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6

  随着大明军队快速推进,文安很快陷落,文安知县投降大明,陈仪也就此一起降明。
  之后文安知县继续任职文安,几年后由于政绩不错调任他地,由于当初知县的推举再加上陈仪在民间的名声,吏部就让陈仪做了文安知县,直到现在。
  至于嵇曾筠,基本和蒋瑾说的差不多,康熙年间的正牌进士出身,随后当了庶吉士,后迁太子侍读。
  可惜此人运气不好,在太子侍读的位置上卷入了废太子事件中,受到牵连后在北京城呆不下去了,被调任至河南为一小县知县。
  后中原大战,满清在中原一败涂地,嵇曾筠还没反应过来就做了明军的俘虏。由于他在地方名声不坏,再加上在水利方面颇为有作为,而且又是进士出身,所以俘虏后大明也没把嵇曾筠怎么样,相反还希望嵇曾筠能够为大明效力。
  可这时候的嵇曾筠因为仕途心灰意冷,再加上由清转明一时间还无法接受,就提出了要归乡的要求。
  嵇曾筠是江南长洲人士,也就是苏州府的人,归乡后一直住在老家,以教书育人为业,平日里继续研究水利,听说还在写一本关于如何治水的书。
  “这么说,这两人都是水利专家?”朱怡成听后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两人的名字他还是头一回听说,之前根本就未有听闻过。
  在后世,朱怡成看电视剧的时候倒是听说过康熙年间有一个叫陈璜陈天一的水利专家,还有一个“河伯”的外号,治黄河很有一套。不过此人早就去世了,现实之中陈璜也没和勒辅共事过,要知道勒辅当河道总督的时候陈璜已死了快十年了,所以小说毕竟是小说,这人物并不准确。
  实际上,小说中的陈璜的原型不是陈璜一人,而是陈璜和嵇曾筠的结合,再加上嵇曾筠的儿子嵇璜在内,这才形成了电视剧里的形象。
  所以,朱怡成不知道那是自然的,假如不是简望川的举荐,朱怡成也不会今天把蒋瑾他们招来询问此事。
  “回皇爷,陈仪在文安就以治河出名,这些年文安河渠在陈仪治理下大为好转,而且他还写了一篇关于如何河渠利害和治理方略的文章,臣虽未亲眼见过,但臣也是听说过的。”见朱怡成询问,孙嘉淦开口回答道。
  “至于嵇曾筠,出身江南,这些年在家乡除教书育人外也一直在研究水利,但有多少能耐臣却不知。”
  朱怡成微微点头,孙嘉淦的实话实说让他颇为满意,对于臣子朱怡成并不喜欢那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也好让他判断。
  虽说无论蒋瑾还是孙嘉淦,对于这两人的情况仅仅只是了解一个大概,不过既然简望川主动举荐两人,以朱怡成对简望川的了解绝对不会随便举荐,恐怕这两人是有一定能力的。
  想到这,朱怡成起了要见见这两人的想法,当即就让蒋瑾尽快安排这两人入京。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河道一事事关重大,朱怡成必须选择有能力而且可靠的人担此重任。
  对于皇帝的要求,蒋瑾自然不敢怠慢,出了偏殿后就和孙嘉淦商议了起来。
  陈仪还好,他现在是文安知县,由吏部下文让他来一趟京师即可。不过嵇曾筠就麻烦些了,要知道现在嵇曾筠是布衣之身,已经在老家不闻世事,要把他请来京师吏部的公文是派不上用处的,而且蒋瑾也不希望强行派人把他押来京师,今日朱怡成提起这两人而且露出了很大的兴趣,蒋瑾自然明白是为了什么原因,说不定这两人一旦入了皇帝的法眼将来就是一殿之臣了,蒋瑾不想因为一些疏忽和大意给自己惹来麻烦。
  所以说,回到军机处后的蒋瑾思索了半日就招来几个下属询问,最终得知有人和嵇曾筠是同乡加同窗,当即蒋瑾就让此人尽快去苏州一趟,找到嵇曾筠无论如何邀请他尽快来京。
  长洲县,属于苏州府下,位置大概就是后世苏州的相城区范围。
  在长洲县的靠东处的一条巷子,有一幢颇有规模的小院,这里就是嵇曾筠的家了。
  秋风中,郎朗的读书声从院落中依稀传来,推开黑色的木门走进,声音越发清晰。
  顺着声音向前走,只见厅堂的大门敞开着,十来个年龄不等得儿童、少年正端坐在桌前,手里捧着书摇头晃脑地朗读。
第1234章
夫子
  吴慎余停下了脚步,制止了正要上前说话的嵇家仆人,他站在院中带着微笑静静听着这些孩童的读书声,同时目光停留在他们的身上。
