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6

  明军打下乌兰乌德后,俄罗斯在乌兰乌德囤积的大量物资全落到了明军手中,这些物资不仅有着武器、军备这些,还有足够让明军和蒙古人吃上足足两年的大量粮食。
  乌兰乌德原本就是俄罗斯在远东的重镇,明军和蒙古骑兵攻进漠北兵指西伯利亚后,俄罗斯远东总督府为避明军锋芒,并长期作战不仅收缩兵力,同时也加紧向乌兰乌德囤积物资。
  而现在,这一大批物资全部成了明军的战利品,有了这些物资,明军在乌兰乌德根本就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这也使得杨勖极为高兴。
  对于俘虏的俄罗斯人,杨勖采取了两方面的政策。
  其中城中的普通人,包括传教士等等杨勖非得没有为难他们,相反直接给每人发放了部分物资后令其三日内离开乌兰乌德。
  明军是“文明军队”既然是这样,屠城这种做法一般是干不出来的。再说了,这些普通人在乌兰乌德并没什么用处,把他们驱离走,可以为明军和蒙古骑兵在此驻扎腾出位置,二来乌兰乌德拿下后明军要保证这里的绝对控制权,这些人如果依旧留在这里,终究是一个隐患。
  至于把他们驱赶到哪里去,当然是贝加尔湖西岸的首府伊尔库茨克了,那边离乌兰乌德并不算太远,如果走的快的话也不过十来天的路程,眼下西伯利亚刚刚下第一场雪,这十来天的时间足够这些人在真正的严寒到来前赶到首府伊尔库茨克了。
  这数万人去了伊尔库茨克,不仅能给乌兰乌德的明军减少物资和治安上的压力,并且还能给伊尔库茨克那边带去点麻烦。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杨勖当然乐于所见。
  而俘虏的俄罗斯军人,杨勖就没有这么“仁慈”了,所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
  作为统帅的杨勖可不是什么活菩萨,他是血海尸山中杀出来的军人,这些俘虏肯定是不能放归的,可白白养着更不可能,在杨勖眼里这些俘虏是最好不过的劳力,乌兰乌德的城墙在穴地攻城战中损坏严重,这些俘虏正好拿来让他们做些修筑城墙的工作,同时严冬马上到来,城中的房屋、冬天烧火的木材严重不足,可以让这些俘虏去城外砍伐树木,收集材料建造住处等等。
  管理俘虏的工作杨勖直接交给了蒙古人,此时由于天气原因,鄂尔泰的主力骑兵已经开始南下,不过和明军合兵的蒙古骑兵依旧还在。既然暂时没仗打了,那么让这些蒙古人去管理俘虏是最合适的选择,而且蒙古人对待俘虏的态度向来不那么“友善”,这种脏活让蒙古人去做可以说是最好选择。
  至于俘虏要面临的结果如何,这个杨勖就管不着了,他要看见的只是结果而已,蒙古人怎么做自然有蒙古去决定。不过杨勖对蒙古人交代,俘虏的使用必须要满足明军和蒙古人在乌兰乌德安然过冬的前提,其他的让蒙古人自己看着办。
  “大帅,乌兰乌德的主将如何处置?”
