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56

  从奉化丢失到夺回奉化,前后不到半个月,可奉化争夺战中双方损失极大。其中清军伤亡高达一万二千余人,而宁波方面伤亡更大,初步统计已超过二万。如果不是朱怡成在决战前秘密从宁波调来底子的五千精锐的话,此战究竟谁胜谁负还不得知。
  说起来,此战也是兵行险着,如果朱怡成的中军最后没能顶住年羹尧的反扑,那么败的就是朱怡成了。幸好,老天帮了朱怡成一把,尤其是一炮轰死了吴升,使得吴升部过早地崩溃,如果吴升活着,有他指挥的话,那么这战就算能获胜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只可惜,年羹尧这家伙跑的太快,一见势头不妙就带着几百人从西北而逃,在宁波大军合围之前跑得无影无踪。
  拿下奉化,打通了到台州的通道,当消息传到台州时,台州守军如雷欢呼,而正带兵猛攻的清军却顿时停下了进攻脚步,殷化行果断下令停止攻城,收拢兵力徐徐向后退却,马功成虽领兵出城企图趁机偷袭殷化行部,但因为殷化行行军小心谨慎却没找到半点机会,只能目送清军退回温州以南。
  奉化虽然胜利,可宁波方面的损失却极大,一时间也失去了南下进攻福建的力量。不过由于浙江大部兵力在奉化城丢失,浙东包括浙南的清军力量已经非常薄弱,趁此机会朱怡成下令一连拿下绍兴、义乌、丽水等城,就此浙江三分之一的地盘落入朱怡成之手。
  浙江大变,同时也影响到了苏松战场,当得知义军在奉化大胜后,江苏上下均是大恐,慌忙从江北继续调兵以增强苏州方面的防守。由于宁波方面的力量几乎已经达到扩张极限,再加上清军在江苏的援兵越来越多,董大山也只能在前线维持目前僵持状态,同时稍稍向东退却,在水师协助下驻守崇明县(崇明岛含太仓)松江地区,遏制住长江航线,并扶持当地义军,不断保持对苏州的军事压力。
  就此,江南一地前后二个多月的战时逐渐平息下来,无论是清廷还是朱怡成方面虽然相互之间不断有小型的战斗发生,但像之前大规模的战争暂时停止,就如两个已经斗得精疲力竭的拳击手般,双方喘着粗气,瞪着对方休息着,琢磨着在下一回合中如何给予对付痛击。
  如果一切就是这样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双方各自舔着伤口暗暗积聚力量,准备着再一次较量的时候。从这点来看,相比宁波方面清廷的优势要更大,毕竟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或者从其他方面来看,清廷调集兵力再行开战远比宁波方面主动,可谁想到就在这时候其他地方又乱了起来,而这一乱就是震动天下的大乱,直接危急到了清廷根本。
  奉化之战结束后六日,先是河南的罗山县、息县、固始县、光山县、真阳县等地同时发生起义,起义者为当时在浙西不知去向的祝建才,此次起义不仅有祝建才所带的旧部,而且还有八卦教在中原的各处教众,短短几日就聚众二十多万,声势浩大,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河南地方力量根本无法抵挡。
  不仅如此,除此五县外,北方各地也有大小起义同时发生,打的同样也是八卦教的旗号,各部均尊祝建才为八卦教平天大元帅,祝建才带兵一路北进,连陷三县,当他拿下汝南后就在城北三里的天中山自立为汉王,同时召告天下。
  同祝建才起兵仅仅相隔二日,袁奇部从鄱阳湖出,突然偷袭九江,由于义军早就有不少人化妆为平民,经半月时间陆续偷偷潜入城中,趁夜色聚集一起杀散守城兵丁,打开城门,守城的大部清军毫无防备,一夜之间九江就此易手。等拿下九江后,袁奇水陆大军沿九江而上,趁武昌的清军还未反应过来之时依葫芦画瓢一口吞下武昌,并在武昌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就聚起了水陆大军十八万,直接控制了长江两岸三州七县之地。
  这一下,中原和江南地区同时大乱,处处烽火整个清廷简直就是焦头烂额,当消息传到京城时,正为江南局势忧心忡忡的康熙皇帝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就是雷霆大怒。
  “剿匪剿匪!如何会剿成如今这个模样?还有!这个八卦教是怎么回事?如何会一夜间冒出如此多的教众?朝廷上下究竟在干什么?”康熙罕见地直接在朝堂上怒不可抑地发了火,手中的告急奏折都被他摔到了地上。
  朝中官员吓得连头不敢抬,如此大变谁都没有想到,明明前些时候听说殷化行已经平定了浙西反贼,现在只有宁波反贼一股未别剿灭,可这才三个月的时间,不仅宁波反贼大败清军,拿下了三分之一的浙江还有崇明、松江等地盘,甚至就连中原也乱成一团。
  如此变化眼花缭乱,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更是不敢相信。另外,就像康熙所责问的那样,这八卦教造反如此声势浩大,甚至连山西也有人响应起义,这种民间组织早就存在,为什么地方从未见有上报?而坐视其做大到如此地步?
