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656

  而当时,纳雷什金伯爵的祖父,老伯爵作为沙皇的特使曾今到过远东,虽然他不是主要谈判成员,却依旧参与了大部分谈判过程。对于远东的了解可以说在俄罗斯算是数得上的,而且回到俄罗斯后,老伯爵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远东之行的全部,作为留给子孙的财富。
  这也是纳雷什金伯爵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驻大明公使的原因之一,在大明这些日子,纳雷什金伯爵深深为大明这片土地而吸引,同时也彻底明白了为什么保罗阁下回到俄罗斯后会如此对大明进行推崇。
  在俄罗斯帝国,许多人都觉得保罗伯爵是夸大其词,甚至笑话他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可是现在,纳雷什金伯爵真想对那些嘲笑保罗伯爵的人大声喝骂,让他们自己亲眼看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大明,如果说人间有这天堂存在的话,那么纳雷什金伯爵坚信这天堂就在大明。
  今日,纳雷什金伯爵接到了大明外交部要见自己的通知,随后他就打扮整齐,穿上了觐见沙皇的华丽制服。其实,他更想穿的是大明的服饰,相比自己这一身笔挺的制服,大明服饰更能体现出美感。
  这些日子,纳雷什金伯爵在京师拜访了不少人,其中也包括西方各国在大明的外交官。相比西方各国的外交官们,纳雷什金伯爵这一身在西方很正常的穿着反而显得有些古怪,因为无论是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甚至法兰西的外交官,他们都有着华丽到了极点的大明服饰,所以再参加几次宴会后,纳雷什金伯爵就决定自己也做这么一身服饰,以尽快融入大明,同时避免在各国外交官面前出丑。
  可惜的是,大明的服饰虽然漂亮,但要定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图案,包括精致的裁剪和制作都需要时间。除非纳雷什金伯爵去购买普通的成衣,可这种成衣哪里能够体现他贵族的身份?所以直到现在纳雷什金伯爵的服饰还没能做好,他只能穿这么一身来到此处。
  坐在花厅,品着甘甜的极品茶水,放眼望去都是能让西方人疯狂不已的东方艺术品。
  等待的时候,纳雷什金伯爵甚至盘算着,这花厅里的这些东西如果运回俄罗斯的话能够卖上多少钱,当他仔细一算就惊愕地发现这些东西的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他们家族的财富,东方的富饶简直让他无法想象。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啊!”纳雷什金伯爵心中感慨,其实他这种感慨几乎每一个从西方来到大明的人都会有,他不是第一个,同时也不是会是最后一个。
  况且,大明不仅富饶,更是强大。现在西方各国接踵而来,就连号称欧洲霸主的法兰西也派遣外交官来到了东方,试图同大明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纳雷什金伯爵感慨之余,又对大明的强盛为之钦佩。
  正当他想着这些的时候,一阵不急不缓的脚步声传来,把他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抬头向外面望去,一个身材中等的中年男子穿着大明官员的制服,含着微笑,迈着四方步走了进来。
  见到来人,纳雷什金伯爵连忙起身,学者大明的礼仪有些别扭地向对方行礼,同时用流利的法语问候对方。
  在后世,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而在这个时代西方的通用语是法语,这自然是因为法兰西的强大和法语优雅的发音能够体现贵族气息导致的。除了法语外,还有拉丁语,不过后者基本体现在文字上,比如说协议、合约的签署以拉丁语作为第三方的语言以确定可能性的纠纷。
  汪景祺自然是不会说法语的,而且随着大明的强盛,目前在大明的各国外交官都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也就是纳雷什金伯爵刚到大明不久还没来得及学会汉语。不过作为外交部,自然有这专门的翻译,所以当纳雷什金伯爵说完后,早就在一旁的翻译立即把他的话给译成了汉语。
第1193章
拒绝
  汪景祺作为文人,同时又身为礼部左侍郎,其礼仪自然是一流的。
  再加上汪景祺一副风度翩翩的姿态,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好感。
  只见他笑着上前,用亲切的口吻略微抱歉地先说了自己因为公务繁忙没能第一时间过来,随后又问候了纳雷什金伯爵的身体康健,东拉西扯一番,这才入座。
  “伯爵阁下在京师住的还习惯么?有没有什么需要朝廷帮忙的地方?”坐下后,汪景祺很是关切地问道。
  “感谢部长阁下的关心,大明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我在大明的生活非常适应,至于说帮忙的地方,我希望大明政府能够给我多一些自由。”汪景祺所问只不过是一句客套话,但谁想到直肠子的纳雷什金伯爵反而当了真,直接提出了这样的条件。
  这倒是让汪景祺微微一愣,接着他笑问道:“伯爵阁下,您的话让我有些意外,不知道着所谓的自由指的的是……?”
