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656

  对此,朱清研也坦率告诉朱伯和朱伯沝,自己这一次回来后会跟随舰队去一趟欧洲,到了欧洲她会和董华汇合,随后留在法兰西呆上两年再回国。
  虽然作为女人和男人不同,朱清研无法实现自己全部梦想,可至少纵横四海她现在是做到了。她现在肩膀上的银星也代表了她在海军的能力,大明海军可不会因为朱清研的身份特殊给予她特别的待遇,别说是朱清研了,就连太子朱伯在南海舰队服役的时候,大多时候都和普通军官没什么区别。
  朱清研能够得到现在的军衔和荣誉,这是她靠自己的能力换来的,这点就算在朱怡成的面前她也能毫不迟疑地排着胸口自豪地说出口。相比朱清研,太子朱伯反而占了他身份的几分便利,从这点来讲兄弟两人不得不服。
  这一次去调任欧洲,朱清研已经得到了朱怡成的同意,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朱清研夫妻会在法兰西呆上些日子,同时她会继续以现在的身份而不是大明公主的身份在欧洲,这也是朱怡成特意安排的。
第1452章
中俄开战
  兄弟姐妹三人好好聚了聚,再聚的时间是快乐的,可也是短暂的,因为很快他们就会再一次分手,这次分手又是天南地北。
  永业十七年三月初,安北王朱伯沝偕王妃北上草原,大明公主朱清研随海船前往欧洲,太子朱伯分别为两人送行,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次分别后再一次见面居然是五年之后的事了。
  三月初,大明对俄罗斯的战争正式爆发,这次战争朱怡成谋划了许久,明军主力分别由辽东和蒙古草原两地出兵。
  在辽东,征北将军,右都督大将杨勖为主帅,领兵六万攻入俄罗斯境内。而在蒙古,顺义王鄂尔泰为主帅,领蒙古骑兵八万、明军三千攻向漠北蒙古。
  此战大明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击俄罗斯,打了俄罗斯远东总督府一个措手不及。当远东总督府反应过来,紧急调兵予以抵抗,但此时为时已晚,辽东的明军已经一口气越过当年满清和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划分的边境线,直接打到了外兴安岭附近,由东向西兵峰直逼漠北要地。
  至于蒙古的鄂尔泰进军也极为迅猛,直接由蒙古草原向北进攻,然后由西向东朝贝加尔湖方向进军。
  明军两路大军此时形成钳形攻势,意图一举吞下整个漠北包括叶尼塞河以东区域,如果此战目标达成,那么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将前功尽弃,历代沙皇前后耗费了数百年的努力成为泡影。
  俄罗斯远东总督府在远东兵力不足,虽然之前拿下漠北后俄罗斯增强了远东的军事力量,如今整个远东总督府拥有兵力二万多人,此外还包括远东占领区域各族的蒙古人、哥萨克人和逃亡在此的科尔沁残部。
  这些加在一起,俄罗斯远东总督府能够全部调动的兵力也不过六万多人而已,从数量来说这一支力量在远东已经算得上强大了,何况俄罗斯军队的战斗能力就算放在欧洲也算是强大的,再加上俄罗斯的火器优势,维持整个远东总督府的统治是没问题的。
  可是当大明调集了两部大军,总兵力高达十五万之众的时候,俄罗斯根本无法抗衡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度。眼看着全面防御不住,俄罗斯远东总督府开始向首府伊尔库茨克和东部的乌兰乌德两地收缩兵力,派出骑兵不断骚扰明军后路,以固守和灵活多变的战法同明军抗衡。
  同时远东总督府向圣彼得堡和驻大明公使馆发去紧急信息,要求圣彼得堡尽快派兵支援,并运用外交手段联络大明政府,以解决目前困局。
  圣彼得堡远水救不了近渴,从西伯利亚到圣彼得堡然后再派兵援军最少也得近一年的时间,等到那时候黄花菜恐怕都已经凉了。
  何况现在的俄罗斯自彼得一世去世之后,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名义上是女皇,可实际上朝政大权并没有掌握在她的手上。
  叶卡捷琳娜一世也没有彼得一世的雄才大略,她相比自己的丈夫而言显得平庸,再加上朝政被几位重臣所掌控,而这些重臣为了权利的争斗互不相让,想让他们在某件事上达成一致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当消息还没传到圣彼得堡的时候,大明京师的俄罗斯公使馆反而先一步得知了这个消息。
  当得知大明出兵漠北,甚至意图一口气拿下俄罗斯东方总督府大半领地的时候,俄罗斯公使纳雷什金伯爵大惊失色,在之前他一点都没听闻大明意图出兵俄罗斯的任何消息,怎么转眼间大明就向俄罗斯开战了呢?
