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656

  “儿臣明白了,儿臣谢父皇教诲。”
  朱怡成点点头,目光看着自己这个长子,和颜悦色道:“今天不是君臣对答,只是父子交谈,有什么话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畅所欲言就是。”
  朱伯思索了下,鼓起勇气道:“儿臣知道自己有所不足,不过请父皇放心,儿臣会好好去做的。不过父皇,儿臣心中的确有所不解……。”
  说到这,朱伯看了一眼朱怡成,见朱怡成用鼓励的目光望着自己,朱伯这才继续说道。
  “父皇,儿臣对如今朝廷的一些举措有所疑惑,还请父皇为儿臣讲解。”
  “说吧。”朱怡成点头道。
  朱伯当即就说了起来,朱伯的困惑有两点,其一是大明对俄罗斯的开战,在他看来这一次大明调动兵力并同蒙古骑兵直接攻击北方的俄罗斯,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固然,俄罗斯之前因为和满清的缘故倾吞了漠北草原,而且这些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北方暗中支持满清和大明作对,尤其是收容科尔沁残部的缘故,使得草原不靖,大明为此出兵攻击俄罗斯并不为过,可现在大明的军事行动已经超出了教训俄罗斯的地步,不仅要收复漠北,更要进一步拿下俄罗斯所占的西伯利亚地区。
  如果是普通的小国话也就算了,可俄罗斯是西方大国,以其国领土和人口而言说是带甲百万也不为过。大明虽然强盛,国库充裕,可大明的军力和财力也不是无底洞,这次出兵俄罗斯已称得上是国战了,无论胜负国力消耗极大,朱怡成为何执意要这样做?
  其实这个观点不仅是朱伯,朝廷中不少臣子也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在总参谋部内不少中高级军官同样也有这样的看法。
  古人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大明复兴是建立在战火中的,从这点可以说大明是朱怡成一手一脚打出来的。而现在,大明不仅已经尽复故土,甚至还远超历朝。
  先不说大明本土,朝鲜一国已经归于大明,琉球在更早的时候就成了大明的一个府。此外还有海外的新明、吕宋、柔佛,南陆这些地方,这些领土加起来现在的大明是历史上从所未有的强大。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做道朱怡成这样的地步,以此来看,日月江河所至皆是大明领土一点都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怡成为何又有如此的迫切感呢?为何偏偏要和强大的俄罗斯这样开战呢?
  “还有么?”朱怡成听完后并没马上回答朱伯的疑惑,反而继续问。
  朱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父皇,我大明和满清是仇敌,这儿臣明白,如今满清依旧盘踞西域,以儿臣所见既然要开战为何不直接攻击西域彻底解决满清问题,反而在北方另开战端?此事儿臣着实不解,父皇,儿臣觉得事有轻重缓急,北方之战完全可以等解决满清后再实施,为何父皇又如何急切?”
  说到这,朱伯的语气中颇有些不满,朱怡成听后非但没有气恼,反而笑了起来。
  “你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的。”
  “还请父皇为儿臣讲解。”朱伯年少气盛,听朱怡成不以为然的这么一句话,当即回道。
  朱怡成哈哈大笑,笑声在空阔的偏殿中回荡着。
  笑了好一会儿,朱怡成这才开口反问:“依你看,对俄罗斯的一战不应该扩大?国家军力应先解决西域满清是否?”
