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656

  又过了些时候,等全部做完,他站起身告诉朱伯和店家这台机器已经恢复好了,而且经过他的调试机器运来时的零件松动也已经重新调整完毕。
  对于这年轻水手所说店家有些将信将疑,不过要验证他说是真是假很容易,很快店家找来人操作了一下这台机器,当确定这台机器的确恢复如初,而且还比原来更运行更加灵活时,店家不由得有些愣了。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一手呀!”
  “是呀,有道是海水不可斗量,这人也不可貌相。”
  “这小子不简单,有这个本事当个水手屈才了。”
  围观的人群见到结果后顿时议论纷纷,就连店家在确定机器完好后也对这年轻水手刮目相看,甚至提议让这年轻水手不要再去做水手了,他可以出高薪聘请他当自己的店员。
  年轻水手嘿嘿笑着,拒绝了店家的好意,这时候朱伯也对这个年轻人起了浓厚兴趣,作为太子他可没少去大明科学院,在大明科学院里精通机械的人不少,但那都是科学院的高级技术人员。
  像这一个年轻水手就能达到这种程度,而且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新式纺织机,从这点来讲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当即,朱伯主动邀请这年轻水手去附近茶楼坐坐,出于对朱伯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感激,对方欣然接受。片刻后,他们在茶楼坐下,朱伯点了些茶点,然后和这年轻水手闲聊了起来。
  聊了会儿,朱伯发现这年轻水手的确不简单,他拥有极为扎实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于机械原理更有着独到之处,可他偏偏却是一个水手,这又让朱伯觉得奇怪。
  “我很早以前就想当一个水手了。”那年轻水手笑着说道:“如果不是家里的原因,四年前我就能出海了,现在当水手已经晚了些日子。不管怎么说,梦想终于实现,而且现在我不仅当了水手,还来到了东方的大明,这种经历令人难忘。”
  朱伯听后顿时笑了,这年轻水手倒和自己的妹妹朱清研差不多,纵横四海是少年人的梦想,不管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总是令人值得羡慕的,朱伯也明白了对方为什么会当一个水手的原因。
  两人聊的兴致勃勃,受过良好教育的朱伯对于这些虽然不是专业,但相比这个时代的人也是出类拔萃,对方所说的许多问题朱伯都能说上一二,而朱伯提出的问题这个年轻水手同样能侃侃而谈一番。
  双方的年龄相近,很快就成了朋友,越聊越有几分投机。
  “对了,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你?”这时候,朱伯才想起来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呢。
  “你叫我本杰明就行。”本杰明咽下了一块叉烧,露出青涩的笑脸:“本杰明.富兰克林,我是美洲人,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人。”
第1448章
告别
  本杰明是新大陆的波士顿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作坊主家庭中,兄弟姐妹甚多,家中一共有十七个孩子,本杰明排在第十五,比他小的只有两个妹妹。
  本杰明的年龄比朱伯稍大两岁,但相比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朱伯,本杰明的求学之路很是坎坷。
  由于家中贫寒孩子太多,本杰明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在九岁那年家里无法负担他的学费只能弃学回家,在家里的小作坊学习如何帮着父亲做蜡烛。
  波士顿,这是一个海港城市,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本杰明经常能够见到来往的商船、水手,并从那些海员口中听到航海的故事。耳闻目睹之下,本杰明对航海有了浓厚的兴趣,十二岁那年他试图成为一个水手,可惜因为父亲的反对没能成功,无奈之下本杰明就去了哥哥经营的印刷厂工作。
  在印刷厂工作时期,本杰明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其实在之前他在家庭作坊中做蜡烛的空隙时间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到处借阅了各类书籍自学。
  等到了印刷厂工作后,印刷厂的条件可比家里好多了,许多印刷品包括书籍都成了本杰明吸取知识的来源,平日里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都给他买了书籍,再加上他聪明手巧,在印刷厂工作中喜欢摆弄机械,很快就成了印刷厂中合格的工人。
  如果一切都不变的话,本杰明或许会在哥哥的印刷厂中一直工作下去,但因为大明的复兴和在新明的扩张,使得新大陆在大明势力进入后发生了改变,而来自东方的货物和消息通过商路的传播很快就到了波士顿,也被本杰明所知晓。
  东方的一切带来的冲击是潜移默化的,本杰明同样也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神秘的东方一直是极度吸引西方世界的,当年新大陆的发现就是如此。如果不是为了找寻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商路,当年大航海的冒险者又如何能发现新大陆呢?
