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656

  可是高进却没有丝毫不快之色,反而有些兴致勃勃,更对一些细节同岳钟琪讨论许久,由衷赞叹对方胆大心细,用兵如神。
  岳钟琪自然也询问了高进当年的几场重要战役,尤其是高进刚接手袁奇部的时候,那时的高进领着是一群残兵败将,队伍士气低落到极点,如果不是高进当时果断转战,依靠地形用清军周旋,从而跳出了清军包围圈,随后又借王致清在川中起事的机会重振旗鼓,一举恢复了当年袁奇的实力。
  对此,高进倒也不隐瞒,笑着讲了讲当时的谋划,并且坦然告知自己那时候也是无奈之举。至于后来营救王致清部的举动,也是因为高进有恩报恩,毕竟当年王致清拉了他一把,如果没有王致清的话,恐怕高进也不会有后来的声势。
  “侯爷后来接任其部也是因为如此原因?可是这么一来虽成全了侯爷忠义之名,但却为侯爷带来莫大麻烦啊!”听到此,岳钟琪望着高进,有些感慨道。
  高进淡淡一笑:“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然有所失。白莲义军于我有恩,我高进虽不能称之为大丈夫,但有恩必报的道理还是懂的。何况,自王致清嫁女于我时起,我就同白莲一脉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再者以我现在的身份,哪里又能独善其身?这实非我愿也。”
  “侯爷大义,我以茶代酒敬侯爷一杯!”岳钟琪端起面前的茶盏,目光中带着钦佩的神色。
  高进笑着也举盏,两人如好友一般轻轻一碰,同时一饮而尽。
  放下茶盏,双方虽然依旧不在同一阵营,但明显比最初亲近了许多。同时岳钟琪心中也想起了当初朱怡成对高进的评论,心中也不仅有些感慨。假如高进当年能够归顺大明的话,那么如今以其身份地位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以高进的为人和韬略更能同自己成为极好的朋友。
  但现在,虽然心中欣赏,可岳钟琪却清楚的知道双方是敌非友,除非高进能够抛下所在乎的一切向大明称臣,但是高进会这么做么?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高进在刚才的话中已经明显表露了这个意思。更何况如果高进这么做的话,他也不是高进了,早在当年袁奇死后就可以直接投靠大明,又何必苦苦支持到如今呢?
  “对于如今局势,不知侯爷如何看待?”沉咛片刻,岳钟琪换了个话题。
  高进淡淡一笑道:“满清已犹如冢中枯骨,时日无多尔。或许在关外和西边依能续命些日子,但依我看来却是垂死挣扎。宋王已投大明,广西、贵州之局可以说大势已定,至于云南那边只需大明稳住西南两省,随后挥军西进,贝和诺等人必不可挡其锋芒。而天下其他势力皆烟消云散,大明拥有四海已成天下之主。”
  “侯爷既知大势,又何必如此苦苦支持呢?何不……?”岳钟琪顺势想劝,但他话未说完就被高进打断了。
  高进笑道:“蝼蚁尚且偷生,又何况人乎?我等义军当年起事,所为何?还不是为其一争?再者,白莲一脉同历朝之间恩怨甚多,大明要彻底统一天下又如何能容得下我等?不过将军领军多年,为当世名将,自然也知我部实力,虽然我部及不上大明之强,但依能拼死一搏,是否?”