  “难道不是么?”朱伯抬起头反问。
  “你觉得满清如何?俄罗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朱伯想了想,用自己的看法评论了这两个对手,等朱伯讲完,朱怡成缓缓摇头。
  “儿,我刚前说过,你是太子,是国家储君,看待问题要看本质而不是表面,而现在无论对满清还是俄罗斯的看法仅仅只是偏面,这是不成的。”
  “还请父皇教诲。”朱伯嘴上这么说,神色中却带着一丝不服。
  见他如此,朱怡成心中暗叹了一声,这孩子还是年轻啊,许多事没有全盘考虑,自己何尝不清楚朱伯说的那样,也知道国家再强盛,如果一直打仗同样会削弱国力。
  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可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忘战必危。
  前明是如何亡国的?固然有着当时的各种原因,比如满清在辽东崛起,小冰河时期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西北和中原常年干旱,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各地流寇四起等等。
  此外,还有朝中的党争,再加上崇祯刚愎自用,施政不当这些问题。可真要论起来,前明的灭亡其实早在万历年间就埋下了祸根,这些祸根经长时间的发酵,终于在几十年后爆发出来。
  朱怡成思索了下,先说起了西域一事。
  对于西域,中国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今控制过西域,到了盛唐时期,西域都护府大名鼎鼎,整个西域都在大唐治下。而在大明前期,大明也曾今控制过部分西域领土,可在后来这些地盘渐渐丢失,这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固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原朝廷初期强盛的国力到了中后期的衰弱,使得中原朝廷无法再有更多的力量维持西域的统治,无奈之下收缩力量放弃了偏远的西域之地。
  此外,更重要的是西域的民族结构和中原不同。向来西域就是多民族混居的状态,在西域的历史上,这个地方曾今大大小小出现过数百个国家和民族,数千年下来这些国家和民族绝大部分全部消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可就算这样到现在依旧还是存在着一部分。
  当年朱怡成任凭满清在西域折腾,甚至暗中还资助过满清方面,挑动满清立足西域,一来是因为朱怡成主要精力是摆在中原和辽东,二来也是想借满清之手清洗西域,为大明将来收回西域打好基础。
  从这点来看满清干的不错,这近十年来,满清在西域灭国无数,那些异族更不知道有多少死在满清的屠刀之下,也是因为如此,大明在拿下哈密后能够在这地方顺利的以建设兵团的方式对地方进行统治和屯田,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的话,大明根本不可能实施这样的政策。
  现在,满清在西域,也就是哈密西部更远的地方依旧保持着政权,大明因为战线的拉长使得全面占领西域的时机还没到。此外,准葛尔部在藏地也是一个麻烦,朱怡成不仅要收复西域,更要把整个藏地一起拿下,所以现在这时候并非是继续向西域开战的好机会,朱怡成觉得再放一放满清残部,挑唆满清和准葛尔这两个冤家在西域多折腾几年更为合适。
  “满清必灭,但不是现在。”朱怡成最后总结道:“之前朝廷同满清使者扯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给满清一个错觉。眼下西域的局势复杂,让满清和准葛尔多折腾两年更为妥当。等到那时候,建设兵团的成果也出来了,我大明可以雷霆万钧之势不仅一举拿下满清,甚至还能吞并整个藏地,儿,无论西域又或者藏地,如想长治久安必须用此法,要不然就算拿下两地,将来就是朝廷的麻烦所在。”
  朱伯有些发愣,这些话是朱怡成第一次和他这么说,也是他头一回知道朱怡成心里的真正想法。
  朱伯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向来崇拜的父皇心中居然是如此打算的,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让西域甚至藏地的那些人在大明的意图下自相残杀,这样的事似乎是太残酷了,可他仔细想过后又不得不承认朱怡成这样的安排并没有错,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大明要在西域和藏地想长治久安就要亲手举起屠刀,而现在屠刀在满清在准葛尔的手上,总比大明去做强。
  “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你还了解的太少。”说完了西域和藏地,朱怡成说起了俄罗斯。
  朱伯虽说接受了良好教育,也在南海舰队服役,对于西方各国并不陌生。可是对待俄罗斯这个国家,朱伯还是了解的过于简单了些。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侵略性极强的国家,从俄罗斯最初的莫斯科大公开始建国以来,短短几百年的时间就不断并吞领土,成了欧洲大国。
  尤其是彼得继位亲政后,俄罗斯更开始了全方面的改革,东征西讨战胜了周边国家,进一步扩张了领土。
  在朱怡成看来,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国家不同,其他西方国家对海外领土是采取的殖民地措施,而俄罗斯恰恰相反,也许是大陆国家的缘故,俄罗斯的每次扩张都是以吞并领土为目标,这点倒和大明有些相似。
  早在大明拿下北京城的时候,朱怡成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北方这个邻居了,而后来的俄罗斯所有的举动也更让朱怡成为之警惕。
  西域的满清未灭,一方面是朱怡成对西域和藏地的全盘打算,另一方面也是有着俄罗斯的问题所在。打俄罗斯,朱怡成是要趁着彼得去世后俄罗斯国内虚弱的机会解决北方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之后全面吞并西域和藏地先做准备。
  相比西域和藏地,北方的领土更加地广人稀,再加上俄罗斯在远东总督府的人口和军力不算多,先打北方的俄罗斯更利于整体计划的进行。
  只要能够把俄罗斯从西伯利亚东部赶回去,那么大明就能完全控制住这里,再加上蒙古人的收复和协助,大明将来北方领土就没有后顾之忧,随后等时机一成熟,不仅能从哈密向西,同样也能从北方向西南直接挥兵西域,到时候无论是满清还是藏地的准葛尔,在朱怡成眼里就是一盘随手可取的菜肴。
第1473章
万里来讯