  这一切,让本杰明原本就有的当水手的想法再一次涌现,两年前,本杰明瞒着家人登上了一艘英国的商船,从而离开了波士顿,成了一名真正的水手。
  这两年中,本杰明跟随商船从新大陆来到欧洲,再从欧洲前往印度,然后再由印度来到遥远而神秘的东方……。
  听完本杰明的讲述,朱伯不得不佩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朱伯以茶代酒敬了对方一杯。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朱伯试探地问道,这样一个年轻人在困境中依旧能保持如此热情的学习态度,并能学以致用极不容易。而且在他同本杰明的交谈中,朱伯感受到了本杰明对知识无比渴求和独立的想法。
  不仅是学业,本杰明对于世界格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虽然他有些看法和观念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这是因为他所处的角度和格局造成的,并不能遮掩本杰明自身的闪亮点。
  “等这次从远东回欧洲,我打算去巴黎继续自己的学业。”本杰明笑着说道,他告诉朱伯自己在当水手的这两年中攒下了一笔钱,虽然这笔钱数额并不多,但是却足够他在巴黎生活一段日子了。
  巴黎是欧洲的中心,法国科学院是欧洲所有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圣地,本杰明想在巴黎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学,然后去科学院看看,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当然了,如果再有机会的话,他也会去英国走走,作为一个出生在新大陆的英国人,他还没去过英国呢,英国的牛津大学同样令他向往,如果能够在巴黎和牛津两地求学的话,那么本杰明此生无憾。
  “你就不想在大明求学么?其实大明也有极好的学校。”朱伯试探地询问道。
  “这个我听说了。”本杰明笑着点点头:“大明皇家学院是大明最优秀的学校,可惜这样的学校不是我这样的人能够进去的。或许等到我在巴黎和牛津求学完成后,会再一次来到大明,等到哪时候作为一个学者我会去大明皇家学院看看。”
  朱伯刚想开口说如果本杰明愿意的话他可以推荐本杰明去大明皇家学院,可是这话到了嘴边朱伯却没说出口。虽然他和本杰明刚刚认识不久,但从同对方的交谈中朱伯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心志坚定,有着极强自尊的人。
  如果朱伯这样说的话,或许对于本杰明是一种炫耀和侮辱,那么非但帮不了他,还可能因为本杰明的反感导致双方现在友好的关系破裂。对于这个结果,朱伯是不想看见的,况且他觉得本杰明这样的人就像是沙子中的黄金一般,无论摆在什么地方都能发出光芒。
  如果说朱伯之前的太子只是一个头衔的话,那么现在的朱伯已经从上位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自从学院毕业,进入军中服役,朱伯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他也渐渐明白了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会对大明皇室定下这种在以前看起来“叛经离道”的规矩。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深宫中养出来的储君就算再聪明再有智慧,也不如到民间、到军中亲身体会。何况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培养教育方式至少能够让大明的历代君王有着独立自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朱伯是如此,本杰明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成长。
  最终,朱伯打消了插手本杰明计划的想法,同时他也期望本杰明能够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从而闯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下午了。朱伯和本杰明虽然初次见面,但他们却聊得极是投机。只可惜,本杰明告诉朱伯他要回船上去了,他所在的商船已经完成了在广州的工作,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广州前往巴达维亚,在巴达维亚稍作停留然后经过柔佛去印度,然后再从印度返回欧洲。
  虽然遗憾,但朱伯依旧给了本杰明真诚的祝福,并且送给了他一个礼物。
  这是一块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怀表,但这块怀表是大明科学院特制的,无论其精确度、内部结构还是耐用都远超西方最好的怀表。
