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0/656

  “政治是肮脏的,无非就是利益。”鲍尔冷笑着说了这么一句话,摇头道:“大明太强大了,让那些国王感到害怕了。前些时候缅甸的事也许就是一个导火索,至于葡萄牙虽然和大明的关系不错,可不要忘记那是因为葡萄牙同大明的战争中战败的缘故。”
  “至于英国,丘吉尔阁下马上就要卸任公使,接替他的人很快就会到达大明,据说这位新的公使阁下可不像丘吉尔阁下这样对大明抱有好感,所以他上任后会有什么政策变化谁都不清楚。”
  “法兰西呢?法兰西现在的国力能支持他们殖民地这么做?”一个商人问。
  另一个商人代替鲍尔回答道:“也许这就是法兰西这么做的原因,法兰西政府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或许他们觉得在新大陆的动作会改变目前的状况吧。”
  “这件事我需要慎重考虑,不管怎么说,还是谢谢你的提醒。”马尔科想了想,很是坦然地如此说道。
  “这只是作为一个朋友的建议,毕竟我不是政治家,不过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你这一次回到欧洲后打听一下,也许一些专业人士会给你更好的建议。”鲍尔笑着这么说道,他的话引起众人的赞同,大家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岔开话题说起了其他事。
第1270章
国籍
  虽是夜市,但相比后世现代社会的不夜城还是有区别的,所以等一更天过后,夜市的行人就逐渐少了,也到了夜市快结束的时候。
  朱怡成出宫自然是不能在外面呆太久的,虽然作为马上皇帝,他这个皇帝的权利是名副其实,可是有些规矩还是要守,要不然出宫时间太长这事传到皇后李娟儿的耳朵里肯定不依的。
  所以朱怡成在曹家老店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就起身回宫了,他离开的时候那几个西方人还在,走过鲍尔身边,朱怡成用余光打量了他们一眼,然后出了店堂。
  “明日传话给邓秉,让他留意下这个鲍尔,还有今日和他一起喝酒的几个西方商人。”出了店,转回皇宫的路上,朱怡成对身边的小江子吩咐道。
  小江子轻声应了声,神色中略有些意外,同时还露出一丝羡慕的表情。似乎他以为鲍尔这人,还有那些西方商人仅仅因为一顿饭的巧遇就被皇帝看中了,别说西方人了,就算是普通大明百姓一旦入了皇帝的法眼,那么飞黄腾达肯定不在话下。
  小江子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朱怡成看在眼里,不过朱怡成也不说什么,只是暗暗一笑。
  其实,哪里来这么多巧合,朱怡成也早就不是当年的朱怡成了,大明帝国到如今的程度,拥有百万里江山,亿兆子民,哪里还需要捡着篮子里就是菜的程度?
  就算鲍尔是有骑士的低级贵族身份,而且现在还准备定居大明,娶一个大明女子为妻,可这根本就不是朱怡成看上他的理由。
  西方国家,像鲍尔这样的低级贵族多如牛毛,鲍尔仅仅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至于那些西方商人就更不用说了,在朱怡成眼里也仅仅只是很普通的商人,别说和豪商大贾相比,就连有些规模的中等商人都稍有不如。
  朱怡成之所以让小江子和邓秉打个招呼,留意一下鲍尔和他的这些朋友,那是因为朱怡成在听他们交谈的同时想到了一个问题。
  虽然通事处现在在大力发展西方人作为通事处的探子,同时利用金钱和其他方式诱惑一些西方人为大明做事,可是相比大明在国内的情报网络,通事处还有着极大不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相貌差异决定了这个问题的难度,东方人的面孔到了西方,就和西方人到了东方一样,走在大街上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那么明亮。
  现在,通事处使用这种方法也是必然的,可是这对于朱怡成来讲却依旧有着不足,大明帝国假如要成为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仅凭这些是完全不够的,这也是朱怡成一直考虑的问题。
  今天巧合地遇见鲍尔等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让朱怡成想到了两个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移民吸引西方人来到大明,从而成为大明的子民。
  其实这件事在大明复兴初期已经有了,比如说澳门作为自由城市就是这样,澳门的居民现在基本都拥有着大明的国籍,而在这些年中,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商人和手工业者因为在大明定居和来往的原因,也有不少申请加入了大明的国籍。
