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56

  逃兵出现了,先是一个两个,紧接着就是成双结队。等过太白山时,已有三成兵员趁夜逃走,也不知道这些逃走的清兵是被反贼杀了还是抓了,或者侥幸逃进山去成了野民。
  其次,连日的赶路,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别说普通士兵了,那些在宁波城下受伤的清兵伤口恶化,接连不断有人在半路上倒下。到了这时候,施世骠心里已经清楚,他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已在眼前,想把这些人带出去已是不可能了,如今反贼虽未全力进攻,可这也只是等待自己真正崩溃的那一刻而已。
  “军门,您喝口粥吧。”亲兵端着碗粥过来,对枯坐着的施世骠道,此时施世骠哪里还有出征时的意气风发?身上的盔甲早就脱了,穿着身袍服也在雨水和行军中变的肮脏不堪,至于脑袋后面的辫子更是卷成了一团,就如同一大陀泥巴沾在脑后一般。
  木然拿起碗,看着几能照出人影的薄粥,施世骠只感到悲从中来。想自己少年就曾随父征战,壮年就官居福建水师提督一职,在整个大清朝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谁想,只是一时判断错误,居然导致全师落入如此下场,茫然四顾,瞧着那些如行尸走肉般的部下,难道这里就是他的福建水师葬身之处么?
第96章
落幕
  肚子虽饿,但忧心忡忡的施世骠现在哪里喝得下这粥?遭受如此大败,施家两代人的英名如今毁于一旦,就算他能侥幸逃出生天,可朝廷那边能饶得了他?
  久经战阵的施世骠心里非常清楚,福建水师之败将影响整个江南局势。在大阿哥的主力被牵制在浙徽之地时,打败了福建水师的宁波反贼必然会坐大,到那时候整个江南甚至闽地都会在反贼的威胁之下,其后果不堪想象。
  造成这结果的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施世骠。亏得自己半生戎马,居然在宁波中了反贼的圈套,不仅弃长用短,还接连做出错误的抉择,导致最终水师战舰陷入敌手,自己主力更是陷入困境。而今眼看着福建水师就将全军覆没,施世骠的心中痛的如刀搅一般。
  “军门,我等护着军门突围吧,这时候能跑一个是一个。”副将庄岩在一旁劝道,此时此刻奢望把队伍全带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只有快速突围才有可能逃出生天。
  庄岩打算把精锐亲兵集中起来,丢弃所有辎重轻装突围,只要跑到宁海安全了。可对于这个建议施世骠仿佛没听见一般,其实他心里也清楚,但是就算跑出去又能怎么样?没了福建水师,他这个水师提督还有脸回去么?不论朝廷的追责,这天下人又将如何评论自己?
  “军门!跑吧!趁现在还有机会!”见施世骠木然不语,庄岩再次劝道。
  “跑?不!兄弟们在,我就在!”施世骠咬牙切齿说道,随后猛然站起,对着四周七倒八歪的水师将兵呼道:“诸位!本将无能,累三军如此入险境,如今归途渺茫,本将无力保证带诸位平安回归。但本将保证,只要兄弟们在,本将就在,福建水师赫赫威名,数十年来何曾有过今日?水师兄弟们,尔等可还有力气?可敢随本将冲杀沙场?”
  “誓为军门冲杀沙场!”
  虽然疲乏异常,但福建水师上下依旧把施世骠当成主心骨,见施世骠已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众人心中都清楚要想跑出去已是千难万难了。福建水师的骄傲不仅是施世骠的,更是所有水师将兵的,他们绝对不允许福建水师就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一切,就算是灭亡,也必须轰轰烈烈。
  挣扎着站起,就连那些伤员也面露坚毅之色,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脸,施世骠的两行热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心中更是无比的自责。
  “福建水师,前进!杀杀杀!”
  “福建水师,前进!杀杀杀!”