  其实,在清一朝中,民间教众从来没有减少过,名声最大的当属白莲教了。对于白莲教,清廷一直进行防备,可白莲教也不是傻子,传教根本不用白莲教的名义,而是用其发展出来的各种教派。
  这些教派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教义也各不相同,当然主要目的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宣传模式的改变和其他一些手段,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朝廷中的官员信教的也不少。
  这倒不能怪他们,因为满清本就信教,从关外的萨满教起,后来又是藏传佛教,入关后信其他教的也不在少数,就算是康熙这样的“名君”也曾经信过基督教,而他的这么多儿子们信教的也更多了,其他的不说就说四阿哥吧,后世大名鼎鼎的雍和宫是怎么回事,想知道的朋友们网上查一下也就明白了。
  “全都哑巴了?”见百官一声不吭,康熙心中的怒火更甚,当即喝问道。
  “皇上,闽浙总督殷化行围剿不力,导致纵敌而逃,后又谎报战功,实为欺君之罪,臣请革去殷化行一应职务,立即锁拿京城为问罪!”终于有一人站了出来,可谁想一开口就是要问罪殷化行,开口说话的这人是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康熙听得顿时气不打一出来,李光地此言明显就是把锅往殷化行脑袋上扣,为其他官员推脱责任。
第146章
邸报
  “李大人此言甚是,殷化行枉负君恩,欺上瞒下,以至如今大乱,臣请皇上下旨锁拿殷化行入京问罪!”
  “奴才以为也是如此,殷化行实是可恨,欺君之罪不可不惩,奴才恳请皇上下旨!”
  “臣附议……奴才也附议……。”
  李光地起了个头,满朝文武顿时把黑锅往殷化行脑袋上扣,你一句我一句大有不杀殷化行不能平民愤的势头,似乎只要砍了殷化行脑袋这天下就马上可以太平了,至于无论是宁波的朱怡成还是江西的袁奇,或者在中原大地闹的不可开交的祝建才就能不战自灭一般。
  听着下面乱轰轰的一片,康熙的脸色阴沉之极,不过他还是按捺住了怒火,其实李光地等人说的并没错,殷化行江南剿匪未尽全功,从而导致目前四面烽火,这个责任是他怎么都跑不了的。不过,拿下殷化行就万事大吉了?康熙当了近五十年的皇帝,哪里是这么好糊弄的?