  高进说的明白,讲的坦诚,岳钟琪不得不承认高进的话有着几分道理。而且他也知道,就算高进真的愿意投靠大明,朱怡成那边恐怕也不会答应,恐怕连军机处的几位大佬也会持反对意见。
  白莲教同朝廷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一旦接受了高进所部,那么将来又如何处置这些白莲教众?这分明就是在大明埋下了隐患,其后患无穷。
  可如果直接灭掉高进部,以岳钟琪现在的力量却很难做到,尤其是如今贵州一地势力错综复杂,局面未能完全明朗化的情况下。双方打起来,非但于大明没有丝毫好处,甚至还会给云南那边的清军带来机会,再加上地方土司和头人的力量,一旦贵州彻底乱了,那之前对于贵州的谋划就全部落空了。
  再加上高进直接告诉岳钟琪,他的所部也不会软蛋,真的开战拼死一搏的能力还是有的。贵州地形又极其复杂,这一战最终打成什么样,由需要打多久,岳钟琪根本无法预料。
  更重要的是,岳钟琪难到能真的杀光所有的白莲教众么?要知道这可是足足几十万人,如此狠手,别说他能不能做到,就算可以做到,岳钟琪也担心杀人过多而导致天谴。
  今日同高进会晤,岳钟琪已提前通过密折上书朱怡成,同时也通知了锦衣卫方面。虽然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可实际上他并无法做最终的决策。如此大的事可不是一员领兵在外的将领可以决定的,何况岳钟琪为人一向谨慎,再加上他降将的身份又极为敏感,不想因为一些事而被人落下把柄。
  不过今日话谈到现在,岳钟琪也明白了高进邀自己会面的真正用意,高进今日是明确地告诉他的态度罢了,也想以此来让大明知道高进和所部的决心。
第948章
问询
  岳钟琪沉咛许久,最终问出了他心中的话,那就是高进究竟打算何去何从。高进的最终态度决定着大明在西南的整个战略走向,这个问题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对此高进笑着告诉他,其实白莲所部并没有想继续同大明在中原抗衡的打算,高进是明白人,白莲教内早就达成共识,之前白莲教同广西合作的真正目的也是为此。
  既然中原无法融得下白莲教,与其和如日中天的大明继续争夺,去求几乎缥缈虚无的成功可能,倒不如直接避开大明,远走海外。
  高进的要求不高,既然赵弘灿死后,其部已投靠了大明,也就是说大明已经接管了赵弘灿在广西、贵州的所有遗产,那么白莲教希望大明可以遵守当初他们同赵弘灿达成的协议,主动放开南下道路,让高进就此离开贵州,从而远离中原。
  听完高进的要求后,岳钟琪微皱着眉头,从他心里而言他是愿意同意的。可是他也知道,如此大的事自己根本无法做决定。
  “此事重大,实非我能决,还需上奏皇爷定夺。”岳钟琪直言相告。
  高进并没有意外,微笑点头:“这是自然,还请东美兄如实相告。”
  接着,两人也不再提这事,无论是高进或者岳钟琪都未再说如果大明不同意会怎么样的话。既然高进的态度已经表明,那最终也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无论这两个结果如何,那还要等朱怡成的决策。
  会晤进行的时间并没太久,双方仅是在修文县呆了二个多时辰,随后各自离开。县令杨寒如同迎接时那样恭恭敬敬地把这两位分别送出县城,虽然今日的事算是过去了,可是对于修文县最终如何处置,无论是岳钟琪或是高进都未说过一句话,至于杨寒那边也不敢问上一声。
  “县尊,接下来怎么办?”杨寒神色复杂地望着远去的马队,在一旁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一切照旧,该如何办还是如何办!”杨寒直接丢下这一句话,转身朝着县衙而去,而那些提心吊胆一整日的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长叹了一声,也各自散了去。
  几日后,一份加急的秘奏送至京城,朱怡成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份从贵州送来的秘奏,打开后看了几眼眉头就皱了起来,继续仔细往下看,等全部看完,朱怡成却未做出决定,而是静静坐着思索着。
  对于高进部,朱怡成之前有过思虑,最初的时候他是打算招纳高进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袁奇死后对高进伸出橄榄枝,以之示好了。尤其是在江西战略中,朱怡成为了安抚高进,还把周忠良等人抓获后直接送给了高进,如果那时候高进感恩来投的话,朱怡成必然是极为高兴的。
  只可惜,高进并没有选择投靠大明,反而因为他内心中对袁奇的那份承诺和坚持,使得高进依旧保持着之前的独立性,而且又加上对王致清的感恩,双方开始越走越近。
  对于这种情况,朱怡成心中不满是肯定的,可因为他对高进此人的欣赏却未有太多的愤怒,只不过下旨让大明各部调整对高进的态度,以压迫的姿态逼着高进放弃所占之地,从而完成对湖广的后续战略部署。
  之所以这样做,那是给予高进压力,同时也是打算让高进看清楚现实。按照朱怡成的想法,高进如此只是内心的坚持罢了,当他认清楚天下之势,明白已彻底无法同大明相争的那一日,高进唯一可走的路也就只有屈服。