  “在其位,谋其政!”朱怡成淡淡说道:“大臣们考虑问题出于他们的职位和利益,老百姓考虑问题同样也是如此。但你不同,你是太子,是国家储君,也是未来大明的皇帝!所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被他人所左右。”
  “臣子的话可听,也可以参考,却不能作为决定。你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用全方面的思维去琢磨。”
  朱怡成这话让朱伯若有所思,他想到了自己在南海舰队服役的时候,再想到了现在在总参谋部工作的情况。
  诚然如此,在什么岗位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这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储君,朱伯和其他人不同,他的着眼点应该更高,更为全面,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眼前。
  “儿臣受教。”虽然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可朱伯是个聪明人,他清楚朱怡成说这些话不仅是为他解释,更是手把手地教导他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帝国统治者。
  “其实民间有句话倒是比较贴切。”
  “何话?”朱伯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朱怡成笑着说:“屁股决定脑袋,这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这脑袋就如何思考。”
  朱怡成如此说,还伸手冲自己的脑袋指了指,朱伯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随着朱伯笑,朱怡成也同样哈哈大笑起来,偏殿中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接着,朱怡成继续为朱伯解释一些国政实施的目的,包括他对于世界各国的看法,尤其是在之前国际局势的变动和大明的一些应对手段。
  其中,朱怡成叮嘱朱伯,许多问题不仅要全面看待,更要结合实际。现在的世界和以前不同了,在以前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央,而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如此。
  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西方世界已迎头赶上,整个世界的变化在这两百年间远超之前数千年变化的总和。
  朱怡成为什么会在当初大明还没有完全统治全国的情况下就耗费巨资向海外开拓,其原因正是如此。
  亏的朱怡成下手早,如果再晚个十年二十年的话,那么现在根本就不可能有新明的存在了,至于南陆更不用说了,虽然从历史的考证来说中国人才是最先发现南陆的,可在上百年前西方人就到过南陆,如果历史不改变,那么英国人、荷兰人这些西方国家的人很快就会把南陆也占为己有。
  世界就是一块大蛋糕,落手快的有落手慢的无,整个世界的瓜分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而当世界最后一块无人的土地被瓜分完毕后,那么各国直接的矛盾就会因为利益的原因开始产生碰撞,从而导致由争夺殖民地产生的战争爆发。
  其实这种情况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后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到那种激烈的程度罢了。而现在无论是新明,又或者南陆,甚至包括印度、非洲等地,各国随着殖民地的无序扩张结束,相互之间利益的争夺爆发,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明在其中的角色异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大明介入的原因使得这种矛盾的激化提前了。
  在新明的前后两次战争就是这个体现,而北方俄罗斯的开战也是有这一部分的因素。就连南海那边同样也是如此,这点朱伯很清楚,因为他曾今亲自在南陆和荷兰人、英国人打了一仗,这一仗规模虽小,却意义重大。
  “父皇,您的意思是有人挑唆?”
  “这是肯定的!”朱怡成毫不迟疑点点头:“西方各国同我大明不同族不同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就算在欧洲各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可不管如何对于东方大明而言,他们在某种情况下的立场却是一致。”
  “儿臣有些明白了,父皇,当年父皇拉拢奥斯曼帝国为的就是针对欧洲诸国吧?”
  “嗯,有这样的考虑,其实不仅是奥斯曼帝国,还有葡萄牙,甚至包括荷兰王国。”朱怡成说道:“奥斯曼帝国横跨亚欧两大陆,同西方各国打了几百年的交道,相互之间原本就是矛盾重重,拉拢奥斯曼帝国是为了帮我大明分担西方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搞些事出来。”
  说到这,朱怡成笑道:“葡萄牙和荷兰两国在欧洲也算是老牌帝国了,尤其是前者大航海时代就是葡萄牙人开始的,可其国太小,又挥霍无度,后来衰败下去。再后来又被西班牙所并吞,如今虽又独立,可因为法兰西波旁王朝入主西班牙王室,压得葡萄牙喘不过气来。”
  “荷兰也是如此,历史上被西班牙吞并,两国有着深仇大恨,这些都是我大明可利用的地方。”朱怡成抬手做了个姿势,笑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们做得我大明为何做不得?不要去听那些腐儒的所谓道德,作为一个帝王,当需内圣外王,如一旦内王外圣,这个帝国崩溃就在眼前!”
  朱伯点点头,其实有些东西朱怡成以前曾今和他说过,不过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说的如此透彻。此外,朱伯之前的历练不够,眼界不宽,而现在在经历了南海服役和总参谋部的工作后,他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了,领悟的也自然更深些。
  “需注意英国人!”朱怡成今天既然和朱伯讲了这么多,也索性多说上几句。
  “英国人?父皇这是为何?英国同我大明不一直关系不错么?”朱伯疑惑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