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656

  “奴才记得武礼当年似乎被皇阿玛夺了爵?”淳亲王询问道:“如今怎么又冒出来了?皇上还让武礼去了老十那边?”
  康德听郭亲王提前了武礼,当然知道这事,当即笑着解释了几句。原来在不久前因为有人推荐武礼,康德是知道武礼这个人的,只是长时间不交往早就印象淡了。
  康德即位后,皇帝的位子在满清内部虽然还算稳固,可由于大局的不稳,康德依旧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尤其是之前康德变法的失败,使得满清现在内忧外患,再加上康德自决定由西域、藏地转向印度之后深感手上的人才缺失之苦。
  毕竟眼下满清已不再控制中原,早就被大明赶得远远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才不是被大明招揽,或者就根本不再康德治下,由此康德颇为苦恼。
  在这种时候,有人推荐了武礼,武礼虽然是豪格的孙子,可也是大清宗室,正宗的黄带子出身,虽然被夺了爵,但当年康熙夺爵出于什么原因,康德仔细想想自然是明白的。
  眼下正是用人之时,用宗室远比用旁人放心的多,所以康德就恢复了武礼的爵位并给他升了一级,之后又把武礼招来见了一面。
  见面后交谈一番,康德发现武礼这个老堂兄虽说年纪大了些,可头脑清醒,虽不懂军事,可对于杂务却颇有心得,而且武礼向康德表现出了忠心不二和想办事,肯办事的姿态,这让康德颇为欣慰。
  就这样,康德就提拔了一下武礼,不仅升了他的爵位还把武礼放到郭亲王身边协助。因为他知道郭亲王在杂务上的不足,既然武礼对于杂务有着方面的能力,不如看看他真正的本事。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武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去了郭亲王部下没多久就做出了这样的大事,居然短短时间内就把物资给收集齐了,听郭亲王说武礼还保证过些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物资筹集完成。
  淳亲王听完后这才明白了前应后果,当即微微点头,接着他想了想又道:“武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此事的确不容易,恐怕花了些手段吧?”
  “这是自然!”郭亲王在一旁笑道:“没有手段当然做不到这,武礼这些日子可是杀了不少人,虽然手段有些激烈,但终究是为我大清用心办事。”
  康德和淳亲王听后并没有什么不悦,反而表示认同。反正西域包括藏地这两个地盘他们不准备要了,杀些人算得了什么?等到了印度那边,重头再来就是了。
  再说了,满清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原本就是靠着杀人抢掠起的家,这些事都是祖宗们老干了的,他们这些子孙再干不是天经地义?
  治天下需要仁义,现在已不是治天下的时候,大清需要重起炉灶,一切从头再来,和当年打天下没什么区别。
  别说杀了不少人,就算把西域的人全杀光了他们也不会觉得可惜。西域各族和中原不同,那些民族百姓各有信仰,要收服他们为大清所用极难,这点康德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就是废物和垃圾,从废物和垃圾身上换取些必须的东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无论是康德还是淳亲王和郭亲王也都清楚,武礼这么干肯定自己也捞了不少好处,但这只是小节而已。老祖宗就是这么发家的,既要用人又要防人不捞好处,就像又要马儿跑的快又不给马儿吃草一样,天下哪里有这等道理?
  不过话再说回来,武礼的做法虽看起来简单粗暴,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到的,如果说仅仅只是烧杀抢掠就能满足,那么也太容易了。而武礼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有着大功,既然有功就不能不赏。
  但这个赏目前还没必要,毕竟武礼刚升了爵,用人也要有度,赏赐更需有方,康德暗暗记下了此事,等以后到了印度再论功行赏不迟。
  既然物资到位,康德转进印度的计划就要开始实施了,正好今日淳亲王、郭亲王两人都在,哥三人当即就商议起来确定转进的时间和路线安排。
  这事宜早不宜迟,眼下季节转眼就要到了秋天,等秋天一到冬天就不远了。何况东边的明军随时随地会打过来,再拖延下去对于自己这边极为不利。
  三人商议了足足小半天,最终确定下来十日后开始全面转进。藏地那边按原计划由隆科多等人从藏地入尼泊尔进入印度,至于大清本部由郭亲王为先锋,康德亲自领中军,再派一员大将为后军全线转进由西边绕道进入印度。
  康德是果断之人,也是打了老仗的皇帝,对此事安排的头头是道,再加上有两位亲王的协助,很快就完成了各部集结。