  听到汪景祺这么问,纳雷什金伯爵当即就向他埋怨起来,等听完后汪景祺顿时笑了,搞了半天对方所谓的自由是指自己在京师外随意来往的自由,因为对于西方外交官的管理所至,大明朝廷是限制西方外交官随意在京师外进行自由走访的,毕竟京师外和京师内不同,先不说安全问题,同时大明对于许多科技也有着保密,对于外国人在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时候,必须先在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等批准后由相关人员陪同下才可进行。
  这个规定已经执行了好久了,通常外国人都能够理解并且接受这个规定,而纳雷什金伯爵或许是因为年轻的缘故,再加上贵族脾气使得他有些不喜欢接受约束,所以这才抱怨。
  对此,汪景祺适当地解释了一下这规定的用意,同时告诉对方这不是约束对方的自由,除去大明的一些特殊场合不允许外人出入,这个外人不仅包括外国人,也包括普通的大明人。而因为他们外交官的特殊身份,大明也需要保证他们在大明国土的安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规定不是不合理的,当然纳雷什金伯爵所提出的问题中有些部分大明可以进行考虑,按照实际在日后改善,还希望对方能够理解。
  听完汪景祺的解释,纳雷什金伯爵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之前说的这些只是随口而言,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详细地向他解释,同时又极认真地听取了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官员在西方几乎是罕见的,何况对方的级别很高,按照俄罗斯的官职几乎等于外事大臣的职务,另外听说汪景祺还兼任多职,这权利和地位自然更要高些。
  谈话在气氛融洽中进行,汪景祺的谈话艺术把握的很是到位,既能保证自己的主动权,同时又能让对方感受到大明的善意。
  随着谈话的进行,纳雷什金伯爵也慢慢放松了下来,他原本就是一个年轻人,而且并不算是真正的外交官,在谈话过程中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回答,这种情况汪景祺很容易就把握住了。
  “闹了半天居然就是个毛头小子,不过这样也好。”心里有了底的汪景祺笑了,原本他准备的一些手段看来不需要使用了,对于这样的年轻贵族,汪景祺很是喜欢。
  “之前贵国的国书中提到了关于远东贸易的事?”又说了会话,汪景祺开口问道。
  “是的阁下,俄罗斯帝国和大明帝国是邻国,双方现在虽然未能直接接壤,不过对于这种情况我想无论是对于俄罗斯帝国还是大明帝国都不是什么问题。在历史上,中国对于西方的丝绸之路联通东西,促进了文化、经济、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作为世界上的拥有国土面积前列的我们两大帝国,我国的沙皇陛下认为在建立两国正常外交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双方的合作,其中远东贸易就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这个问题在递交贵国的国书上沙皇陛下已经提及,就不知道大明帝国的意见是什么?”纳雷什金伯爵当即有些兴奋地回答道,这件事是他作为公使得主要任务之一,不过他上任到现在对于开展远东贸易大明帝国一直没有作出正面答复,这不免得让他有些焦虑。
  而现在,对方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再联想到今天是外交部特意主动让自己过来,难道大明方面已经有了定论?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抚着长须,汪景祺微笑着点头道:“其实对于这件事朝廷内部一直在讨论,正如阁下说的那样,重开远东贸易等于当年的丝绸之路重新建立,这对于东西方的两国来讲的确是一件好事。”
  “此外,眼下的大明商贸兴旺,民间对于商路的开通也非常迫切,再加上俄罗斯帝国和大明帝国的地理位置所限,通过陆路建立商道也是非常合适的……。”
  “这么说,大明是同意了?”纳雷什金伯爵极是高兴,当即就追问道。
  汪景祺先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也不算完全同意吧,大明朝廷各部中,外交部、商部、吏部甚至包括铁道部都是赞成的,毕竟这是有利于双方的,可是……。”
  “可是什么?”纳雷什金伯爵隐隐感觉到了不安,心里有些埋怨对方能不能一句话爽快地说完,为什么要吞吞吐吐。
  汪景祺叹了一口气,摇头道:“可是兵部、陆军部、总参谋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持着反对意见,所以这件事暂时没办法完全确定下来。”
  纳雷什金伯爵顿时一愣,想了想试探地询问:“您的意思是指民政部门同意这个方案,但是军方保持反对意见?是这样么?”