  当即,康熙下旨锁拿殷化行至京城问罪,同时一并处置了浙江、江西、河南甚至包括山西、山东几个三品以上官员,其中仅巡抚和总兵加起来就有五位,这些人全部锁拿至京问罪,至于替代人选,康熙当即乾坤独断,挑选了几位能臣接替。
  不过奇怪的是,浙江巡抚年羹尧却不在其中,在奉化兵败只身逃回杭州的年羹尧非但没有治罪,反而被康熙以暂待闽浙总督之职,替代殷化行负责闽浙军政,这让许多人大跌眼睛。
  不过,既然康熙这么定了,而且太子似乎也对年羹尧另眼相看说了不少话,群臣自然不会再说什么。至此,这个朝会就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回到宫中康熙依旧心中恼怒不已,但同时又感到无比的疲惫。
  自登基以来,康熙已当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了,翻看史书,在历史上能即位如此之久的皇帝简直是屈指可数。康熙不由得回忆往日点点滴滴,自除鳌拜后灭三藩,北征大漠南下台湾,其文治武功可谓称得上名君,本以为此生自己这个皇帝能安安稳稳地当到合眼的一日,可谁想自去年起各处反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而且反贼是越剿越多。
  “难道,是朕哪里失德了?这是上天给予的警示?”康熙不由得喃喃自语,自这个念头起后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为此他连忙招来人替他起草了份罪己诏,对这一年来江南的灾难和兵祸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最后还在后面特意写上了“朕甚愧之”这样的话,同时告之天下人一切罪在朕躬,希望百姓能尽快度过这苦难,以还这天下太平。
  下完罪己诏,康熙又见了接替地方的那几位官员,要求他们必须加大地方清剿力度,尽快平定叛乱,对于那些被蛊惑入教的百姓必须严惩不怠,有妄言朝廷者一律全部处死!
  随着大乱将起,朝中的气氛开始了微妙的改变,其他的不说,仅是这一次因为叛乱而被革职的官员接替者除一人是汉官外,其余都是满人,就是那位汉官也是汉军旗出身的。这其中表明了什么?朝中一些汉官实在是不敢深想,也许是康熙一时间做出决策的巧合吧,毕竟满汉一家已宣传了这么多年。
  宁波城,经历了二个多月前年羹尧突袭奉化给宁波带来的危机后,如今的宁波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整个城市散发出一股全新的活力,在东边的港口,无数大小不一的船只进港出港,或者停泊在码头进行装卸。
  城中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或者是豪商百姓,军卒走士等等个个洋溢着轻快的笑容。随着宁波势力的强大,如今宁波已占据三分之一的浙江和苏松大半地区,再加上军力强胜,此时的宁波已成了天下仅次于清廷的一股巨大力量。
  至于商业和手工业,甚至在宁波已经逐渐形成的初级工业,给予宁波这个城市所带来的变化同样是巨大的。此外,以四海商行为首的海贸更是蒸蒸日上,在给宁波带来极大财富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和士绅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
  在城内,有一片宅院形成的弄堂,也就是北方所称的胡同。不过,这片弄堂的入口结构呈丁字型,最里面是被宅院形成的围墙堵死的,入口处有岗哨,由几个身强力壮的义军士兵把守,进到里面先要过扇大门,过了大门才能去到里面的几处宅院。
  “杨总镇,你这又是何苦呢?”在其中一个宅院中,两个身着普通的男子坐在院内,其中一人低着头一言不发,而另一人却在苦苦相劝。
  “庄兄,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我杨某虽苟且偷生至此,那也是为了手下兄弟们,但要我杨某替宁波做事,这就不用再谈了……。”杨勖轻叹说道,神色中带着坚毅。
  “杨总镇,其实我庄岩当年的想法也是如此啊……。”庄岩听到这话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施世骠在宁波兵败自杀,自己为了福建水师的兄弟们不也是如此忍辱负重下令投降了么?
  可虽然投降了,但庄岩并未像张鲣等人那样效命于朱怡成,只是维持战俘身份一直未为朱怡成做事。至于朱怡成倒也大度,不仅把他安置在这,而且基本不限制他在宁波的行动,除了出入有人员陪同,居所外有岗哨外,在宁波只要庄岩不跑,也不做危害宁波的动作,一切就和平常人没什么区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宁波的感管庄岩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宁波的活力还是发展,或者是宁波的军事力量的日渐强大,还有朱怡成时不时找庄岩说说话,聊些海战的事,这些都让庄岩从最初对宁波以反贼称呼的不屑一顾逐渐改变为重视起来。
  尤其是奉化之战后,宁波势力进一步庞大,这更让庄岩为之震惊,在不久之前,经朱怡成同他又一次深谈后,庄岩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愿意为朱怡成效力,从而成了朱怡成初组建的参谋团一员。
  此次,庄岩是受朱怡成所托来劝杨勖的,和自己一样,杨勖的投降同当初自己并无什么区别,为此庄岩接受了这个命令,这才找到杨勖。
  “庄兄,人各有志,我可不是你,此事不必多言。”杨勖的声音虽然不高,语气却异常坚定,听到此话庄岩也不恼怒,只是笑笑道:“杨总镇,此事可以暂且不谈,不过我今日来还有一事要告知。”
  “何事?”杨勖斜着眼看了眼庄岩,一副有话快说,说完快滚的样子。
  庄岩先是叹了口气,接着从怀中取出一份邸报递上:“杨总镇先看看吧,哎……。”
  杨勖接过邸报不以为然,但当他看清楚上面写的内容后顿时就瞪大了眼睛,随着他不住往下细看,双手更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整个人脸色苍白,神情中更带着掩饰不住的愤怒。
  “假的!这分明就是假的!你……你骗我?”杨勖猛然抬起头,愤怒中带着三分不甘和二分期盼,试图想从庄岩口中听都他所想要的答案。
  可惜,庄岩摇头回答道:“是真是假难道杨总镇自己分辨不出来么?如果这东西是假的,那么总有揭穿的一日,我这么做又有如何好处?”
