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656

  朱怡成微微皱起眉头,史贻直回答问题把庄岩抬出来,这分明就是推卸责任,作为首席军机大臣非但没有担当,而且还在君前问讯中首先考虑到自保。如此,再加上之前史贻直的所为,说句实话现在朱怡成对这位首席军机心中已是极度不满。
  更关键的是,按照史贻直的想法,由平壤回军出兵平定朝鲜内乱,那么辽东战略又如何?难道辽东就不打了么?
  对此,史贻直表示,既然辽东满清已主动投降,眼下军机处已在同对方接触,商议接收辽东事宜。所以说,辽东之地不费刀兵直接拿下的可能性极大,既然如此那么辽东战略根本就没必要存在,朝鲜驻军完全可以放弃之前的辽东计划,直接先处理朝鲜内部的乱局。
  对于这个判断,史贻直很是有信心,同时还主动向朱怡成汇报了下同辽东满清接触的细节,说到此时史贻直甚至神采飞扬,仿佛辽东已归大明一般。
  听到这,朱怡成心头的火差一点儿没压住,亏得他这些年养气功夫好,再随着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和年龄渐长,朱怡成的城府也越深,这才没有直接训斥史贻直。
  可就算这样,朱怡成的脸色依旧露出一丝不悦,静静地等史贻直把话说完后,朱怡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只是说了声朕知道了,随后就让史贻直先回军机处拿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再议。
  打发走了史贻直,朱怡成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抬手就把桌案上的奏折全部扫在了地上,随后起身一脚直接把一旁的矮凳踢翻。
  从来没有见朱怡成发过这样的火,站在不远处的小江子连忙把目光移向另一旁,装着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一般。
  生了一阵子的闷气,朱怡成重新坐回了位置,这时候小江子这才轻走轻脚地过来把歪倒在地上的矮凳扶起,然后又把散落一地的奏折重新收拾好。
  “小江子!”
  “奴婢在。”
  “你觉得史大人如何呀?”朱怡成幽幽问道。
  小江子顿时觉得全身汗毛直立,连忙跪倒在地磕头道:“皇爷,奴婢只是伺候皇爷的下人,只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对于其他奴婢一概不知,也不敢知……。”
  “哈哈!哈哈哈!”听着小江子诚惶诚恐的回答,朱怡成突然间就大笑起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还有些烦躁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你倒是知道何为本份,嗯,这个回答不错,朕很满意。”
  小江子松了口气,急忙笑答道:“奴婢不敢皇爷夸赞,奴婢只愿此身好好伺候皇爷。”
  “好啦,你小子那学来的马屁,说的简直乱七八糟的。”朱怡成笑骂了他一句,接着道:“今日之事你知道怎么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交代下去,绝不会有半字外泄。”
  “嗯,明白就好。”朱怡成点点头,随后想了想道:“去把武威侯找来,让他入宫见朕。”
  “武威侯?”小江子一愣,一时间没想起这武威侯是谁,不过他口中却连忙答应,起身后朝着外走,边走边琢磨着,直走到百米处后终于想起谁是武威侯了。
  要说起这武威侯来,当年也是风云天下的大人物,他就是当初占据中原,同满清、朱怡成、袁奇、高进、王致清等人齐名的祝建才。
  在中原时,祝建才自封为王,割据一方,很是威风了一些时日。只可惜祝建才虽是枭雄,却大局不强,再加上他为人过于无耻,几次为了自保出卖盟友,导致最后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可祝建才有一个好,那就是他能屈能伸,而且识实务。在中原大战之前,祝建才被满清打得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眼看着就要彻底覆灭,无奈之下祝建才一咬牙就直接投了大明,从而彻底结束了他为一方豪强的人生,从而成了大明的臣子。
  成为明臣后,朱怡成直接夺了他的军权,对此祝建才倒也不意外,毕竟作为曾经的一方大佬,大明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他所谓自封的王位,在投大明之时祝建才也早就自去了,至于他的武威侯之位,那是当初朱怡成在袁奇军中亲封的,所以这个爵位依旧给他保留。
  祝建才这些年并没在朝中担任实职,甚至就连之前的旧部也全部任凭朝廷处置,除了拥有一个空头侯爵爵位外,祝建才仅在五军都督府内挂了个参议的虚职,此外就是在京中花钱买了几个店铺,又给一家商行投了点钱当了股东,做起了富贵侯爷,。
  对祝建才如此知趣,朱怡成心中是很满意的,再者祝建才在义军中名声虽然不好,可他却从来没有坑过明军(不是不想坑,是没能力坑),而且祝建才对于推翻满清怎么说也算是有贡献,所以一直朱怡成也就这么养着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祝建才一生估计就是这样了。
