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656

  这个世界,如今的大明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大明的本土再加上海外领土其版图是之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达不到的,甚至就连蒙古帝国时期的版图而言,现在的大明恐怕也有胜之。
  这两年,朱怡成已基本停止了帝国向外扩张的脚步,开始打实基础,经营国家。
  趁着世界领土未全部瓜分完毕的最后机会,朱怡成为大明夺得了数以万里的海外疆土,就连本土的领土范围也超过了盛唐之时。
  这足够了,再继续下去大明恐怕消化不良,何况欧洲诸国已经对大明的快速扩张已有了极大防范,假如大明继续扩张下去必然会爆发和西方世界的全面战争,先不说战争的胜负会如何,仅仅是战争爆发就会导致大明白白消耗国力,从而使得朱怡成之前做的诸多努力白费。
  大明在欧洲的敌人从来不是法兰西,也不会是现在一盘散沙的德意志诸邦国。更不是曾今辉煌一时,纵横四海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奥斯曼帝国同样也构不成大明的威胁。
  朱怡成的头脑非常清醒,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正在崛起的英国,另外一个就是北方的俄罗斯。
  眼下,大明和俄罗斯的北方战争已经结束,双方对北方边境重新做了划分。这场战争中,大明从俄罗斯身上狠狠咬了块肉下来,并使得俄罗斯百年东进的努力化为泡影。
  虽然俄罗斯表面战败,但朱怡成却知道这个战败是因为大明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开战。假如彼得没有这么巧合的去世的话,朱怡成对于北方开战的把握并不大。
  虽从地域角度和军队精锐和装备等方面来看,大明胜过俄罗斯,可要知道俄罗斯的战争潜力是极大的,彼得一世又是一个雄主,如果彼得一世还在,这场战争绝对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地结束,大明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扩大化是必然的结果,而一旦战争扩大化,那么卷入战争的范围和军力是极其可怕的,面对这样的结果,就算朱怡成心里也会忌惮三分。
  现在的俄罗斯在虚弱之中,至少这种情况还会持续数十年之久。等到俄罗斯内部稳定,再出现一个强力的君主时,那么俄罗斯对于远东的失败绝对不会甘心,很有可能再一次卷土重来。
  从这点来说,俄罗斯是大明北方的威胁,也是未来大明在北方最大的敌手一点都不为过。朱怡成希望于在自己在位的时代彻底消化北方领土,同时使得大明实力再进一步,从而在未来同俄罗斯的争斗中抢到上风。
  除去俄罗斯,另外一个西方国家的潜在对手就是英国了。
  现在的英国已正式崛起,欧洲大战让英国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假如不是大明横空出世,按照历史的走向,如今的英国已开始在全球疯狂抢夺殖民地,然后再过几十年后,英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由于大明的缘故英国没有像原本那样疯狂,但英国崛起的势头已不可挡。
  在新大陆,英国重新挑起了对法兰西的战争,眼下新法兰西根本不是新英格兰的对手,根本没有准备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在英国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丢掉了不少地盘。
  除去新大陆的战争外,英国在印度洋的经营也是重中之重,这几年英国人借着同大明贸易的巨大利益开始驱逐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洋的势力,意图独自控制印度洋成为地方霸主。
  对了,还有英国人针对大明的各种小动作,这些都落在朱怡成的眼中。
  表面上大明和英国是良好关系,可实际上两国之间高层心知肚明,暗中的龌龊和手段层出不穷,如果不是为了大局考虑,朱怡成恐怕早就和英国翻脸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英国被称为欧洲搅屎棍,在这根搅屎棍下倒霉的永远都是法兰西。
  正是因为如此,拉拢法兰西在外交和军事上是极其有利的,这就和朱怡成之前拉拢奥斯曼帝国没有什么区别。
  法兰西和奥斯曼帝国,这是朱怡成针对英国和俄罗斯的两颗棋子,除了它们之外还有正在印度折腾的满清,满清这头恶狼眼下被朱怡成驱赶到了印度,正把印度搅得翻天覆地,想来用不了多久满清搞定了印度北方从而南下的时候,朱怡成异常期待英国人的反应。
第1529章
惨案
  旁遮普的拉合尔,这个城市位于印度河上游的冲击平原,拉合尔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城,更是莫卧儿帝国曾今的首都。