  一阵阵喊声汇聚成流,响彻云霄。施世骠彻底抛弃了南逃的侥幸,他带领最后喷发出士气的福建水师掉头北上,直朝着宁波城进军。
  当消息传到朱怡成的耳中时,朱怡成在惊愕之余也对施世骠的勇气和决断而感慨,可惜的是此时主动权已不在福建水师,如果施世骠在初到宁波城下遭受挫折后毅然继续进攻的话,那么福建水师或者还有一战之力。
  可惜,如今的福建水师已是强弩之末,他们爆发出的勇气已不足以支持他们回到宁波城再战了。连日的追击和逃亡,再加上暴雨来袭,福建水师的战斗力已跌到了谷底,凭着胸口最后一股气又有什么用?朱怡成的义军根本不和你正面交战,继续采取不断骚扰的战术,福建水师的彻底崩溃就在眼前。
  事实也是如此,从太白山到宁波有百里地,福建水师走出三分之一的路程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当瞧着福建水师最后那股锐气已失,亲自带兵出宁波城的朱怡成果断发起了最后攻击令。
  命令下后,一直游走福建水师四周的各义军开始集聚,从四面八方涌来,失去大部分火器威力的福建水师根本无法抵挡,两军接触后仅半个时辰,福建水师就彻底崩溃,只有施世骠在几个将领和亲兵的拼死护卫下上了一个小山头,但转眼就就被围得结结实实。
  “活捉施世骠!”
  “洪爷说了,只要抓住施世骠赏银千两!”
  “施世骠你还不快快投降!洪爷吩咐只要你下山投降可饶你条狗命!”
  山下,义军的呼声此起彼伏,仅仅几日的功夫攻守异位。耳中听着那些喊声,施世骠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前往宁波城对部下许诺的抓住洪强官升三级的话,但现在被困的居然成了自己,真是造化弄人啊。
  看着四周仅有的最后数十人,再望下山下那密密麻麻的义军,施世骠惨笑一声,提着宝剑站了起来。
  “皇上!微臣无能!父亲!儿无能啊!”
  朝着北方跪下,施世骠高呼一声,横过宝剑在肩朝脖子用力一拉,鲜血如夕阳般喷发而出,他的身子晃了晃,随后在部将和亲兵的哭喊声中倒了下来。
  施世骠一死,他的亲兵队长和几个近卫也抽刀自尽,而剩余的将领中职位最高的当属副将庄岩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庄岩,等待着他的命令。
  庄岩手中也握着剑,但他这时候却惨然手中一松丢掉了剑,并没有同施世骠那样自尽。在他看来,自尽已没有任何作用,除了丢了自己这条命外,朝廷对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必然会雷霆大怒,自己作为副将虽然不是主责,可也难逃追究。
  何况,那些被俘虏,和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将兵们,自己死了他们又何去何从?难道全部自尽么?他们死了,他们的家人又如何?庄岩长叹一声,用着嘶哑的声音对众人道:“降了吧,大家都降了吧……。”
  这句话击垮了所有人最后的希望,在庄岩带领下,福建水师最后的抵抗力量投降了。至此,自施世骠带福建水师北上到接战,前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曾经在大清王朝力下赫赫战功的福建水师主力就此灰飞烟灭。
  当施世骠的尸体被人抬到朱怡成面前,看着被白布盖着的那死不瞑目的遗容时,朱怡成不由得也长叹一声。虽然是对手,可对于这个对手朱怡成也不得不承认其人的忠烈和勇猛,当即挥手让人好生安葬施世骠,至于被俘虏的福建水师,朱怡成先行全部押回了宁波城。
第97章
形势
  此战胜利,朱怡成不仅确立了他在义军中无人可比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使义军在宁波的统治再无波澜。
  虽然宁波落入朱怡成之手时间不短,对于宁波一地的经营朱怡成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除了从未放松的练兵外,对于火器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再加上对宁波商界的整顿和拉拢,四海商行的建立,已使朱怡成基本能够控制住宁波地区,可在民间,不看好朱怡成的人大有所在,其他的不说,至今还未有士绅和读书人主动投靠,就算四海商行的建立,除了王樊外,其余宁波商家也只是屈服于朱怡成手中的刀罢了。
  当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施世骠兵败身亡的消息传到宁波,所有关注这场战役的人全都失语了。在开战之前,宁波城中大多数人都不看好朱怡成,对于曾经在浙江担任总兵的施世骠,宁波士绅并不陌生,施家作为康熙朝有名的将门,靖海侯的威名哪个不知道?面对骁勇善战,又装备着先进舰炮的福建水师,在这些人眼中宁波被光复是显而易见的。
  可谁都没想到结果居然会是这样,这些人当然不会清楚为了此战朱怡成所做的一切,他们只看到了福建水师灰飞烟灭的结果。当消息传来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很快被俘的福建水师官兵押进宁波城,和这些俘虏同行的还有装着施世骠的棺木,见到这一幕时,意外、惊愕、犹豫、担忧……各种复杂的心情不断浮现。
  叶家老宅,叶国基坐在主位,两旁的依旧是当初商议赴宴的宁波各商家头面人物,只不过其中少了两人,一个是已经灭门的赵济世,而另外一个是如今四海商行的大掌柜王樊。
  “真没想到,福建水师居然会这样就败了……。”于茂在下首叹道,当得到福建水师前来的消息时,于茂心中是既期盼又担忧。期盼的是希望福建水师能光复宁波,作为大清子民在反贼手中的日子并不好过,于家是商家,主家落在反贼手里,而分支却在各地,时间长了谁能难保不出如赵济世一般的事来?