  当杨勖同蒙古人交代完这件事后,一旁副将提醒了他一句,这才让杨勖想起了格里高利这个倒霉蛋。
  说格里高利是倒霉蛋其实有些过了,其实说他运气不错倒也不差。这个家伙在巡视城防的时候恰好碰上了明军穴地攻城战术,当成被炸得七昏八素,而格里高利的副官运气不好,被飞溅的石子直接打中了脑袋,整个脑袋被打扁了,格里高利震伤晕过去后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成了明军的战俘。
  亏得格里高利被在城头震晕,使得城内的毛子兵在之后的抵抗中失去了指挥,这才使得明军这么容易就拿下了乌兰乌德。
  现在,格里高利这位俄罗斯帝国的少将,原乌兰乌德的最高指挥官正蹲在战俘营里呢。
  “从俘虏里挑几个人出来照顾格里高利,毕竟人家也是将军嘛,作为一个将军,必要的待遇还是要的,对了,每天给他多加一个土豆,省的以后说我大明没有优待他。”
  杨勖想了想后如此说道,他话音刚落,屋里就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拿下乌兰乌德,明军抓紧修复城墙,虽然不可能做到恢复如初,可至少也能让城墙不再是豁口的状态。
  再说了,明军攻击乌兰乌德是在东边发起进攻,而现在乌兰乌德拿下后,明军已不需要考虑从东部而来的威胁,因为东部的谷地和大片地区已经成了明军的控制范围,俄罗斯的主力都在西边。
  当然了,为了确保安全,杨勖还是在谷地两端设置了堡垒,这些堡垒原本俄罗斯就有,当初被杨勖逐一拔除。眼下再好好修复一番就能使用,这样一来也能进一步保证乌兰乌德的城防。
  十多日后,破坏的城墙基本修复完毕,城内和城外东部的堡垒区域也陆续建成了能够过冬的兵营。而这时候,西伯利亚真正寒冷的天气也到来了,随着接连三天的鹅毛大雪,气温激降。
  在屋里,壁炉里的柴火烧着,和外面滴水成冰的天气相比,屋里的温度可以说是温暖如春。杨勖喝着奶茶,翻阅着文件,同时在一份地图上做着记录。
  由于严冬的来临,继续交战已成了不可能,接下来无论是明军还是俄罗斯方面都有一个长达四五个月的空窗期。而在这个时间内,双方会以贝加尔湖为界东西对峙,直到明年开春之后。
  喝了一口奶茶,杨勖站起身来在屋里走动着,觉得有些气闷他来到门前,推开大门外面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就扑面而来。
  深深吸了一口气,杨勖眺望着已经完全变成一片白色的乌兰乌德,再看看灰蒙蒙依旧还在下雪的天空,杨勖此时此刻不免得感觉有些侥幸。
  亏得他赌赢了,如果当时无法快速拿下乌兰乌德的话,那么在这种天气下撤军恐怕最后能够回去的明军十不存一,而现在拿下了乌兰乌德,明军已经在西伯利亚完全占据了主动,这也能够给皇帝陛下一张满意的答卷了。
第1471章
小仁
  永业十七年十二月初。
  大明的中枢,京师。
  朱怡成这些日子一直焦虑的等待着来自北方的军报,上月中旬,京师就下了第一场雪,现在的天气相比上月更加寒冷。
  相比京师,西伯利亚是什么情况朱怡成比所有人都清楚,沙皇俄国土地广阔,这固然是一个问题,而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俄罗斯的天气实在是太寒冷了,对于俄罗斯而言,寒冷的天气一向是站在他们那边的,在历史上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小胡子,都是因为俄罗斯的严寒而功亏一篑。
  早在九月份的时候,朱怡成就向在前线的杨勖发去了旨意,让他注意俄罗斯的严寒,并且在必要时候把军队从前线撤回来,以确保明军不会在严寒打击下受损。
  可这道旨意发出后,直到十一月初朱怡成才收到杨勖的回信,看完回信后朱怡成差一点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全身吓出了一层冷汗。
  杨勖这个杨大胆居然要直接攻打乌兰乌德,这不是开玩笑嘛?乌兰乌德是俄罗斯在远东的重镇之一,如果说给明军三四个月的时间,从春季末开始进攻,一直打到夏季结束的话,那么恐怕还有几分把握,可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留给明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杨勖难道就不清楚一旦攻不下乌兰乌德的话,等到西伯利亚严冬到来后会面临着什么?