  在击败莫卧儿帝国在旁遮普的大军后,清军主力趁势南下,没花多少力气就拿下了这座城市。
  打下拉合尔后,康德直接把拉合尔改名为“盛京”,以此为大清的新的首都。
  盛京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年皇太极,皇太极改后金为清的同时也把沈阳改名成了盛京,从而让盛京成了大清在东方兴起的政治中心。
  前明末期,清廷趁中原大乱在一片石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随后入关占据了北京城,从而开启了清廷在中原的统治。
  重新定都北京后,当初的盛京就改名为奉天,成为大清的陪都。
  如今,康德把拉合尔也改名为盛京,其用意自然是效仿当年皇太极那样,以盛京为首都重振大清天下。
  随着大清在印度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之前在大明攻击下奄奄一息的清廷居然再一次焕发了新生,定都盛京后不久,信心满满的康德就已经开始谋划继续向南攻击了,在他看来印度这片土地简直就是天赐的沃土,等灭掉莫卧儿帝国之后,大清依旧是一个强国。
  这些日子,武礼过得异常滋润,作为主持后勤工作的他在清廷转向印度的进军中干的极是不错,从而立下了汗毛功劳。
  由于他的功劳,在定都盛京之后,康德封赏功臣时武礼由镇国将军直接又升为奉恩辅国公,这一次三级跳再加上之前的升爵,短短一年中,武礼这条咸鱼居然成了炙手可热的新贵。
  除去奉恩辅国公的爵位,康德还任命武礼为正黄旗佐领,八旗印度正黄旗副都统,这个职务可谓不低,尤其是前者更是位高权重,虽然佐领的品级并不算高,但要知道佐领在满语中也称为牛录章京,牛录章京可是满洲八旗的中坚,有直接管理和任命八旗中下极的权利,实权很重。
  至于后者,印度八旗是目前清廷为了控制和笼络印度地方的手段,康德把八旗印度正黄旗副都统的位置给武礼,这足以证明他对武礼的看重和奖赏。
  在八旗职务和爵位外,武礼还担任了工部侍郎的职务,工部在朝廷六部中虽地位不高,远比不上礼部、吏部、户部、兵部这些不么。可要知道工部却是一个油水极足的部门,眼下盛京新立,现在的盛京城要重新调整,还有康德的皇宫也要修建,这些都是工部的活,作为工部侍郎的武礼正是负责此事的重要人物之一。
  拉合尔,也就是现在的盛京是一座历史名城,但因为各种宗教的原因其城内的建筑不符合满清的审美,所以对盛京进行重新改变是工部的主要任务。
  此外,清军拿下旁遮普后就同他们的老祖宗一样在印度大肆烧杀抢掠,印度原本就是一个极其富饶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的人们对黄金和珠宝的热衷是全世界都极为罕见的,数千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积累的财富数不胜数,清军见到这些黄白之物后个个眼珠子都发直了,哪里会留得住手?
  就这样,这些日子清军上下个个捞了个盆满钵满,武礼自己也不会亏待自己,趁着机会往自己家扒拉了不少财物,每天晚上武礼看着堆满屋子,闪着金光的宝贝就几乎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亏得他的身体不错,要不然一激动来个心脏病不亏大了么?
  这一日,武礼在衙门坐衙,正喝着刚泡好的茶呢,阿舒尔急冲冲地就找了过来。
  “爹,出事了!出事了!”一进衙门,阿舒尔满头大汗,急冲冲地就直奔武礼而来。
  “慌慌张张什么样子!”武礼瞪了他一眼,依旧如常先喝了口茶,等放下茶盏后这才皱眉问:“这天榻不下来,定定神,说说,出什么事了?”
  “清……清真寺出事了……。”
  “好好说,究竟什么事?”
  阿舒尔比划着说了半天这才把事说清楚,原来是巴德夏希清真寺出了事,由于盛京的建立,对于盛京内部的建筑要重新调整,自然会拆除和改变原本一些建筑。
  巴德夏希清真寺是之前的莫卧儿王朝皇帝所建,这个地区最大的清真寺,更有皇家清真寺之称。
  建成后,巴德夏希清真寺就成了印度北部的圣地之一,在信徒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清军拿下此地,对于当地的信仰采取了强烈压制的手段,对于满清而言绿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信仰,何况在当初西域的时候满清不知道屠杀了多少绿教教徒,捣毁了多少清真寺,所以当盛京要重新修筑的时候,拆除巴德夏希清真寺是必然的。
  听完阿舒尔的话,武礼没有多少惊讶,反而很是沉稳。
  “闹些事不是正常的么?你小子老是大惊小怪,如此不稳以后怎么给你挑重担?”
  “可是爹,这一次闹的太大了,您去瞧瞧吧,那边已经聚集了几千人了,儿子就担心……。”
  “担心什么!”武礼一横眉就道:“还没有王法了?你们手里的刀枪和火器是吃素的?你马上带人过去,直接驱赶就是,如有违抗者直接杀无赦!哼!这些贱皮子吃点苦头就听话了,你小子还嫩的很,以后多学学!”