  一瞬间,吴慎余仿佛回到了自己儿时,当年的他和现在这些孩子几乎是一样的,坐在学堂中念着圣贤书,憧憬着自己将来长大后能够出人投地。
  吴慎余是不幸的,他不是那种很聪慧的读书人,从小读书的他进步很是普通,在许多同学都中了秀才甚至举人的时候,吴慎余连个童生都不是,直到他年近三十的时候才勉强考了一个秀才,之后更是屡试不弟,最终连个举人都没考上。
  可同时吴慎余又是幸运的,他虽然没能像幼年好友那样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仅仅只为秀才的他曾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为自己这辈子根本不可能入仕了。谁想到天下风云突变,已经灭亡多年的大明居然在江南又死灰复燃了,这导致了吴慎余命运的改变。
  因为身处江南,在朱怡成的明军拿下苏州后,吴慎余也从清廷治下成了大明的子民。由于吴慎余是读书人出身,虽然仅仅只是个秀才,可在当时的大明看来已经是个“知识分子”了。
  大明需要巩固统治,就需要招揽人才。朱怡成为此开了科举,同时也鼓励在民间的读书人为大明朝廷做事。
  当时吴慎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去报了名,随后因为他秀才的身份进了工部,成了工部军器司的副使。
  这个副使可以说是最低级别的官员,属于从九品的芝麻官,可再怎么说也是官身啊!要知道以吴慎余的秀才身份在满清官场最多给人当个师爷,至于当官是想都不用想,除非他能考中举人。
  吴慎余读书虽然不行,可他做事却是很认真,而且大明工部要的就是能做事和做事认真的人,尤其是他所在的军器司。
  军器司,就是负责监督、制造军用器械的部门,类同于后世的军工监督部门,其职务虽然不高,却很重要。
  尤其是大明对于工部的重视再加上军器方面的不断研制和严格要求,吴慎余在军器司干的很是不错,几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由副使升任大使,然后又一步步被提拔上去,而现在吴慎余已是工部主事了,从级别来说已到了正六品。
  所谓造化弄人正是如此,吴慎余连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正六品的官员,如果放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于大明,吴慎余心中只有无限的感激,而这一次他从京师回苏州不仅是因为工部上官给了他一个回老家探亲的假期,同时还交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去见一见他当年的同窗加同乡的好友嵇曾筠。
  不知道站了多久,郎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在给孩童们讲课。
  又过了些时间,随着一声响,授课完成,这些孩童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向师长行礼,然后鱼贯而出。
  这时候,一直在一旁陪同的嵇家老仆快步进了厅堂,很快嵇曾筠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吴慎余的眼前。
  吴慎余和嵇曾筠已有十多年快二十年没见了,当年意气奋发的少年早就成了中年人,嵇曾筠身着一身道袍,挽着发髻,看起来就和普通夫子没什么区别,但他的那双眼睛却依旧入吴慎余记忆中的那般明亮。
  “松友兄!”吴慎余微笑着向嵇曾筠行礼。
  “志正兄!”见到老友,嵇曾筠脸上露出喜色,同样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行礼。
  两人礼毕后同时直起,目光对视之下一起笑了起来,随后快步向对方走去。
  “多年不见,没想到还能再见。”
  “是啊,当年你入京师科考我去送你,这一转眼就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啊!”
