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656

  作为大明皇后,李娟儿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一介普通的女子居然能够协助当初落魄的朱怡成在乱军中脱身,并且辅助朱怡成开创了复兴大明的局面。
  要知道在当初,李娟儿也曾今亲自提剑上过战场,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除此之外,李娟儿为朱怡成打理后勤,完善情报,甚至连锦衣卫最初的控制权也在李娟儿的手上。
  直到李娟儿正式被朱怡成封为皇后,她这才主动彻底退出了政事,再也不管那些政务了。如此传奇的女子,上下五千年来极为罕见。
  “娘娘,这太贵重了。”朱清研连忙推辞。
  “贵重什么,就是一个物件而已。”李娟儿笑着说道:“你既然去了海军,那么这东西恰好就能派上用处,收下吧,这不仅是我的意思,也是你父皇对你的期望。”
  朱清研迟疑了下,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个礼物。
  “好了,礼物也给你了,接下来说说你自己的事吧。”见朱清研收下礼物,李娟儿又笑着说道。
  “我自己的事?什么事呀娘娘?”朱清研有些摸不着头脑,当即询问。
  “什么事?自然是你的终身大事。”
  “娘娘,你说什么呀。”一听这话,朱清研的脸顿时涨的通红,双手情不自禁抓着衣角,平日里的英气瞬间成了小女儿的模样。
  “傻丫头,你这么聪明难道还不懂我的话?”摸了摸朱清研的脑袋,李娟儿笑问:“你和董家的董华是否两情相悦?”
  “娘娘……!”
  李娟儿这么一说,朱清研脸红的脑袋都要垂到地上去了。
  “之前卫国公夫人曾今为董华提亲,你父皇暂时未答应下来,那是因为你父皇不想你嫁一个不喜欢的人,至于我也是如此。不过如果你看得上董华,觉得他好的话,就算你父皇不说,娘娘也会同意的。”
  说道这,李娟儿叹了口气道:“女儿家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虽然说皇家的女儿不愁嫁,可你父皇和我还是希望你能嫁的好。卫国公家世就不用说了,足够配的上我皇家,至于董华此人,我也打听了一番,是个不错的孩子。如果你有意的话,这件事娘娘就给你们做主了,如何?”
  朱清研没想到李娟儿会如此直截了当地说出这事,虽然她和董华的确两情相悦,但是突然间挑明了这事,让朱清研有些手足无措。
  一时间,朱清研也不知道是应该说好呢还是拒绝,从她的心里而言,自然是想答应下来的,可作为女儿家的矜持,她又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是看不上董家那小子么?既然如此,那我就回了这门亲吧。”李娟儿等了一会儿见朱清研始终不说话,当即故意说道。
  “娘娘,别!”
  这时候,朱清研哪里还矜持得住?急忙抬头要制止。
  可一抬头,就见李娟儿笑着望着自己,眉目中满是慈爱,朱清研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情急之下上了李娟儿的当,当即撒起娇来。
  “好啦好啦,你这丫头,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娘娘给你们做主。”李娟儿心中高兴,直接给朱清研吃了个定心丸。
第1278章
第七军
  “恭喜大帅!”
  “大帅恭喜了……。”
  沈阳城,辽东军团的驻地,每个见到董大山的将领都上前为他恭喜,因为刚刚传来消息,皇帝赐婚,把大公主朱清研许配给了卫国公次子董华。
  董大山封卫国公,又是辽东军团最高统帅,之前还是军机大臣,如今又得皇帝赐婚,可以说卫国公现在一跃成了大明最为显赫的勋贵阶级,就连当初位极人臣的廖涣之都有不如。
  在旁人看来,卫国公有如此荣耀实在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董大山在军中威望甚高,这些下属们无不对此事由衷的高兴,至于董大山同样是喜气洋洋笑容满面。
  可实际上,在笑容的背后董大山心中却是有着苦涩,当皇帝的亲家在他看来并不算是一件好事,虽然赐婚一事把他董家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可同时在董大山心里这同样是一件坏事。
  卫国公的爵位和如今手握重兵,已经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地位了,而现在董华又马上要娶朱清研,卫国公和皇家成了亲家,可谓有些盛极了。
  所谓盛极而衰,董大山心里担忧的就是这个,作为臣子地位太高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其实早在卫国公夫人私下向皇后求亲的时候,董大山内心中就是不同意的,可是因为他远在辽东没能一时间制止此事,而随后得知皇帝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当时的董大山心中还略有欢喜。
  谁想到一转眼的功夫,皇家居然正式赐婚了,这使得董大山心中有着莫名的危机,在他看来现在卫国公府等于摆到了风头浪尖之上,一旦稍有不慎,那么董家面临的就是难以想象的后果。
  “等蒙古战事结束,就是上表辞去一切职务之日了。”董大山心里如此对自己说道。
  此时此刻,董大山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准备这一战结束后就彻底退休,从而避免卫国公府权势过大引来猜忌。