  “爹……这样成么?”阿舒尔瞪大了眼睛问。
  “你直接把么字给我去掉,成不成去了不就知道了?”武礼说完一挥手:“以后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别来烦你老子。”
  阿舒尔想了想一咬牙转身就走,不一会儿他带着几百全副武装的士兵就赶到了现场,此时的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无数印度绿教教民带着悲愤的神情围在巴德夏希清真寺外面,嘴里还不断高喊着听不懂的话语。
  阿舒尔让几个印度八旗的人去上前沟通,可还没说几句话就被那边人群丢出来的石头给砸得抱头鼠窜。一见如此,阿舒尔当场就气得暴跳如雷,再想起自己老爹武礼的话,阿舒尔这时候也不管了,直接就亲自带人挥刀子上。
  当清军毫无顾忌地在巴德夏希清真寺外大开杀戒的时候,前一刻还声势浩大的那些印度“英雄”后一刻全变成了惊恐万分的懦夫,一个个面对清军雪亮的刀枪根本就没丝毫反抗之力,尖叫哭喊着转身拔腿就跑。
  但因为人太多,这跑也不是马上就能跑掉的,清军哪里管那么多?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就是一刀,当场就把背面露出来的家伙砍翻在地,这一下子更多的印度人更慌了,他们原本以为搞搞示威什么的就能让清廷让步,人多也是壮壮胆,可谁想到人家根本不按自己所想的来应对,居然直接用刀把子来和他们说话。
  当现场彻底大乱后,伤亡开始剧急上升,当半个时辰后,除跑掉一部分人外,其余人不是躺在地上哀嚎,就是直接血流满地丢了性命。
  这次事件被称为巴德夏希清真寺事件,伤亡人数超过了三千人,这三千人中真正死伤在清军手下的其实并不多,大多数是后来混乱践踏造成的。
  巴德夏希清真寺事件后,武礼趁热打铁,还让阿舒尔把死掉的人脑袋全部砍了下来,直接就在大街上堆成了景观,见到这恐怖的一幕,整个盛京再也没有人敢反抗清廷的命令,接下来各建筑的拆除是顺利无比,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礼就带着成就向康德邀功,得到了康德极其满意的赞扬。
第1530章
目标德里
  马齐老了,原本马齐的年龄就不小了,这些年随着清廷起起落落,马齐跟随清廷从中原到西安,再从西安至兰州,接着又到了西域,而现在再从西域来到印度这个地方。
  作为大清的忠臣和重臣,马齐可以说是整个清廷硕果仅存的老臣了,早在康熙时期他就是上书房大臣,而之后又经历了建兴、雍正两朝,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已是康德。
  为了大清,马齐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为了大清基业呕心沥血一点都不为过。直到现在,马齐依旧是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此外他的爵位也从二等伯晋升为一等候,可以说位极人臣。
  风霜在马齐的脸上留下了沟壑,头发更早已花白,就连整个人动作也有些颤颤巍巍。
  “皇上!武礼父子擅动刀兵,现场死伤无数,此事如不平息恐怕生事端,尤其是如今我大清立足未稳之时,皇上当以万民为重,争取民心,以固基业啊!”
  坐在墩子上,马齐一脸忧虑地说道,巴德夏希清真寺事件传来后,马齐得知大惊,不顾自己的身子骨执行入宫求见康德。
  新的盛京皇宫是之前莫卧儿帝国的旧宫所在,虽然如今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已不在此,但这座宫殿却保存完好,所以拿下盛京后康德直接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皇宫。
  坐在上位,康德倾听着马齐的话,边听还边微微点头,似乎对马齐的观点表示认可。
  “马相,依你看,此事如何处置?”等马齐唠唠叨叨说完,康德和颜悦色问道。
  马齐抬眼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天下当以仁政,武礼父子滥杀无辜,挑起祸乱,动摇我大清根基……。”
  “不至于,不至于。”康德插话笑道:“武礼父子还是做事用心之人,再说此事也不能全怪在他们头上,朕听说是先动手的可是那些大头巾,后来死伤者多也是他们自己践踏所至。”
  “皇上!”马齐猛然抬头,以同年龄不相符的锐利目光向康德望去,同时低沉的声音响起:“皇上别忘了此地不是中土而是天竺,天竺子民信教者众多,如此事不能压制下去的话,一旦各地闹起来恐怕惹来大祸!武礼父子有功,这点奴才不否认,但功是功,过就是过!皇上!为我大清基业着想,还请皇上三思啊!”
  康德没有说话,默默坐着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马相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容朕想想如何?”
  马齐心中叹了一声,他知道要处置武礼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武礼的身份不一般,再加上从西域一路而来,武礼立下了不少功劳,今天他来找康德主要是想让康德尽快出手安抚此事,避免各地发生暴乱。
  马齐很清楚这些教众的狂热,一旦这事闹大了那么刚刚站稳的地盘弄不好就会乱起来,眼下大清正准备南下用兵,后方绝对不能乱,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