儿没把这封情报往心里去的理由很简单,首先,他根本就没打算朝罗文裕进攻,喜峰口进攻地域更宽阔,适合装甲车和坦克部署,武藤信义觉得那才是他的主攻点,否则支那人也不会派6万人驻守;次之,区区2000人的防守,大日本帝国皇军派出一个旅团兴许只用一个冲锋就可以打得他们溃不成军。
  已经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以4万兵力击溃对手十来万大军,还是修筑各类工事据险而守的大军的武藤信义就算再严肃谨慎,此时也生出支那人实在不堪一击的无敌感。
  金大师笔下的孤独求败是无敌的,也是寂寞的,武藤信义此时也有种遍世找不到对手的寂寞感。
  无敌兼寂寞的武藤大将并不知道,他这个忽视,会造成他眼中的数万精锐无敌的大日本帝国皇军在华夏这段古长城上流尽了鲜血,不仅让在亚洲所向无敌的大日本帝国皇军碰的头破血流,还让他原本在曾经的时空中以胜利换取的元帅宝座也离他远去。
  刘浪也不知道,他似假还真的递出的假情报竟然压根儿没获得人家关东军司令官的重视。说直白点儿就是被人无视了。
  无视的结果就是,刘浪又多了足足3天的时间,本应该在喜峰口受挫第2日日军军就应该进军罗文裕的,却被拖到了第5日,正是多出的这3天,给独立团巨大的帮助。
  几百匹骡马和近百架大车以及高达700人的辎重连和壮丁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花费了38天的时间,跑完了3300里,赶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