  十日到后,郭亲王的前军先行出发,再过几日中军由康德亲自领军随同而进,至于后军大约五千人马押阵,以防明军,由此满清撤离西域转进印度的大转移从而开始了。
  因为物资足够,再加上前期的准备妥善,满清转移的速度极快。而且远东那边俄罗斯和大明的战争没有结束,虽然双方已经形式上停战,可正式谈判还未开始,俄罗斯也顾不上满清的动作,再加上大明那边有意放任满清转移,等康德前脚一走,大明后脚派兵进入西域。
  大明进入西域后没有快速推进,反而如同旅游一般缓缓而进,一路占领要地,控制地方,安抚地方民众,轻而易举地就一步步拿下了整个西域。
  在藏地同样也是如此,隆科多几乎同时和西域的满清主力一同转移,直接丢掉了占据的藏地地盘,朝着尼泊尔方向而去。
  等接到消息后,大明各部这才大摇大摆地进入藏地,同西域那边不一样,大明在进入藏地时一方面对普通藏民进行安抚,另一方面对策妄阿拉布坦残部采取强烈打压的政策,也就是说之前大明还在暗暗支持策妄阿拉布坦,可现在策妄阿拉布坦部已经成了大明的敌人,大明对待敌人是丝毫不手软的,这使得原本就被清军打得已经狼狈不堪的策妄阿拉布坦如丧家之犬一般。
  清廷转进,武礼主要负责各军的物资调配补给,这个任务是康德特意交给他的,同样也是想进一步看看武礼的能力。
  虽然康德还没正式任命武礼军中职务,依旧以协办军务来担任此事,可要知道实际上武礼接下这个差事之后等于直接就入了康德的眼,而且这个任务极重要,非普通臣子不能为。
  还别说,武礼的这份工作做的相当不错,这一路上他前前后后奔波劳累,带着儿子阿舒尔任劳任怨,把前军、中军包括后军的物资调配做的井井有条。
  当中军在半个月后绕过西域西北,由后世的崇阿来区域谷地过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后,清军可以说已经走了半程路,接下就是继续西进,然后由阿富汗绕道向南,再由喜马拉雅山脉西侧一路南下进入印度。
第1516章
西天
  京师皇宫偏殿。
  朱怡成的办公室。
  蒋瑾正向朱怡成汇报事宜,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清廷西行印度的大事,对于清廷西行印度,对于大明普通人来说是个新闻,可在大明朝廷核心中枢却早就做出了判断,并一直严密注视这件大事。
  清廷西行,大明军队分别进入西域和藏地,西域和藏地两地归于大明已成定局,从前线传回来的军报,两地进军异常顺利,除了藏地的明军还要彻底解决策妄阿拉布坦的残余力量外,在西域那边根本就没遭到丝毫阻碍。
  “岳帅那边已让前军暂缓,我部行军速度实在是太快,而且西域各地眼下缺粮严重,后勤压力太大,岳帅担心后勤一旦跟不上会影响到自身。”
  朱怡成微微点头,岳钟琪西域出兵后没遭到丝毫阻拦,甚至西域各族见了明军前来更是欣喜万分。眼下西域各地粮食紧缺,别说老百姓了,就连之前的殷实之家也被满清掠夺一空。
  没了财物最多就是损失,可没了粮食这人根本就活不下去。满清在西域抢掠无数,杀人盈野,许多地方更是被满清杀掠成了白地,几乎十室九空。
  明军进入西域中部地区后,那些地方百姓听闻后蜂拥而至,为的就是想要从明军这边讨到些食粮生存,而明军那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虽然不可能全部满足地方需求,但是部分放粮施粥却完全做得到,这样一来很快就赢得了地方民心,使得明军在西域很快就站住了脚。
  这是好事,可目前情况是明军进展太快,地方缺粮太过严重,虽然明军早就有所准备,可依旧不可能完全满足地方,所以岳钟琪限于目前情况只能暂缓进军,等待后续物资跟进后再继续。
  这样一来,地方由于粮荒必然会死上不少人,尤其是原本清廷所在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西域的中西部地区。但这和大明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到名声,朱怡成巴不得西域各族死个精光,从而以后把这块地盘全部留给明人。
  “让岳钟琪稳扎稳打,不用顾忌太多,如地方有冲撞军队事宜,他可便宜行事。”朱怡成开口如此说道,直接就把西域的决策给定了下来。
  蒋瑾应了一声,接着说起了藏地那边的事。
  “皇爷,藏地来报,说是策妄阿拉布坦上书求降。”
  “呵呵……。”朱怡成笑了笑,问:“他的降书何在?”
  “降书已快马送京,约莫着这几日就能到了。”
  朱怡成不置可否道:“既然如此,还是等朕亲眼看见他的降书再说吧,大军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朕虽是大明天子,但也不好过多干涉前线战事,蒋卿以为呢?”
  “皇爷圣明!”蒋瑾会意地也笑了起来,策妄阿拉布坦此人狡诈多变,对于大明来说一个死掉的策妄阿拉布坦远远好过一个活着的策妄阿拉布坦。
  朱怡成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暂时不理会所谓的求降,再说了,假如策妄阿拉布坦真的甘心投降的话,何不直接自绑来京跪降?又何必先弄个降书?
