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656

  原本关念祖以为自己的未来就是如此,等到年老儿孙缠膝的时候,自己的字号能够名扬福州甚至整个福建就心满意足了。但谁都没想到,这天下突然风云突变,朱皇帝在江南崛起,早就亡了的大明又回来了,而且没几年功夫,满清一败再败,转眼间天下就换了主人。
  对于关念祖来讲,谁当皇帝其实和他没太大关系,他这样的小商人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就行。可很快他就感觉到了大明和满清的不同,大明不仅取消了四民政策,甚至还鼓励发展工商,而且大明并不同满清那般锁国,展现出了对外的进取和开拓精神。
  这些,对于作为商人的关念祖来讲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朝廷的政策改变,使得商人的生意好做了许多。再加上扩张海外,更让商品能够直接通过海洋远销他国,其带来的利润远比普通买卖多上几倍甚至几十倍。
  福建一地,向来就是出海讨生活的地方,前明时期那些纵横四海的海盗、海商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福建,由此可以看到福建人从骨子里有着进取精神。作为福建人中一员的关念祖自然也是如此,商业嗅觉敏锐的他察觉到了大明的政策变化,花重金搞了一条能出海的船,利用他铺子里的商品做起了海贸的生意,几回下来赚得盆满钵满,其获利远远超出正常经营的数十倍。
  关念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知道现在的获利仅是一时,等到海贸大肆扩张后,其利润自然会下降。所以赚到钱后关念祖没有满足,更没花天酒地,而是拿着钱去购买了大明海军退役的战舰,把战舰改造成武装商船,继续扩张他的对外贸易。
  几年前福建案出,关念祖因为经商本分,从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他没有牵连其中。而且借着福建案后福建几大商家遭受重创的机会果断出手,不仅拿出了所有资金,还找人借贷了一笔巨款展开收购,从而使得他的商行快速壮大,名下拥有大小商船达到了七艘之多,一跃就成了福州举足轻重的大商行之一。
  接下来的两年里,关念祖的船队来往于南海各国和日本、琉球、朝鲜等国,再加上他收购和成立的纺织工坊、瓷器工坊等,经营红火,其资产如吹气球一般快速膨胀。
  之后,关念祖觉得南海竞争太大,这时候恰好朝廷决定向新明移民的命令颁布,嗅觉敏锐的关念祖仔细盘算后果断消减了南海贸易,调集船只开拓新明贸易。
  不得不说,关念祖的眼光很好,新明贸易虽比不上南海贸易安稳,毕竟新明离大明太远,一来一去就是半年多的时间,而且海上行舟祸福难料,船只出事无法避免,可新明贸易不仅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其利润也远在南海贸易之上,再加上关念祖借新明贸易的机会开始入手粮食、矿产等生意,还承接了朝廷部分移民运输业务,使得他的买卖越做越大,已成了大明和新明贸易商行中除宁波大商行外最大的私人商行。
  这一次,关念祖亲自带船队前往新明,按理说他这个大东家没必要冒险远航,可这一回因为新明那边有一笔大买卖要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关念祖特意亲自走这一趟。
  历经两个月的航行,望海城终于在眼前了,不过关念祖的船队并不打算在望海城停留和贸易,仅仅只是在望海城港口的锚地稍作补充,随后继续南下前往太阳城,而太阳城才是他此行的第一站。
第1137章
新明新政1
  太阳城,关念祖不是头一回来了,虽说船队每次来往新明,关念祖作为大东家自然是不可能回回往返的,不过自头一回前往新明到现在,关念祖走了三个半来回。
  相比第一次来到太阳城,每次再抵达太阳城时都能发现这座城市的变化。可以说关念祖是看着太阳城由一个简陋的城市框架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今的太阳城占地比最初大了三倍,最初用木头和泥土搭建的城墙也早就被整齐的巨石给取代。
  尤其是城外的码头,更不知道比最早时完善了多少,在关念祖看来虽还比不上厦门,但以新明这边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迅猛,估计等他下次来得时候就又不一样了,说不定不仅等同厦门,甚至还有可能超越,成为和宁波、上海这样的巨港。
  按程序入港驻船,随后在市舶司办理手续,完成后就能靠港上岸。
  这些程序关念祖自然是熟悉的,不过这一回他发现市舶司的手续办理比以往多了几道,不仅要验看公文,还要对船上人的身份进行详细核对,并且核查所载货物以登记备案,甚至针对一些货物进行缴纳税款手续。
  “我等从大明过来,也要缴税?”关念祖心里有些不舒服,以往大明来往新明是不用缴税的,只要货主能够提供证明货物来自于大明的文件即可。可现在见市舶司这个态度,关念祖神色不悦地问了一句。