  但祝建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还会有传旨让他入宫面圣议事的机会,当小江子来到京中一处府邸,敲开祝建才的武威侯府大门时,正在府里有美人陪伴,喝着酒听着小曲的祝建才听到朱怡成身边的太监小江子前来,他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抛下左右急急亲自出迎。
  “江公公,您怎么来了?”面对小江子,这位武威侯不仅陪着笑脸,甚至连膝盖都弯了几分。
  “皇爷请侯爷入宫议事。”小江子还是头一回见祝建才,对于这位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由得打量了一番。但是,见面不如闻名,如今的祝建才就如同一个富家翁一般,有些微胖的身材已没了当年征战的彪悍,笑容更是带着一团和气,丝毫看不出这曾经是一位席卷中原的枭雄。
  听到朱怡成让入宫议事,祝建才心里顿时打了个机灵,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毕竟他的身份和其他人不同,这些年在京中韬光养晦就是要自保。说句实话,祝建才实在担心朱怡成会对他下手,但随着这些年的过去,朱怡成倒是信守承诺,这也让他心安了不少。
  而今天突然小江子来传,这让祝建才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是福是祸,逃是逃不过去的,祝建才堆着笑连连答应,请小江子稍侯,他回房换了朝服,然后这才返回。
  “江公公,不知皇爷找微臣何事呀,可否指点一二?”出了府,趁着四周没人,祝建才把早就准备好的银票塞进了小江子的手中,陪笑轻问。
  下意识一看,这些银票数额不小,每张都是一千元的,加起来足有五张,也就是五千元。祝建才的出手真是大方,小江子原本想推辞,但他想了想还是收下了这些银票。
  “皇爷的事咱家如何知道?不过侯爷放心,皇爷今日找侯爷是议事,或许是好事。”小江子当然不会告知祝建才太多,但说上一句安一安他的心倒是没问题,有了小江子这句话,祝建才的心里顿时放心了不少,接着同小江子一起上了轿,往皇宫方向而去。
  皇宫,祝建才来的次数寥寥无几,他这样的富贵侯爷又未有实职,充其量只能在大朝会的时候列班而已。
  而朱怡成所在的办公偏殿,祝建才只是耳闻,却从未到过。所以今日他算是头一回真正入宫。
  过了大殿,转到御道,跟着小江子走了好一会儿,祝建才终于到了地方。小江子让祝建才在外稍稍等候,先进去禀报,过了一会儿里面这才传来让祝建才进去的声音。
  定了定神,祝建才整整衣冠,迈步进了偏殿。进殿后转向右侧,往前进了一间殿房,这才看见朱怡成坐着等着自己。
  “臣祝建才拜见皇爷,皇爷万岁万万岁……!”
  祝建才一见朱怡成连忙行下跪大礼,如是别人朱怡成自然要免礼,不过他知道祝建才现在心中忐忑,为了安他心,朱怡成端坐着等祝建才行完礼后这才让他起身,随后伸手指着一旁的凳子让他坐。
  道了声谢,祝建才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然后微低着头,双手老老实实摆在膝上,眼观鼻,鼻观心,静静等着朱怡成发问。
第1068章
朕喜欢
  这几年祝建才低调的很,而且这些好吃好喝人胖了不少,坐在那边底眉顺眼,看着就如一个人畜无害的富贵侯爷。
  但朱怡成心里很清楚,祝建才可不是什么绵羊,当年的枭雄虽然雄心壮志已烟消云散,但老虎依旧还是老虎,一旦放出来依旧会是吃人的。
  不过眼下祝建才已不可能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了,这点无论是上座的朱怡成又或者祝建才本人心里都很清楚,哪怕如今把祝建才放出京师,以大明的稳固和强大的实力,他根本没有再一次起兵的机会。
  所以,祝建才是个聪明人,也是懂的韬光养晦的人,要不然当年群雄逐鹿的时候也不会脱颖而出,更不会全身而退。
  “在京还可习惯?”朱怡成细细打量着祝建才,用着平和的语气笑问。
  “回皇爷,京师乃天下善地,臣自然是习惯的。”祝建才连忙毕恭毕敬答道。
  “听说你这些日子喜欢上了唱曲,常在府中自娱自乐?”
  祝建才点头道:“臣出生乡野,不懂那些吟诗作画风雅之事,也就是好听些小曲,平日里无事学着唱上几首罢了,让皇爷见笑了。”
  “有爱好是好事,总比无所事事的好,再说了爱好不分高低,唱曲说起来也算是雅事,有何不可?”
  “皇爷英明……。”祝建才连忙又回。
  朱怡成问他近来唱些什么曲,祝建才也不隐瞒一一作答,随着这个话题两人聊了下去,似乎朱怡成对祝建才的爱好很感兴趣,倒是多问了几句,而祝建才也渐渐放松下来,没有起初的那么拘束,甚至在朱怡成的要求下亮了亮嗓子,当着皇帝的面唱了一首,引得朱怡成拍手称好。
  这样随意地聊着,气氛融洽了许多,没有了起初那种凝重。说了会儿话,朱怡成又问起了祝建才的妻儿家事,祝建才也一五一十地作答,没有丝毫隐匿。
  “这些日子朝中之事可知?”刚说完祝建才上月才过百日的小儿子,朱怡成突然转而问起了政事。
  祝建才一愣,很快就回道:“臣只是闲散勋贵,并不直理军政,平日里在家至多也就读读朝廷发的邸报,又或者碰上几位大人饮酒闲聊时听上几句,至于其他的臣不是太清楚,不知皇爷问的何事?”
