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656

  眼下,大明的兵力主力已去了北方,接下来就是执行攻击辽东的战略部署。而在汉城,汪文的手中兵力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这些人压制汉城包括周边的几个州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拿这些兵力去平定地方却是远远不足。
  再说了,就算不了汪文有这个能力,他也绝对不能这么做,一旦抽调全部兵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汉城就空虚了。汉城是朝鲜的王都,更是朝鲜中枢所在,假如大明把控制汉城的兵力调至地方,那不就等于放弃了汉城?
  一旦到那时候,万一有一些人跳将出来,打着所谓清君侧又或者恢复李氏的旗号攻入汉城,他汪文又拿什么来压制?
  可不动汉城的部队,汪文又能调动哪里的部队呢?难道说要向平壤那边求助?想到这,汪文立即就否决了这个想法,平壤那边的部队也是绝对不能动的,辽东战略决策已定,总不能在这时候调回兵马去平定朝鲜地方吧?假如朝鲜的明军无法按计划出兵,那影响的是整个辽东战场,这样导致的后果别说是汪文,就连黄滔涣也是承受不起的。
  可是任其不管?汪文也不能这么做。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鲜地方的这些苗头必须尽快压制下去,要不会给大明在朝鲜的统治带来极大危害。
  原本,朝鲜国中对于大明取李氏而代之的反对声音就不小,一旦大明不尽快出手解决问题,那么朝鲜地方势力必然会以为大明没有能力控制朝鲜,以朝鲜人得寸进尺的性格,天晓得他们接下来会如何干?
  再者,还得说到辽东战略部署,辽东之战是大明今年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朝鲜作为辽东之战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朝鲜乱了,对于之后的计划展开会有什么影响也是不言而喻。
  所以无论如何,地方这些乱局必须解决,可面对现实,汪文又不由得两难起来。
  “如果朱帅在的话就好了……。”突然间,汪文居然想起了朱一贵,这位打仗一向不按常理出牌,靠着手上几千人就横冲直撞,直接由南港打到汉城,用十日时间就解决朝鲜问题的大明名将。
  假如朱一贵在,汪文就无需如此困惑,也许把手中的军力拨出一半交给他,再加上那些或许可堪用的朝鲜人,以朱一贵的能力一定可以平定朝鲜地方之乱。
  但是朱一贵眼下早就不在朝鲜,算算时间他应该从北海道启程前往新明了。想到这,汪文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
  “地方之乱必须平定,崔大人!”
  “下官在!”崔锡恒连忙应道。
  “你是领议政,朝鲜地方叛乱横生,如今当以国主之令让地方官员尽快平定此事。”
  “下官明白,下官立即拟旨传于各道各州和府县,令其立即平息叛乱。”崔锡恒回答道,可说到这他又停住了,抬头看了看汪文迟疑道:“不过大人也知道地方的情况,仅以中枢下令恐怕起不到太多用处。”
  汪文不客气地冷哼一声:“地方怀有二心,本官自然是知道的。至于派兵镇压,本官自有其他打算,你只需做好你自己的事就是了。此外,如今朝鲜地方虽有乱相,但诸位需知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卵击石,必粉身碎骨!新王初继大位,尔等乃朝鲜重臣,当知忠于新王,忠于大明!在此时此刻,无论做什么事可千万得想清楚了,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汪文的话令在场所有人心中暗惧,顿时这些人连连向汪文表着忠心,说什么自己必然会和大明,和新王在一起,同心协力平定地方叛乱,以拨乱反正。
  凌厉的目光扫过众人,汪文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结果他不意外,毕竟这些官员早就上了大明的船,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已经沾上了自己人甚至李氏王族的鲜血。就算他们要做二五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现在再转身投靠那些反对大明的势力,对方十有八九也不可能接纳。
  汪文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提醒这些人,告诫他们自己的处境,让他们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
  说完这些,汪文挥手就让他们退去。等崔锡恒等人离开后,汪文急忙把部署招来议事,赶来的部署中有驻汉城的明军将领,也有在汉城的驻朝鲜大臣属官,同时还有大明在朝鲜的锦衣卫和通事处的负责人。
  除去锦衣卫和通事处已提前得知了消息,其他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件事。当这些人匆匆赶来,入座后汪文告知他们这些情况后,他们惊讶之余第一个反应就是必须立即压制住这种乱局。
  “大人,朝鲜如今绝对不能乱,一旦地方乱了,黄大人那边无法保证,您可别忘了,再过些时日,朝廷定下的辽东之战就要开始了。”大明驻朝鲜大臣的属官,参议顾文波第一个说道。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所有人的意见都是必须立即压制住朝鲜地方叛乱,以稳定朝鲜局势。
  “这些跳梁小丑,何足道哉!”参将周柏更是站起身来,直接对汪文道:“还请大人让末将领兵,直接扫平朝鲜地方,末将保证无需多日就拿这些人的人头让心怀叵测的朝鲜人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第1066章
甩锅?
