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656

  现在,太子、二皇子、大公主三人,这是朱怡成膝下最为年长的三个孩子,他们作为朱怡成下的第二代皇室成员必然要按朱怡成定下的规矩去做。
  让朱怡成欣慰的是,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或公主,他们的表现没有让自己失望。而现在,朱清研在经历战火后更因为立功而晋升这更让朱怡成这个做父亲的为孩子而感到骄傲。
  可同时,作为一个父亲,在仔细看完当初朱清研面对的情况时候同样感到后怕和担心。人心是肉长的,虽有人说皇家无亲情,可朱怡成对于自己的子女感情却和其他皇室有着根本不同,归根结底他毕竟和这个时代的人不同。
  虽然事后有些后怕,更担心如果朱清研在海战中不幸葬身大海……。一时间,朱怡成有些不敢想象,不过他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担心再如何也比不过一个君王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这样他的大明王朝才能按朱怡成的想法前进。
  这份东西朱怡成最终留中了,并没有和其他文件一般再转军机处存档。
  朱怡成不希望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皇后和朱清研的母妃。要知道太子和他的兄弟、妹妹服役之后,后宫中无论是皇后还是皇子、公主的母妃都为其担忧。
  朱怡成为了安抚她们一直说些好消息,而把军中的真实情况隐瞒下来。就像现在一样,一旦让朱清研的母妃得知自己的女儿居然直接面临危险的海战,还遭遇到了如此激烈的战争话,那么可以想象得出是什么样的结果。
  “孩子们就和炼钢一样,不敲打不成才,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知道这天下的来之不易。”朱怡成如此对自己说道,这句话同样也是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期待。
  想到朱清研的那一直不服输的性子,再想想她现在立下战功比自己兄弟更早一步成为一个真正军人的好消息,朱怡成嘴角又不由得微微翘了起来。
  北边的大明本土才刚刚开春,但在南海地区气候却依旧是如同夏天般炎热。
  南海舰队的一艘看起来很普通的三级战舰缓缓停靠在吕宋马尼拉港的码头上,战舰停稳后不久,几个军官相互说笑着从战舰顺着舷梯下岸,其中一个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的中尉军官英气勃勃,他正是化名李孟的大明帝国太子——朱伯。
第1409章
太子在吕宋
  几个年轻军官都是这艘战舰上的成员,由于这是一艘三级战舰,所以战舰上的军官职务并不高,相比朱清研所在的一级战舰,三级战舰的舰长不过只是中校军衔。
  虽然军衔不算高,但这艘战舰的舰长卫齐却是南海舰队的老人,卫齐原本是罗成的副手,这个罗成就是当初带来探险船一路南下,最终发现了南陆(澳大利亚)的舰长。
  南陆的发现,成为了罗成从军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论功行赏,罗成由中校晋升为上校,转任南海舰队分舰队的指挥官。
  卫齐作为罗成的副手同样得到了晋升,由少校升为中校,并且担任了这艘刚服役不到半年的三级战舰舰长。
  “这次在马尼拉要停留三天,各位有什么安排?”下了舷梯,一个少尉军官笑着对身边的同伴问。
  “我们的安排你就不用管了,还是关心你小子自己吧。”话音刚落,另一个少尉军官笑着打趣,同时还有一个中尉军官在一旁插话:“小陈说的没错,你小子到这时候还装模作样?现在是心恐怕早就飞到人家家里去了吧?还假惺惺问大伙有什么安排?怎么着?要不哥哥我给你先安排安排?”
  顿时,众人一片哄堂大笑,最初说话的少尉军官黝黑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抓下帽子尴尬得挠挠脑袋,不知道说什么好。
  “行了行了,小陈也是好意,你们几个可以了啊!”朱伯同样忍俊不已,大伙谁不知道这小子和马尼拉的一户庄园主的女儿有情?相比本土,在海外的吕宋风气更为开放,这也是因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在两个月前,陈姓少尉在马尼拉休假的时候巧合认识了当地一户庄园主的女儿,两人情投意合,私下订了终身,虽然还未正式成婚,但对方的父母已经认可了这件婚事,只等成婚申请报上去后舰队批准就正式成为一家了。
  这件事舰上的小伙伴们全都知道,而且这一次来马尼拉,陈姓少尉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掩饰不住的喜悦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当这家伙装模作样地开口询问大家有什么安排的时候,小伙伴们自然要拿他打趣。
  朱伯在这些基层军官中军衔不是最高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中尉而已。而且他的年龄相比其他军官也较小,不过朱伯性格稳重,才识扎实,再加上他天生的领导能力和气度不凡,让人很容易忽视他的年龄和资历,在舰上靠着出色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不少同僚所折服。
  何况,朱伯现在还是舰长副官,这个职位在战舰上极其重要,从这点来说在这群基层军官里,朱伯隐隐是领头的身份。
  有了朱伯打圆场,陈姓少尉终于摆脱了被同伴取笑的尴尬。
  “行了,都下舰了,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去。”朱伯对大伙说道,拍了拍陈姓少尉的肩膀轻声道:“你小子也别傻呆着了,还不早点走?”