  对于关念祖来讲,他只是想要一个说法,毕竟他现在不是当年的小商人,这些年在大明和新明两边置下了极大产业,而且在和朝廷合作移民运输的过程中也同朝廷相关部门建立了较好的渠道。
  在他看来,市舶司这个举动完全是违法法令,自然真要交他还是会交的,不过事后肯定会把这件事给投诉上去,以大明目前吏治和法律森严,他就不信没人管这事,何况关念祖身上还有民爵在身,哪怕告到京师他都不怕。
  “关爷,这是总督衙门的新规矩,关爷来得巧不知也是正常,其实这缴税并非是所有货物全部缴税,而是有针对性的,您看看这个就明白了。”市舶司的小官认识关念祖,自然知道关念祖的身份,听关念祖如此问连忙解释了几句,随后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来,同时又拿出了盖了总督衙门的公文给他看。
  关念祖接过,先看了公文,果然和对方说的一样,这是新明总督衙门颁布的公文,上面写的明明白白,针对部分货物入新明必须缴税,而下面的日期来看,颁布这条命令的时间正是他的船队出发在海上的时候。
  接着,关念祖翻开那本小册子细看,看了几页后原本不悦的神色渐渐平复了,同时也明白了对方所说针对部分货物缴税的意思。
  原来新明总督衙门的这道命令倒不是为了重复缴税,而是为了用这办法来控制进出新明货物的行政调整。
  毕竟新明虽远在海外,可依旧是大明的国土,根据朝廷法律,大明国土内物资流通只需要缴纳正常税款即可,不可地方私下设关收税,一旦发现国法处置。
  如今大明的税法是朱怡成确定下来的,其目的是改变以往从一地至另一地多次重复收税缴税,以至于限制商品流通控制地方物价,并且防止地方官员借此敛财腐败,中央反而收不上税款的弊端。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如今大明的税收政策已经等同于后世税收形式了,收税部门全部由中央户部派遣,同地方行政分离,所收税款按三比七的比例,前者入藩库以供地方,后者直接纳入户部为中央财政。
  正是这种税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大明商业的繁荣。同时,大明取消了以往针对勋贵阶级和官员的免税政策,堵住官身私运的漏洞,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没有免税特权,只要经商就必须正常缴税,这样一来避免税收流失,也能控制商业竞争中的不平等。
  除去商业方面,在其他行业同样也是如此,再加上大明在商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幅度消减了农业税,大大减轻种地为生的农民负担,缓和潜在的社会矛盾。
  这一次新明总督衙门颁布的公文并非是要重复征税,而是因为新明和大明的不同采取的一种税收调整政策。因为新明是大明的新领土,自大明在新明立足以来,前后仅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新明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已是一个奇迹,但随着新明的发展,一些弊端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明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导致新明和大明本土的不等。
  如今支撑新明的产业分别是矿产、冶炼、农业、渔业、畜牧这些,除去这些支柱产业外,其他的产业限于原料和规模的原因仅仅只是极少部分。所以新明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本土,许多日用品,甚至原材料和成品都要从本土运输,这也是关念祖看中新明市场,并且在如此短时间内依靠新明航线赚取巨大利润的原因。
  虽都是大明领土,但由于距离,许多在大明普通的货物甚至不怎么值钱的货物往往在新明能够卖到高价。这些年来,不仅是关念祖,其他一些眼光敏锐的商人也注意到了这点,从而加入了新明贸易。
  但是商人的本质是追逐利益,对于商人来讲什么东西利润高,他们就会做什么买卖。所以新明贸易同样也是如此,相比一船新明需要的原材料或者普通货物,一些奢侈品和其他并非必须的产品反而利润要大许多,要知道新明可是同法兰西、英国、西班牙这些国家接壤,各自之间有着商品流通,把这些货物运输到新明不仅能直接在新明卖个好价格,甚至还能借新明这边的地理优势直接销售给外国人,就算到时候缴纳部分出口税款相比在南海交易反而利润更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明总督衙门为了考虑到新明的发展和限制一些不是必须的货物流入,从而出了这个新规定。这个规定中包括那本小册子里详细注明了什么货物是免税的,什么货物需要缴纳税款,而这些需要缴纳的货物的税款比例是多少等等。
