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656

  怡亲王对于阿扎兰的判断能力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要知道这事他们也是刚刚知晓,而阿扎兰却是因病昏迷几日,这才刚苏醒而已。
  一个病人,刚从回昏迷中醒来,却马上就猜到出了大事,并且抱着残躯赶来议事,大清有如此臣子真乃大清的幸运,更是他怡亲王的幸运啊!
  可惜,阿扎兰的身体已到如此地步,他的时日不多了。一想到这,怡亲王心中就悲切不已,并有着无限的惋惜和无奈。
  “大明昨日出兵了……。”怡亲王叹了口气说道,接着看了眼在一旁的嵩祝,示意他来讲。
  当即,嵩祝说起了现在情况,正如怡亲王所说的那样,大明昨天出兵山海关,明军领军之人是大名鼎鼎的董大山。
  明军精锐自山海关出后,并未有直接长驱直入,而是稳扎稳打,朝着盛京方向推进。一日之间行军三十里,然后安营扎寨,摆出了一副以势压人的姿态。
  清军方面一直着重注意这山海关这边,自然也是早有准备。可面对大明的强军,清军并没莽然交战,仅是小规模的接触后就向后退去,并且把情报及时传回了盛京。
  得到消息后,怡亲王立即招人前来议事,这一议就是一整夜,而在阿扎兰来到之前,他们刚刚议完。
  “看来我们都上了那位朱皇帝的当……。”阿扎兰轻叹了声,既然大明已经出兵,那就等于之前所谓的假降谋划早就被对方看穿了。自己这边原本以为能够用这手段拖延时间,谁想到那位大明天子反而将计就计,表面上让其首席军机大臣同己方商谈,但实际却依旧没有放弃攻击辽东,突然出兵。
  阿扎兰的话让怡亲王神色一黯,在几日之前他们还很有把握能够用这办法拖住大明,可没想到情况居然会如此发展。
  “此事谁都不愿看到,你也不必过于担忧,毕竟这种事主动权不在我等手中。”因为担心阿扎兰会自责,为了安他之心怡亲王连忙安慰道。
  “王爷的好意奴才明白,此事既然如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亏得我等还有后手,如今情况王爷打算如何处置?”
  阿扎兰的心态倒好,虽然这个计谋是他出的,也是他代为执行的。而现在当初的安排已经被大明看破,大明丝毫不在意什么投降不投降的,直接重兵出了山海关,当初的安排也就没了用处。
  不过因为朝鲜那边的内乱,阿扎兰心里还有点底气,至少目前还没完全失去主动,因为朝鲜的布置导致牵制了明军一部,这说起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所以说,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明军的攻击,阿扎兰关注的是这点,当即向怡亲王询问。
  对此,怡亲王回答了阿扎兰的问题,告诉他自己已经做了安排。大明从山海关的军力虽强,可是孤军前来,怡亲王还是有几分把握挡住对方的。所以他准备让嵩祝领兵前往,不为破敌,只为骚扰,伺机而出,以断起粮草后路。
  同时盛京做好随时大战的准备,让明军瞧一瞧大清儿郎的本事。至于吉林将军那边,将同嵩祝打配合,只需找机会一举切断明军后路,明军纵然强大,那也是无水之苹而已。
  听完怡亲王的讲述,阿扎兰虽然认可他的战术方针,但是却依旧心中担忧。
  “王爷,盛京这边的其他安排呢?奴才记得之前提醒过王爷,不知王爷……。”阿扎兰没有把话说全,但他的意思怡亲王心里很是明白。
  “放心吧,本王知晓你的意思,明军势大,直接击破并不容易,一旦兵临城下恐怕盛京不能再守。本王已安排盛京这边开始逐步撤离了,先向北走,之后部分撤往黑龙江,另一部分向蒙古方向撤退……。”