  这句话出口,杨勖顿时哑口无言,他惨白的脸逐渐变得血红,而眼中更是朦上了一阵雾汽。
第147章
誓言
  杭州,巡抚衙门。
  巡抚年羹尧在奉化大败,不仅丢掉了衢州镇、定海镇这两镇的兵力,而且还把自己统帅的抚标兵也给丢得一干二净,最后逃回杭州时他身边仅不到三百人。
  此战失利,年羹尧之前企图一战定宁波的战略彻底失败,甚至由于奉化之败后更导致宁波的势力急剧向外扩张,如不是宁波方面在奉化损失也不小的话,也许就直接打到杭州城了。
  等回到杭州城,惊恐未定的年羹尧一没捶胸顿足,二也没抽着自己耳光痛哭流涕,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没有丝毫用处,反而让人耻笑,他连夜就写了份密折,连同密折一起的还有一份家信,写完后立即派出心腹之人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密折当然是写给康熙的,在密折中年羹尧讲述了此战的战略部署和开战到最后失败的经过,当然大的方面没错,可在小处年羹尧动了些小脑筋。实际上,攻击奉化切断宁波和台州的联系,并由殷化行从福建由南至北攻击,一战解决宁波问题的战略最初是出自年羹尧之手,在密折中年羹尧对此没有推卸责任,反而坦然向康熙做了详细描述。
  至于后来的战术也应正了年羹尧的战略部署,奉化拿下后宁波顿时处于危险境地,可写到这里年羹尧耍了些花招,他先把吴升部驻扎奉化城外的情况由伺机而动写为按兵不动,又把殷化行北攻台州写成了攻击不力,由于这两层原因从而导致他年羹尧只能孤军守奉化以抗宁波大军。
  接着,年羹尧又用不少笔墨描述奉化争夺战的激烈,最后好不容易看见胜利在望,却又因为吴升在城外支援不及时从而导致最终的功亏一篑。而当他出击和宁波反贼决战的时候,城中衢州镇总兵杨勖居然又不战而降主动打开城门,从而又切断了他的退路导致清军最终大败……。
  年羹尧不愧是进士出身,这笔杆子耍的实在比枪杆子还要利落,字字读起来不仅合情合理,同样也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年羹尧一开始就没推卸责任,他作为战略部署的主要人员自请处置,同时在折子中泣告自己辜负了康熙给予的重任,此时此刻兵败的自己心痛难以自抑,恨不能立即自杀以向康熙谢罪。
  只不过由于浙江如今形势危急,他作为巡抚必须要替康熙担负起稳定浙江抗击宁波反贼的重任。所以这颗人头暂时只能保留些日子,只希望康熙尽快派人接替他的职务,只要接替自己的来人一到,他年羹尧自会马上返京认罪,任凭朝廷处置……。
  这封写的是情真意切,字字“忠言”的密折就这么新鲜出炉了,年羹尧聪明的很,他对康熙的了解也远比旁人来得深,更知道在那些事上是瞒不了康熙的,但在那些方面又能用点春秋笔法的。
  除了这封密折外,另外一份家信是写给京中家人的,年羹尧在信中让京中的家人立即拿出大量银子去打点朝中几位重臣,让他们想办法为自己说些话,同时还把自己那位漂亮的妹子用关系送进了东宫,以求得太子的帮助。
  花费些银两是小事,不过把那妹子送给了太子,年羹尧这笔买卖算是做亏了,本以他的想法是打算把这妹子在合适机会嫁给一位更有前途的阿哥,可现在直接给了废物太子,这位太子爷虽然看起来位高权重,但其心智却实在不怎么样,如是在平日时日,他年羹尧是断然不会这么干的,可现在这时候他也只能使出这一招了,不管怎么说先想办法保全自己再说。