  按照年龄而言,现在的董大山才四十多岁而已,正是一个男人精力最充沛的时期,远没到彻底退休的时间。而且董大山在军机处退下来后,对于在外领兵的兴趣远比之前在中枢让他更为舒心,在他看来为国征战正是他所求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作为将领和统帅继续领兵,知道花甲后再解甲归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现在来了这么一出,把董大山原本的计划全部打破了。虽说董大山知道朱怡成不是普通的君王,朱怡成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地猜忌自己,但是有些事谁又能完全保证呢?董大山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可能之上,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做这么一个决定。
  很快,前来会议的将领已经聚集了,见到人已到齐,董大山正式宣布会议开始。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针对辽东和蒙古的战役安排,眼下随着满清怡亲王主动退出辽东,整个辽东从名义上已经全部被明军收复。可是因为辽东北部那些被遗弃的满清残部和其百姓,这些人足足有数十万之多,再加上怡亲王几乎带走了所有的粮草和物资,他们投降明军后的生存极为艰难。
  此外,就是针对蒙古的战役了,怡亲王率部逃入蒙古后已同科尔沁部合流,两部眼下已是明军的下一个军事打击的目标。这点大明朝廷已经做出了明确决定,必须要彻底消灭怡亲王和科尔沁部,并在解决两部之后趁势占住漠南之地,从而把大明的势力触角直接深入到蒙古。
  现在蒙古名义上已归属于大明,鄂尔泰也受封为顺义王,但实际上目前的蒙古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属而已,大明并没有在蒙古形成真正的统治,这点对于大明未来控制蒙古是极为不利的。
  在前明时期,蒙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前明的边境大问题。土木堡事变差一点葬送了前明朝廷,而在之后数百年内,蒙古之患也未断绝,直到后来辽东的后金崛起。
  名义上归顺仅仅只是第一步,朱怡成需要的是彻底控制住蒙古,或者说把蒙古成为真正的大明领土。
  现在,大明通过目前和蒙古之间的关系已经利用商业和文化手段逐步在想办法影响蒙古,同时拉拢蒙古各部的台吉、王爷等等,以期望从这方面入手加强蒙古和大明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在合适的时间内大明政府正式进入蒙古从而完成蒙古的控制。
  而现在,科尔沁和怡亲王的举动恰恰就给了大明一个很好的机会。科尔沁的地盘在漠南,又在蒙古东部,同辽东相连。
  用这一次战役彻底解决科尔沁和怡亲王部,随后直接吞并这片地区,等于大明直接就掌握了蒙古一地,这正是大明针对蒙古策略的一部分。
  为了这次战役的保证,董大山特意把在原前线的王牌第七军给调了回来,打算用这支部队来展开对蒙古的战役。
  第七军的军长是中将张昭,这位出身于新军的将领可是一员猛将,他几乎经历了大明在北方的所有战役,更以少击多直接打垮了清军的主力部队,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整个第七军以陆军第二师、第五师,骑兵第一师组成,其中第二师、第五师都是新军编制,骑兵第一师更是大明骑兵组建后的第一支部队,装备精良能征善战,在辽东发挥了极大作用。
  董大山先给大家讲述了一下目前的局势情况,随后就把话题逐渐转移到了蒙古那边,当他说道科尔沁部和怡亲王部已经合流,两部盘踞漠南的时候,目光就朝着张昭那边望去。
  “大帅!卑职有话要说!”这时候,一位将领突然开口说道。
  董大山定睛一看,认出此人是第五军军长贺大渊,贺大渊在军中是个老资格,他曾今是杨勖的部下,之前一直在南方征战,贵州之战后贺大渊积功升任中将,随后被调至京师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由兵部和陆军部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前往辽东上任。
  相比第七军,第五军的编制大为不如,第五军下属同样三个师,但其中只有第八师是全新军编制,而另外两个师也就是二十一师和二十二师因为是新组建部队,无论装备和训练都远不如第八师。
  再加上第七军没有骑兵部队,所以从这点来看第七军在大明主要战斗序列中是一支二流部队,当然这所谓的二流部队仅仅只是针对大明军队而言,如果把它放到满清或者蒙古的军中,第七军是毫无疑问的强军。
第1279章
吃肉喝汤
  董大山点点头,贺大渊站起身就道:“大帅,自辽东去年开战以来,第七军一直充当后备,此次伪清怡亲王入蒙,北边满清全线投降,原本受降安置一事应该是前面的第五军处置,可大帅却把第五军调回,这差事就落到了我第七军头上。”
  说道这,贺大渊目光朝着张昭那边看去,张昭也不避开他的目光,反而无害地向他笑了笑。
  贺大渊捏了捏拳头,继续道:“我第七军虽比不上第五军,可同样是朝廷军中的精锐,尤其是我第七军的第八师,哪里比第五军任何一部差?就算二十一师和二十二师稍弱一些,真要上了战场同样有一搏之力!”