  不得不说,总督衙门制定这个政策考虑非常周全,是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商人向新明多输送必须货物,而不是把新明当成一个倾销点或者对外贸易的中转站,从而影响到新明的发展和未来。
  看完后,关念祖之前心中的不悦顿时烟消云散,作为白手起家的大商,关念祖可不是鼠目寸光之人,顿时明白了新明总督衙门的真正用意,而且新明总督衙门公文写的明白,这命令的颁布已得到了朝廷的同意,从法理来讲是完全合法的。
  再说,关念祖和其他商人不同,他从当初由南海贸易转为新明贸易的时候看重的不是短期获利,而是长远利益。
  如果不是这样,关念祖也不会在初期大明对新明的开发和移民过程中如此上心,并且投入甚多,甚至还在新明设置商行分部、商铺和工坊了。
  在关念祖看来,新明这个地方才是他大展身手的天地,所谓一张白纸好作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关念祖在新明贸易中虽然对于高利润产品也有追求,可并不占他贸易的多数,反而是其他货物是他的着重点,从这点来看不得不承认关念祖的眼光独到和思绪长远。
  从这些来看,新明总督衙门的新令对于关念祖来讲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对他原本的计划而言反而有好处。想到这,关念祖不由得心中暗暗称赞,神色也变得轻松许多。
第1138章
新明新政2
  新明新政2
  新明总督已经换人,由于新明远在海外,所以新明总督的更换在大明普通百姓中并不了解,毕竟这种事离得他们太远太远。
  但关念祖可不是普通人,作为来往大明和新明的大商,对于朝廷许多事自然是了解的,何况接替新明总督的不是普通人,是原军机大臣,海军统帅王东。
  关念祖因为配合大明向新明的移民,同时承担部分输送物资的原因有幸见过王东一面,对于这位王帅可是记忆深刻,不过他怎么都没想到,仅仅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王东就在新明颁布了新律,对于这关念祖心中佩服万分,不得不承认王东虽是军旅出身,可在政务上也有独到之见,怪不得圣上当初会让退出军机的王东远赴新明。
  办完手续,关念祖的船队正式通关,关念祖也安心由港口前往太阳城。此次前来新明,他会先在太阳城呆上几天,视察自己在太阳城的一些产业,同时安排货物的卸货、入库、销售等工作。
  做完这些后,关念祖会由太阳城去平夷城,随后还会到东边和南边的几个城市转一转,然后再考察一下各处庄园的情况,以为他后续商业规划做好准备。
  入了太阳城后,关念祖又发现现在的太阳城和自己之前来时的不同。街面显得比往日更为繁华,同时也更井井有条,再加上城中多了些身穿制服的衙役,据说这是总督衙门特意安排的,为的是维护城中秩序,同时保证城中治安。
  除此之前,城中原本工商、民居混杂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按照总督衙门的新条例,各城将对工商和民居进行重新划分,街道和建筑也需进行改善,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提前在地方衙门备案,按照其用途得到批准后方可修筑,从而改变当初发展无序,日趋杂乱的现象。
  这在于关念祖看来同样是件好事,新明作为大明的新领土,这些城市从无到有也不过不到十年的时间,起初为了占据领地和扩张,新明总督衙门对于城市的管理除了军事方面外,其他方面更多的只是粗放式的管理,所以导致许多方面的不足。
  再者,之前总督潘梦园并没有政务经验,手下也没有政务方面得力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是难免的,何况潘梦园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疆土开拓、对外战争和处理印第安人事务中,顾此失彼也是难免。
  何况潘梦园这么做也没错,大明占据新明的时间太短,许多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对于大明而言,潘梦园在新明做的一切已经很是不错了,短短数年时间就为大明拓疆万里,占据了这么大的一片国土,而且还顶住了法兰西和西班牙两国的进攻,使得新明局势稳定。
  再加上对于印第安人的吸收、同化、征服,也使得新明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这也是大明虽然在新大陆是后来者,却在短短数年中做到了相比西方国家几十年的成绩,其功不可没。
  而现在新明的领土除去比较寒冷的北方外基本固定,东边、南边都已同法兰西、英国、西班牙三国殖民地接壤,除非大明同这三国展开战争,要不对外扩张已基本停止。
