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56

  直到拿下浙江全省,占据南京和苏松等江南一地后,再到后来朱怡成在南京直接登基为帝,紧接着又南征福建大获全胜,这时候在世人眼里,朱怡成这才成了真正大明的复国者,再加上南京科举的开办和一系列政治措施的实施,治下民心逐渐向大明这边靠拢,对于清廷还抱有希望的人也逐步减少。
  而现在,随着这些玩意的出现,等于在民间给那些对清廷还有一丝好感,或者还抱有些期望的人彻底破灭了他们心中清廷的形象。这些东西虽说真假难辩,可汪景祺在捣鼓这些东西的时候是花了不少精力的,许多内容都能从其他地方找到应证,再加上活灵活现的描写,不能不让人相信书中的真实性。何况,在书中,汪景祺最重要体现的还是满清的愚昧落后无知和残暴,尤其是书中还有着一些对于当年满清入关后在江南烧杀抢掠的内容,更能激发汉人对满清的反感和反抗心理,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汪景祺依靠这些手段一炮打响,所获得的成绩令朱怡成高兴不已。但这只不过是开始,对于朱怡成的要求还差的远,不过能做到这一步已足以证明他用汪景祺这人算是用对了。
  根据锦衣卫的奏报,《清宫密闻录》一书已在锦衣卫的暗中推波助澜之下已流传了大半个神州,就连清廷的老巢北京城也让人悄悄传了过去,只不过在北京的这种流传是私下的,不仅在汉人中流传着,甚至连满人之中偷偷看过的人也不少。
  别以为满人就不八卦了,在京的许多满人已经过三代,一些从小就养尊处优的满人已早就和他们的祖宗不同了,这些八旗子弟平日不事生产,整日游手好闲,这些家伙本就闲得无事,每日里巴不得找乐子,当得知有这么一本禁书的时候哪里不会偷偷找来瞧上一瞧?
  当然了,当瞧过之后,目瞪口呆之下气愤不已是很正常的,甚至还有暴跳如雷的人,可还是有不少八旗子弟私下偷偷也把这书当成宝贝的,毕竟里面故事和情节实在是太勾人了,直接销毁的话实在是有些可惜。
  就此,在北京城里,这书居然流传一时,许多人心知肚明却又不向外披露,而官府中担心事情闹大也采取了掩耳盗铃之态,毕竟大家都知道一旦真查起来,这八旗中就有不少人违禁的,难道把这些八旗子弟,甚至那些看过此书的红带子黄带子全都抓起来不成?
  当康熙在一次意外中得知有这书时,离此书流传到北京城已过了大半月了,等康熙亲自让人找来一本手抄本,亲自翻阅后,可当看了没几眼,康熙就气的脸色发白,手脚颤抖,尤其是当里面还写到他和苏麻喇姑之间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时,康熙哪里还能按捺得住?大呼简直悖谬狂乱,至于此极!龙颜大怒后居然直接昏了过去。
  悠悠醒来后,康熙立即下旨,对此书严禁,并核查私自看过和传播过此书的人,无论何人均以谋逆之罪论处。
第238章
骑兵南下
  前面说过,终清一朝,这文字狱是极其严重的,像《明史》这种仅仅只是稍微露出些怀念前朝,批判满清文字的书就掀起了腥风血雨,导致上千人家破人亡,直接处死者百余人。
  《明史》一案,影响重大,更不用说现在又冒出来这如此大逆不道的《清宫密闻录》了,书中哪里还是借词讽刺,完全就是赤裸裸地污蔑和攻击,甚至把矛头直接对向了清皇室和康熙本人。
  康熙哪里受得了这个?对于撰文的汪景祺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可惜汪景祺远在南京,康熙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但他得知汪景祺有其兄在京为官的时候立即下旨抓捕,谁想到汪景祺的兄长汪见祺在《清宫密闻录》刚流入北京的时候就得知大事不好,吓得连官都不做了直接化妆逃走,现在已过了大半个月,汪见祺同其家人已逃到了江南,康熙鞭长莫及,更是雷霆大怒,把汪见祺在京的同僚、亲友抓了一大批严刑烤打,至藏有此书的普通人也全倒了大霉,只要查到的全部抓了起来,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八旗子弟。
  一时间,整个北京城人心惶惶,无论普通人还是各级官员都惶恐不安。就在《清宫密闻录》一事之前不久,那位当了三十六年的太子终于当到了头,被康熙下旨直接夺去了其太子之位。
  元宵节宫中之宴出事后,康熙处罚了十阿哥却未对太子有任何处罚,这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康熙不想把这事闹大,同时对于是否要废太子也还有一丝迟疑。第二个原因是康熙想看看这朝中还有多少人支持太子的,另外太子对于此事是否有深刻的反思。可惜的是,最终让康熙失望了,太子只是先上折告罪一番,但同时又把责任推到了十阿哥身上,而接下来并无多少反悔之意,见康熙只是处罚十阿哥后仅仅老实了没几天又故态复萌,和往常一样起来。
