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656

  阿瓦城,东吁王朝的首都。
  阿瓦城作为东吁王朝的首都时间并不算长,算起来也不过百年而已,可实际上在东吁王朝之前有过阿瓦王朝,而阿瓦王朝的首都就是阿瓦城。
  之后,东吁部落和阿瓦部落之间通婚,后来取代阿瓦王朝的东吁王朝经过多次战争最终统一了缅甸,从而把阿瓦城纳入治下,之后又迁至阿瓦城确定了其首都的地位。
  缅甸是一个小国,国中百姓并不富裕,甚至还穷的很,但缅甸王室却不穷。作为首都的阿瓦城不仅拥有高大的城墙和完善的城防,还有奢华到了极点的王宫。
  东吁王朝王室跑的匆忙,虽然带走了不少财物,但是王宫却是他们无如如何都带不走的。步入这座位于城市中央的王宫,就连高进都不禁感慨东吁王朝的奢华,整座王宫营造的富丽堂皇,王宫内外用了无数金银进行装饰和点缀,至于里面就更不用说了,到处可见用玉石、象牙、黄金等制造的精美器具和饰物。
  “穷奢极欲”
  这个词在高进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王朝当底下百姓过的饥寒交迫,连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作为王朝的统治者却如此奢华和炫耀,这样的王朝就算自己不出手的话,恐怕也存在不了太久。
  怪不得进军阿瓦如此顺利,原本高进以为他会在阿瓦遭遇一场艰难的大战,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军沿江南下时根本就没遭到什么强力阻拦,东吁王朝的军队几乎是一击就溃。
  等到大军兵临阿瓦城下时,城中的王公大臣几乎跑得差不多了,阿瓦城虽有着坚固的城墙和城内的几千士兵和上万百姓,再加上足以消耗三年以上的粮食储备和无数军械却没勇气进行抵抗,在高进刚刚作出攻城姿态之后,阿瓦城的守将就开城投降了,整个阿瓦之战就如此结束,阿瓦城也轻而易举地落到了高进的手里。
  占领了阿瓦,缅甸战事完成了一半,而且随着阿瓦的陷落东吁王朝对缅甸的统治已经到了尾声,至少缅甸中北部地区实际上已全部属于高进的地盘了。
  作为造反起家的高进自然知道如何安抚民众,何况高进还是白莲教的教主,白莲教对于搞这一套更是驾轻就熟,早在开战之前高进就做好了准备,何况东吁王朝早在缅甸天怒人怨,百姓巴不得改朝换代,所以说高进接收对方的势力并没遇到什么阻碍。
  走进王宫大殿,高进一眼就看见了摆在正前方的宝座。这张宝座自然就是缅甸国王的王座了,相比中原王朝的龙椅显得没有那么高大和庄严,但它的奢华却丝毫不亚于中原王朝的帝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过之。
  整个宝座镶嵌了无数金银玉石,一看上去就显得金碧辉煌,但高进见了之后顿时就皱起了眉头,作为上位者他并不喜欢这样过于华丽的宝座,在他看来坐在这张椅子上反而会让自己忘却心中一直存在的坚持和理念。
  当即,高进让人把这张华丽到了极点的宝座直接撤下,重新找了一张看起来普通的椅子摆在了原位。等新的椅子摆上去后,高进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王爷,城中各处已安置好了。”张淼风尘仆仆地进了王宫,入了大殿后先向坐着的高进毕恭毕敬地行礼,同时汇报道。
  此时的张淼神采飞扬,拿下阿瓦城让高进部上下士气到了顶点,在所有人看来缅甸的大局已定,这对于高进部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喜事了。
  “林娘子呢?”高进询问道。
  “林娘子正在带人整理缴获,恐怕还需些时间。王爷,没想到缅甸人居然这么有钱,仅仅一个阿瓦城就令人惊叹不已啊!”张淼兴奋地说道,同时大致说了说目前缴获的数额,虽然最终林娘子那边还没统计出来,但是初步估计下来所获得的财富就足以让人惊叹。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足以让高进部彻底解决粮食的来源。要知道高进部出兵其后勤完全依赖于大明那边,可是对于高进部而言,大明只不过是高进的合作方而已,再加上高进部和大明之间的恩怨,供给受制于人,而且是受制于大明这并不是件好事。
  而现在,打下阿瓦,粮食问题彻底解决,等巩固统治后,高进部就能在缅甸自给自足,以后就不用再依靠大明那边了。
  听着张淼的汇报,高进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询问安民告示是否张贴了出去,城中百姓的反应如何等等。对于这些安排,张淼在入城之后就着手处理了,当即一五一十地回禀给了高进。