  既然前进的步伐停了下来,那接下来就是消化这些年的成果了。前面说过,新明作为开拓的新领土,其产业解构远不如本土,目前除农业外,新明的支柱性产业只是矿业、冶炼、造船、农业和原材料等,而且因为下游精细加工行业少之又少,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王东担任新明总督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新的市舶司条例,用行政手段来影响商业贸易,从而达到调整新明产业结构。
  现在,摆在王东面前的一份东西是他这些日子召集幕僚和下属对于新明各地收集的数据报告,其中一半是各城镇的工商、人口数据,另一半是各地庄园包括印第安人聚集地的产业结构和人口数据汇总。
  这份东西王东已看了两遍,如今已在看第三遍,同时手中提着支笔,在数据中的部分画圈注明,随后再在另一张纸上进行抄写。
  过了许久,王东终于看完了第三遍,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随后端起边上早就已凉了的茶盏喝了口。
  歇息了会儿,王东又拿起刚才自己整理的另一张纸看了起来,看完后微微摇头轻叹了声。
  在大明之时,他并不觉得主政新明有什么难度,毕竟自大明在新明登陆至今,传回大明的都是好消息。
  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人口激增,又或者矿山开采还是农庄分设等等,至于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新明的军事说句实话搞得的确不错,虽还比不上大明本土新军,但相比也相差不远,再加上之前对外战争中虽没打赢,可毕竟奠基了新明领土所属,使得新明对西方三国展露了其军事实力,以至于大明在这片大陆彻底站稳脚跟。
  作为前军机大臣,王东虽然主要负责海军方面,但这么多年下来对于政务也不陌生。再加上这些信息,所以在前往新明的一路上王东还是很有自信的,自觉得新明的政务极好处理,一方面按部就班,另一方面深入调整,自然水到渠成。
  可直到王东真正坐上新明总督这个位置后才发现新明政务的不足之处,看似蒸蒸日上的新明其实有着诸多问题,其中产业结构的单一和不足就是一个极大问题,而且新明政府对于地方控制力的不强同样造成一些不好的问题存在,再加上吏治上的粗放,使得官员包括吏员职权不明,执行力不足,甚至产生部分腐败。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王东注意到新明政务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也明白如果无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话,那么随之任之下去,虽然以新明的广阔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至少再数十年内依旧会呈现繁荣景象。
  可要知道这种繁荣是畸形的繁荣,并非是大明所需要的。假如大明仅仅只是把新明作为殖民地来管理的话,那么这样的繁荣倒也没什么问题,至少一代甚至两代人新明依旧可以保持这种繁荣。
  但王东清楚,假如长远下去,等新明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繁荣就会走向衰败,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强盛,新明内部各种矛盾也将开始激化,等到那时候要再解决是千难万难。
  此时此刻,王东终于明白朱怡成当初为什么会挑选自己作为新明总督的人选,而且在离京时又同自己长谈了。想到这,王东不仅佩服朱怡成的远见,同时又觉得自己肩膀上的重担更重了几分。
第1139章
新明新政3
  原本王东在新明是打算先行设省后再处理其他事务,但到了新明后诸多问题的出现让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也就是暂缓设省,先理清新明民政后再施行。
  何况,如今新明的地盘可不小,包括了后世的西北至阿拉斯加,后世的加拿大西部育空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北地区的近半、艾伯塔省、后世的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他拿州、怀俄明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再加上加利福尼亚大部分地区。
  这么大的地盘,如何设省,又如何划定省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民政方面的人手奇缺,王东根本没办法马上入手。
  为了这件事,王东自己带来的夹袋人手再加上原本新明总督衙门的官员根本无法完成,所以他已行文本土,上书朱怡成要求尽快从本土调配官员,以充不足。
  “大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