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656

  除去上海分行的地区特殊性外,它之所以能成为行内三巨头之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分行的行长不是普通人。
  上海分行行长是原总行副行长王坤,而王坤不是普通人,他是原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许国公、少师王樊的长子,由此可见上海分行的特殊性。
  王坤今年不到四十,正是一个男子精力最充沛的年龄。作为家中长子,王坤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生意,后来王家在宁波第一个投靠了朱怡成,朱怡成投桃报李给了王家极其优厚的回报,作为家主的王樊不仅从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控制皇家商行的执行者,之后更先任户部尚书,后来又直入军机为军机大臣。
  之后,王樊不仅掌控大明财政,同时还为皇家打理生意,最终封得许国公爵位。以一个商人能有如此荣耀,恐怕这历史上也只有当年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能够相比了。
  王坤之前也曾在户部任职,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后来皇家银行成立后,王樊就让王坤去了皇家银行,这么多年下来王坤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在金融上的能力,一步步走上高位。
  王樊退居二线的时候,王坤已是皇家银行总行的副行长了,虽然不能说是实质的二把手,但在皇家银行系统内部却是掌握实权的大人物。
  王樊告老还乡后找了王坤细谈了一次,之后王坤就主动要求由总行调任上海分行任职,这件事还惊动了朱怡成,为此朱怡成特意召见了王坤,以作安抚,避免王坤因为王樊的离去有什么想法。
  不过王坤很坦然地告诉朱怡成,他之所以要去上海并不是因为王樊告老的原因,在他看来上海作为新兴的经济城市,连通南北,其潜力极大。而这几年中,上海分行的成绩并不好,根本就没体现出上海的重要性,作为总行副行长的王坤觉得上海那边必须要有一个能开拓的强力人物,才能让皇家银行的业务进一步发展,而这个人选也只有他王坤最合适。
  听完了王坤的毛遂自荐,朱怡成倒是有些佩服他的勇气和直率,何况王家虽说是臣子,其实当年王樊带着王家直接投靠朱怡成那一刻起,王家就等于就是朱怡成的家奴了。
  家奴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可在这个时代却是自己家人的意思,这也是朱怡成特意把廖焕之留在京中,反而同意王樊告老的原因。臣子再亲近也是臣子,可家奴就等于自己人,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朱怡成在满意王坤的回答后,同时也愿意给他这么一个机会,如果王坤能在上海独当一面,甚至做出成绩来,那么未来王家就能再出一个值得朱怡成信任的理财能臣,这无论对皇家还是对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王坤以皇家银行总行副行长的身份调任上海分行,同时还保留着总行副行长的职位。自他到上海后,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解情况,摸清银行内部和上海商界的方方面面,随后王坤就大刀阔斧地对上海分行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别看王坤长的不起眼,有些肖似王樊的他身材不高,还有些微胖,圆圆的脸笑起来有些喜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可当他对上海分行进行改革的时候,下面的人才发现平日里说话和气没什么架子的王坤居然是一头能吃人的笑面虎,其眼光之独到,手段之果断,让那些小看他的人顿时后悔莫及。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王坤把上海分行整顿一新,其中被他开除甚至送进牢房的就有十几个,此外对于一些日常业务的问题追责也使得不少人叫苦不迭。
  之后的事就简单了,王坤在整顿好内部后,接下来就是对业务扩展下手,不到半年的时间,上海分行的业务就节节拔高,到今年年初,上海分行更在所有上海的银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明银行包括皇家银行内部名副其实的巨头。
  皇家银行上海分行的大楼拥有八层,八这个数字在大明是极为吉利的,当年建设这幢大楼特意用这数字作为楼层。
  楼的建筑风格带有东西方结合的特色,其中主体用的是石材,这是考虑到石材建筑比砖木结构更牢固,同时也更容易建造的原因。
  整个大楼一层是营业大厅,日常普通的业务办理都在其处。而二层是贵宾业务所在,一些贵宾大客户的业务在此处理。至于三层至七层,分别就银行各部门的所在,最高的八层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是王坤办公的楼层,不仅拥有华丽的办公室,还有着规模不小的会客室和其他设施。
第1206章