  听到怡亲王这么安排,阿扎兰终于放下了心。在之前他们就讨论过,以辽东的兵备要和明军抗衡恐怕也就月余的时间。明军的力量太强大了,辽东的清军虽然在怡亲王手里训练多日,算得上精锐异常,同时也装备了一些新的火器,可就算这样要正面抗衡明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辽东,盛京是大清的中旧都,其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不同一般。但在这种情况下,盛京死守得不偿失,一旦辽东的精锐部队完全在盛京被打垮的话,那么大清就失去了控制辽东的余地,再无可能翻身。
  之前阿扎兰就劝过怡亲王早作打算,其道理也是因为这些。而怡亲王分明是听了进去的,这让阿扎兰心生欣慰。只要清军不和明军硬碰硬,以辽东之地和明军周旋,那么大清就还有机会。
  而且,现在怡亲王安排的极好,嵩祝和吉林将军不正面同明军交战,只是伺机而动,以断其后路,这点阿扎兰是认可的。
  这样一来,既能拖住明军前进的脚步,能多给予盛京一些时间,二来也可以尝试着是否有击败明军的可能性。哪怕这种可能性极小,可机会总有存在,就算极其细微也是值得一试。
  由于阿扎兰的身体原因,从家中被抬到这里颠簸一路,再加上支持着精神说了这么多话,很快就感觉到疲惫无法支持。
  见此,怡亲王果断让阿扎兰直接在自己王府住下,好好修养。至于其他之事他们自会处置,听到这,阿扎兰微笑着点点头,随后再也支持不住,沉沉睡了过去。
  当日,嵩祝就出了盛京南下,而盛京这边也在怡亲王的安排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这一切看似井井有条,都在掌握之中,可谁都没想到的是,当第三天的时候,怡亲王派往吉林将军的人快马加鞭赶回了盛京,带来了一个令人惊愕不已的消息。
  “你说什么?明军已从朝鲜出兵?这……这怎么可能!”
  听到这消息,众人同时大惊。朝鲜不正是内乱么?明军怎么就从朝鲜出兵了呢?而现在由于明军从朝鲜出兵,吉林将军那边自然不可能再依之前计划同嵩祝配合了,因为他要面临的是朝鲜明军的攻击。
  这个突然事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更不明白明军如何会从朝鲜出兵的道理。难道明军就不担心朝鲜国内大乱,从而没了后路?这个问题没人能想得通,就连阿扎兰也百思不得其解。
  “王爷,需立即让嵩祝回来!”阿扎兰虽说惊愕,可心里依旧保持着冷静,急忙开口道。
  怡亲王脸上有着极度不甘,可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现在明军不仅从山海关出兵,同时又从朝鲜出兵,那么之前让嵩祝和吉林将军两部伺机而动,以断明军后路的计划已不可能了。
  嵩祝一支孤军,没了吉林方面的协助,一旦被明军抓住尾巴就会遭受极大损失,万一嵩祝大败,甚至直接丢了这么一支部队,对于辽东的损失是极大的。
  点点头,怡亲王最终同意了阿扎兰的建议,立即下令让嵩祝马上返回,同时对于朝鲜明军一事忧心忡忡。
  而此时此刻,阿扎兰更是紧皱眉头,思索着朝鲜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明明朝鲜已经内乱,明军又会突然从朝鲜出兵呢?难道说明军是准备孤注一掷,不管其后路了?
  不!这不可能!阿扎兰立即就否定了这个可能,明军又不是傻瓜,在后路不稳的情况出兵,一旦没了后勤这些明军不等于自寻死路么?
  打仗不可能这么打的,明军如果这么莽撞那也不会取得中原,把大清逼到这个程度了。
  明军既然现在敢从朝鲜出兵,肯定是有着底气的,难道说朝鲜的内乱已经被明军平定了?
  一想到这点,阿扎兰心中又是疑惑万分,这也不可能啊!朝鲜内乱如何,阿扎兰是最清楚不过的,朝鲜虽然是小国,可三千里江山也不是随便说说,地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要想平定哪里有这么容易?
