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6

  听到这,阿灵阿顿时大喜,连忙问道:“如此,贝大人可算是同意了?”
  贝和诺迟疑了下,最终还是默默点了点头。
  说句实话,贝和诺对目前的大清是非常失望的,作为大清的臣子,贝和诺之前效忠的是康熙,后来效忠的是建兴。
  可是,建兴是怎么死的?虽然当时他在西南却也听说过建兴死的蹊跷,何况就算建兴正常死亡,那皇位也绝对不是给雍正的,可偏偏雍正上了台,作为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的贝和诺如何没有自己的判断?
  由于雍正的上台导致郭亲王和诚亲王之间的不死不休,以至于大清在面前强敌的压力下内部依旧乱了起来,相互之间大打出手,这更让贝和诺一点都看不到大清能够继续存在的希望。
  这种时候,贝和诺心灰意冷是肯定的,而且在他看来这样的大清已经没了半点希望,最终面临的就是覆灭罢了。
  可谁想到,雍正和郭亲王、诚亲王虽然依旧有着矛盾,但他们同样明白真正的敌人是谁。在丢失辽东和蒙古之后,大清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无奈之下双方试图联合,最终谈出了所谓八王议政的条件。
  现在,在失望之余又看到了一点点希望,贝和诺一颗冷却的心也有些变热了。假如雍正和郭亲王、诚亲王等人真的能以大局为重,或许大清还真有点救。这也是阿灵阿最终能够说服贝和诺的原因,要不然以他的脾气死活都不肯再出力的。
  得到了贝和诺的同意,阿灵阿片刻都没耽搁就跑去见了郭亲王。
  “王爷!大喜!大喜!”
  “阿大人,何事大喜?”正和郭亲王议事的诚亲王突然见阿灵阿匆匆忙忙跑来诧异地问道。
  “原来王爷您也在,奴才见过王爷。”阿灵阿一见诚亲王急忙打千问安。
  “阿大人不是外人,不必如此,起来吧。”诚亲王冲着他抬了抬手,和颜悦色道。
  阿灵阿依旧打了千这才起身,笑眯眯道:“两位王爷,贝和诺答应了!”
  “哦,这老小子居然答应了?这还真是件喜事。”诚亲王顿时露出了笑容,转而对郭亲王道:“十哥,贝和诺颇有才能,小弟恭喜十哥了。”
  “这说什么话来着,应该是哥哥我恭喜你才是!”郭亲王同样笑逐颜开,冲着诚亲王拱手道。
  兄弟两人对视后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落下后,诚亲王对郭亲王道:“阿大人马上要去兰州,朝廷中仅靠九哥是不够的,眼下已经入冬,时间耽搁不起,接下来民政这边还得让贝和诺尽快接手,十哥您看如何?”
  郭亲王点点头,毫不迟疑道:“十四弟说的没错,这事的确要抓紧。”接着,他转向阿灵阿道:“这交接的事宜还请舅舅抓紧了,等办完舅舅去了朝中还需多加在意。”
  “两位王爷尽管放心,臣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阿灵阿拍着胸口保证,一副义无反顾的姿态。
第1334章
西进之路
  雍正和郭亲王、诚亲王等人如今是利用且防备,合作且对立的复杂状态。
  无论那一方都很清楚,内斗的结果不仅是两败俱伤,更会被大明轻易消灭。所以面临大明的危机,双方做出的适当让步,并由八王议政的方式联合起来。
  可就算这样,相互之间的戒备同样极强,如果没有外力,根本就不会坐在一起商谈,早就打出狗脑子来了。
  所以,在谈好合作后,不仅在八王议政中用老九当代理人,并且还把阿灵阿送进了上书房以控制一部分朝政,这一步棋在诚亲王和雍正谈判的时候就琢磨好了,而且阿灵阿作为康熙时期的上书房大臣,加上又是国朝外戚,是最为合适的。
  阿灵阿去了兰州,民政这边就缺少了人手,贝和诺就成了替代人选。更何况贝和诺在朝中威望甚高,又是当过封疆大吏的人,有了他的投靠对于郭亲王和诚亲王在政治上更是一着妙棋。
  阿灵阿走后,诚亲王收起了之前的笑容,神色变得严峻起来。
  “十哥,兰州是肯定守不住的,接下来您有什么打算?”