  少年时期的朋友再见,双方心中仿佛都有千言万语一般,可话到嘴边却化成了各自的唏嘘。
  两人拉着手站在院中,相互问候着分别至今的思念,过了好一会儿嵇曾筠这才想起要请吴慎余进屋,当即挽着他的手一起入了厅堂。
  厅堂的大部分已经改造成了学堂,在厅堂靠东的一处有间小屋,这里是嵇曾筠的书房和上课间隙休息的地方。
  因为吴慎余不是外人,嵇曾筠也没另找地方,直接就带着吴慎余到了这里,等他坐下后亲自给他倒了杯茶,然后热切地聊了起来。
  这一聊就是好些时候,从当年分别到现在,两人有着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了。直到天色渐晚,老仆来寻说是晚餐的时候,嵇曾筠这才拍拍额头不好意思地说怠慢了吴慎余,并且邀请他一起用餐。
  嵇家的饭菜并不算丰富,只能说是普通的家常而已,不过因为客人到来多加了两个菜,再添了一壶酒。
  嵇曾筠的家人不多,除了妻妾外还有一子,至于老母因为常年吃斋所以并不在一起用餐。
  嵇曾筠的儿子嵇璜今年十二岁,正是读书的时候。嵇曾筠让儿子见过吴慎余,当见到嵇璜虽然年幼却举止有佳,而且彬彬有礼的模样很是赞了几句,令嵇曾筠心中极为高兴。
  边吃边聊,酒过三巡,两人都有些微醉了,聊的也都是当年的往事。
  直到半夜时分,吴慎余就在这里住下,一夜好睡,等到第二天鸡鸣之后,吴慎余起了床,梳洗之后来到院中活动着身体舒展筋骨。
  “志正兄,起这么早?”
  正当吴慎余打开一套拳收势,嵇曾筠的声音就在身后传了过来,回头一看吴慎余笑着道:“这些年早就习惯了,你呢?你也起的不晚呀。”
  嵇曾筠笑着点点头:“是呀,这年纪一年年大了,这觉就不像少年时候那么贪睡,每日都是这个点起,也习惯了。”
  两人同时大笑,随后走到一旁在院中慢慢笃步,走了不一会儿,嵇曾筠突然问:“志正兄,你这一次来寻我可是有事?”
  “呵呵,看来没瞒住松友兄啊!”吴慎余也不遮掩,当即笑着点点头,说道:“此次回乡一是朝廷恩典让我探亲归乡看看,二来嘛就是特意来寻松友兄的。”
  “我一个乡村夫子,居然能让你这个堂堂主事来寻?难道是朝廷让你来的?”嵇曾筠好奇地问道。
  吴慎余点点头,当即告诉嵇曾筠的确如此,他这次过来是代表朝廷,希望嵇曾筠能够尽快抽时间去一趟京师,有大人物要见他。
第1235章
为天下耳
  “是黄淮的事吧?”嵇曾筠径直问道。
  吴慎余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自己刚提让他入京嵇曾筠就猜到了是黄淮的事。
  “这有什么难猜的。”嵇曾筠笑笑:“河北开决以保河南,这件事早就传到江南了,虽说简望川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而且他不做得话其后果远比如今更为严重。可作为河道总督,简望川去职不可避免,放眼如今天下,能代替简望川治水者寥寥无几,而我嵇曾筠正是其中之一。”
  说到最后,嵇曾筠露出一副骄傲的姿态,但不得不承认嵇曾筠的确有这个骄傲。作为水利专家,嵇曾筠在大明是尖顶的存在,而且他对于黄淮情况极为熟悉,要不然简望川也不会特意推荐于他。
  “松友兄之才小弟望尘莫及,既然松友兄已猜到了,小弟也不瞒你,此次是陛下招松友兄入京,为的正是黄淮一事。”吴慎余这时候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来意,随后略有紧张的看着嵇曾筠。
  嵇曾筠略想了下,就问道:“何时动身?”
  他这话让吴慎余顿时一愣,原本吴慎余以为这件事不太好办,虽然他和嵇曾筠既是同乡又是同窗,但对于嵇曾筠的性格还是很了解的。
  相比自己,嵇曾筠的才能可要优秀许多,而且此人一身傲骨,当年在中原被俘后,以嵇曾筠的身份和地位如果直接投明的话恐怕早就被重用了。可偏偏嵇曾筠没有投明,甚至还主动放弃了朝廷给他的机会返回乡间教书育人,当了这么一个夫子。
  以此看来,嵇曾筠对于满清还是有些感情的,毕竟他是在满清出仕,又当了满清的官员,虽说如今明已代清,这天下已经变了,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嵇曾筠并不想让天下人以为他是反复之人,这才做出了如此决定。
  正是因为如此,蒋瑾在了解嵇曾筠的为人和性格后这才特意让吴慎余到苏州府跑一趟,原本是打算用双方的关系好好劝说嵇曾筠,但至于嵇曾筠最终是否能答应别说蒋瑾了,就连吴慎余自己都没十足的把握。
  可谁想到,当吴慎余坦然相告之后,嵇曾筠居然反问他何事动身,这不等于表示嵇曾筠开口答应下来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