  “王爷,如今阿瓦已经拿下,依臣看来是否尽快把两位娘娘和世子等接来?”打下阿瓦,缅甸基本在手,张淼同高进的交谈中也比以往更为恭谨,在张淼看来现在的高进已是名副其实的缅甸之王,所以绝对不能再像以前那么随意了。
  高进想了想点头道:“可!此事你去办吧,阿瓦一下,缅甸中北部大局已定,是应该让她们过来的时候了。”
  张淼很是高兴地连忙答应,随后又建议既然阿瓦已下,高进可趁此胜正式登基为缅甸之主,同时在阿瓦开府建立新朝,这不仅是张淼的想法,同样也是林娘子的想法,更是所有跟随高进的人所期望的。
  对于张淼的提议,高进自然是明白对方的想法,毕竟建立新朝正式登基,如今看来已是水到渠成。而且高进一旦正式登基为缅甸国王,那么张淼这些跟随他的人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高进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么多年的经历让原本性子沉稳的高进更为谨慎许多,他思索了一下微微摇头,开口道:“登基为缅甸王一事还有些过早,此事暂时放一放。”
  “王爷,可是……。”张淼心里顿时就急了,这高进居然现在不想登基为缅甸国王?这是为何?
  高进摆摆手,和颜悦色道:“不用过虑,登基是早晚的事,我只是说暂时还不到时机而已。”
  “王爷的意思是……?”听高进这么说,张淼有些不明白了。
第1226章
礼物
  高进思索了下,开口问:“你可知莽白现在葬在何处?”
  “莽白?”张淼顿时一愣,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高进问这话的意思,当即就道:“此事臣马上就去办,想来莽白所葬之处就在阿瓦。”
  “此事要速办,办完后立即报我!”高进叮嘱了一句,张淼连连点头,随后就告辞离开。
  其实高进也想早些登基为王,因为他知道既然已经初步拿下了缅甸,那么正名是必须的。尤其高进是一个外来者,作为外来者要想再缅甸立足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现在东吁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可缅甸各族依旧没有收服,尤其是实力最大的孟族,对于高进攻占阿瓦必然会作出反应。
  在这种时候,如果高进登基为缅甸国王,那么手中就有了大义名分,而且他可以利用王权拉拢和安抚各族百姓,以稳固他在缅甸的统治。除此之外,高进还必须考虑到跟随自己的部下,这些部下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多年,吃了不少苦头,而现在也是给予他们荣华富贵的时候了。
  所以他对于张淼建议自己登基为缅甸国王的想法很是理解,但这时候的高进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相比其他人高进清醒的很,他知道自己现在登基为王并不难,只需要一道命令即可,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就要承担后果。
  相比缅甸,大明才是庞然大物,大明的强大高进深有体会。虽然朱怡成放了高进一条生路,并且任凭他攻击缅甸,甚至还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帮助。可以说高进能够如此顺利占领阿瓦,大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虽说高进对于大明的感情很是复杂,这其中不仅有着当年袁奇的原因,也有着后来王致清的关系存在。从感情来说,高进内心是倾向于大明的,而且对于复兴大明的朱怡成心中也是极为佩服。
  在之前他根本就没想过,一个被袁奇捏在手里几乎等于傀儡的朱怡成居然会创下如此基业,从这件事来说高进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或者说袁奇也看走了眼。
  而正是这个原因,高进对于朱怡成后来的崛起一直有着复杂的心情,再加上后来袁奇意外身死,作为袁奇忠心耿耿的部下,高进没有同意朱怡成的招揽,反而继承了袁奇留下的势力,希望能够为袁奇了却心愿。
  至于后来,高进和王致清合作,直到接收了白莲教的势力,这就更不可能被大明招揽了。可从情感来讲,高进也不得不承认大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之所以会是现在这种情况,那一切也许都是天意吧。
  现在,高进虽然没有登基,可实际上已经算是缅甸之主了,他离真正的缅甸国王宝座就差半步而已。但他知道这半步迈出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在没有大明的允许之下,高进直接这么做的话必然会触怒于大明,这也是高进暂时拒绝张淼的主要原因。
