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656

  而英国在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之后,独揽了印度殖民地,从而使得印度成为英属区域,到时候整个印度,包括周边的孟加拉、斯里兰卡地区全部归于英国所有。
  自此,印度就成了英国国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就是原本历史应该演化的结果。而现在印度还没全部沦为殖民地,仅仅只是南部的部分地区而已,但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大明的力量暂时无法进入印度区域,充其量通过高进间接控制缅甸,勉强控制住了缅甸中北部而已。
第1500章
武礼
  在之前的欧洲大战结束后,随着路易十四的去世,法兰西帝国看似虽依旧强大,却不可避免地实际上走向了衰败。
  现在的法兰西已经不是太阳王时期的法兰西了,法兰西内部的动荡和争权夺利导致法兰西在世界的影响力衰退,这点从海外领土的情况就能看出。
  朱怡成之前在天津遇到的那两个西方人的情况就证明了这点,争夺世界不进则退,法兰西的衰败和新法兰西总督的更换使得英国在新大陆得到了极好的机会。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英国在远东和大明合作的进展,使得英国的国力有着飞跃一般的进步,在国力膨胀的情况下,英国人贪婪的嘴脸也露了出来,开始朝着早就预定好的目标下手了。
  英国除去在新大陆和法兰西争夺殖民地外,在其他地方同样也不甘寂寞,包括之前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同样如此。
  英国人这个欧洲搅屎棍的称呼恰如其分,历史早就证明了只要有英国人在的地方,这个区域就绝对不会太平。
  此外,英国人这几年针对大明的小动作朱怡成都看在眼里,大明虽然还没和英国人彻底撕破脸皮,那是出于政治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但不代表大明对于英国没有看法。
  如果满清进入印度,那么印度北部区域的格局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相比印度人,满清的军事实力虽不如大明,可经过这些年和大明的战争,满清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进步的,如今满清的军力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说是一流,至少准一流或者二流绝对没有问题。
  满清的强大力量和印度人散懒的骨子里的奴性,弄不好满清就能在印度轻而易举地立足,从而趋势印度人的力量为己所用。
  等到那时候,满清势必会从印度北部区域南下,而一旦南下就会遭遇到在印度的西方各国势力,那么结果会如何呢?朱怡成想到这心中倒有几分期待,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看到这种事态的发生了。
  所以,现在这个问题一时间让朱怡成有些困扰,究竟是阻止满清进入印度还是顺水推舟让满清在印度当个搅屎棍,从而和欧洲搅屎棍的英国人好好碰一碰?
  在原本历史上,1840年的战争双方就是满清和英国,也许在这个历史时空战争地点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从而使得这两个宿命的对手来一个碰撞?
  此外,对于西方世界,东方世界的扩张目前大明已经告一段落,大明没有太大的人力和精力继续向海外扩张了,除非等上数十年,等大明彻底消化掉所占领的地盘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可是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不会等待的,大明不动西方人却不会同样不动,而且如今西方的目标已经注意到了大明,私下联合限制大明的动作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把满清这个搅屎棍抛出来或许还能减轻大明在国际上的压力,从而转移西方各国的目标。
  “来人!”朱怡成站起身,朝着外面喊了一声,话音刚落小江子的身影就在门口位置露了出来。
  “去!让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立即来见朕!”朱怡成交代道,小江子连忙应了一声小跑着传话去了。
  约不到一个时辰,接到宫中传话的张冉急冲冲地赶来,一入偏殿急忙上前给朱怡成行礼。
  “锦衣卫在满清那边的进展如何?”一件到张冉,朱怡成直接就问。
  张冉微微一愣,猜测着朱怡成问这话的真正意思,是要询问锦衣卫对满清的情报来源呢?还是询问锦衣卫在满清内部安插的人手情况?
  不过张冉有几分小聪明,当即就向朱怡成解释了起来,同时小心打量着朱怡成的表情,当他看见自己提到锦衣卫在满清内部安插人手情况时,朱怡成的神色有些关注,一时间心里就有了底。
  “就这些?”听完了张冉的锦衣卫卧底汇报,朱怡成微皱眉头。
  倒不是锦衣卫的工作做的不行,其实从锦衣卫对满清内部的渗透来说张冉做的还是不错的,这几年下来明里暗里花了不少功夫,眼下满清中枢的几个部门包括满清重臣甚至王爷身边安插了不少探子,这些探子都是单线联系,各自不知道各自的身份,全部由张冉直接控制。
  从这点来讲,满清其实在许多方面根本没太多秘密,甚至之前康德变法的失败其中也有这些探子的功劳,正是因为一些探子在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故意为之,从而使得变法中关键的屯田脱离了康德的设想,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皇爷,大致就这样,臣不知皇爷想问……。”张冉硬着头皮回答道。
  “爱新觉罗氏的内部就没你的人?”朱怡成突然间问出了这个问题,张冉顿时一愣。
  爱新觉罗氏,自然就是满清的皇室成员了,策反满清皇族作为锦衣卫的探子?这个难度极大,不过张冉仔细琢磨了片刻,眼睛顿时一亮,当即回道:“回皇爷,这有倒是有,不过就是这人并非是什么要紧人物,仅仅只能勉强算得上一个宗室罢了。”
  “哦,此人是谁?你仔细说说。”张冉这话让朱怡成顿时起了兴趣。
  “皇爷可知豪格?”张冉开口问道,豪格是满清太宗,也就是皇太极的长子,当年是皇位继承人之一,差一点就登上了大位。只不过当初因为多尔衮的原因,豪格在皇位争夺中说错了一句话,从而和皇位擦肩而过,最后虽贵为亲王,却被摄政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削爵,最后幽禁处死。
  朱怡成当然知道豪格此人,难道张冉说的这人居然是豪格的子孙不成?