  “朝廷之前定下的辽东战略,此事可知?”朱怡成直接问。
  祝建才点头道:“臣知道此事,此乃皇爷收复辽东之壮举,皇爷高瞻远瞩,臣佩服不已,臣……。”
  不等他说完,朱怡成摆摆手:“辽东战略,邸报上只是写了大概,今天朕仔细于你讲讲。”接着,在祝建才很是意外又惊讶的目光中,朱怡成告诉了对方整个辽东战略的部署,而这个部署目前除了相关人员外,普通朝廷官员是根本不知的,至于祝建才这么一个闲散侯爷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但偏偏今天朱怡成突然把祝建才招进宫里,直接聊起了这个话题,这样祝建才早就如同死水的内心起了一丝波澜。
  “难道,皇帝打算用我不成?而且是领兵辽东?”祝建才心中如此想,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朝廷定下来的辽东战略最高军事指挥官是董大山,同时山西的马功成作为牵制,再加上在朝鲜的文武两位,哪里会有他的位置?
  前两位暂且不说,他们的身份地位是祝建才根本就比不上的,何况无论是董大山又或者马功成,两人的领兵能力在大明也是数一数二,别说他祝建才了,恐怕军中没什么人能同他们争。
  就算朝鲜那边,黄滔涣和张鲣这一文一武,其能力也是卓越之辈,更深受朱怡成信任,哪里轮得上祝建才?
  可为什么朱怡成会特意和祝建才说这些呢?一时间祝建才心中不由得疑惑起来。假如说今天朱怡成是来试探自己,但又不像啊!毕竟要试探自己的话也不可能把话题扯到辽东战略部署上去。但要用自己?也没这个可能,辽东战略早就定下,各路主将也一一安排,自己这个所谓的侯爷虽然爵高,但毫无实权,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取而代之呢?
  但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朱怡成究竟是什么意思?为此祝建才心中不由得疑惑,他思来想去最终得出了一个可能的结论,也许朱怡成打算让自己参赞军务,当谁人的下属以作协助吧,除此之外恐怕也没其他可能了。
  可就算这样,祝建才心中也不由得动心。要知道他这个曾经纵横天下,拥兵数十万的枭雄眼下几乎失去了一切权利,虽然过着富贵日子,但心中的失落感却是难免的。
  如果有机会,祝建才的确想再次领兵,哪怕就是当个副将也好。这总比一直呆在府中安乐,过着看似舒服却实际枯燥无味的日子好吧?
  当然了,祝建才如今早就没了反叛大明的心思,毕竟他是聪明人,更能看得清大势,大明如日中天,就连被赶出中原的满清都没了丝毫机会,何况他祝建才呢?
  相比死去的袁奇,还有远走他国的高进,不知所踪的王致清,甚至那些数不胜数在战场上丢了性命的义军兄弟们,他祝建才有今日的结局已经是无比满足了,而且这些年朱怡成也没有丝毫找他麻烦的举动,对于皇帝的大度和大气,老祝嘴上不说,心里却是非常佩服的。
  心中琢磨着今天把自己喊来的真正用意,祝建才仔细听着朱怡成的讲述,很快朱怡成就说到了关于朝鲜方面的情况。
  一开始祝建才没什么意外,毕竟大明拿下朝鲜一事他早就知道了,这可是一件大事,虽然祝建才没有实职,但朝廷的邸报却是每期都看的,这种事自然是清楚的很。
  可当接下来等朱怡成讲到朝鲜突然发生内乱,甚至已经影响到辽东战略的展开时,祝建才眉毛轻轻一抖,神色中似乎想到了些什么。
  “辽东,朕是必须要拿下的,山海关那边已做好了准备,董大山也已离京,至于朝鲜方面,黄滔涣和张鲣已到了平壤,军队也完成了集结,汉城由汪文留守,汉城乃朝鲜中枢,又是平壤至辽东的后勤要地,他是丝毫不能动的。”
  说到这,朱怡成把目光投向祝建才,笑问:“依你看,应该如何?”
  “皇爷,臣以为可派一员大将领并保障后勤通道,稳固前线需求,同时出兵扫荡地方,以平叛乱为上策。”
  “哦,那兵从何来?是调用平壤的军队,还是用汉城的留守部队?”
  祝建才思索了下,摇头道:“这都不妥。皇爷刚才讲过,辽东之战已箭在弦上,一旦抽调平壤军队必然会影响整个战局,而辽东之地在北,天气同南方不同,冬日漫长,夏季短促,每年最好的出兵时间也就这么几月,所以为大局着想,之前的计划能不变最好不要变,大军调动并非异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