  见到杨勖如此回复,朱怡成第一次为自己的决策深深后悔。他当初选择杨勖作为主帅是有着考虑的,这些年杨勖作为大明军中的主要将领一直没有捞到主战的机会,甚至在外人看来似乎杨勖这员大将有些被边缘化了,可其实并不是如此,那是因为在西北战场上岳钟琪比杨勖更为合适罢了,而在当初的辽东战场上,因为辽东的重要性,朱怡成为确保万无一失才用了董大山而不是杨勖。
  大明复兴,杨勖是有大功的,要不然朱怡成也不会给杨勖开国公的殊荣。这一次用杨勖,一来杨勖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二来朱怡成也是打算用这种方式告诉天下自己依旧重用杨勖,以此来安抚他。
  可朱怡成万万没有想到,杨勖居然如此冒进,甚至不顾自己的提醒执意要打乌兰乌德。
  如果乌兰乌德拿不下来,而西伯利亚的严冬又来临的话,那么弄不好大明在西伯利亚的军队包括蒙古骑兵就直接损失在那边了,这样的损失是朱怡成无法忍受的。
  杨勖指挥的军队可是辽东的精锐,是大明的精锐。这些部队不是中原地方的普通驻军,这可是身经百战的野战老兵啊!这些部队一旦损失,不仅大明在漠北和西伯利亚的谋划全部落空,甚至还会导致大明在辽东统治的不稳。
  此外,鄂尔泰的蒙古骑兵同样也是如此,朱怡成虽然一直在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可朱怡成仅仅只是削弱,并没有或者说暂时没有直接剥夺鄂尔泰蒙古地位的想法。
  对于蒙古,朱怡成有着全盘的打算,大明要真正控制住蒙古还需很长的时间。按照朱怡成的想法起码需要一两代人这么久,大明一方面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大明在蒙古的影响力,同时利益鄂尔泰的力量压制住一些蒙古部落,再通过大明的政策和手段向蒙古各部渗透。
  二皇子朱伯沝和琪琪格的婚事其实也是大明的政治手段之一,可在如今鄂尔泰在蒙古的地位暂时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大明在蒙古的统治基础之一。如果没有了鄂尔泰,又或者鄂尔泰一下子损失惨重,失去了压制蒙古各部的力量,那么这些蒙古人弄不好就会出妖蛾子,这点朱怡成绝对不愿意看见。
  可眼下杨勖如此弄险,一旦失败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如何不让朱怡成恼怒?
  假如是后世的话,朱怡成说不定二话不说直接撤销杨勖的统帅职务,并且派新的统帅坐飞机过去接管部队了。可惜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这样做,这样的消息让朱怡成愤怒之余又感受到了无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么?
  现在的朱怡成深深感受到了当年伟人接到101首长在的东北关于打还是不打同西柏坡的看法不一致而无比愤怒,不顾一切地接连几份严厉电报的想法了。可是现在的朱怡成却连电报都没有,更没可能做其他可能挽回的办法,无奈之下朱怡成只能马上从河北、山西等地调部分兵力北上,以防止一旦西伯利亚的明军惨败后导致的连锁反应,同时求老天保佑杨勖此战或可成功,又或者不要败退的那么惨。
  这一个多月来,朱怡成为北方战事深深焦虑,生怕那一天传来不好的消息。
  因为这件事,朱怡成这些日子的脾气也显得极为暴躁,甚至动不动就莫名发火,令朝廷众臣们有些胆战心惊。
  “皇爷,太子求见。”
  正当朱怡成在批完手上的一份公文,正有些发愣思索北方现在情况的时候,小江子的声音在殿门那边传来。
  “让他进来吧。”回过神,朱怡成说道。
  很快,脚步声响起,身着戎装的太子朱伯快步进了偏殿。
  “父皇……。”朱伯入了殿内,向朱怡成行礼,由于他身着军装行的当然是军礼。
  “你不在总参谋部呆着这时候跑进宫来什么事?”看了一眼太子,朱怡成有些不悦。
  太子朱伯现在在总参谋部任职,这是当初把他从南海舰队调回来前就做好的安排。眼下太子的军衔已经升到了少校,这军衔的晋升并非是朱伯又立下了什么功劳,仅仅只是因为他在调任总参谋部后的普通晋升而已。
  原本这个晋升朱怡成是不同意的,但在庄岩的解释下朱怡成才默许了下来。毕竟少校和上尉虽然军衔仅仅只是一级的差别,可在总参谋部中任职的条件不同,作为太子,朱怡成把朱伯放在总参谋部是作为历练的,如果他是上尉的军衔那边许多情报和会议都无法参加,可少校就不同了,可以直接任命机要参谋或者作战参谋,这样一来基本总参谋部的许多事务就能直接接触。
  朱伯心中苦笑,这些日子朱怡成的脾气很差,心情也不好,外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作为太子他当然清楚。
  “父皇,总参谋部有几分重要报告需要您御览决断,另外还有一份关于西域那边的军事情报请父皇过目。”朱伯不亢不卑地回答道,上前把手中的文件轻轻摆在了朱怡成的案头,随后给朱怡成再敬了个礼。
  朱怡成微微一愣,伸手翻阅了这几份东西,随后嘴角挂起了若有若无的嘲笑。
  “你呀你,这种小事需要你来做?”