  “谢了,李哥。”陈姓少尉感激地道了声谢,随后和同伴们打了声招呼,背着行囊快步朝着码头外走去。
  众人各自早就有安排,有的打算这两天在马尼拉好好逛逛,也有的相约结伴找地方逍遥一番,甚至有人早就按捺不住准备去青楼醉生梦死……。
  原本,有人打算让朱伯一起去逍遥快活,不过朱伯笑着拒绝了,等众人陆续离开码头后,朱伯单身一人提着行李也出了码头,走出一条街左右看看没人注意,径直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看似不起眼的马车。
  身为大明太子,朱伯的身份可比朱清研高多了,他可是大明帝国的储君。
  一国储君在南海舰队服役,虽然下面的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可相关部门对于他的保护却从来没有放松过。
  其实朱伯自己心里也清楚,在战舰上服役的士兵和军官中肯定有着锦衣卫或者通事处的人在,不过对方隐藏的很好,在不是关键时刻他们绝对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和普通士兵、军官没什么区别。
  此外,他作为舰长副官,这个职务也是南海舰队上层特意安排的,这点朱伯自然知道。虽然他个人不希望在舰队中搞什么特殊,可以他的特殊身份而言这些必要的安排却是免不了的,也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
  就像现在他坐上的这辆马车就是通事处在吕宋为他安排的,赶马车的人是通事处的人,外表普通的马车内部却装饰的极为华丽和舒适,而且这辆马车的车厢结构也和普通马车不一样,内部镶嵌着钢板,无论箭矢甚至火枪都无法打穿,可以说这是一辆这个时代的“防弹车”。
  马车平稳地行驶着,很快就从码头附近的街道向远处而去。不过这辆马车没有势向马尼拉市区,而是在东边拐弯朝着东南方向而去,半个多时辰后,马车来到了一处坐落在马尼拉郊外的庄园,这处庄园看起来和普通庄园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这处庄园外松内紧,防守严密,如果不是朱伯的马车早就有所备案,根本就无法接近庄园外围。
  “殿下,到了。”马车在庄园的主建筑停下,马车夫为朱伯打开车门,恭敬而又不失礼貌的说道。
  “辛苦了,谢谢。”朱伯给了对方一个笑容,冲着他点点头,同时拒绝了对方要帮自己提行李的举动,然后下车迈步径直向建筑内走去。
  建筑大门外有着士兵站岗,朱伯过去时他们并没有作出丝毫阻拦的迹象,反而持枪向朱伯作了个军礼姿势,应该是对方知道朱伯的身份。
  朱伯以军人的姿态回了个礼,随后进了大门,走进大门后,一个上校军官正从里面急急迎来,见到朱伯连忙主动行礼。
  “殿下!”
  “曹兄,有些日子没见你了。”朱伯回礼笑道。
  “上次殿下来没能有机会招待您,想想还真是遗憾,这一次我可是提前得知了殿下的战舰靠港时间,原本打算亲自去接您的,可是您也知道,实在是走不开……。”曹上校笑着同朱伯说着,然后主动帮朱伯接过行李,这一次朱伯没有拒绝,两人边说着话边向里走。
第1410章
国之储君
  吕宋之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吕宋许多建筑带有鲜明的西方风格,就像这处庄园一般,主建筑就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三层楼房。
  穿过进门后的大厅,曹上校带着朱伯直接上了二楼,来到二楼走廊尽头的一间房门外。
  敲了敲关着的房门,里面传来“进来”的回应,曹上校推开门,对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文件的董大山说太子殿下已经到了。
  董大山连忙摘下戴着的老花镜起身,笑容满面地向刚进屋的朱伯迎去。
  “董叔。”
  “殿下,一路还顺利?”