  至于担忧,那是因为于家在宁波协助朱怡成做了一些事,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些商业行为,可不要忘记除了这些外四海商行的成立于家可是捐助过的,如果朝廷方面追究起来,这也是个不小的罪名。
  其实不仅是于茂一人,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这些人心中同样如此。当听得于茂如此长叹的时候,严治川、包洋生同样露出相似的表情。
  “叶老,您觉得此战之后,这局势将会如何?”
  包洋生是海贸起家,和在坐的其他人经营都不同,宁波的变局其实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原来宁波海贸三大家,包家、赵家和王家,如今赵家已完了,王家在王樊的决策下已投靠了朱怡成,摇身一变成了四海商行的大掌柜。更要命的是,四海商行不仅接手了王家和灭门的赵家所有船只,他包洋生为了保住包家富贵当初还咬牙拿出了不少家底献了出去。
  如今,四海商行已成了宁波,甚至可以说全大清最大的海贸商行,无论其人员还是船只都不是任何一家海贸商人能比的。更可怕的是,据说福建水师的近百艘战舰也全落到了朱怡成手里,到时候这四海商行的实力更为强大。
  包家跑船出身,作为家主的包洋生当然听说过前朝中后期纵横四海的各路海上巨寇的往事,无论是明中期的汪直,还是后期的郑芝龙兄弟,他们所拥有的海上力量几乎能同一国所抗衡,如果四海商行接下来如此发展的话,很可能也会如这些人般拥有在海上的绝对力量,到那时候小小的包家又何去何从呢?
  “不好说……不好说……。”叶国基虽人老成精,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无法判断未来的走向。虽然朱怡成在同福建水师交战中大获全胜,可不要忘记这天下依旧是大清的,大清国拥有子民亿兆,军队百万,宁波只是在江南一地而已,就算胜了这场,可接下来谁又能保证朱怡成能继续胜下去?
  大清国太大了,实力也太雄厚了。他们这些商人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谁敢把身家全部押下去?除了王樊以外,至少叶国基是不敢的,一旦走错一步,那么对叶家来说就是灭门之灾。
  可是,叶国基也不是完全不看好朱怡成,占据宁波的这些日子,他对于朱怡成这人虽只是见了几面,可一直在心中暗暗揣摩。在他看来,朱怡成和普通反贼似乎不同,虽然年轻,可做事颇有章法,尤其对商人的态度和常人不同,一举一动颇有“王者之相”,而且义军的练兵和对宁波一地的整合,都在大家的眼皮下,如是其他反贼的话,占据了宁波这样的大城也许早就贪图享受了,哪里会和朱怡成一般有如此的居安思危想法?
  更重要的是,之前朱怡成请他们这些商家吃饭,并要求他们尽力从其他地区购买粮食至宁波。作为商人,对于商界信息是非常敏感的,虽然他们限于身份无法出宁波城,可在派人购粮的过程中,叶国基敏锐地感觉到朱怡成这么做是提前走了一步好棋。
  江南今年受灾,再加上袁奇等,包括朱怡成在内的连续兵祸,导致整个江南粮食紧缺。按以往的经验,如今临近秋收,这粮食价格应该下跌才是,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这粮食价格非但居高不下,甚至在许多地方还提前出现了粮荒。
  仅从此判断,叶国基就断定不用等到冬天,至多再过一个月,整个江南的粮荒就得全部爆发出来,到时候江南半壁必定大乱,朝廷不要说围剿叛贼了,弄不好这样的乱局将从江南一地延伸到周边各地,其形势不容乐观。
  “叶老,您见多识广,在坐的都是自己人,您就点拔一下小弟如何?”严治川见叶国基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一开口,边上两人也同时连连点头,催着叶国基给大家拿个主意。
  迟疑了会,叶国基看着众人期盼的表情无奈长叹一声:“不是老夫不说,实是说不好啊!诸位也是究在商场的,这看人看事并不比老夫差,而今的局势交错复杂,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啊!”