  周柏是明军中的一员猛将,他的参将之位也是靠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打出来的,对于周柏的能力汪文自然是相信的,不过周柏毕竟不是朱一贵,让周柏领兵平定叛乱汪文心中还是有些顾虑,一时间有些迟疑。
  盘算着得失,汪文凝神思索着,就在这时他看见锦衣卫和通事处的两位表情有些迟疑,当即询问他们有什么看法。
  李大骐是锦衣卫驻朝鲜千户,古泉是通事处驻朝鲜千户,两人从军职是平级的,而且都属于情报机构人员。
  因为朝鲜比较复杂,之前朝鲜属于外藩,所以朝鲜的情报按理说属于通事处管辖。可同时大明在从朝鲜拿下济州之后,锦衣卫又向朝鲜派驻了人员,以协助驻朝鲜大臣的情报收集。
  而现在,大明从表面上已控制住了朝鲜,这也造成了朝鲜比较特殊的局面,所以在朝鲜国中锦衣卫和通事处暂时联合组成了一个情报机构,考虑到大明对朝鲜的并吞计划,以后朝鲜为大明国土,所以之后朝鲜情报将由锦衣卫全权负责,暂时由李大骐作为主官,古泉为副手。
  汪文问讯,李大骐同古泉对视了一眼,随后李大骐开口道:“汪大人,我等觉得此事比较蹊跷。之前朝鲜内政已基本稳定,按理说不会发生如此事。而如今新国主刚登位,地方就发生叛乱,这时间也掐的太准了。”
  “李大人的意思是汉城有乱党的同谋?”顾文波连忙急问。
  李大骐点点头:“同谋是一定的,恐怕还不止一个。虽然黄大人在汉城时处置了不少人,但谁又能保证朝鲜国中没有对我大明有异心者,其他的不说,仅仅是在朝中,那些投靠我大明的朝鲜臣子全都是真心的么?就算他们同我大明站在一起,但他们的家属、朋友呢?何况汉城这么多人,我等也不可能一个个查实谁才是真正的同谋,可仅以时间来推算,必然有人第一时间就把消息给传了出去,要不绝不会如何巧合。”
  李大骐的话让众人表示赞同,可赞同归赞同却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要知道这种事锦衣卫是最拿手的,可就连李大骐也明确指出要彻底查实是基本不可能的,毕竟朝鲜不是大明,除了他们在座的诸人外,其余朝鲜人对于大明而言都是异族。
  既然是异族,要让所有人对大明死心踏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人心难测,随着地方的叛乱而起,谁又能保证一旦叛乱不及时平定,那些原本观望的人是不是也会生出些其他心思来。
  同时李大骐也借此点明朝鲜人不可信,至少不可全信,这更让原本打算想把军队交给周柏平定叛乱的汪文有些担心。一旦汉城的兵力抽调,那么他在汉城的保障又会如何?
  假如前脚明军主力刚走,后脚汉城这也闹了起来,汪文又拿什么来压制?要知道汉城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一旦丢了汉城就等于大明在朝鲜的优势丧失,要再回到之前的局面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想到这,汪文的脸色异常难看,难道必须要暂时终止辽东战略,把已经在平壤北方的部队撤回来先解决朝鲜的内乱不成?但这么做,大明那边怎么交代?又如何向朱怡成交代?何况就算他肯定,作为大明在朝鲜的最高官员黄滔涣恐怕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正当汪文左右为难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古泉开口道:“汪大人,诸位大人。李大人刚才说朝鲜内因,卑职再讲讲外因。”
  “外因?”众人疑惑地向古泉望去。
  古泉点头道:“通事处同锦衣卫得知此事后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此事还有些蹊跷,按理黄大人离开汉城之前做了多手准备,不仅消除了汉城内外的大部分隐患,我朝更是在朝鲜颁布了移民令,这些对于稳固朝鲜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就算黄大人如今已离开汉城,地方也绝不可能如此快的反叛,所以我等觉得其中除了有不满我大明的地方势力外,极有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猛然,汪文脑海中一道电芒闪过,他瞬间就明白了古泉的意思。
  “满清?”
  “正是!”古泉神色凝重道:“大人您想,朝鲜内乱,以我大明在朝鲜的军力如要彻底平定其实不算什么难事,只需黄大人那边的大军回师,这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惧。在我大明铁军之下,一切都将粉身碎骨,可是这样一来朝廷定下的辽东战略就再也无法执行了,至少也会因此拖延。”
  “对啊!我怎没想到这!”周柏一拍脑袋道:“就算黄大人回师,要平定叛乱就算不难,可起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做完这些,恐怕也将是夏末了。辽东之地入冬极早,秋季短促,一过就是严寒,等到了那时候再出兵辽东根本就不切实际。而且我朝鲜军不动,山海关那边的友军单独出关,就等于原来的计划无法实施。”
  “古大人的意思是,这所谓的朝鲜地方叛乱是满清搞出来的?”顾文波瞪大着眼睛问:“古大人可有实据在手?”