  至于在朝中,除了东宫的几位官员替太子说话外,许多重臣都对此事没有表态,这不表态恰恰就是一种态度,康熙当然看得出朝中重臣对于太子的看法。如此,逐渐坚定了康熙要废太子的决心,二月中旬,康熙三思后终于下旨废除太子。
  太子废后,朝中的风向突然一变,那些本就力主由八阿哥替太子的重臣们一个个立即上书给康熙,推荐八阿哥来当这个太子。可谁想到,康熙却没同意,他不仅未让八阿哥上位,反而对于推荐八阿哥的那些重臣大为训斥,这使得志得意满,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八阿哥一党诧异不已。
  实际上,八阿哥他们并不清楚,正是他们的这些动作导致康熙对八阿哥起了防备心理。康熙虽然年长,但他对于权利的欲望依旧是无穷的,尤其是如今整个江山略有不稳的情况下,牢牢抓住手中的皇权对于康熙来讲比什么都重要。
  而八阿哥的这一次太过急切,如此多的重臣全部推举八阿哥当太子,这让康熙心中有了一丝危机感。一旦真的让八阿哥当了太子,他这个皇帝还能压得住新太子么?别忘了,八阿哥在朝野内外的名声和口碑远不是之前那位太子可比的,再加上如此多的重臣支持他,一旦八阿哥当了太子后羽翼丰满,那么他这个皇帝又何去何从呢?
  皇家无亲情,皇帝一向是孤家寡人,这历史上为了皇位父杀子,子弑父的事还少么?就连史上称为名君的唐太宗李世明不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然后囚父后登上大位的?康熙可不想自己也面对如此结果,正是这样的想法,越是有人推荐八阿哥,康熙就更不会把八阿哥摆到太子之位上。
  原太子被废,新太子人选又被康熙否了,清廷一时间没了储君,朝中上下无论是马齐等重臣还是普通官员谁都不明白康熙究竟想干什么。紧接着,又爆发了《清宫密闻录》所引发的大事,一时间清廷上下都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逼来,更对如今的局势担忧不已。
  《清宫密闻录》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康熙的强力打压下,清廷治下表面上来看这事逐渐平息了下去,但是受到此事牵连获罪的人居然多达上万人,除了极少数的满人外,这些人中大多都是汉人。
  更重要的是,由于汪景祺出身官宦之家,无论其父还是其兄都是朝中官员,这样一来受到牵连的还有许多汪家的旧日同僚和好友。这些人也都是汉官,这些汉官被牵连,丢官罢职的不少,还有不少人因为和汪家走的近甚至还丢了脑袋,这使得朝中汉臣个个自危起来。
  但这些康熙已经顾不上了,随着春天的到来,康熙对于如何剿灭南方反贼已是迫在眉睫。尤其是中原的祝建才和四川的王致清两部,当蒙古的骑兵终于可以南下后,康熙立即命令已回到河南的隆科多率部先灭掉祝建才部,然后集合江西兵力向西推进,联合陕甘边军清剿王致清部。
  为了对付祝建才在中原的力量,康熙这次算是下了大本钱。蒙古王公虽说属于大清治下,但实际上从真正的统属来讲康熙只不过是各部的共主而已。
  由于孝庄太后的原因,蒙古各部中科尔沁部和清廷走的最近,也是关系最密切的,科尔沁以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列内扎萨克二十四部首。有大征伐,必以兵从,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这一次,康熙直接从蒙古调来了一万二千骑兵,其中光科尔沁部就出兵七千,其余五千骑兵分别来自其他各部。为了这些骑兵,康熙对于出兵的蒙古王公作出了许诺,不仅付出了清廷在蒙古草原的部分利益,还允许蒙古骑兵南下后对反贼的战争中可以进行随意烧杀抢掠,一应军获朝中不问,并再加以重赏。
第239章
虎狼
  “汉王!汉王!”
  汉王府,一人在房外轻声喊着,可房内却没任何回音,一路跑来这人满头是汗,站在门外却又不敢推门而入。虽说此人是祝建才的心腹,当年跟随祝建才在袁奇手上起义,之后一路征战至今,可就算是这样的资格,在没有祝建才的允许的情况下擅入屋内其后果依旧是严重的。
  袁奇之事后,祝建才对手下进行了大清洗,干掉了一大批认为不可靠的人,至于受到牵连的那就更多了。别看他资格老,之前就有一个和他同样资格的兄弟因为一件急事要报给祝建才而忘记了通报允许入内,直接冲了进去,谁想祝建才二话不说就砍了他的脑袋,如此前车之鉴,让他怎能不小心谨慎?
