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656

  口中道着不敢,同时又谦让了几句,不过汪景祺依旧如待长者和老朋友一般尊敬自己,这让井上正岑对汪景祺的第一印象极好,再加上汪景祺和之前来日本的那些将领不同,要知道汪景祺可是真正的文官,而且他还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其他的不说,仅凭这个名头就能让日本各界无比仰望。
  初次见面,双方融洽非常,随后井上正岑邀请汪景祺入住为他精心准备的宅院,等到了地方一看,汪景祺更是满意,指着这处充满唐风的住处感慨了一番,言语中满是赞誉和欣赏,这更让井上正岑为之高兴。
  而接下来,无论是跪坐,又或者奉茶,还是其他,知识渊博的汪景祺都能点评一二,并且句句说到了点子上。井上正岑作为老中同样是个雅人,这样一来更对这位天朝上使亲近几分,接待起来更是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
  当天傍晚,井上正岑以幕府代表身份设宴款待贵客,并特意准备了从江户和京都精心挑选带来的舞姬。
  原本他还担心汪景祺对于这些舞姬的风格有些不适应,毕竟日本舞姬的风格和中原大异,尤其是装扮不同,面涂白,牙涂黑,这种在日本人看之常见的装扮许多大明人并不喜欢,可作为最高接待礼仪,这种安排却是必须的。
  谁想到一见此后,汪景祺反而拍手称赞,说这些舞姬无论是装扮还是舞姿不仅保留着古唐之风,还有着前宋的风韵。甚至就着这,汪景祺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前秦时至今的服饰、容妆的变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许多例子沾手即来,令在一旁陪同的井上正岑是佩服万分。
第1149章
提携提携
  风花雪月一番,天也彻底暗了下去,掌灯后,坐在屋中依旧能看到庭院的景色,日本的庭院向来讲究宁静、朴素、精致、幽玄,再加上引入流水,流水声伴随着丝竹色仿佛从远处传来,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风趣。
  仅仅不到三个时辰,汪景祺就以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洒脱令井上正岑极陪敬佩,再加上酒宴的作用,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放松了许多。
  这时候,井上正岑依旧未忘记自己的责任,试探性地询问汪景祺此次来日本的目的。
  “此次前来只是陛下给予的恩典,我一直听说日本唐风依旧,早就想过来看看了,这一次朝中派人出使日本,就特意向陛下讨了个差事,说实话此次出使其实没什么大事,只是因为朝鲜一事担心日本上下有所想法而已。”
  听到这话,井上正岑稍稍松了口气,日本同朝鲜相隔不远,所以朝鲜的变故日本方面早就得到了消息。
  相比日本,朝鲜一直都是前明的属国,而且还被封为不征之国。至于朝鲜国内,一直也效仿前明,无论是服侍或是文化都以大明为尊,甚至还把自己称为“小中华”以沾沾自喜。
  但就这么一个国家,大明却说灭就灭。虽然现在的朝鲜依旧有着朝鲜国王,朝鲜一国国号也还在,可这些骗骗普通人也就罢了,以井上正岑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他敏锐的政治目光,自然看得明白朝鲜国已被大明并吞。
  说句实话,朝鲜国遭此结果倒也怨不得大明。当年前明时期,作为前明的属国,朝鲜却直接投降了满清,而且后来不仅出人出粮,甚至还出兵协助满清同前明军队交战。
  朝鲜人的这种忘恩负义之举,就连日本人也看不下去,再加上日本人一直都对朝鲜极度轻视,更瞧不上朝鲜有奶就是娘的小人行径。
  而且这一次大明针对朝鲜,说起来也是朝鲜人自找的。朝鲜国内突发的政变,差一点儿使得大明驻朝鲜全权大臣陷在朝鲜,同时朝鲜人还私下偷偷摸摸和辽东的满清勾结,直接被大明拿住了证据。别说是大明了,就算是日本人一旦发现这种问题必然也会严惩不怠,所以说朝鲜国是自取灭亡。
  但话又说回来,朝鲜国亡,作为邻居的日本在幸灾乐祸的通过难免也有唇亡齿寒的想法。而且如今大明多么强大,普通日本人不了解,作为幕府的老中难道会不了解么?