  自密折和家信发出后,年羹尧一方面不断调集兵力组建地方团勇以维持浙江中部和西部的稳定,同时也密切关注着朝中对此事的发展。前些时候,当得知自己终于逃过一劫,康熙决定让自己接替殷化行暂代闽浙总督后,年羹尧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而今日,朝廷的旨意也终于到达,等摆了香案接完了旨,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圣旨,年羹尧总算彻底松了这口气。
  连同旨意送达的还有对奉化之战后各将领、官员的处罚公文,年羹尧翻看了一下,心中虽然免不了稍有愧疚,但对于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很快又占了上风,作为暂代的闽浙总督,年羹尧立即招来心腹以公文中各人包括其家眷的抄家捉拿,一时间以吴升、杨勖等两镇总兵为首的将领,凡是家人在浙江的一律押入大牢,并派囚车送往京城。
  至于殷化行那边,本应该由年羹尧亲往福建处置同时接替总督之位,可就在几日前福州那边传来消息,因为奉化大败后,殷化行就重病不起了,而当康熙在朝堂上发生众多官员同时攻击殷化行,要求问罪于他的消息传来后,殷化行就再也支持不住,双腿一瞪就此咽了气。
  不过殷化行死了,但他的家人还在,年羹尧当即也不客气,派手下人直接去办这事,既然已把事做下那么就要做到底,他绝对不会给殷家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与此同时,年羹尧又借此机会把浙江和福建那边的官场上下好好收拾了一下,如此年大总督的威名在闽浙两地几乎无人不知,而杭州巡抚衙门也从年羹尧兵败逃回时那人人避而不及的情况顿时转为门庭若市,每日来求见或向年羹尧送礼的官员简直屡屡不绝。
  “年羹尧!你这混蛋!你……你……我同你势不两立!”杨勖猛然站起,咬牙切齿地大骂道,一想到自己力战无奈投降非但无功反而替年羹尧背了黑锅,更可恨的是居然如此对付吴升,吴升如今死在战场上连尸首都不全,可怜他不仅被以畏敌避战的罪名被朝廷问罪,就连家人都不得保全。
  现在,自己和吴升两家全被年羹尧抄了,所有家人也全被抓了起来,而接下来就是全家男子流放苦寒之地,家中女子充入教坊……。想到这个惨状,再联想到自己那已经八十多的老母和妻儿,杨勖的胸口犹如堵了块大石难受不能自己,张嘴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杨兄!杨兄你没事吧?来人!快来人!快喊大夫啊!”庄岩见此顿时大惊,急忙扶住脸若金的的杨勖,同时朝着外面大喊。
  很快,就有几个护卫带着位大夫匆匆赶来,这时候杨勖已被庄岩扶到了床上躺下,大夫上前先看了看脸色,然后再把了下脉,随后告诉庄岩,杨将军是因为一时间气急攻心所至,至于那口血喷出来也好,郁气随血而出总比憋着心里更难受。如今已没有大妨,只需好好调理一番即可。
  之后,大夫开了一剂药,让下人连忙去准备,随后又叮嘱几句这才离去。过不了多久等药煎好,庄岩亲自服侍着杨勖把药喝下,杨勖躺在床上休息了片刻后才逐渐恢复了过来。
  “庄老弟……。”终于睁开眼睛,当看见庄岩关切的坐在床边望着自己,杨勖的两行老泪情不自禁地就落了下来。
  “杨兄,别激动,别激动,大夫说了,刚用了药你得先好好休息些日子……。”庄岩安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