  “谢董叔关心,一路顺利。”
  “嗯,一月不见人更黑了,不过也更结实了,看来在海上就是锻炼人呀。”董大山打量着朱伯,一脸的赞赏。
  “董叔过誉,这海上讨生活不都是这样么?”朱伯笑着回答道。
  亲切地招呼着朱伯坐下,董大山让曹上校去沏茶,朱伯从携带的行李中取出几件南海的土特产递给董大山,这是他给董大山带的礼物,虽然不值什么钱,不过能够得到太子特意带来的礼物董大山心里很是高兴。
  上了茶,曹上校退出了房间,关上房门让董大山和朱伯两人单独相处。
  董大山作为长辈关切地询问朱伯在海上的生活和工作,朱伯对于董大山所问的情况也不避讳,直截了当地回答着。
  两人就这样聊了些时候,对于朱伯的回答董大山心中很是高兴,作为和朱怡成一起打天下的老臣,董大山是大明地位最高的勋贵之一,何况现在董家和皇家还是亲戚,所以从这点来说董大山作为太子的长辈一点问题都没有。
  朱伯军中服役后到现在进步极大,如果说在学院时期的朱伯仅仅只是一个学业出众有些想法的学子话,那么现在的朱伯无论是气度还是眼界都已经慢慢成熟了,而且在他的身上还有了一眼就能看见的军人锐气和作为储君的沉稳,见到现在的朱伯,董大山不由得感慨朱怡成的卓越眼界,正是朱怡成对皇家子弟定下的规矩和要求,才有了朱伯现在的样子。
  其实不仅是朱伯,其他皇子包括公主都极为不错,在朱怡成规定的对皇室子女的培养下,成为前面皇室那种废物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就算后代皇室成员中会有资质不足的情况发生,可在这样的教育要求之下大明皇帝的继承者也不会是一无是处的废物。
  董大山作为老臣,在不久前再一次被朱怡成启用,让他坐镇吕宋。
  如今董大山实际上是大明在南海地区的最高级官员,朱怡成给了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调动整个南海舰队包括南海各地陆军的权利。这些日子,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董大山在南海地区没有丝毫放松,一直关注各国在南海的举动,其中也包括缅甸的战事。
  朱伯和他的兄弟还有妹妹朱清研不同,他是国家储君,所以对他在军中服役的安排是有着区别的。
  如果朱伯仅仅是普通皇子的话,那么或许不需要这么关注,可他毕竟是太子,作为国家未来的统治者,朱伯不仅要熟悉军中的一切,同时还要从其他层面来学习和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就像现在一样,朱伯来见董大山可不是送送礼物,看看长辈那么简单,每次他来到吕宋都要在董大山这呆上几天,而在这几天里董大山会手把手地教朱伯一些东西,并且让他跳出现有职务的圈子,用更高的格局来分析、思考和判断,从而从中受益。
  董大山和朱伯先聊了些普通事,随后就询问起他们这次出海执行任务的情况,包括在南海和西方势力接触的一些信息。
  对此,朱伯早就有了准备,当即就向董大山作了汇报,董大山凝神细听着,其实这些汇报在南海舰队早就有,而且已经摆在了董大山的案头,董大山现在如此询问朱伯,是想听听朱伯从普通军官角度的感受,同时也想知道他自己是如此判断的。
  “自新明那边的消息传来后,南海比之前消停了不少,尤其是葡萄牙、荷兰两国更是收敛许多。对了,还有西班牙王国,西班牙王国的战舰前些时候还在满刺加和爪哇一带出没,而现在已经退往柔佛以北,看来新明一战着实让他们吓破了胆。”
  “依你看,西方诸国现在算是彻底消停了?”董大山反问道。
  朱伯摇摇头,神色凝重道:“不!恰恰相反,我觉得西方各国眼下的消停只不过是假象而已。”
  “哦,为什么这么说?”董大山饶有兴趣地问。
  “其实很简单,看看缅甸就知道了。”朱伯说道:“现在的缅甸依旧还在打仗,表面上各国在缅甸保持中立,可实际上暗中的支持不少,这些日子在南海巡视,我注意到各国去缅甸的商船可比以前多了,缅甸这个地方商业并不发达,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商船,何况商人都是逐利的,假如没好处的话那么多商船去了干嘛?”
  “所以我判断各国目前在南海退缩只是不想在这风口浪尖和我们大明正面交锋罢了,私下的动作并没有停止。再者,北方、西北那边也是一样,俄罗斯也没有拿出实质性的行动来,从这些足以看出各国的小心思。”
  “对了!”说到这,朱伯突然想起一件事,神色凝重道:“还有南陆那边也有些不太平,近些日子各国船只去往南陆的也不少,虽然表面是商船,但都是武装商船,谁能保证这些商船去南陆的真正目的?”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董大山平静地反问道。
  朱伯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笑:“在海上除了岗位执勤外空余的时间比较多,再加上每次靠港补给我都习惯去码头、集市转转,找当地商人百姓聊聊天,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下各方面的情况。对了,通事处那边也有定时消息传来,见多了,心里也琢磨多了,才有这样的判断。”
  董大山眼中的欣慰掩饰不住,虽然朱伯还有着许多不足,但他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分析出东西来,而且有着自己的判断,对于同龄人中已经是佼佼者了。
  更重要的是朱伯脚踏实地的性格和沉稳,这更是普通年轻人所不具备的,大明有这样的储君是大明的幸运,更是大明百姓的幸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