  “汉王!卑职有要事!汉王!”没办法,他只能继续敲门,同时在门外提高嗓门喊了几声,终于祝建才懒洋洋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是二强么?有什么紧要事?”
  “回汉王,许昌那边有紧急军情!”
  “等着!”
  过了许久,门才从里面打开,祝建才的身影出现在二强面前。看了一眼满头是汗的二强,祝建才示意他进去说话。
  “大清早的什么要紧事?说吧。”坐在椅子上,祝建才打着哈乞,歪斜着身子问。
  “许昌那边来报,清狗已从开封过了黄河,看样子是冲我们来的,据说不仅有绿营,还有不少骑兵。”二强禀报道。
  “有绿营,还有骑兵?”祝建才冷笑道:“开封那边的清狗老子还没来得及灭了他们,现在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南下?骑兵?骑兵从河北过来的?这黄河也能过骑兵?你小子没听错吧?”
  “回汉王,卑职不敢谎报军情,北边的弟兄的确看见了骑兵,而且骑兵数量还不少,另外……另外……。”
  “另外什么?”见二强说话吞吞吐吐,祝建才顿时不悦道:“又话快说有屁快放!”
  咽了下口水,二强说道:“另外这骑兵不像是清狗的绿营和八旗,似乎是蒙古铁骑。”
  “蒙古铁骑?”听到这,祝建才顿时眼中精光一闪,神色显得有些凝重:“你确定是蒙古铁骑?有多少?”
  “十之八九。”二强回道:“汉王您也清楚,这蒙古人和八骑、绿营装扮武器都不相同,北边的兄弟看着就是蒙古铁骑,而且数量不少,约摸着也有二三千吧。”
  “嘶……。”听到发现了二三千蒙古铁骑在开封以南出现,祝建才顿时倒抽一口冷气。自祝建才在河南立足后,势力就向周边扩散,最猛的时候八卦教甚至影响到了山西那边。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清廷反应过来后就对各地八卦教进行围剿,尤其是隆科多带着八旗精锐在河北、山西等地反复清扫,很快当地的八卦教势力就被扑灭,从而导致祝建才北进计划夭折。
  之后,祝建才整合力量,在河南一地和清军对峙,双方主要争夺的地区就是黄河区域。尤其是洛阳、郑州、开封一线,更是祝建才部和清军打的最激烈的地区,但因为清军装备比祝部精良,又加上康熙不断调兵加强黄河一线的军力,所以祝建才一直未能打破清军防御,导致黄河天险并未握在其手中,而是在清军那一边。
  王致清在川中起义,声势浩大,短短时间就几乎占了全川,而今王致清准备出川进而争夺天下,祝建才对此不能不防。为此,祝建才特意往同川中方向的各要道加派了兵力,以防止王致清由河南出川,从而威胁到自己。正是这样的原因,也使得祝建才放缓了北上的计划,暂时搁置尽全力攻击开封的想法,但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不去打开封,开封那边的清军反而开始南下了,更令人愤怒的是居然还有蒙古铁骑的出现。
  二三千的蒙古骑兵,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祝建才不能不给以重视。河南属于中原,中原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同于江南各省,地形平坦比较适合骑兵作战。祝建才的部队中也有骑兵,可他的骑兵无论是训练和还是装备也就只能勉强和绿营相比,而且规模也小,别说和蒙古铁骑对攻了,在同等人数上就连八旗骑兵都无法比拟。
  一旦清军以蒙古铁骑为依托,绿营在其后展开直接向南攻来,那么许昌就是首当其冲。对于这个情况,祝建才不能不给以重视,而且他觉得二强既然说在开封已经出现了蒙古骑兵,那么就表示清军恐怕有大动作了,弄不好这一回就是直接冲自己来的。
  脸上的神色越发凝重起来,祝建才隐隐约约有了不安的感觉,他顿时站起身,直接就走出了房间,而二强连忙快步跟了上去。
  来到前堂,祝建才立即召集人员商议此事,不多久祝部的十几位要紧人物就匆忙赶来,当众人入座,祝建才告知大家清军动向后,众人同时也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全哑巴了?平日里瞧你们几个自称英雄了得,现在听到清军自开封南下还有蒙古铁骑随行就说不出话了?”瞧见这一幕,祝建才心中不悦直接大骂道。
  “汉王,普通的清狗兄弟们根本不怕,可这蒙古骑兵比较麻烦。您也知道,我部大多都是步军,开封以南一路平川,这步军一旦被骑兵突破这仗打起来就有点悬了,而且从二强兄弟的话中来看,弄不好这清狗远不止这些兵力,一旦应对不当就得吃败仗啊!”