  再加上这些年来,日本向大明开放港口,两国之间来往甚多,大明对于日本国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当然,同大明交往,幕府是获得许多好处的,其他的不说仅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来往使得幕府财政大为好转,此外日本国内虽然产粮,可粮食一直有着缺口,大明商人从南海带来的粮食同样也弥补了日本国内的不足。
  可同时,获利的不仅只是幕府,还有不少地方大名。这同样给幕府带来了困惑,因为幕府其实并没完全控制住日本各地,幕府和地方之间的争斗依旧存在,地方大名的实力增强,对于幕府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些日子,幕府内部也在讨论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大明对日本国的态度,二就是地方大名借日本和大明的贸易来往从而增强实力。
  “不知上国对于日本有何看法。”井上正岑试探地问道。
  汪景祺饮了口酒,放下酒盏笑道:“井上老大人不必过虑,朝鲜国国君昏瞆无能,不识大势。国中众臣心无畏惧,胆大妄为。当年我朝已警告过朝鲜,给过他们机会,可惜朝鲜国却不思悔改,私下不仅同满清勾结,甚至还意图围杀我驻朝鲜大臣,如此狼子野心之辈,我大明自然要惩处一番。”
  井上正岑连连点头,赞同道:“朝鲜人一向就是如此,当年大明给予朝鲜多少便利,甚至还在我日本之上,可朝鲜人却不思其恩,居然做出这等事来。外臣以为大明做的对,的确要严厉惩处。”
  “那是自然,但毕竟朝鲜是当年是不征之国,我朝也不好直接灭其国统,念在其祖宗的份上,我大明只行拨乱反正之举,以待朝鲜日后彻底悔改,再还其政。”
  “自当如此,自当如此!”井上正岑眼都不眨一下赞同道,但他心里却阵阵冷笑,这朝鲜全国都给大明控制住了,眼下的朝鲜国王是大明选出来的一个小娃娃,朝鲜国政全由大明决策,这国虽然名义上还没灭,但和灭了有什么区别?
  汪景祺继续道:“至于日本当然和朝鲜不同,明日两国一衣代水,源远流长。自汉时,日本就来中原,盛唐之时,遣唐使更加深两国交流,如今日本国内唐风依旧,这也是当年流传至今。”
  听到这,井上正岑自豪地露出了笑容,虽然日本和大明国力无法相比,但要以唐风而言的确日本国胜出,这也是日本所自豪的地方。
  “唐之后,中原同日本交流一直未有断绝,有宋一朝,日本同中原亲如兄弟,南宋灭亡时,听闻日本国自国主以下无不悲痛,可有此事?”
  “此事的确有,崖山之战消息传来,日本举国哀悼,上至天皇,下至平民,全部都穿孝服面西而跪长达三日之久。此事日本国内有所记载,没想到上使也知道此事。”井上正岑略有惊讶道。
  汪景祺微笑着点点头,同时又感慨了一番。接着又道:“蒙元后,我大祖恢复华夏,重建中华,只可惜日本国内战乱不休,倒没了当年两国交往之盛。但不管如何,明日两国依旧是兄弟之邦,直至后来因朝鲜之事交战一场,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啊!”
  井上正岑表示赞同,不过他同时也提出那次战争和如今的幕府无关,而是当年关白丰臣秀吉所为。后来丰臣家倒行逆施,穷兵黩武最终被德川家所灭,这才有了如今的德川幕府,而德川幕府上台至今一向对大明礼貌有加,愿同大明继续交好。
  “的确如此,这点我朝也看得清楚。这十多年来,日本国同大明交往日渐越深,也证明了这点。”汪景祺笑着说道,此时此刻井上正岑彻底放下了心。
  “幕府所为我朝看在眼里,日本国为兄弟之邦,两国交往数千年,要论渊源甚至可以说是同文同种。现在我大明国力强盛,纵横四海,开创前所未有之局面,想来日本方面也是清楚的。”
  说到这,汪景祺停下看了井上正岑一眼,见对方默默点头,心中满是得意。
  眼下大明之强盛可以说闻所未闻,日本虽是小国,但作为幕府自然是知道的,再加上这些年大明和日本的贸易不断增加,大明对于日本的影响力也是越大,日本国内对大明有好感者可是不少。
  “我此次奉旨前来,一是安抚日本,以免因为朝鲜一事以至幕府误会。二来嘛,也是为了大明和日本加深长久交往。作为兄弟之邦,友好之邦,日本国小民弱,地方不靖,这些我大明都知道,故我圣上想提携日本一二,以改变日本国力,稳固幕府统治,老大人觉得如何?”