  “十四弟,这军政大事做哥哥的早就交给你了,你的主意向来比我大,何不你来拿主意?”郭亲王很是大度道,在两部合兵的时候郭亲王就提出以诚亲王为主的建议,表现出了极大诚意。
  郭亲王当阿哥的时候被戏称为“十草包”,可实际上郭亲王莽归莽,却不是没脑子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做不了皇帝,就连民政也搞不定,最多也就是带带兵在战场上搏杀罢了,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来看,由诚亲王为主是最合适不过的。
  这是郭亲王的聪明之处,也正是因为他的主动退让,这才使得郭亲王和诚亲王之间没有丝毫隔阂,两人合作密切。
  “十哥,您再怎么说也是我大清领军亲王,八王之一啊!”
  郭亲王摆摆手,笑着摇头道:“十四弟呀,这种话你我兄弟之间何必说呢?什么领军亲王,什么八王之一?外人讲讲也就罢了,你还不知道十哥我的脾气性格?这种麻烦事就是挂个名罢了,十哥最大的心愿无非就是两个,其一是为八哥报仇,其二就是保住我大清。十四弟,当年皇阿玛就说过,你是兄弟里极少能文能武的俊才,眼下八哥不在了,你不挑大梁谁来挑这大梁?”
  诚亲王细细看了眼郭亲王,默默点了点头。
  “既然十哥这么说了,那我讲讲我的想法……。”
  郭亲王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诚亲王开口说道:“自当年直隶至山东,又到江北,随后转战中原、四川、云贵直至如今西域,我同明军交手大小战无数,其中虽也有小胜,但却是屡败屡战。”
  诚亲王叹了口气,摇头道:“相比最初,这些年来明军是越打越强,而我大清之兵却是越战越弱,这其中虽有失去中原后的缘故,但明军火器之先进,战术之多变,训练之有素却是有目共睹的。”
  “当年八哥在位之时,曾试图学习明军发展火器,并在关中训练新军,这件事十哥是知道的。”
  郭亲王点点头,这事他当然知道,而且建兴当时为了发展火器和训练新军投入极大,几乎掏空了当年清廷西迁后的那些老底子。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后来清廷入不敷出,建兴这才定下了攻击西域的战略。而郭亲王受命领兵,前往西域扫荡诸部为清廷输血,这才有后来的一系列情况发生。
  此外,建兴为了发展火器和训练新军还启用了老大,虽后来为了防备老大把差事转交给了老九,可就算这样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郭亲王部之所以能够当初在西域横行,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天山脚下,靠的就是建兴练的新军和那些火器,只可惜建兴死后所谓的火器和新军虽然还在,却已经名不副实了。
  诚亲王继续道:“眼下兰州的事暂且不提,可仅凭目前的火器装备和军力要挡住明军几乎是异想天开。如我预料的不错的话,一旦明军开战,兰州定不可守,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兰州就将易手。”
  “十四弟的意思是……?”
  “十哥您来看。”
  诚亲王站起身来,走到一旁。这里有一个沙盘,沙盘的造型是西域,虽然不是很精细,但却大致勾画出了西域各处的地貌。
  诚亲王拿起一根棍子指着沙盘对郭亲王道:“兰州一旦丢失,西北走廊就落入了明军手中,到时候明军延此一路向西,几乎可长驱直入。等到哪时候,一旦这里和这里……。”
  诚亲王点了点两个地方,分别是青海南部和藏地,神色严峻道:“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我猜的不错的话,前者定会趁机北进,而拉藏汗同样会蠢蠢欲动。”
  看着沙盘,郭亲王眉头紧皱,额头也渗出汗来。诚亲王说的一点都没错,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极其危急,一旦兰州失守,那么明军长驱直入就能打到迪化城。
  迪化虽是坚城,却无险可依,以明军的火器强大拿下迪化并不是问题。等迪化丢了,那么明军就像一把锐利的剑直接插入了西域腹地,占据了交通要道。
  “十四弟,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来,哥哥我想不出招了。”
  郭亲王一身冷汗,这可不是当初隆科多攻占迪化,这可是明军!其后果会有多么严重郭亲王心里很清楚,等到迪化丢失,满清在西域的政权就面临崩溃,到时候他们何去何从?