  张冉继续往下说,随着张冉的介绍朱怡成终于搞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宗室是谁,没错,这人的确是豪格的子孙,是豪格第三子握赫纳的儿子武礼。
  说起这个武礼,虽顶着一个宗室的头衔,日子却过的极为艰难。豪格死后,亲王的爵位被夺,武礼的老子握赫纳勉勉强强弄了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可在二十三岁那年,一向身体不好的握赫纳就去世了,当时的武礼才是个娃娃。
  老子死后,武礼继爵,由辅国将军降至奉国将军,那时候已是康熙元年了,当时康熙自己都自身难保,朝中大权掌握的鳌拜手中,武礼这个年幼又早就靠边站的奉国将军就更不用说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长大成人,武礼托了门路入宫当侍卫,原本想着借此找一条出路,从而改变命运。
  可惜的是武礼的运气不好,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因为当差时大意出了点岔子,武礼被罚,不仅丢了差事更连奉国将军的爵位也丢了,从而彻底成了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没爹没娘的混日子宗室。
  没了爵位,武礼就没了进项,如果不是靠着二伯固泰接济的话弄不好就饿死了。可后来连固泰都被康熙削去了爵位,重病去世,二伯死后武礼对康熙恨之入骨,在武礼看来这皇位原本就是他们家的,如果不是当年多尔衮和孝庄勾结让顺治登了大位,后来这皇位如何会落到康熙的头上?
  康熙当了皇帝对豪格后人陆续清算,康熙十六年先处死了自己大伯齐正额,接着又夺了自己的爵让自己丢了差事,就连自己的二伯这么大年龄也不放过,逼的他老人家忧郁而终,此外还有自己的几个叔叔也是如此,可以说自二伯死后,豪格的儿子全不在人世了,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做法?
第1501章
真香
  “这武礼年纪不小了吧?”朱怡成问道。
  “回皇爷,武礼如今已过六十了……。”
  朱怡成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一个六十多的老邦子有个屁用?张冉怎么回事?居然把这么一个人说出来难道是糊弄自己不成?
  “皇爷,武礼年龄虽大,身子骨却好,而且武礼有个儿子今年还不到四十,相比武礼他的儿子阿舒尔对顺治一脉更为痛恨。”
  张冉连忙解释道,朱怡成这才神色稍缓,随后问起了阿舒尔的情况。
  根据张冉所说,阿舒尔此人和他的父亲一样,由于武礼丢了爵位家境困难,在满清宗室中早就属于靠边站的角色。
  父子两人极度痛恨顺治一脉,私下常有非议,不过这两人都是志大才疏之辈,充其量就关起门来过过嘴瘾罢了,根本没人拿他们当回事。
  当初在北京的时候武礼的日子已不好过了,后来随着清廷到了西安,武礼一家就更不用说,随后又一路颠簸去了西域,眼下武礼和阿舒尔父子既没差事又没进项,早年祖宗传下来的一点财物也变卖得差不多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正是因为如此,锦衣卫在西域的探子盯上了武礼父子,毕竟这两人再怎么落魄也算是满清宗室。所以在锦衣卫探子的诱惑下,武礼父子成了锦衣卫的外围,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是给锦衣卫办事,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也最多弄些清廷不痛不痒的情报罢了。
  “如皇爷要想在爱新觉罗氏中挑选人,臣觉得武礼父子是一个极好的人选。”张冉建议道。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算得上是朱怡成的近臣,这些年来一直为皇帝办事,早就摸清楚了朱怡成的想法,所以他断定朱怡成是要埋棋子,而且埋的不仅是一颗棋子,更一颗雷。
  武礼父子二人不仅同顺治一脉有着深仇大恨,而且这两人志大才疏不说,因为穷怕了尤其贪财,再加上两人种种弱点早就被锦衣卫掌握,控制起来并不难。
  但张冉却不知道朱怡成要用他们父子干什么,但这不是张冉能关心的,他只需要按照朱怡成的想法去做事即可。
  朱怡成仔细想了想,张冉办事一向靠谱,如他没有把握也不会向自己推荐这两人,何况从张冉的解释来看,武礼父子的确是毕竟合适的人选,作为豪格的子孙后代,从法理来讲无论是武礼还是阿舒尔都有继承满清大统的可能性,何况这两人的现状也适合当自己想要的人选。
  康德意图向印度转移,朱怡成举棋不定,思索良久最终他还是打算让康德把西域和藏地搅个翻天覆地,彻底先一步清除两地的传统势力再说。此外满清入印度从大局来说对于大明也并非是坏事,一旦满清在印度站住脚,大明反而能够利用满清针对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在印度的力量。
  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才会把张冉招来,他询问此事的目前是要在满清内部安个雷,一旦时机成熟,等这个雷引爆,到时候不仅满清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连印度也能成为大明治下之地。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朱怡成最终决定了,开口对张冉吩咐道:“想办法让武礼先复爵,再尽快抬高武礼和阿舒尔的身份,至于其他的朕就不多说,反正朕只能告诉你一句话,这父子两人用好了是有大用的,你可明白?”