  不过这种国籍的更换大多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大明虽然没对国籍的加入进行限制,同时也没有要求这些新大明人对于大明有着什么责任和义务。
  这点,今天朱怡成突然想到了,俗话说的好,白送的东西不值钱,只有自己求来的才是好宝贝。
  朱怡成觉得现在应该是调整大明国籍申请门槛的时候了,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饶的国家,大明完全具有这个资格。就像是后世的美国一样,就算美国对于入籍的要求一变再变,门槛一高再高,可是每年排队申请美国国籍的人却是屡屡不绝,这就是关键。
  大明的国籍不是大白菜,要成为一个大明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行的。朱怡成之前对此并没有深入考虑,但今天听到鲍尔他们的谈话后,朱怡成才猛然醒悟过来。
  这件事必须要去办,而且得快。朱怡成打算成立一个移民部门,专门来负责此事。
  至于申请大明国籍的门槛,自然可以按照后世的一些方式来为基础,不过对于特殊人才和有相当地位的人条件自然也可以放宽。这样做对大明是一件好事,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大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从全世界招揽人才。
  往往只有对手才最了解你。这句话是一句谚语,朱怡成深以为然。
  随着大明的日渐强大,未来同西方世界的冲突不可避免,就算是在现在也已经略有苗头了。
  刚才鲍尔他们的谈话中也体现了这点,这个趋势无法阻拦,而且大明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后退。
  世界就这么大,就和尚未问世的石头记中写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路上,大明有进无退,朱怡成是打出来的皇帝,妇人之仁对于他来说就是自寻死路。
  退缩、谦让或者对西方抱有幻想这些,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道义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点事毫无质疑的。
  之前召见邓秉,朱怡成就把这件事从最初的准备提升到了更高的级别。而现在大明帝国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进行布局的完善,同样也需做好必要可能发生的战争准备。
  毕竟目前满清还没彻底消灭,大明北方战场的战火没有平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不可能抽出太多的精力面对国家局势的变化。
  回到宫中,朱怡成坐在寝宫内,迟迟没有入睡,继续思索着这个问题。
  在完善移民的同时,朱怡成觉得从欧洲招揽一些贵族或者政治家也许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朱怡成虽有着后世的见识,也比任何人明白西方世界,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作为皇帝,朱怡成没有三头六臂,他更不可能事事亲历,军机处的臣子们能力虽强,可他们对于西方世界并不了解,而通事处也仅仅只能给予一定的情报支持,却无法完善地判断和给出合理方案。
  朱怡成想,如果自己的臣子中有着几位对于西方政治和格局精通的人,那么大明的政策制定就要好得多了。可是这些人想在本土寻找根本不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直接向西方国家招揽,想到这,朱怡成顿时来了精神,他索性从床榻上起身,细细思索了起来……。
第1271章
国税成型
  这近一年来,李卫痛苦并欢乐着。
  国税司的工作千头万绪,在他的手中一点点成型,到如今终于略有了些成绩。
  虽然这个成绩在外人看来还不怎么样,可是李卫心里却知道这有多么的不容易,尤其是国税司负责课税调整和整个政策的执行,其中的压力极大,如果不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李卫的话,恐怕早就不成了。
  朱怡成制定的国税政策其重要核心就是把全国的税收权利收归国有,也就是朝廷所有,同时限制地方的税收比例,以完成封建社会至今为止的税收混乱情况。
  大明复兴后,大明采取的税收政策相比满清时期要宽裕的多,尤其是对于人头税、土地的税收比例大幅度下降,甚至取消了一些原本存在的税。
  在起初,这种操作方法执行的很好,毕竟那时候的大明地盘还不大,在南京的朱怡成和刚成立的朝廷可以比较完善地执行策略。但随着大明的地盘越来越大,中央政府不可能直接插手地方税务,所以不可避免的税收权利就从中央转移到了地方,和之前历朝历代一样由地方收税再缴纳中央。