  尤其是这块怀表的底部还刻着精美的盘龙花纹,上面有着代表朱伯的身份印记。当然了,本杰明并不认识这些,他仅仅以为这是一块普通的怀表,虽然怀表是贵重之物,但对于朋友的馈赠本杰明并没有拒绝,欣然接受。
  “这是我小时候洗礼时母亲给我的,我的朋友,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上帝能够给带来你好运。”收下了怀表,本杰明想了想,从脖子上取下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只是普通的银制十字架,但正如他所说是他身上最珍贵的东西。
  他把十字架送给了朱伯,微笑着送去了自己的祝福,并且承诺如果再有机会来到大明的话,一定会在大明多呆些时间,到时候两人再好好聚。
  傍晚,本杰明在码头挥手向朱伯道别,朱伯看着他登上了一艘英国的商船,直到本杰明的身影在船上消失。
  在码头站了会儿,朱伯笑了笑,最后用力再向那艘商船挥了挥手,这才转身离去。
第1449章
祭祀回京
  在本杰明离开广州的第二日,朱伯也离开了广州北上上海。
  上海,这个新兴城市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如今是大明最大的海贸城市,相比几年前朱伯途径上海的时候,现在的上海更为繁华。
  同在广州一样,朱伯并没有通知任何地方官员,依旧以一个普通海军军官的身份在上海住了三日。
  这三日里朱伯逛遍了整个上海,了解了下上海的经济、贸易、治安和城市规划,甚至还去了普通人居住的区域转了转,以体验民生。
  在上海倒没碰上在广州的情况,一切都很平常。之后朱伯就坐从上海至南京的火车,在火车上美美睡了一晚,第二日中午时分就抵达了南京城。
  到了南京后,看看时间,朱伯找了个地方暂住了下来,等到第二日清晨的时候,朱伯起身,登上一辆临时租用的马车,车上放着些祭祀用物。这些东西都是昨天下午朱伯特意在城中买的,其实以他的身份和要祭拜的人而言,这些东西显得太过寒酸,充其量也就是普通人家所用,不过朱伯却没有大张旗鼓,因为朱怡成曾今告诉过他,祭祀在心不在礼,太祖以布衣之身起家,驱逐鞑奴恢复中华,不是普通皇帝。
  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依旧体恤民生,从不铺张浪费。对于子女的教育同样也是如此,这是历代皇帝无人能比的。
  前明时期,包括朱怡成的大明时期,朝中对孝陵进行祭祀极为隆重,这自然是后代子孙的孝道,但却不符合太祖皇帝的本意。
  朱怡成曾今告诉过朱伯,如果朱怡成是太祖的话,那么他必然不喜这样,倒不如后代子孙和平常人家一般常来看看,和他老人家拉拉家常更符合太祖的意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伯这一次替父祭祀极为低调,除了暗中护卫的锦衣卫外,地方官员一概不知一概不晓,更没有弄那些大张旗鼓的举动。
  一人,一马,一车而已。
  朱伯赶着马车朝着孝陵方向而去,随着离孝陵越来越近,道路上的人也逐渐稀少起来,毕竟这个地方不一般,普通人很难进来,而且大明复兴后对于孝陵有一直百人的锦衣卫守护,平日不仅守护孝陵,同样也是避免外人惊扰。
  朱伯的马车长驱直入,早在他出发的时候暗中护卫的锦衣卫就通知了孝陵那边,所以守护孝陵的锦衣卫根本就没拦截,在朱伯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放开了道路,令他通行畅通。
  马车直接驶进了孝陵外围,过了片刻后就到了孝陵神道起点。
  神道的两旁立着一尊尊石人石马,四周林荫环绕,显得肃穆异常。
  朱伯停下马车,下得车来。他站在神道起点,望着长长的神道和两旁的石人石马,过了许久朱伯郑重其事地鞠躬行礼。
  这些石人石马大多是当年前明时期的开国将臣和他们的战马,立在此处就如同生前一般守护着长眠在此的太祖皇帝。想到此,朱伯遥想当年心中满是感慨,更有无限遐想。
  行礼之后,朱伯没有再上马车,他牵着马车步行上了神道,顺着神道往前后,过了神道后到了下马坊,在下马坊停下马车,从车厢内取出祭品直接背在身上,然后迈步进了孝陵正门。
  从正门而入,再进去就是孝陵的中心区域了。看守孝陵的锦衣卫早就在正门内列成了两行,静静站着等候着太子朱伯入内祭祀。
  朱伯入正门后站定,望着两排巍然不动的锦衣卫,他抬手向他们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随着朱伯的军礼行起,一声喝响打破了宁静,紧接着锦衣卫以无可挑剔的军姿立正、回礼,然后目送着朱伯向里慢慢走去。
  朱伯独自一人在孝陵内呆了许久,谁都不知道他如何祭祀,也不清楚他在里面和太祖说了些什么,因为没有任何人来打搅他。
  直到一个多时辰后朱伯双手空空从里面出来,外面的锦衣卫依旧和他进去的时候那样静静站着,军姿任然一丝不苟。
  看着这些锦衣卫,朱伯再一次向他们行礼表示敬意,而锦衣卫们和之前一样以庄严肃穆的姿态回礼……。
  朱伯是午后才离开的孝陵,等到他回到南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到了住处,他依旧沉浸在孝陵时的感慨之中,心中更一层明白了朱怡成为什么让他这时候来孝陵祭祀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