  “可是大帅,去年到现在,您看看第七军干的都是什么活?眼下居然管起了那些投降满清吃喝拉撒了?难道我第七军就是后娘养的不成?”
  这句话一出口,当场引来哄堂大笑,有几个将领更是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不过话说回来,第七军的确在辽东有些倒霉,辽东军团现在一共是三个军,第五军是辽东军团中最强的一支,除去第五军外还有从南方刚调来的第三军,这个军虽然没有骑兵部队,却下属三个师全是最初的新军基础上组建的,战斗力极其强悍。
  因为接下来要进行针对蒙古的战役,同时又要防止辽东这边投降的满清出什么问题,所以陆军部和兵部在和总参谋部针对辽东情况进行判断后特意就把在南方的第三军临时划归董大山指挥。
  而第七军,虽来得比第三军更早,在辽东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可是一直以来就是担任着打酱油的角色。
  每当第五军冲锋在前,第七军在后面跟着吃屁灰,等到了仗打完了,第七军这才跑出来收拾残局。这种事不是头一回了,贺大渊是一员猛将,当年也是在阵前厮杀一步步做到现在位置的,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
  就像如今他说的那样,之前明军在辽东向前推进的时候是第五军在前,第七军在后辅助。而现在辽东以北的满清残余全部投降,按理说是由第五军直接接收和安置的,谁想到董大山一道命令下来第五军直接撤回了,把这个包袱直接丢给了第七军。
  面对这种情况,不要说贺大渊了,第七军上下早就有了怨气,甚至有不少人自嘲第七军就是小娘养的丫头,肉吃不到汤喝不着,辛苦的活却没一个拉下,着实令人不满。
  今天来参加会议,听着董大山对于局势的讲解,眼看着就要开始安排后面的战役准备了。这时候,贺大渊就见董大山的目光下意识地就朝着张昭那边望去,贺大渊心里顿时一急就情不自禁站了出来,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说话的话,这场战役第七军肯定又是一个看客什么都捞不着。
  董大山见贺大渊如此心急,口不择言居然说了这番话当即也笑了。
  “贺大炮,你的性子还真是和炮筒子一样,怎么?是不是觉得这军长当的不舒服,想坐老子的位置干干?”
  “回大帅,卑职哪里敢啊!”贺大渊一缩脑袋,连忙先撇清自己没有窥视帅位的想法,随后就道:“卑职的意思很简单,这第七军是不是朝廷的军队?是不是您大帅的部下?这打仗也不能老是厚此薄彼吧?要不然第七军上下数万兄弟如何交代?我这军长还有没有脸干下去?”
  说着,贺大渊抹了把脸,擦了下根本就不存在的泪水道:“我们第七军苦呀,开战以来干的都是什么活?大帅,您一向公正无私做人厚道,卑职没别的要求,就想请大帅给卑职,给第七军一个机会,成不?”
  董大山被他这番话说的哭笑不得,虽然董大山自认一切决定都是出自必须的,无论是之前用第五军作为先锋或者是后来让第七军替代第五军对投降的满清各部进行安置,这些决定都是董大山慎重考虑的结果。
  毕竟,董大山不可能拿最精锐的第五军去干那种无意义的工作,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正是这个道理。至于让第七军去扫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相比第五军,还有刚刚加入辽东军团的第三军,装备更差,战斗力更弱的第七军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不过贺大渊说的也是事实,这种事多了,对于第七军的确不太好,而且容易伤了第七军的士气。再怎么说,作为辽东军团统帅的董大山一碗水要端平,总不能老是厚此薄彼,总要给第七军一些机会以免伤了部下的心。
  想到这,董大山开口道:“既然如此,贺大渊!”
  “卑职到!”贺大渊顿时立正,中气十足地喊道。
  “调第七军第八师南下,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继续留置北部进行安置工作。南下第八军由第七军军长贺大渊指挥,由北部攻入蒙古,配合中路的第五军进攻漠南之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