  可人算不如天算,风云突变,王致清在河南大败,高进居然为了营救王致清直接率全军接应,在同清军大战几场后终于把领着残兵败将的王致清给救了出来。
  救出王致清部后,王致清主动隐退,从而把白莲教的大权全部交给了高进,致此,高进部的性质顿时改变,而朱怡成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彻底放弃了对高进的招揽。
  假如仅仅是普通义军,或许朱怡成还会努力一下,那怕是打着白莲旗号的义军。毕竟之前天下群雄四起时,各部义军都同民间各教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说袁奇,又比如说祝建才等,说起来他们或多或少都打过白莲的旗帜,可实际上他们同真正白莲教虽有渊源,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王致清部却不一样,那可是真正的白莲教,所以当高进接替王致清,两部合并成为首领后,大明就彻底无法接受高进了,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是绝对不允许有白莲教派存在的,更允许有这么一支善于蛊惑人心庞大势力任凭发展。
  朱怡成的大明要稳定四方,巩固通知,白莲教的问题必须解决,在这时候,就算朱怡成对于高进这人再为欣赏,也不可能进行招揽。
  之前制订西南战略之时,朱怡成就已授意军方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白莲教的问题,不过以高进部的实力还有当初高进同赵弘灿的盟友关系,大明并未有能力一举解决。
  而现在,赵弘灿已死,其部也在彭荣的谋划下归顺了大明,从表面来看似乎眼下是可以着手解决白莲教的时候了,但是岳钟琪的这份秘奏却让朱怡成犹豫了起来。
  想了想,朱怡成让人把董大山给请来,对于此事他必须要听听董大山的看法。不多时,董大山就匆匆来到,行礼见过皇帝后,朱怡成让他坐着谈。
  “对于贵州局势,兵部和军机处可有看法?”朱怡成开口直接问道。
  董大山一愣,却有些不明白朱怡成问这话的意思,不过他依旧回答道:“回皇爷,兵部和军机处这些日子一直密切关注西南局势,自赵弘灿死后其部归顺我大明,如今岳将军正在着手对其部进行整合,并且加快稳定贵州之局……。”
  朱怡成摆了摆手,再让董大山继续说下去恐怕还得讲到朝廷对整个广西、贵州两省的安置,甚至包括后续对云南的战略方面,这也扯的太远了。
  “朕只是问你,赵弘灿在贵州各部的整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压制住地方土司、头人把整个贵州全部纳入控制又需多久?还有贝和诺方面是否有异动?”
第949章
尝试
  董大山似乎有些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当即逐一回答。朱怡成静静听着,时不时追问一些重点,亏得董大山一直关注着西南局势,再加上又掌管兵部,要不还真无法回答如此全面。
  等董大山全部说完,朱怡成静静坐着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董大山不敢打搅朱怡成的思绪,静坐在一旁耐心等候。
  过了好久,朱怡成这才微微点了点头,看来董大山和岳钟琪密奏中所说的一致,如今的局面的确有些麻烦。
  从内心里来讲,朱怡成是想趁着贵州之变一口气解决西南问题的,而现在大明虽已占据主动,可要彻底解决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云南清军依在,贵州地方土司、头人力量不弱的情况下,高进部的实力又是未损,以明军在贵州的军力情况很难做到这一切。
  当然,假如多给岳钟琪一些时间,等明军全盘接受了赵军各部,完成整编后,这些都不是问题。明军可以用一部分军力压制住云南的清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然后调动大军直接向高进部下手。
  至于地方的土司、头人势力,虽然有些麻烦,可在朱怡成之前的故意引导下,贵州如今这些地方力量已经大损,尤其是贝和诺撤离贵州之前设计杀了田仁统,使得地方力量已经失去了主心骨,从而成了一盘散沙。
  所以说,地方力量的存在充其量就是麻烦罢了,已无法动摇明军彻底掌握贵州之地。可眼下的情况恰恰在于明军缺乏时间,高进为了自保又直接摆明了态度,这倒让朱怡成一时间迟疑不决。
  想了想,朱怡成最终还是打算把高进之事告诉董大山,当即给他看了岳钟琪送来的密奏。看完密奏后,董大山这才恍然大悟,明白朱怡成今日为何会召见自己并问那些问题的原因。
  “对于此事你如何看?”朱怡成直截了当地问道。
  董大山深深皱起了眉头,思索良久起身道:“皇爷,臣对于高进此人素有几分敬意,但如今高进不同往日,如当年高进能归顺于我大明,臣自当为皇爷所贺,可是如今高进已经执掌白莲,白莲一脉向来都是朝廷心腹大患!臣以为,高进所部如今进退两难,正是一举歼灭的好机会。所谓放虎归山,必有后患,那怕贵州战局一时间无法平定,也需尽力剿杀其部,以保我大明万世太平。”
  “话随如此说,但贵州地形复杂,如今又是如此格局,高进拥兵数十万,想彻底剿杀谈何容易?如朝廷调动大军,你觉得需再调多少为宜?又需多少时日方能完成?”