  “父皇,儿臣是总参谋部的一员,何况事无大小之分,既然如此,那么儿臣做这事并无不妥。”朱伯坦然回道。
  朱怡成点点头,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有些软。这种事恐怕是因为自己这些日子心情不好的缘故,总参谋部的人有些害怕见自己,尤其是庄岩这个老滑头。
  朱伯为了避免自己发火迁怒他人,这才主动把这事揽了过来,想到这朱怡成哭笑不得,又不由得感慨朱伯这样的性格要改改了。
  作为君王,仁自然要讲的,可这仁却不是小仁而是大仁。皇家无情,朱伯是未来大明的皇帝,如何能因为小仁而妄做好人呢?朱怡成感慨之余又有些生气,他虽没说什么,心中却暗暗记了一笔。
第1472章
教导
  “这些日子在总参谋部觉得如何?”朱怡成开口询问,朱伯进总参谋部算算也有些日子了,对于朱伯在总参谋部的工作朱怡成是第一次询问,不过这不代表朱怡成不清楚朱伯的情况。
  作为太子,朱伯是大明未来的皇帝,朱怡成对他的期望极高,而他这次进总参谋部工作也是朱怡成早就做好的安排,目前就是为了全方面培养自己这个接班人。
  对此,朱伯心里非常清楚,他当即说了说自己的总参谋部的一些工作情况,包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后来的解决手段。
  朱怡成静静听着,朱伯的讲述中并没有什么夸张和隐瞒,这让他极为满意。在朱怡成看来,朱伯年轻,经验不足,许多事包括工作中看待问题和处理的手段不尽人意是肯定的,但这不妨碍朱伯的历练。
  人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才能成长起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别说朱伯了,就连朱怡成自己当年不也是个中二少年?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历经几次生死才慢慢成熟起来的。
  “父皇,大致就是这些……。”朱伯一五一十地说完,眼中带着期盼看着朱怡成,似乎是想在朱怡成这里得到对自己的评定和认可。可是令他失望的是朱怡成并没有对他这些日子在总参谋部的工作做任何评论,仅仅只是微微点头。
  “那么这些日子,你有什么感悟没有?”朱怡成直截了当地问。
  朱伯想了想开口说了几句套话,还没等他说完朱怡成就摆手制止了他:“这些套话就不必说了,你需记得为君者同为臣不一样,你是太子,国家的储君,看待问题不能看表面,需看本质,不要去学那些臣子,你可明白?”
  朱伯微微一愣,瞬间就明白了朱怡成话里的意思,他的神色略有些尴尬,可同时也暗暗松了口气。
  朱怡成既然这样说表示对朱伯的工作基本还是认可的,虽然没有直说,可话中已透露了这层意思。此外,朱怡成是以一个皇帝和父亲的双重身份教导自己,这又让他有所感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