  可假如没有平定叛乱,明军所依靠的又是什么?阿扎兰的脑袋中顿时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清楚,随着他的思索,心中的焦虑也是越甚,一急之下,心头一痛,情不自禁张口就吐了口血,看着鲜艳夺目的鲜血由口而出,阿扎兰先是一愣,紧接着目光中神色黯淡,精神仿佛一下子从身体中被抽空了,在怡亲王的惊呼中,整个人就朝着一旁歪去。
第1073章
威信打击
  朱怡成的心情不错,这两天来的都是好消息。
  先说云南那边,岳钟琪的大军已经攻进云南,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攻势,压得清军节节后退。
  倒不是岳钟琪不想一口气快速解决云南问题,主要是云南和贵州一样地形复杂,再加上云南的民族问题严重,大明在云南的基础薄弱,为确保万无一失,岳钟琪这才使用稳扎稳打的战术。
  毕竟对于大明而言,拿下云南不是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冒险。而且朱怡成之前特意交代过岳钟琪,打云南的同时想办法处理好地方,以此为大明拿下云南后推行改土归流的方针,而从现在看来,岳钟琪做的不错。
  云南的消息仅仅只是让朱怡成放心而已,最为令他高兴的还是辽东战场。不久前,明军正式出兵辽东,布置好的明军主力分两路进军,一路自然是山海关的董大山所领的精锐,而另一路就是朝鲜的明军了。
  对于辽东之战,久未上战场的董大山早就摩拳擦掌了,其部出了山海关后一路向北平推,短短几日就收复了锦州等地,而朝鲜的明军攻进吉林后,压得吉林的清军步步后退,随后同山海关的明军形成钳形姿态,一左一右,朝盛京压去。
  山海关的明军暂且不说,对于董大山的部队朱怡成是很有自信的,要知道这支部队是攻击辽东的主力中的主力,集中了北中国近半的精锐部队,再加上董大山这样的将领领兵,打辽东清军不在话下。
  而让朱怡成高兴的是朝鲜的明军,当朝鲜内乱之后,朱怡成虽做了一系列的处置和调整,可一直担忧朝鲜明军无法顺利出兵。而现在,朝鲜明军非但按原计划出兵,甚至还打的很不错,这就不能不提已经到了朝鲜半个多月的祝建才了。
  朱怡成这次让祝建才去朝鲜,其实在朝中被许多所不解,甚至有人觉得祝建才此人不堪大用,派他去朝鲜不仅无济于事,甚至会闹出问题来。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不少,毕竟祝建才的出身是很大问题,作为曾经占据中原的义军首领,祝建才在义军中的名声并不好,而且此人狡诈多变,更为许多人所不耻。
  当朱怡成突然决定任命祝建才为朝鲜总督,并授以稳定朝鲜的大权后,反对者可是不少,可这些反对的声音都被朱怡成直接压了下去,用最短的速度下旨,接旨后祝建才也未在京中停留,直接火速赶往朝鲜。
  但谁想到,祝建才到了朝鲜后的确是闹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过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祝建才所闹出来的问题对于朝鲜是件坏事,可对于大明却是好事。
  南港登陆后,祝建才根本就没去汉城,而是在南港开始了他的行动。
  造反起家的祝建才搞这一套是轻车熟路,他直接在朝鲜一方面散布谣言,以挑起朝鲜各阶级的对立,同时又以大明驻朝鲜总督的名义告诉朝鲜百姓,大明支持朝鲜百姓打土豪分田地,直接把朝鲜原本就极为激烈的阶级矛盾浇了一把油,令起熊熊燃烧。
  一直以来,朝鲜的阶级对立情况严重,朝鲜民众的生活极其困难,整个朝鲜都被李氏王朝同其地方大族、士族所掌握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极为困苦。
  何况,朝鲜原本就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地方,耕种土地出产不多,再加上各阶级的压迫,民间失地甚至破产的老百姓和中小地主比比皆是。再加上这些年,朝鲜政治动荡不安,民众生活更是在生死线上徘徊。
  祝建才这一挑唆,可谓正中朝鲜普通百姓的所想,再加上那些中小地主对大地主和大宗族的强烈不满,矛盾加剧之下,瞬间就引起了连锁反应。
  当火烧到一定程度,量变就引起了质变,何况祝建才还以朝鲜总督的名义直接为这种行为做了背书,再加上之前大明在朝鲜宣布的移民令等,更使得那些原本懦弱的普通百姓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燎原之火就此燃起。