  “这个我们明白,但眼下不做出选择的话各家同样危险。叶老,一旦再过一年半载,我等人久在宁波,朝廷那边难道会相信我等不从贼……义军么?”
  “是啊叶老!我也是这样担心啊!”
  三人异口同声道,叶国基琢磨了一下,又叹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说上一句吧,所谓县官不如现官,其实王家投靠所建的四海商行倒也是一条后路,大不了斩断海内分支,带家人远走海外而已……。”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鸦雀无声,过了好久他们才无奈地点了点头。
第98章
开府
  诸如叶家所发生的事在宁波城内并不是唯一,除了这几家商家外,其他些殷实人家,甚至包括些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在迟疑不决。
  朱怡成的这场胜利让许多人对占据宁波的“反贼”刮目相看,更随着局势的变化,这些人也开始权衡利弊,考虑是否要在朱怡成这里下注。
  尤其是原本不得志的读书人,江南本就是文人气氛浓郁的地方,无论历朝历代,江南可以说是文人辈出,在科举时代而言,这虽是好事,可对江南的读书人来讲又是一件糟糕的事。
  文人多了,科举这个独木桥走的人自然也多,在偏远地区,能过府试的读书人如果放在江南也许连个乡试都过不了。这也是江南的读书人出头难的缘故,没有惊天动地的文才或者极好的运气,许多人考了一辈子弄不好连个举人都中不了,只能挂着秀才甚至老童生的名到死。
  之前说过,绍兴师爷闻名天下,难道绍兴府的读书人就心甘情愿十年寒窗只为别人去当个师爷么?说到底还是因为科举竞争的激烈,在好手如云的江南,要向靠科举这唯一一条路实在是太难了。
  朱怡成的义军原来的班底还是当初袁奇杭州大战后那些残兵败将,之后虽然多次扩充,可他的手上能用的人还是不多。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算来算去也就是董大山、廖焕之、王东、蒋瑾、王樊寥寥几人,就算再加上几个原本一直就跟着自己的老人外,也不过十数人而已。
  势力的扩充,更体了人才的急迫,有句话在后世很有名,那就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话放在这里同样有效,朱怡成迫切希望能有大量的人才在手,无论是文还是武,只有了人,他才能真正大展身手。
  现实不是游戏,那些穿越到古代凭着嘴皮子说几句话就引得名人纳头就拜的情节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朱怡成现在手里的这几个人那个不是靠着些手段才收归己用的?
  董大山早在袁奇起兵时就加入了义军,朱怡成靠着李娟儿花了不少心思才拉拢过来,拉拢来的还包括已经战死的田文勇等其他几人。之后,董大山大意落入陈天寿之手,如果不是朱怡成把他救出来就差一点儿丢了性命,经过这事后才死心踏地跟着朱怡成。
  王东就不用说了,当初还当过关押朱怡成的狱卒,后来因为杭州兵败无处可去才投靠了朱怡成。至于廖焕之、蒋瑾和王樊,他们的投靠也各有原因,有的是贪生怕死,有的是为了利益,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一个人是平白无故地主动投靠的。
  人是都有思维和想法的,尤其是有能力的人,越有能力的人想法越多,也越会权衡利弊。在朱怡成没有拿得出让这些人看重的东西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反贼头子而已,试问谁好好的日子不过,提着脑袋去跟一个说不定明天就会被剿灭的反贼头子去造反的?
  宁波一战胜利,虽未能彻底扭转朱怡成在宁波一地人心中的看法,但至少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实力和资本。自然,有些人也就开始动了心,回到宁波城后不久,陆陆续续就有人前来投效,虽然这些人中大多只是些普通落魄子,有文人,有地痞,也有中小商人等等,不过这个情况还是让朱怡成感到万分欣喜,对于这些主动投效的人朱怡成尽量抽出时间同他们见上一面,甚至还会交谈一二,无论是否接受均客客气气,并做妥善安置。
  看来,情况已渐渐朝好的方向转变了,可这时朱怡成并没自傲自大,自来到这个时代,他一直如覆薄冰,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和其他人不同,对历史了解的朱怡成深知大清帝国的强大,也非常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侥幸罢了。
  此时,朱怡成在书房内,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字,如果仔细看的话就能知道他所写的这些都是官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