  “差不多吧。”汪景祺轻描淡写地笑着点头。
  “这是为什么?军方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阻碍?这完全没有道理啊!”纳雷什金伯爵急了,远东贸易仅仅只是商业行为,不牵涉到军事方面,大明的军方为什么要反对?
  “其实军方也有军方的理由。”见纳雷什金伯爵露出疑惑地表情,汪景祺这才提醒道:“阁下刚来京师,恐怕和本土之间的联系不是那么及时。根据军方得到的消息,贵国在远东的总督私下在支持大明的敌人,而且这种支持还不是简单的支持,除了出售军火和物资外,还有民间组织的成员介入,这对于正常交往的两国关系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此外,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军方有理由认为贵国在远东贸易上的不正常企图,为了保证军事上的一系列问题,贵国的作为已经插手了大明帝国的内部政治,这是完全不允许的行为,所以军方向皇帝陛下提交了报告,并且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认可。”
  “这……这怎么可能?这完全不可能!”纳雷什金伯爵顿时傻眼了,关于俄罗斯帝国远东总督府的情况他并不了解,他是直接从圣彼得堡派来的公使而已,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事?而且他怀疑这是不是大明帝国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以用这种理由来拒绝两国贸易的合作?
  可接下,当汪景祺把一份详细资料摆在纳雷什金伯爵面前,他仔细看完这些资料的内容后彻底傻眼了,原来大明说的都是真的,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确在私下搞这些事,更关键的是还直接被对方抓到了证据。
  “简直就是白痴!白痴!”纳雷什金伯爵心中咒骂,远东总督府做这些事恐怕都是真的,可是他们做事之前就不会保密么?而且还把这事弄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脑袋里全是屎不成?
第1194章
挑动
  “做的不错。”偏殿,朱怡成颇为满意地对汪景祺说道。
  虽然作为皇帝,保持神秘感,或者说在表面保持一种让臣子敬畏的姿态是历朝大多数皇帝的选择,不过朱怡成在通常时也会再臣子面前表现出高兴、愤怒或者其他普通人都有的情绪。
  这种表达非但不影响朱怡成的威望,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也能拉近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像现在这样,在蒙古一事上汪景祺干的着实不赖,充分把宣传和外交进行结合,令他十分满意。
  如果说朱怡成是这件事的决策者,那么汪景祺就是执行者。现在蒙古名义上已经是大明的国土了,鄂尔泰虽然不甘心却依旧接受了顺义王的爵位,从而逼迫鄂尔泰和满清彻底决裂,这对于大明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极其重要的。
  “皇爷,俄罗斯公使那边虽同臣保证会尽快把消息传回国内,请求沙皇彼得约束远东总督府,中止同蒙古私下的交易。不过臣以为,这一来一回时间太长先不去说,再者恐怕这位公使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臣觉得召见他说明此事恐怕达不到太大效果。”汪景祺虽然心中高兴,可同时也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纳雷什金伯爵虽然地位不低,却没有直接约束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权限,再说俄罗斯人的这些小动作分明是早就计划好的,也许其中还有着他们沙皇的默认,要不然仅凭总督府的权限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再说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那个不是尔你我诈的?这一套中国人玩了几千年了,汪景祺自然能猜到俄罗斯的真正用意。所以对于这一次所谓的敲打,并且利用商贸的理由来给对方压力,真正能起到多少效果汪景祺无法保证。
  听到他这么说,朱怡成顿时笑了:“谁说朕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事了?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俄罗斯又不是大明的属国,他们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朕难道还硬制止不成?”