  “我琢磨过了,如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诚亲王叹了口气,手中的木棍向着西北指了指。
  “继续往西?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这是唯一的道路。”诚亲王神色严峻道:“南下是不可能的,直接往西就是藏地,藏地的情况十哥你也清楚,所以向西北甚至向北是唯一出路。”
  说到这,诚亲王长叹一声:“当年汉时匈奴西迁,盛唐时突厥远走,都是走的这条路,如不是没有去处,我也不会如此考虑。真到了那一天,留给我们的退路也仅有如此了,至少凭着我等军力还能西走后保存住大清,保住一丝可能啊!”
第1335章
冬日出访
  一时间,郭亲王神色恍惚,作为皇子他虽然不像其他皇子那样好学,可对于一些史书也是读过的。
  当年匈奴被大汉打得西窜,后来的突厥同样无法在中土立足远遁他方,难道现在又轮到了他们大清不成?
  大清已经没了中原,又丢了辽东老家,就连蒙古草原也等于彻底失去了。如果再远走他方,未来他们会面临着什么,想想郭亲王就感到前途渺茫。
  “十四弟,难道除了离开中土这条路就没别的路了?”郭亲王焦虑地问道。
  “除非短时间内我大清能有和明军一战之力。”诚亲王如此说道。
  一战之力,这很难,当年大清拥有中原的时候都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如今就更不用想了。
  郭亲王惨然哭笑,真有一战之力的话,他们何必讨论这个?
  “还有一个可能……。”诚亲王突然又说了一句,郭亲王急忙追问之下,诚亲王悠悠道:“那就是北边能够出兵,如北边出兵协助的话,或许我等就不用西走了。”
  “北边?”郭亲王神情恍惚,北边不就是俄罗斯么?也就是之前的罗刹国。
  在最初,建兴就试图和俄罗斯联合对抗大明,为了合作甚至还同俄罗斯合击了漠北草原,以瓜分漠北为代价从俄罗斯那边搞到了不少火器和物资。
  但随着之后大明的越发强盛,俄罗斯对于大清的态度也开始改变了,从最初的合作变成了商业性质的合作,直到现在这种合作几乎已经名存实亡。
  怡亲王在辽东的时候就想过向俄罗斯求助,却被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给拒绝了,这才导致怡亲王无奈离开辽东,率部进入蒙古和科尔沁联合。却不想蒙古一战,不仅科尔沁全军覆没,就连怡亲王也没能逃脱。
  从这点看来,同俄罗斯合作几乎是与虎谋皮,俄罗斯人根本就没半点信用可讲,在他们面前的仅仅只有利益。
  有了利益大家是朋友,没有利益俄罗斯理都不理你,这点在大清内部已经达成了共识。
  “俄罗斯?他们肯出兵?不可能吧!”郭亲王摇头表示不信。
  诚亲王叹了口气:“所以说这只是可能,但不管如何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也总是好的。”
  “这倒也是……。”郭亲王点点头,现在但凡有些机会总要试试,万一成了呢?大不了就像诚亲王说的那样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就试试。
  正当郭亲王和诚亲王讨论接下来的应变手段,并且准备派人去俄罗斯试试能否能劝得俄罗斯出兵协助的时候,远在欧洲的伦敦,刚上任不久的英国殖民地大臣丘吉尔踏上了一艘战舰,准备前往北欧的瑞典。
  乔治二世登基后,丘吉尔以乔治二世私人秘书的身份被任命为第一任殖民地大臣,同时对于丘吉尔在远东问题上的真知灼见,乔治二世大为赞叹。
  尤其是丘吉尔提出了通过新大陆和大明同满清的战争机会抑制大明在海外的扩张,顺手削弱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等国在海外的力量,同样让乔治二世感到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