  纳雷什金伯爵急忙要求约见外交部尚书,向大明擅开战端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大明立即召回军队停止战争行为。大明这边仅派了一个侍郎接待纳雷什金伯爵,尚书大人的脸都没露。
  对于开战理由,大明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解释,只是说这并非是大明和俄罗斯的战争,只是大明在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尤其是哥萨克人和科尔沁残部的不断骚扰,大明无奈之下进行的正当“剿匪”行动。
  这种行动并非是侵略,仅仅只是剿匪需要进入这些地区而已。大明重申了大明和俄罗斯之间的“两国友好”,大明从来没有想过同俄罗斯展开全面战争的想法,而之前俄罗斯方面也提出由于俄罗斯远东总督府无力解决游牧民族针对大明领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是去帮忙俄罗斯解决问题的,从这点来说俄罗斯应该感谢大明才对。
  听到这种所谓的合理解释,纳雷什金伯爵当场气得火冒三丈,他怎么都想不到大明居然无耻到了这种地步,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愤怒之余,纳雷什金伯爵意图要同大明外交人员进行争辩,可刚嚷嚷了几句前一刻还和颜悦色的侍郎大人脸瞬间就变了,呵斥纳雷什金伯爵举止无礼,直接一挥衣袖就让人把纳雷什金伯爵乱棍打了出去。
  纳雷什金伯爵鼻青眼肿地被丢出了外交部衙门,作为一个贵族而言这是无比的羞辱。可是,纳雷什金伯爵又能如何呢?难道他打算和那位侍郎大人进行决斗不成?大明可没决斗的传统,假如他这么干的话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也许直接被抓起来丢进牢里了。
  无奈之下,纳雷什金伯爵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公使馆,然后立即写信让人送回欧洲。
  纳雷什金伯爵同样不是一个真正的外交官,他能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裙带关系,如果他不是现在女皇的弟弟的话,哪里有机会成为驻大明公使?
  在平日,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纳雷什金伯爵碰到这种事就束手无策了,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大明的无赖举动让他陷入了困境,现在他也只能等待事态的发展和圣彼得堡的消息。
  相比纳雷什金伯爵,在京的其余各国公使很快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当得知大明在北方同俄罗斯开战的时候,这些公使的反应各不相同,有惊愕,有兴奋,有幸灾乐祸,同样也有忧虑。
第1453章
兴高采烈的詹姆斯
  “阁下,还需要酒么?”
  大明京师的英国公使馆,侍者轻声询问公使詹姆斯阁下。
  詹姆斯之前是英国驻大明公使政务参赞,乔治.丘吉尔归国后,詹姆斯代理了一段时间公使政务,后来又被从英国本土来的新任公使取代。
  不过作为乔治.丘吉尔曾今的得力助手,之后因为乔治.丘吉尔同新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关系,最终完成了当年对詹姆斯的承诺,从伦敦送来的一道任命,使得詹姆斯终于成了英国驻大明公使。
  乔治.丘吉尔为詹姆斯谋取公使职位固然有着当年的承诺和共事之谊,同时也是因为后续推行的英国国策,乔治.丘吉尔需要在远东的大明拥有一个自己人。
  这个自己人要有足够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有足够信任,而放眼望去,当年的政务参赞,之后又担任过一段时间代理公使的詹姆斯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从这点来说乔治.丘吉尔的选择一点都没错,詹姆斯成为英国驻大明公使后极好地领会和执行了乔治.丘吉尔的命令,并且保证和进一步谋取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做的努力。
  而现在,当詹姆斯接到大明向俄罗斯开战的消息后,心情不错的他情不自禁就多喝了几杯,一转眼一瓶好酒就已经喝完了。
  “不……。”刚下意识地说不要了,可话刚出口詹姆斯又改变了想法,对侍者道:“不用太多,再给我来一杯就行。”
  “如您所愿,阁下!”侍者彬彬有礼地说道,接着给詹姆斯的酒杯中续满了酒,然后悄悄退了下去。
  拿起酒杯,詹姆斯品了一口,香醇的酒香顺着喉咙而下,在这春天的季节里让人无比陶醉。
  他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好心情的来源自然是大明和俄罗斯开战的消息。对于一个英国人,一个英国外交官,一个以英国利益至上的政治家而言,他当然清楚大明和俄罗斯的这场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
  俄罗斯在欧洲是野蛮的代名词,但谁都无法否认因为彼得一世的存在,俄罗斯变得强大起来,而且还给欧洲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自彼得几次击败瑞典、挪威、奥斯曼帝国这些欧洲强国,并把触手从东边一点点向西边伸来的时候,俄罗斯的崛起已经不能让人忽视了。
  如果说前五十年的欧洲是笼罩在太阳王无比耀眼的光芒之下,整个欧洲都为路易十四的无上权势所颤抖的话,那么之后的岁月中,如果俄罗斯继续以这样的姿态强势崛起的话,恐怕俄罗斯要成为欧洲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
  亏得上帝保佑,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彼得一世因为一个可笑的原因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是整个俄罗斯的悲哀,却是整个欧洲的幸运。
  如果再给彼得一世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谁能预想到欧洲会在俄罗斯的影响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而现在,随着彼得一世的离去,这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从欧洲传回来的消息,俄罗斯的政权已经被重臣和那位女皇分别把持,国内的政治动荡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也代表着俄罗斯对外扩张的步伐就此停息。
  詹姆斯不得不承认朱怡成的眼光极好,甚至怀疑朱怡成早就在俄罗斯那边布下了眼线,要不然这天下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
  前脚彼得一世刚刚去世,消息传到远东后大明很快就发动了这场战争。虽然之间有着几个月的间隙,但詹姆斯对于军事是很有了解的,像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如果没有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实施,所以从这点来说,大明对俄罗斯早就有所企图。
  尤其是想到刚听说的,从大明外交部那边传出来的纳雷什金伯爵在那边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被赶出来的经过,詹姆斯就忍不住要哈哈大笑几声。
  大明的做法简单、粗暴,这倒有些类似于他所认识的俄罗斯人。不过话说回来,当初俄罗斯暗中帮助满清,在西域和北方利用所谓的哥萨克人和科尔沁残部对大明领土进行骚扰,不也是用那种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的理由来搪塞大明的么?