  当流寇和控制一国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高进所考虑的问题远不是当初那么简单,除非他没有打算在缅甸长久呆下去,仅仅只是疯狂一把。
  如果要坐稳这个王位,并且彻底压制住缅甸内部的各族力量,仅仅靠高进手里的军事力量还有不足,所以他必须要得到大明的支持。这是政治,为了政治目的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何况对于高进而言,拿下缅甸原本就是大明支持下的行为,而现在他也必须向大明表明自己的态度。
  所以说,高进要登基首先就需得到大明的册封,这样一来就是名正言顺。不经能够彻底坐稳这个位置,而且在法理上也是对大明未来对于缅甸政策的一种约束。
  现在仅仅凭着高进向大明讨封自然是不行的,这样做的话大明是否会同意册封他为缅甸王还是两说,所以高进就把主意打到了死人身上,而这个死人就是曾今的东吁王朝之主,曾今的缅甸国王莽白。
  莽白作为缅甸国王已是好几十年前的事了,在他死后到现在已经历了四任东吁王朝的君主。但是莽白此人不同寻常,先不说他的上位是杀兄后上位,这才成为东吁王朝君主的,而且在他在位时还做了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就是因为莽白彻底断送了前明。
  当年,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得到了当时缅甸之主也就是莽白之兄莽达的庇护,而后来莽白杀兄上位后直接派人攻进了永历皇帝的行宫,杀光了护卫永历皇帝的亲随,然后附录永历皇帝把他送给了吴三桂,从而导致前明永历帝在逼死坡被吴三桂用弓弦活活勒死,从而前明灭亡。
  莽白做出了如此大事,可以说这个人和大明结下了死仇。当然,假如大明就此彻底消亡的话,一切就不必说了,毕竟取代大明的是满清,至于再满清那边莽白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可天下之事就是那么难以预料,在数十年前谁又能知道早就彻底凉凉的大明又会用这种方式死灰复燃?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大明就重新崛起,而现在的大明不仅把满清彻底赶出了关内,甚至比之前的前明更为强大。
  朱怡成作为前明后裔,如今的大明之主,天下权势最大的君王,前明的灭亡一直都是朱怡成耿耿于怀的,尤其对于缅甸一国大明更没有丝毫好感,这也是朱怡成支持高进灭掉缅甸的原因之一。
  所以高进觉得要想在大明讨封,并让大明彻底承认自己在缅甸的统治,那么就必须做些让大明无法拒绝的事。就这样,高进把目标对准了早就死掉的莽白,而躺在墓穴中的莽白或许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死后几十年居然还会遭遇这种结果吧。
  几日后,张淼确定了莽白所葬之地,在高进的授意下掘开墓穴,把已经腐烂成骨头架子的莽白从坟墓里拖了出来。
  随后莽白的尸骨进行处理,高进让人连同在阿瓦王宫整理的无数金银珠宝一并送往大明,以此作为给大明皇帝朱怡成的一份特殊“礼物”
第1227章
微疾
  秋日。
  北方已开始降温,虽然小冰河时期已基本过去,但现在这个时代气候相对还是比后世稍冷些,尤其是在北方更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昨日的时候天气还是微微出汗,仅过了一晚上这天就刮了凉风,树上的叶子也从碧绿开始向金黄转变,随着风儿一片片飘落。
  朱怡成打了个大大的喷嚏,用绸帕抹了把有些发胀的鼻子。昨天他睡觉时有些贪凉了,谁想到今天一起来就感觉头有些晕,用朱怡成的经验是着凉感冒了。
  皇帝生病可不是小事,虽然朱怡成仅仅只是着凉而已,但皇后李娟儿得知后立即探望了朱怡成,并且把太医院的几位太医也带了过来。
  面对李娟儿的重视和小心,朱怡成倒也没推辞,直接让太医看了看,几位太医看过后给出的结论这才让李娟儿放下心里,随后自然是开方煎药什么的,至于朱怡成今日也没有和往常一样去偏殿办公,而是被李娟儿强制要求在寝殿休息一日。
  “就是感冒而已,又没什么大事,何必如此紧张。”见着李娟儿亲自盯着宫女煎药,等药煎好后又亲自端了过来,由于药烫李娟儿暂时放在一旁让它稍凉些再给朱怡成服用,朱怡成忍不住轻笑道。
  “皇家无小事!”李娟儿看了朱怡成一眼,用两人才能听到的生意说道:“当年武宗、熹宗是如何大行的?不就是仅仅落水伤寒么?陛下您可是大明的皇帝!九五之尊,身系天下安危,这如何能有丝毫大意?”