  这分明就是策妄阿拉布坦意图用这方式糊弄大明君臣,朱怡成哪里是能被糊弄的人?何况藏地收复后,留着策妄阿拉布坦根本没什么用,这反而是一个麻烦,倒不如彻底灭掉此人,至于其部只要策妄阿拉布坦一死自然就不成气候,到时候分散部民安置各处,不出数年曾今称雄一时的准葛尔部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埃彻底消失。
  “派往两地的民政官员挑选的如何了?”朱怡成根本就不在乎策妄阿拉布坦的死活。
  “回皇爷,这是军机处同吏部初拟官员名册,还请皇爷过目。”蒋瑾递上一份名册说道。
  朱怡成接过翻开看了两眼就合上了,大明如今官员千千万,朱怡成作为皇帝除中枢和地方大员外,普通官员哪里记得那么多?既然这个名册是军机处和吏部一起初拟的,那么就按军机处的名册安排就是。
  这官员派下去,看他们的政绩成效,合适的就留任或者升迁,不合适的直接调走甚至降级,大明眼下官员制度经过十数年的不断完善早就远超前明了,再加上各级监察机构在吏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朱怡成很是放心。
  “此事蒋卿同军机处、吏部同办就是,朕要看的是结果。”
  “臣遵旨。”蒋瑾接回名册道。
  朱怡成想了想又道:“西域和藏地历经战火,民间损失惨重,我大明控制两地后其关键还需尽快恢复民生,此事是大事。此外,两地黄册也需尽快办理,一应制度需同中原一般建立起来。”
  蒋瑾点头称是,朱怡成说的没错,要彻底掌握这两地这些事是重中之中,此外还有继续向西域包括藏地移民也需抓紧办理。经历满清多年战乱和掠夺,两地如今是直接并入大明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比历朝历代都好的多,尤其是两地的人口锐减,更给大明彻底掌控带来了优越条件,只要从一开始就做好此事,那么等到数十年之后,两地就同中原各地没什么区别了。
  “对了,康德西天取经到了哪里了?”朱怡成随口问。
  蒋瑾一愣,紧接着就笑了起来。朱怡成形容的还真是恰如其分,康德西行选的路线不就是当年玄奘法师去天竺的路线么?所以用取经来形容倒也丝毫不差。
  只不过历史上玄奘法师是单身一人西行,话本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师徒四人再加一匹白龙马。而康德倒是规模远超玄奘法师,浩浩荡荡数十万人西行,就不知道是否能修成正果。
  蒋瑾告诉朱怡成,康德一行如今大致抵达的方向,朱怡成在地图上找了找随后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
  还别说,康德等人跑的还真是快,眼下都彻底离开了西域进入中亚了,按时间来算至多再过半个月其前部就会进入阿富汗地区,如果不考虑季节因素,三四个月后满清大军就能进入印度核心区域。
  一想到满清大军侵入印度,朱怡成嘴角就挂起了笑意,印度是阿三所在之地,这片肥沃的土壤可以说是满地金银,现在印度还处于莫卧儿帝国时代,但已是莫卧儿帝国的末期了。
  莫卧儿帝国在印度曾辉煌一时,可随着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之后,之后帝国的历代君主都是昏庸无能之辈,这些年整个帝国马拉塔人叛乱四起,内忧外患严重。
  现在的印度版图可要比后世大了许多,整个印度包括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各地,划分各邦和行省区域。也就是说满清进入阿富汗地区后就等于实际上进入了印度了,而这个地区就属于印度北部的旁遮普。
  相比印度南部,印度的北部区域还算比较稳定,由于欧洲各国的入侵,各国在印度南部已陆续建立了殖民地,其中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其中英国人后来居上,不仅拿下了南部孟加拉区域设立孟加拉总督府,还在印度各地不断扩张。
  在原本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统治的彻底奔溃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如果历史没有改变,那么不出百年的时间,英国就将成为印度的主宰,从而彻底把印度这片土地变成英国国王王冠上的明珠。
  正是因为拥有印度巨大的领土和人口资源,英国人才开创了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而现在,由于历史的改变,康德带着满清数十万精锐和人口直接闯进了印度,按照阿三的能力,他们根本不可能阻挡满清入侵的脚步,而且满清的八旗制度和印度原本的种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等到满清在印度立足,朱怡成非常期待满清和西方的碰撞。
第1517章
鲶鱼
  说到印度,朱怡成就想起了缅甸。
  高进在缅甸已完全站住了脚,虽说刚入缅甸那会儿高进虽形式上占领了缅甸大部,并得到了大明的册封,可实际上高进在缅甸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舒坦。
  主要还是因为缅甸局势复杂,一来缅甸民族关系不同中原,高进作为外来自被地方排斥是肯定的。二来,东吁王朝虽然覆灭,可依旧有忠于东吁王朝的遗老遗少在缅甸南部死而不僵。三来就是当地的孟族,对于高进实际上成为缅甸的统治者,孟族对此有所不满,在孟族看来东吁王朝覆灭后应该由孟族取而代之才是。至于其四,那就是各国在缅甸南部的势力了,对于各国来讲都不希望看见高进统一缅甸。
  虽然因为大明的强压,各国表面上承认了高进对缅甸的统治,可实际上小动作一直不断,这也是高进一直未能解决掉东吁王朝残部和南部孟族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