  “没有!”古泉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如此短的时间如何来的实据,再者此事仅凭推论就基本可得出这个结论。我想不出朝鲜地方在这时候发生叛乱背后没有推手,而这推手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再说了……。”
  说到这,古泉看了眼顾文波道:“如今所谓的真凭实据又有意义么?”
  顾文波一愣,接着就苦笑道:“的确如此,我倒是想岔了,如今还需什么真凭实据呢。”
  汪文一张脸阴的厉害,这件事眼下极为棘手,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
  无论是李大骐还是古泉的话,都让他明白了现在所面临的困局,但越是在这时候汪文越是要稳住阵脚,千万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现在,汪文手中有近五千兵力,这些兵力基本都在汉城一带,再加上整编后的朝鲜军队,两部加起来大约二万余人。
  这支军队说少不少,可要说多也不多。朝鲜如今地方叛乱,波及几地,更重要的是现在汪文必须先稳定住汉城周边,同时又保证北方的后勤渠道,所以真正能拿出来的兵力恐怕近半都不到。
  以这不到万人的部队,而且其中大多数又是朝鲜兵,汪文没有丝毫把握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想到这他深深皱起了眉,一时间难以决断。
  不过,再怎么难,作为汉城留守,他必须尽快决策,这点汪文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在考虑片刻后,汪文下达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宣布汉城进入军事管制,由锦衣卫和通事处彻查汉城可能同叛乱分子有关人员,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以平息汉城因地方叛乱导致的不稳,以确保大明对朝鲜的统治。
  第二道命令,由周柏领军,扫荡汉城以东的几处州县,杀一儆百压制地方,避免地方叛乱扩大化。
  第三道命令,立即把此事告知前线的黄滔涣,让其做好可能变化的准备,同时向京师报告朝鲜乱局,征求中枢意见。
  做完这些后,汪文让众人立即行事,不可耽误片刻。随后他写了两封信急急发出,等信发出后,汪文密切关注局势变化,同时防备那些朝鲜人的举动,心里焦虑异常。
  同汪文想象的差不多,黄滔涣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回复,告知汪文前线军队绝对不可能回师,朝鲜地方的叛乱交由汪文处置,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尽快平定内乱,以确保辽东战略的顺利进行。
  看着黄滔涣发回来的意见,汪文心中苦涩,这汉城留守不好干呀,想到这他更是对这些反复无常的朝鲜人恨得咬牙切齿。可就算如此,眼下他也必须坚持下去,以顾全大局。
  汪文向本土的奏折以极快的速度发回,当军机处得知朝鲜的这个消息时已是第九日了。
  接到朝鲜送来的消息,正在着手同满清进行谈判的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大吃一惊,急忙招来其余军机大臣商议,可众人对处理意见不同,发生了一番争吵,为此史贻直无奈只能急急入宫,求见朱怡成。
  朱怡成接过朝鲜送来的急报,翻开后仔细看完,随后抬头看了眼坐在下首史贻直:“军机处对此有何处置?”
  史贻直脸色有些难看,迟疑道:“此事重大,军机处各军机大臣的意见不统一,暂未能确立处置方案,臣恐皇爷担忧,先来汇报如此军情。”
  听到这个回答,朱怡成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这史贻直怎么回事?军机处连个方案都拿不出来就直接跑来自己这?难道是打算把锅甩到他这个皇帝身上不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要军机处干嘛?当初设置军机处就是为了给皇帝进行参赞军机所用的,他这个皇帝只是进行总掌,以决策人的身份来对军机处拿出的方案和处置办法进行确认或否决。
  而现在,史贻直直接跑来问他的意见?这不等于军机处什么事都不干,成了传声筒不成?
  想到这,朱怡成对史贻直极是失望,要知道当年廖焕之在的时候虽然左右逢源,可毕竟也是干实事的,从来没有这样甩锅。
第1067章
老祝入宫
  “史卿的看法呢?”朱怡成心里虽对史贻直失望,但却没表露出来,继续开口问道。
  其实前面朱怡成问史贻直军机处的方案时,史贻直心里就知道自己今日来得匆忙了,至少应该等军机处拿出初步方案后再来见朱怡成。不过,他这么做也是无奈,因为对于这件事军机处的意见不统一,为了这个事大家还吵了一架。
  面对朱怡成的询问,史贻直凝了凝神,这才开口道:“回皇爷,臣以为应令平壤的部队回撤,先平定朝鲜内乱为上。毕竟我大明刚拿下朝鲜,朝鲜内部不稳并不意外,但如此跳梁小丑,想来平定也是容易的很,以我大明在朝鲜的兵力,只需挥师而过,内乱自平。”
  “这倒是一个办法。”朱怡成笑了笑,问道:“依你看,如此做的话需要多少时日。”
  “这……。”史贻直迟疑了下道:“臣对于军事不通,来前向庄大人咨询了下,依庄大人的说法由平壤调兵再前往地方平叛,前后恐怕需要三四月的时间,如地方有变,或许耗费时日更久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