  听到这番话,没有丝毫准备的井上正岑顿时一愣,他一下子有些不明白汪景祺话里的真正意思,至于他所说的兄弟、友好,明日提携这些,更是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第1150章
外样大名
  德川幕府御所。
  十五岁的德川家继端坐在正位,在他的两侧分别坐着间部诠房和新井白石,而在正前,刚刚从长崎赶回来的井上正岑跪坐着,向将军大人汇报和明使接触的情况。
  “明日提携,共同发展?”听完井上正岑的讲述,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搞明白大明究竟想干什么。
  作为将军大人,德川家继自然是不能先开口询问的,其实他也不知道大明准备做什么,不过所谓的明日提携,共同发展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年轻的将军自知自己对政务所知不多,所以还是先听听其他人怎么说。
  “井上大人,大明所谓的明日提携,可有具体说法?”间部诠房开口问道。
  井上正岑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这是他和汪景祺沟通事后写的,虽然不是正式的大明文件,但已体现了大明对日本国的要求,这一次赶回江户,井上正岑正是为了此事。
  接过纸,间部诠房立即细看了起来,看完后皱了皱眉头,随后交给对面的新井白石,等新井白石看完,再递交给德川家继。
  德川家继取过细看,上面列了些内容,其中包括日本和大明加深交流,大明希望日本国除如今开放的长崎等城市外继续开放一些港口,同时提议大明商人和学者等能够有日本国内自由行动的权利。
  当然,大明同时也对日本国进行开放,只要取得大明签证者,就能自由出入大明本土。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希望扩大,双方关税在一定协商后取得一致。
  此外,大明希望在日本本土建立工厂,以增加日本国内原始产品的再加工,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当然工厂既然建在日本,自然会向幕府缴税,这对于幕府的财政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除去商业方面,文化方面大明也希望同日本加深沟通。对于日本的唐风文化,大明方面很感兴趣,而大明如今放眼望世界,其文化也有先进之处,所以两者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文化发展,从而加深两国的关系。
  最后大明提出,为了解决日本国内阶级对立,民众生活困苦的问题,大明可以招募一些日本普通百姓为大明工作,这些百姓的外流不仅能减轻幕府的压力,同时也能根据人口输出为幕府获得金钱上的利益。
  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年虽然最初是大明强迫日本开港,可随着日本开港后日本方面获利不少,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幕府更是在其中捞了不少好处。
  其实在十几年前,幕府为了进行财政改革就实施过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推行下去,反而导致地方大名的反对。
  德川家继成为将军后,恰恰就是幕府新政失败后不久。但随着日本和大明的贸易展开,这些年幕府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好转,而且大明的商品输入包括部分军火输入,也使得幕府能够有力量压制住地方。
  “诸卿觉得如何?”德川家继看到这些东西说不心动是假的,可他也知道在这种事上必须要征询旁人的意见,当即询问道。
  “殿下,臣以为此事不可行。”新井白石首先开口表示发对。
  “哦,为何?”德川家继有些意外地反问道。
  “大明此举虽对日本有些好处,但臣觉得一旦放任大明在国内居留、经商甚至建厂,必然会导致幕府地位不稳。殿下不要忘了,自我日本开港以来,虽幕府获利甚多,可大名那边同样也有获利。”
  “幕府建立以来,自二代将军颁布元和令,地方各大名,尤其是外样大名已失去了往日权势。但殿下应该清楚,自关原合战后,外样大名对于我德川幕府一直耿耿于怀,尤其是加贺藩、萨摩藩、仙台藩这三藩。”
  “开港以来,此三藩私下同大明进行贸易,尤其是萨摩藩依仗地利之便通过琉球获利丰厚。一旦再放开日本门户,不仅三藩必然实力大增,其他外样大名自不甘落后,到时候元和令将名存实亡,幕府如何控制局势?”
  新井白石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二代将军颁布元和令就是为了限制地方大名势力,尤其是外样大名。
  德川幕府自关原合战后,打垮了丰臣家,从而获得了控制日本的权力,这也是德川幕府建立的基础。
  但是关原合战,德川家并没有彻底消灭原本属于丰臣家的大名力量,其中三藩实力是最为强大的,也就是新井白石所提到的加贺藩、萨摩藩、仙台藩这三藩。
  这三藩中,加贺藩是前田氏的领地,是领有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的三国大半作为领土的大藩,其领一百二十万石,是所有大名中最多的一个。
  萨摩藩的岛津家拥有有七十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家有六十二万五千领地,三藩加起来足有二百五十二万五千石领地,如此庞大的实力德川幕府虽控制了日本政局,但也时常防备。
  德川幕府对大名采取的政策一向是善待亲藩、依靠谱代、打压外样。
  新井白石担心日本一旦开放,就会给这些外样大名带来发展的机会,这对幕府是极为不利的。
  “新井大人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臣倒有另外看法。”正当德川加继琢磨着新井白石的这番话,觉得外样大名不能不防,向大明开放日本的确有这样的弊端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间部诠房开口了。
  “殿下,新井大人所顾虑的只是对外样大名的防备,这点臣是认可的,但同时臣又不得不提醒,以目前日本国同大明的开放,外样大名同样在私下进行贸易,而且这种贸易幕府很难拦住。”
  “其他的不说,仅仅萨摩藩,当年萨摩藩因琉球一事被幕府惩处后,而如今却私下同琉球来往,要知道琉球现在已是大明领土,萨摩藩所为完全跳开了幕府控制,私下获利甚厚。”
  “其他两藩同样如此,长崎等地都有代理两藩的商人存在,除非幕府完全和地方大名撕破脸,要不这些是根本控制不住的,尤其是牵涉到大明一方,一旦幕府强行颁令限其交易,不仅会惹恼大明,更会让其他外样大名对幕府产生不满。”
  “何况,眼下大明国力强盛,不久前又直接灭了朝鲜一国,一旦幕府直接拒绝万一大明提兵日本,以其军力强大,日本很难抵挡,幕府统治就危危可及。依臣看来,堵倒不如疏,大明的要求自然是不能完全拒绝,但也不能全部同意。倒不如答应部分条件,适当地继续开放部分城市,而且这些城市必须要绝对控制再幕府手中,如此以幕府来讲自然是获利最大的,到时候就算外样大名从中获得好处也远远比不上幕府,同时也能就此安抚各大名。”
  这一番话让众人沉思起来,一时间御所内一片宁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