  “臣明白,请皇爷放心,此事臣定做的妥妥当当。”张冉连忙回道。朱怡成点点头,摆手让他退下,等张冉离开后,朱怡成重新回到了那副地图前,继续凝神看着地图……。
  西域迪化,这里是满清在西域的重镇,虽之前经过内战,迪化城中有所毁坏,不过如今两年过去毁坏的房屋早就重建了起来,基本已再看不出战火的痕迹。
  西域相比中原,建筑样式和格局大不相同,房屋大多都是泥胚所制,结构也带着明显异国的风格。
  在迪化的城西处,这是普通人所居住的区域,一套不大的小院平房内住着一家五口人,这五口人正是武礼和他的儿子阿舒尔,还有阿舒尔的老婆和武礼的两个孙子。
  武礼的老婆死了二十多年了,按理说他早就应该续弦,但家徒四壁的武礼哪里有这个能力再娶?何况他的身份尴尬,满清大族中肯嫁给他的年轻女人基本没有,至于那些小门小户的甚至死了男人的寡妇,以武礼驴倒了架子不倒的脾气,他也不屑去娶。
  阿舒尔是武礼的独子,其实说起来武礼曾今有三儿一女,只可惜还有二儿一女都没能长成,早早就夭折了,留下来的也只有阿舒尔一个人。
  阿舒尔今年三十八岁,长相和武礼年轻时几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让武礼感慨万千。
  因为他年轻时,待自己最好的二伯固泰曾今就说过,武礼和他爷爷豪格最像,也就是说阿舒尔同样也像豪格当年。只可惜像又如何,根本没卵用,豪格一脉早就凋零,眼下只顶了个宗室的名头,所谓的落毛凤凰不如鸡或许就是如此。
  由于家境不好又自持身份,阿舒尔成婚很晚,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只不过是不到十岁的娃娃,一家人住在这处从当地人手中好不容易抢来的小院中,平日里又没什么进项,那些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早年差不多都变卖完了,武礼一家这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
  但再艰难,武礼和阿舒尔依旧在外面保持着自己宗室的身份,仿佛用这最后的一点遮羞布来遮掩自己的落魄。
  就像现在,关起门来武礼穿着一身小褂,拿着蒲扇躺坐在院中,边上放着一壶茶,茶具看起来不错,毕竟是祖上在中原从大户人家手里抢来的玩意,可里面泡的却是不怎么样的高沫,而且这高沫不知道被武礼泡过后再捞出来晾晒过几回了,早就泡不出什么颜色来,喝起来更和白水没什么区别,但武礼却依旧喝得津津有味。
  毕竟丢了中原后,这茶叶在满清早就成了奢侈品,除去有权有势的王公大臣们还能想办法弄到一点,像他这样的闲散宗室哪里去弄茶叶?何况就算有门路凭武礼口袋空空也买不起啊。
  所以这些翻来覆去泡了无数回的高沫成了武礼最后的坚持,似乎喝着清寡的“过茶水”,他仿佛依旧还是人上人一般。
  “爹!爹!我回来了!”
  正当武礼喝着“茶水”,一手摆在腿上哼着曲儿打着节拍的时候,阿舒尔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武礼半闭的眼睛猛然一睁,整个人就从缺了一条腿的躺椅上坐了起来。
  转眼,阿舒尔就乐呵呵地进了院,武礼看见这小子手中提着一壶酒,还有一大包东西,眼睛顿时一亮,以根本不像老人的姿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到了儿子跟前,一把把东西接了过去,凑近后鼻子和狗一样直嗅。
  “酒?烧鸡?还有牛肉?这……这哪来的?”
  “还能哪来的,当然是买的。”阿舒尔似乎早就知道自己家老爷子会干什么,笑呵呵地任凭武礼把东西接过去随后说道。
  “你小子发财了?买这么好的东西?日子不过了?”武礼虽然对这些吃食垂涎三尺,但同时又有些痛心斥骂道。
  “爹,您就放心吃吧,这是孝敬您的,以后还常有。”阿舒尔对武礼道,见武礼疑惑地看着自己,阿舒尔扭头朝着大门方向瞧了眼,随后凑近武礼道:“爹,您看看,这是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