  眼下,大明这么做分明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罢了,况且在英国定下挑唆俄罗斯和大明的政策之时,就一直期盼着这两个国家能够打起来,这也是英国朝野上下所希望看见的结果。
  这场仗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北边的领土虽然贫乏,却有着足够的广阔。
  俄罗斯虽然失去了他们的大帝,可这个国家如今依旧以彼得一世在的时候的惯性而前进着,俄罗斯的军队也是精锐的军队,是勇猛的军队,大明虽然强盛,可要一口吞掉俄罗斯远东总督府,在詹姆斯看来没那么容易。
  此外,詹姆斯更希望这场仗打得越激烈,时间越长约好。这样就能大大消耗俄罗斯和大明这两个国家的国力,尤其是后者,大明这些年在海外扩张的势头实在是太猛了,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而现在大明自己发动了针对俄罗斯的战争,这样一来只要在北边持续消耗,那么大明就再也没太多精力顾及海外了。
  俄罗斯自然也是一样,远东的战争必然极大消耗俄罗斯的国力,再加上彼得一世的去世,俄罗斯内外消耗更加严重,这对于欧洲局势是极为有利的。
  从这些结果来看,英国的远东政策已经起到了效果,正如大明人的谚语中所说的那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俄罗斯和大明就是鹬蚌,而得利的正是英国。
  想到这,詹姆斯情不自禁地又一次发出了难听的笑声,高兴之余,詹姆斯又觉得这把火似乎不够旺,再想到之前南陆的那场小型海战,英国在这场海战中遭遇到了一些损失,不过谁都不知道这场海战爆发的真正幕后黑手正是英国人。
  荷兰人的据点被大明拔除了,现在荷兰对大明的霸道极其不满,詹姆斯觉得可以适当的在这种时候给荷兰人浇点油,对了,还有葡萄牙人也是,在西班牙丢失了吕宋后,整个南海除了大明之外力量最强大的就是荷兰了,英国要想取代荷兰需要契机,现在这时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么?
第1454章
报告
  乔治.丘吉尔在的时候英国公使馆经常开宴会,后来的安德鲁.罗素继任驻大明公使也喜欢开宴会。不过安德鲁.罗素在公使这个位置上坐的时间不长,作为第三任驻大明公使的詹姆斯还没开过宴会呢。对于这个英国公使馆的传统他怎么会忘记?所以现在他决定也开一个宴会,宴请大明外交部官员和在明各国公使参加。
  宴会只是一个理由,实际上詹姆斯要借用这个理由试探一下各国对目前大明局势的反应,同时也可以趁着大明和俄罗斯开战的机会给荷兰、葡萄牙释放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就是大明威胁论。
  随着大明的快速崛起,大明威胁论在欧洲已有了不小的市场,而正式提出这个论调的恰恰是大明帝国的老朋友,前任驻大明英国公使乔治.丘吉尔阁下。
  现在,乔治.丘吉尔在英国混得风生水起,乔治一世去世后,乔治.丘吉尔因为同乔治二世的良好关系得到了重用,从而由一个没有职权的贵族成为了殖民地大臣。
  殖民地大臣,这个职务可以说是乔治二世专门为乔治.丘吉尔设立的,他的职能包括并不限于英国的殖民地事务,同时也是内阁成员之一。
  此外,乔治.丘吉尔由于他在大明的经历了对各国政治判断的敏锐性,已经成了乔治二世的重臣和智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几年乔治.丘吉尔或许就能替代现在的首相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一日,乔治.丘吉尔和往常一般早早来到他位于唐宁街的办公室。
  在乔治二世担任国王后,为了表现出和他的父亲乔治一世的不同,乔治二世把唐宁街的一幢大楼送给了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勋爵。
  罗伯特.沃波尔接到这个礼物后却没有把他据为己有,而是向乔治二世提出希望把这幢大楼作为历任内阁首相的固定办公地点,他这个请求得到了乔治二世的同意,从而唐宁街10号也就开始成为了英国首相的固定办公所在点。
  乔治.丘吉尔的办公室不在唐宁街10号,而是在对面不远处。
  这个地方是乔治.丘吉尔特意挑选的,一来是为了离唐宁街10号更近些,二来他站在三楼的办公室直接推开窗就能看见近在咫尺的那幢楼,以此鞭策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以首相的身份进入这幢大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