品茶
  站在硕大的办公室内,靠着江面是极大的玻璃窗。
  玻璃这个东西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因为烧治的原因纯色玻璃很难,但普通的琉璃却不缺。诗歌中所提及的琉璃瓦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而在前明时期,透明玻璃也陆续出世,但由于价格高昂,就算是大户人家也很少用得起。
  而现在,随着大明科技的发展,玻璃制造已不算什么奢侈品了,大明的玻璃无论其质地还是透光性远比西方的更好,这些年来,上海作为大明最大的对外城市,许多建筑中对于玻璃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像皇家银行直接拿玻璃当墙使用的唯独一家。
  王坤背手眺望着江面,这里是看黄浦江最好的位置,江面上来往的船只一览无余,而在大楼正面是沿江的大道,穿梭的行人、马车、黄包车忙忙碌碌,显出上海无比繁华的景象。
  自到上海后,王坤在办公闲暇之时经常会这样独自眺望外面的景象,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而现在他正和平常一般,在处理完公务后站在窗前凝神看着窗外。
  “行总……。”
  敲门声响起,王坤说了一声进来,门被从外面推开,来的是皇家银行上海分行的襄理。襄理这个职位主要是辅助经理和更高级的银行管理人员,从字面来讲也就是襄助的意思,如果放到后世,襄理就是总经理助理或者行长助理,其职位稍抵于银行经理。
  “叶大人来了。”襄理推开门后并未继续向里走,站在门口毕恭毕敬道。
  “请叶大人在会客室稍坐,我马上过去。”王坤回身吩咐道,襄理应了一声关上了门。
  王坤收回眺望的目光,把思绪重新回到眼前。他整了整衣冠,随后想了想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铁罐子,然后迈步向门口走去。
  片刻后,王坤来到离他办公室不远的会客室,虽然说是会客室其实就和书房没什么两样,其内部的装饰和奢华简直堪比大内,这也是因为皇家银行顶了皇家的名头,要不然仅凭这点银行就吃不了兜着走。
  会客室内,叶荣柏并没有坐着,而是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副画。
  这副画画的是一副墨竹,虽不是名家出品,却显得秀劲绝伦。
  “叶兄好兴致!”王坤迈步走近,笑着打趣道。
  “这副画不错,上次来你这还未见此画,画此画的人是何人?”叶荣柏伸手指着面前的话询问道。
  “此乃兴化郑燮所画,郑燮此人这几年在江南颇有名气,尤善画兰、竹、石,此画是我前不久用了一千元购得,怎么?叶兄也喜欢?”
  “原来这是郑燮的话,怪不得,怪不得。一千元?不贵不贵,王兄占了大便宜了。”叶荣柏恍然大悟,笑着点头说道。
  他们两人是世交,其身份也不是普通人,更谈不上谁要巴结谁一说。所以王坤也不提什么如果喜欢这话就送给叶荣柏的话,而叶荣柏所表现对这画的欣赏,却也不会去夺人所爱。
  对着画两人聊了几句郑燮,随后王坤亮亮手中的小铁盒道:“你今天来可是有口福了,瞧瞧这是什么?”
  叶荣柏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了热切之色:“莫不是贡茶中的极品……大红袍不成?”
  “哈哈哈,就知道你一眼就能认出,不错,这正是大红袍,这一两大红袍还是皇爷特意赐给我父的,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从父亲那边讨来的,今日给你品品。”
  叶荣柏一脸羡慕:“皇爷如此恩厚许国公,实是难得,今天更是能有此机会,还真是多谢王兄了。”
  叶荣柏的羡慕也是理所当然的,宁波几大商家中叶家算得上极为不错,其中叶家、包家、严家可以说是大明举足轻重的豪富人家。
  严家因为范翊畴一案的牵连损失惨重,不过这几年严家总算靠着底蕴和其他家族的帮助渐渐又恢复了些元气。
  至于叶家和包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不仅是大商之家,更有着官身,其品级虽不算高,可权利却是不小,可以说是跺一跺脚就能震三震的大人物。
  可不管这几天如何,却依旧比不上王家。当年王家第一个投靠朱怡成,其获得的利益是所有商家都不及的。
  眼下王家可是许国公府邸,王樊更加封少师,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商贾之家,就连王家第二代的王坤眼下不仅是皇家银行总行的副行长,更是直接掌管上海分行的巨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王家富贵几乎是与国同休,这哪里是叶家现在可以比的。就像是这小小的一罐茶叶,虽然以金钱而论再贵叶荣柏也是买得起的,可要知道这不是买不买得起的原因,而是能不能有的原因,皇帝的赏赐,这根本不是钱能做到的。
  既然有了如此好茶,叶荣柏当即提议由他亲手来泡这个茶,这提议对于王坤来讲自然是不会拒绝,当即笑着就请他动手。
  叶荣柏兴致勃勃地摆弄着茶具,他的茶道手艺很是不错,用不了多时就泡好了茶。伸手邀请王坤品茶,同时叶荣柏端起一盏茶先放在鼻前,顿时一股形容不出的清香扑面而来,还未饮呢,这全身的毛孔仿佛都舒展开来了。
  “好茶!”叶荣柏深吸一口气赞道,接着小口抿着茶水,继续又赞了声:“真是好茶啊!”