  这种方式运行了千年,可这种制度的执行有利有弊,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的能力或者地方官员的品德执行。人治不是法制,人治的问题往往会造成许多方面的不足,而且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在税收上做文章也是经常会有的,这也造成了各地税收的许多问题存在。
  现在,国税司的成立就是要改变这个状态,同时增强目前大明工商不断发达导致的偷税漏税现象。
  这样一来,就成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存在,还有新兴的工商业主对于这政策的抵触和导致的阻力。
  但不管如何,这个政策还是必须推行,这是朱怡成所决定的重大政策,任何人都不能阻拦。
  现在,朱怡成以其威望和地位尚能强制推行,而且大明复兴时间还短,在现在这情况下推行远比将来再推行更好。如果时间长了,甚至等到朱怡成去世后,那么就算朝廷有着想法恐怕也很难做成了,这点朱怡成心里是非常清楚。
  今日,朱怡成在偏殿听取了李卫对于这些日子国税司工作的汇报,李卫的汇报极长,他在朱怡成面前足足汇报了一个多时辰,从国税司的结构开始讲起,讲到国税司在直隶和南京地区两部的推行经过,其中还提到了国税司所组建的税警部门在地方遭到的压力等等,甚至发生的因为税务问题所产生的冲突这些。
  朱怡成静静听着李卫的汇报,没有打断他的讲述,同时还看着李卫承上来的文字报告,只有在关键点上询问了对方几个问题。
  好不容易等李卫说完,朱怡成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润润嗓子,李卫诚惶诚恐连忙谢恩。
  “朕给自己的良臣倒茶有何不可?如果可以的话,朕希望朝中像你这样能做事,敢于任事的人越多越好!”朱怡成微笑着说道。
  “皇爷,臣……臣……。”李卫只觉得喉咙里像有什么东西堵着,感动地说不出话来,身子更是微微颤抖着。
  拍了拍李卫的肩膀,朱怡成叹道:“国税一事,事关国本,非大毅力者不能为。当年前明之所以被满清所灭,虽有各种说法,但朕以为国库空虚,下面的税收不上来才是根本原因。无论治国还是打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钱!没了银子,再好的办法也只不过是空想而已。”
  李卫用力点点头,朱怡成说的一点都没错,李卫对于这个之前虽略有知晓,但仅仅只是略有而已。而现在,他主政国税司,直接负责全国税收的工作,当他深入其中后才真正了解这个工作的重要性。
  李卫是当过地方官的,也在吕宋主政几乎一省的地盘,但做地方官时看待许多问题的角度和现在完全不同,这或许就是政治高度的原因。
  现在的李卫真正明白了国税司对于大明和朝廷的重要,而他这个国税司主官的任务之重大也显而易见。
  “你做的很好,可以说甚至超过了朕的预期。”朱怡成难得用这样的语气给予一个臣子如此赞誉。
  “皇爷,臣做的还不够,如今直隶和南京地区的政策推行虽未全部完成,但臣觉得眼下可以适当地向其他地区逐步推进了,臣算了算,如果顺利的话,全国的国税事务全部完成大约也就三四年的时间,等做完了这些,后续就是继续深入和巩固阶段,这个阶段恐怕需要长些,或许五六年,也或许七八年……。”
  朱怡成满意地点点头:“就依着你的想法去做就是,另外税警的规模也要相应扩大,这是朕给你的权利。”
  李卫大喜,连忙谢过朱怡成。
  朱怡成又道:“做事要不急不缓,更要立足以稳,如自己不稳的话,那么这事也做不好,李卫,你可清楚?”
  李卫明白朱怡成这是在敲打自己,当即向朱怡成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辜负皇帝的厚爱,做好这件功在千秋的事。
  敲打之后,朱怡成又安抚李卫道:“你是一个做事的人,这点朕心里很清楚,当初把你从吕宋调至京师,朕看重的也是你这个人。好生做,用心去做,等国税全国各地推行后,朕定然不负于卿,这是朕给你的承诺!”
  李卫身子微微一震,顿时露出狂喜之色。
  朱怡成这话等于是告诉李卫只要完成了全国的国税推行,皇帝会给予他重奖。至于是什么奖励,朱怡成虽然没说,但绝对会是丰厚的奖励,也许是爵位,也许是军机大臣之位,作为李卫这样从地方一步步走过来的官员来说,他的政治上升通道可谓已是一片坦途。
  当离开偏殿的时候,李卫的脚步都变的轻快了几分,脸上更是洋溢着抹不去的笑容。这些日子的疲惫和困难,在此时此刻仿佛都已经烟消云散,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第1272章
皇子皇女
  皇家学院的院区。
  皇家学院自从南京迁到京师后,朱怡成很大方的在西郊一带划了片区域作为院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