  “皇爷的意思是……?”汪景祺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朱怡成端起茶喝了一口,很是平静道:“让外交部出面仅仅只是敲打对方而已,至于能起到多少效果这暂且不论,但足以表明大明的态度。再者,俄罗斯人一向贪婪野蛮,这点朕是很清楚的,朕以为就算他们表面否认,同时对这件事暂时消停下去,恐怕私下依旧会想其他的办法。”
  “眼下,大明在此事上已占了上风,这就足够了。何况俄罗斯也被大明抓住了痛脚,将来的事将来自有其他办法解决,等到哪时候今日的所为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卿以为呢?”
  汪景祺仔细琢磨着朱怡成的话,过了片刻顿时眼睛一亮,隐隐约约猜到了朱怡成的真正用意,当即无比佩服道:“皇爷谋略无双,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听皇爷如此一说,臣是拨开云雾见青山啊!皇爷英明!”
  “哈哈哈。”朱怡成大笑,还是汪景祺这老小子会拍马屁,说话一直好听。虽然他知道这是马屁,也有些夸张,可听起来就是受用啊。
  又向汪景祺交代了几句,朱怡成就让他先行离开了,等汪景祺走后,朱怡成起身来到一旁,凝神看着面前巨大的沙盘,把目光停留在蒙古和辽东这一块。
  蒙古现在名义上归顺于大明了,但实际上还是独立存在的势力。不过这对于朱怡成来说并不算什么,至少大义已经握在他的手中,接下来如此安抚蒙古,拉拢蒙古各部,再逐步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从而彻底吞并蒙古,这是大明北方战略的重要一环。
  借着册封顺义王这件事,大明已经开放了之前封锁的商道,所以大明和蒙古的商业贸易已经重新开始,而且现在前往蒙古的商团中有着不少大明官方的人员。
  这些人员中有锦衣卫,有军方,有通事处,也有其他衙门的密探。这些人或者藏身在普通商团中,有的甚至自己组成了商队前往蒙古,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对蒙古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刺探和其他工作。
  按照之前的中原和蒙古的贸易惯例,一般是用选择一地或者几地来进行易市交易。可现在的大明不同,商业气氛浓郁的大明对于普通的易市根本就看不上,再加上朱怡成故意放开,所以才导致了现在各路商团深入蒙古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对于蒙古人而言自然是好事,要知道假如只是易市贸易的话,能够进行直接易市的部落并不多,限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也就是靠近地区的寥寥几个部落才能做到。
  而且能够做到的这些部落,其真正的易市权都掌握在上层王公贵族的手里,对于普通牧民而言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其获利都归于了他们的主子。
  而现在不同,大明商团主动出击深入蒙古,彻底打破了之前的商贸方式,由点转而面,使得蒙古王公无法再垄断商贸。
  这样一来,其获利范围就增加了许多,大多数普通蒙古人也能从中得到利益,这对于普通蒙古人了解大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大明感受到亲近是极为有利的。
  再者,这么多探子深入蒙古,蒙古的地形包括蒙古各部自然在大明眼中没了任何秘密。再加上大明的各种手段,潜移默化之下,恐怕用不了几年整个蒙古就会发生变化,等到哪时候鄂尔泰再要完全控制住蒙古各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一套,在后世并不稀奇,朱怡成也是拿来一用罢了。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是极为罕见的,头脑简单的蒙古人如何能搞得明白大明的用意?恐怕就连鄂尔泰要回过神来也不是短时间能成,而到他真正明白地时候,一切都已晚了。
  此外,朱怡成已经得到了科尔沁部的消息,对于鄂尔泰册封顺义王一事,科尔沁部是强烈反对,并且骂出了鄂尔泰是乱臣贼子的话来。
  这事的发生正中大明下怀,朱怡成已经授意锦衣卫那边进一步跟踪此事,最好能挑动鄂尔泰和科尔沁部之间的战争,一旦双方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对于大明都不是坏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