  说到这,李娟儿有些生气道:“昨日寝宫服侍的人我已都处置了,如陛下有个三长两短,我……我如何能……。”
  说到这,李娟儿落起了泪,见着她这个样子朱怡成连忙轻轻拢住她的肩头,好言安慰了几句,并做了保证,这才让李娟儿放下心。
  说了几句话,李娟儿拿起一旁的药先尝了尝,感觉不再烫这才给朱怡成用药,朱怡成也没拒绝,虽然药很苦,可毕竟良药口苦嘛,再说像他这种着凉感冒的症状中药是比较拿手的。
  几口把药喝完,朱怡成忍着肚子里的苦药恶心冲着李娟儿笑了笑,李娟儿取过早就准备在一旁的小碗,里面放着的是蜂蜜水,让朱怡成喝了点压压药苦,等喝完后朱怡成这才感觉好了许多。
  过了片刻,药力发散,朱怡成头痛缓解了许多,鼻子也没有刚才那么难受了。
  见到朱怡成症状减轻,李娟儿这才松了口气,正如她所说的那样皇家无小事,何况朱怡成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作为帝王,在这个时代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科技水平的差距毕竟远不如后世,往往一场不起眼的小病就有可能让人丧命,这也是李娟儿特意提到武宗、熹宗故事的原因。
  至于李娟儿处置了昨晚在寝宫的下人,朱怡成也没过问,李娟儿是皇后,也是后宫之主,后宫之事她有权这么做,何况她所说的处置自然不是杀人什么的那么血腥,最多也就是把人发配到宫中如浣衣局的地方而已。
  因为担心朱怡成,所以李娟儿今日索性陪着朱怡成,平日里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而且这两年随着朱怡成的公务繁忙,他和李娟儿之间虽然恩爱,但平日最多也就是各自在宫中走动说说话,又或者在皇后宫内留宿而已,像今天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回。
  如同平常夫妻一般,朱怡成半躺在榻上,李娟儿坐在榻边,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他们聊的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平常的一些小事,大多都是后宫内的一些事,自然也包括了太子、皇子和几位公主的琐事。
  时间一晃就是永业十二年的秋季了,这时间过的还真是快。一闭上眼睛,仿佛当年的往事就在眼前,朱怡成也从一个青年步入了中年,而他的子女们也开始渐渐长大成人。
  太子朱伯是嫡长子,今年已十三岁了,等过了年就是十四岁,现在他已经隐隐有些大人的模样,由于长期锻炼身体素质极佳,前几日朱怡成见着,这小子已经长到了自己下巴的高度了,何况他现在正是少年人长身子的最好时间,估计用不了一两年就和朱怡成一般高了,而以后说不定还会超过自己。
  其实不仅是太子,二皇子朱伯沝同样也是如此,至于再小的几个皇子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按照他们哥哥的样子,未来都不会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