  之后,一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整个朝鲜,除了汉城和平壤两大都城,再加上保证北上的通道外,其余地方一夜之间就翻天覆地。而这一次朝鲜大乱,并非是针对大明,反而是针对朝鲜国内的权利阶级,虽然那些原本叛乱的地方势力惊恐万分,意图强压这些乱势,可火已经烧起来了,凭着他们的能力如何能办得到?何况后面还有大明的影子在。
  不到十日,祝建才就借着这把火几乎席卷朝鲜,不仅令大明得到了绝大多数普通朝鲜人的拥戴,更用这一手把朝鲜地方大族、士族力量几乎一扫而空。
  再加上抄没对方家产,除去土地直接分于普通百姓外,其财富获利更是不计其数。
  而现在,这把火还在继续,以祝建才的所为来看,不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他是不会罢休的,这对于朱怡成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当消息传到大明,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尤其是那些得知朱怡成把祝建才派到朝鲜而持强烈反对意见的臣子更是面面相觑,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居然还能有这种操作。
  相反,军机处的几位大佬倒是意外的沉静,即不评论什么,也不对此表态,仿佛这件事什么都未发生一般。可其实,这件事对于军机处诸位的冲击是极大的,其中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心中更是有着深深的挫败感,再加上大明出兵辽东的直接行动,使得他之前意图以不战而拿下辽东的谋划全部泡汤,这更让史贻直心态有些失衡。
  这几日,史贻直在军机处明显有些恍惚,甚至对于前线发来的军报也不作什么评论,只是拿于众人商议后再转呈宫内。
  对于他的这种反常,其他人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毕竟在之前一直建议同辽东满清谈判的人是他,可现在皇帝直接下令出兵,可以说让他之前的谋划全部落空,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清楚。
  “还是大人高瞻远瞩,史贻直此人一向自命不凡,如今却跌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看来用不了多日这军机处就是以大人为首了。”江道蠡笑逐颜开地对蒋瑾说道,神色中极为高兴。
  “这种话以后不用讲了,不好!”蒋瑾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提醒了对方一句。
  “是是,大人说的极是,在下只是为大人高兴罢了。”江道蠡如今是铁道部的尚书,更是蒋瑾的心腹,自然知道蒋瑾是担心这些话一旦传出去会落人口舌,当即连忙说道。
  “史大人还是有能力的,更深得皇爷的看重,再者他是首席军机,军机处的作用是为皇爷参赞,既然是参赞,各有意见不同也是自然。何况当初皇爷也未对史大人有什么异议,无论是当初或是现在,一切都是为了我大明而已。”
  蒋瑾这番话让江道蠡连连点头,同时心中暗暗佩服,怪不得蒋瑾能居如此高位,而且坐到离首席军机一步之遥的地步,考虑问题更比自己深谋远虑,而且顾全大局。
  其实,蒋瑾心中是乐见到史贻直现在处境的,虽然朱怡成并未责怪任何人,甚至在表面上依旧重用史贻直,可仅仅凭着辽东一事,蒋瑾就清楚地明白在朱怡成的心里对于史贻直的不满了。
  要不然,朱怡成也不会直接绕开军机处,直接下达攻击辽东的命令,而这道命令的下达也等于说对于史贻直之前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为全盘否定,所以史贻直这些日子才会神色恍惚,精神萎靡不振。
  可不管如何,眼下史贻直依旧在首席军机之位坐着,对于朱怡成极为了解的蒋瑾自然明白只要朱怡成不正式下旨更换军机人选,那么史贻直还会继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朝政稳定,同时也是为了皇帝自己的面子,毕竟当初选史贻直为首席军机大臣是朱怡成的决定,而现在时间仅仅才几个月,一旦这时候换人等于承认自己用人不当,这对于皇帝的威严是一个严重打击。
  可就算这样,经历这事后史贻直在军机处的威信不比从前是肯定的了,蒋瑾也能借此更进一步以竖立他在军机处的威信。但这些事可以做,却不能说,深知朱怡成性格的蒋瑾心里很明白,当年他正是过于自信这才吃了亏,要不然早就入军机了,而现在蒋瑾经历多年磨练也成熟了许多,看待问题更有了自己的深思熟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