  “林兄弟所言极事,而且如今军情不明,万一调动大军许昌那边又有变化怎么办?汉王您可别忘了,这王致清对河南已是虎视眈眈,这些日子派了不少使者联络我部,希望我部放开道路让他们借道河南入中原,现在可是前有狼后有虎,不能不慎啊汉王!”
  当听到王致清的名字,祝建才心里就更不打一出气,王致清当他是傻瓜呢,还向自己借道?我呸!他祝建才防他都来不及,真要借道给王致清除非是自己脑子坏了。
第240章
岳钟琪
  祝建才手下的兵不少,又占据了河南大部地区,大清洗后祝部的战斗力也比最初强了许多,不过祝建才是八卦教出身,部下大多又是教中之人或老百姓,这些人转为义军后虽说打过几仗,刀上也染了血,但同一开始就注重军队建设和班底的朱怡成不同,从本质来讲祝建才这位汉王依旧未能脱离“农民起义”的范围。
  从实际来看,祝建才走的路和当初袁奇没什么两样,靠的就是人多势众和自身在义军的威望。袁奇几次兵败,再加上朱怡成横空出世,使得袁奇开始反思,着手逐步从义军向正规军开始改变,可惜的是袁奇还没做完这步就导致九江大败,最终含恨而逝。
  但祝建才还未明白这点,或者说他已明白了但没来得及做。所以,从祝部如今的情况来看,祝建才的心里对于如何面对这次清军来袭是有些担忧的,尤其是当得知开封出现了蒙古骑兵后,一种不安的预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许昌是绝不能丢的,不仅是许昌不能丢,就连许昌周边的新密、新郑、尉氏、通许等地也必须守住,一旦许昌落入清军之手,那么清军就能直接向南攻祝建才的要害了,这是祝建才绝不允许的。
  祝建才很快就下令集结兵力向许昌调动,他要在许昌以北和清军较量一番,可同样川中的王致清也不能不防,祝建才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决定先北后南的策略,同时暗暗盘算着如何打开局面。
  广元,这是四川北边的一县,广元同甘肃、陕西交接,北部是曾家山,地势较高,南部地势稍缓,又有明月峡、七里峡和唐家河,属于山地向盆地过渡的区域,是入川要害重地。
  王致清拿下四川,但广元依旧还在清廷手中,如今驻守广元的是岳钟琪,岳钟琪乃宋时岳飞之后,将门子弟,其父岳升龙原为四川提督,已于去年告老还乡。谁想岳升龙刚开四川后不久,这四川就闹出了白莲教王致清起义一事,而且如此短的时间内几乎四川全境全部陷落。
  岳钟琪官职不高,如今仅是一个游击,他之前在西安绿营任职,当得知四川出了大事后主动向总督殷泰要求,这才被调派至广元驻守。抵达广元之后,岳钟琪加紧训练兵马,加强防务,同白莲教几次交战都获小胜,牢牢替清廷守住了广元,同时抑制了白莲教向西北发展的势头。
  这一日,岳钟琪正在营中看着部下操演,岳钟琪带兵严厉,指挥有度,广元的二千绿营这些日子被他练的嗷嗷叫,战斗力直线上升。看着部下进退有度,如使臂指,岳钟琪心中微微点头,同时又有些惋惜。
  他惋惜的是手中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二千绿营,对于小小广元仅是防守还行,可要出击的话根本没有余力,不过也没办法,如今岳钟琪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像他这样已能做到游击职位除了他骁勇善战深得总督殷泰看重外,更重要的还是他父亲在军中的资历帮了不少忙。
  “将军!”
  一个亲兵急急赶来,说是总督衙门来了信使,要岳钟琪速去。
  岳钟琪把操演一事交给部下,随后急忙赶回,等到了地方就见一个风尘仆仆的把总喝着水等着。
  道了声辛苦,说了几句话,岳钟琪接过信后让人带把总下去好好休息,随后他坐下拆开信看了起来。
  刚开没几眼,岳钟琪情不自禁就站起身来,等把信看完后,他神色凝重的同时却又有些兴奋,在屋内缓缓笃着步,静静思索着。
  总督殷泰的信中告诉岳钟琪,朝廷已派兵南下,不仅调集了大部绿营还有一万多蒙古骑兵随行,以康熙的战略部署,准备一口气先解决盘据河南的祝建才部,随后联同江西清军合力进攻四川。
  在这情况下,陕甘两地的清军要随时做好反攻四川的准备,岳钟琪所在的广元是攻川前线,尤其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直接接应大军突入四川,联合友军扫荡川中白莲教势力,以复全川。
  此外,总督殷泰对岳钟琪前些时候几次打退白莲教对广元的进攻表示赞赏,并关照岳钟琪千万不要小看了白莲教,所谓骄兵必败,现在最重要的只要牢牢守住广元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