  董大山一时语塞,朱怡成问的不错,如果要安董大山的意思用这种方式解决贵州问题,把高进的白莲一脉完全消灭,再调十万大军是必须的,而且还得先把贵州和广西的赵军各部全部整编完成,以彻底控制其部为己所用。
  这样做的话,先不用说完成的难度,眼下大明虽强,可实际上真正的军力并不算多,经过几次扩充和整编后,大明虽号称百万雄师,但大明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各州各府各省所驻扎的部队先不说,还有大明海外领地的驻兵,这些已去掉了近半。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在山西、关中、西南各处对清军展开攻势,这几处的兵力就超过了三十多万人,还有北方边境的边军等等,这些是根本不可能动的,如果可调用的也不过明军在广东和湖广的兵马,但这些兵马一旦抽调就会导致地方兵力不足。
  其次,兵力的调动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别说十万人以上的兵力调配,就算几千人的部队移防也需准备一些时间,再加上辎重后勤的一系列准备,耗资极大,耗时也长,董大山的看法虽然好,但有些不切实际。
  “皇爷,臣以为可以先拖一拖,让岳将军想办法稳住高进,随后加快我部对之前赵军各部的整编,只要完成这一步,就算贵州真打起来高进也必落下风,随后其他各部尽快入贵,以其包围之势徐徐推进,最终彻底剿杀白莲。”董大山想了想后建议道。
  “哪里有如此简单,不过倒也可以试上一试。”朱怡成知道董大山为何如此坚持的想法,其实他心里同样也是如此想的,假如可以一战彻底平定白莲的话,倒不是不能做,就算这种机会不大,试试却也是无妨的。
  再者,朱怡成暂时并不想再调动广东和湖广的兵马,这样做的难度实在太大,他相信岳钟琪,只要岳钟琪能全盘接管赵军各部,完成统一指挥后,以他的能力可以做到对付高进。
  但朱怡成也清晰的认识到,整个计划只不过是他的尝试罢了,是否可以成功也只能试着看看。不过这没关系,试试不会有什么损失,先看看高进的反应再做决定,就算不成,朱怡成刚才心里也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或者到时候真让高进离开神州,或许对于未来也不是一件坏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岳钟琪虽然一直按朱怡成的意思尽量稳住高进,却不明确表态最终如何,意图拖延时间,同时抓紧对赵军各部的整合。可是大明这边算盘打的好,高进却早就有了决意,就在十日后,高进部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就动了起来,其主力绕过贵阳直接向南,并于第二日同驻扎在此的赵军一部直接接触,双方产生了冲突。
  这场冲突从规模上来看并不大,可对于贵州的局势影响却不小。由于以有心打无意,这支还未被明军彻底掌握的赵军一部吃了不小的亏,岳钟琪接到急报后却未像其部下预料的那样勃然大怒,而是长长叹了一口气,并于当日又发了加急密奏给朝廷。
  随后,岳钟琪再次同高进部沟通,可这一次高进方面展现了极其强硬的姿态,对此岳钟琪只能尽力安抚,同时焦急地等待朱怡成的命令。
  当又过几日,朝中回复到了,岳钟琪看完朱怡成的批复后终于松了口气,看来朱怡成权衡利弊之下终于做出了最终决定,对于他来说也算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第950章
借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