  王坤也品了品茶,异口同声地赞了几句,两人同时放下茶盏,相视大笑起来。
  品了一会儿茶,叶荣柏再一次放下茶盏后,开口说道:“我已上书向朝廷请辞了。”
  正在加水的王坤听的顿时一愣,抬起头看向叶荣柏显得有些惊愕,同时不敢相信地问了一句:“请辞?”
  叶荣柏点点头,叹道:“自上海建城开埠以来,蒙皇爷厚恩,命我为提举司提举兼户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这一转眼就十数年过去了,这些年来,上海日新月异,已由小小渔村成了江南屈指可数的大城,当年皇爷交于我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听到这话,王坤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了叶荣柏的意思,他也不说话,静静坐着等待叶荣柏继续往下说。
第1207章
去意
  叶荣柏继续说道:“眼下上海初建已经完成,至南京的铁路也已开通,朝廷施政稳妥,继续下去上海必然更为繁华。所以,我也算是功成名就,如再眷恋此位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思来想去,还是请辞的为好,这也算是为兄的一点小心思吧。”
  王坤没说话,静静听着,心里倒是有些认可叶荣柏的想法。
  虽然叶家财力雄厚,叶荣柏又有着官身,可毕竟叶家和他们王家不同,王家可以说算得上皇室的家奴,是为皇帝办事的,而叶家却是官商之家,和王家有着本质区别。
  就算是王家,王樊当初离开军机处后为什么恳求朱怡成要告老还乡?其实这也是王樊的聪明之处,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继续留在朝中非但帮不到王家,反而会让王家成为众矢之的。
  倒不如以退为进,用自己的彻底退休来给后辈,也就是王坤铺平道路。而事实也表明了王樊这么做的好处,朱怡成不仅依旧念着王樊的好,给予王家多有照顾,而朝廷中原本对王樊有所敌意的朝臣们也随着王樊的彻底退去反而对王家改变了态度,使得王家稳如泰山。
  但叶家不同,像叶家这样的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虽然叶荣柏在上海一事中出了极大的力气,可当年建设上海所投入的资金在这十数年里早就被叶家以数十倍的回报给收回来了。
  上海越是繁荣,盯着叶荣柏和叶家的人也就越多,其实不仅是叶家,还有在香港的包家,只不过包家远离江南没叶家这么显眼罢了。
  在当初朝廷决定修建铁路的时候,朝中就有人向朱怡成提出收回叶家在上海的特权,但这个建议被朱怡成直接否决了,那时候的朱怡成并不想因为一些小利让商业发展的势头受到挫折,同时也不想让世人觉得大明朝廷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所以朱怡成非但没这么做,反而明确支持了叶家包括香港包家,使得那一次针对叶家顺便解决包家的阴谋彻底破产。
  但叶荣柏是一个头脑极清醒的人,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人,同样也是一个官员,考虑问题极为全面。叶荣柏清楚,像叶家在上海拥有特权的情况绝对不能长久,一旦到了某种程度那么恐怕带来的不是什么好处反而是严重的后果了。
  之前针对叶家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叶家能靠着皇帝的信任躲过一次,但谁能保证能躲得过下一次?也许到那时候,就连皇帝都打算向叶家下手,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看起来是庞然大物的叶家恐怕一夜之间就回万劫不复。
  这也是叶荣柏考虑再三,最终决定主动请辞的原因。
  当他辞去上海的职务后,那么叶家在上海的特权也就不再存在了,随之而来既能给皇帝一个交代,也能让朝中攻击叶家的那些势力彻底平息。
  再说了,辞去职位后,叶家依旧还是叶家,不影响叶家的财富和能力。而且朱怡成见叶荣柏如此知趣,说不定还会厚赐叶家,到时候叶家既去了忧患,同时也能够改变面前困局。
  “叶兄这么做倒也不错,拿得起放得上,小弟佩服!”等叶荣柏说完后,王坤长叹了一声,举起茶盏以茶代酒敬了对方一杯。
  “呵呵,不瞒王兄,当我写完奏折,再把这奏折送出去后,压在心上的石头仿佛一下子就没人,这整个人都轻松了几分,连晚上睡觉都安稳了许多。”叶荣柏笑着打趣道。
  “是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叶兄如此足以见其智,小弟在此祝贺叶兄从次放下。”
  “好!那就谢谢王兄了。”叶荣柏笑着说道,随后两人同饮了一盏茶,放下后相视大笑。
  “对了叶兄,请辞之后你打算如何?是留在朝中为官还是……?”王坤忍不住问道。
  叶荣柏的官衔是提举司提举兼户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除此之外还有爵位,也算得上是勋贵一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