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56

  一时间,众人也不知道朱怡成想干什么,其他人还好,唯独赵济世心里打着鼓,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些不妙。
  董大山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很快就见他带着三人回来了,走到近处才看清楚跟在他身后的三人中两人是劲装打扮的汉子,看来是董大山的手下,至于那被两人夹着一起带过来的那人皮肤黝黑,身穿船民的短打,虽然年轻力壮的样子,可脸色惶恐之极,当他看见赵济世时,更是不由得退缩了下。
  “洪爷,我把人给带来了,您直接问就是。”董大山回道,接着一脚就把那船民踢跪在地,冷冰冰道:“在洪爷面前老老实实回话,如果有半句假话,后果你清楚!”
  “小的不敢,小的不敢……。”那船民吓得全身发抖,不住朝着朱怡成磕头。
  而此时,赵济世已经认出了这人是谁,这人叫尤二,是赵家的心腹,同样也是他船队中经常走福建、台湾航线的好手。关键不在于此,按理说尤二这人前日就应该悄悄离港前往福州,替自己送那份信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看见尤二,当瞧清楚尤二的脸时,赵济世的脸色猛然大变,耳边更如同有重锤敲过一般,如雷鸣般的轰隆一下子把他给震蒙了。
第85章
四海
  尤二丝毫不敢隐瞒,当即竹筒倒豆子交代地一干二净,至于那封信也早就被董大山查获,人证物证俱在,赵济世哪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弄醒他!”朱怡成淡淡说道,自有人上前泼了盆冷水,赵济世悠悠转醒,当看见似笑非笑望着他的朱怡成时,整个人不由自主地打起战来。
  “赵老板,你还有何话可说?”
  “我……我愿献出赵家所有财产,只求洪爷开恩……开恩啊!”想到后果,赵济世趴在地上不住地磕头,不顾额角的斑斑血迹苦苦哀求。
  “哎……做生意,有道是买卖不成仁义在,赵老板如果和其他人一样只是不想同我合作也没什么,这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我可从来没有强迫过诸位啊!可是,赵老板你却暗中想至我死地?呵呵,这点就过了呀。”笑容一敛,只听得朱怡成冷冰冰的声音传来:“来人啊,把赵济世连同赵家上下全部拿下!”
  “得令!”
  董大山高声应道,带人上前就把赵济世给捆了起来,紧接着拖着如同一条死狗的赵济世往外拽去。
  “洪爷饶命!洪爷饶命啊……!”
  赵济世凄凌的呼叫声直到不见身影还隐隐约约传来,最终再也听不见。此时此刻,在场的其他人个个面面相觑,神色难看之极。
  其实,赵济世只是做了一些人没做的事罢了,如果在场中人同样有赵家和闽浙总督的关系,谁能保证不会起一样的心思?可万万没想到,赵济世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别人的掌控中,见到赵家如今的下场,他们都暗暗庆幸,同时又为刚前所说的话忐忑不安。
  朱怡成前一刻还笑眯眯的,后一刻就翻脸拿下了赵家,如此雷霆手段让这些人领教了什么才叫“反贼”。对于这个结果,就连最为稳重的叶国基也有些后悔了,他后悔拿出来的是不是会太少,拒绝合作的方式是否又太过生硬。
  没去理这些人,朱怡成喝了口茶,当把茶盏放下时,他的表情又和刚前一样和颜悦色了。
  “王老板,不知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王樊就跪倒在地道:“回洪爷,王家愿为洪爷效力!”
  如是之前,王樊开口说这样的话,在场的其余几家必定瞧不起他,甚至还可能暗骂几句王樊软骨头什么。可有了赵济世在前,王樊的回答就不意外了。虽说就像是叶国基这样的人早就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作为一个商人,面对某些选择的时候还是会权衡利弊。
  朱怡成闻言大喜,当即连声叫好,同时又道:“王老板,你只是同我合伙做生意,大家都是平等的嘛,更谈不上效力不效力的,合伙的买卖赚了钱大家都有好处,再说了,我也明白你们的心思,毕竟目前的形势不太明,效力一说还是放在以后再讲吧。”
  “洪爷恩德!小的没齿难忘,还请洪爷放心,小的定尽心尽力,把这买卖给办的妥妥的。”王樊感激万分地又磕了个头,这才在朱怡成的安抚下站了起来。
  朱怡成这样的态度令其余几家不由多了几分好感,至少朱怡成站在他的角度能说出这番话来,表示他还是比较看重他们这些商家的。同时,朱怡成也清晰地表态知道他们这些人的难处,更愿意以商界的规矩来合作。
  “老夫虽不能像王家那样,但请洪爷放心,叶家会调拨一部分人手供洪爷差遣,同时老夫在此承诺,刚才所说对于海贸的配合,比如采卖等等,叶家的渠道绝无问题。”
  “对对对!我于家也无问题!”
  “还有我,还有我严家!”
  “洪爷!我包家愿再拿10艘船出来……。”
  众人急忙加大筹码,就怕朱怡成翻脸不认人。对于他们的主动性,当然是值得鼓励的,当即朱怡成好生安抚了这些人,并说了些场面话,这才令他们稍稍放心。
  最后,除了王家直接入伙外,其余各家也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参与在了其中,再加上赵家的生意和船队被全盘接手,朱怡成这个商行的架子总算是搭起来了。
  “四海商行”,这就是这家新商行的名字,这名字是朱怡成起的,寓意既为通商四海,同时也有着纵横四海的期望。商行的大掌柜由王樊来担任,朱怡成让李娟儿替自己暗中掌握商行,至于下面的人除招募的水手和安插的义军耳目外,其余用的是各家主动献出来的人。毕竟朱怡成手下并没有多的人才,换现代话来讲就是人力资源实在是薄弱,要想把商行正常运转起来,段时期内还必须得依靠这些商家。
  四海商行一开张就成了宁波最大的商行,除去宁波航运原有的北洋线外,对于其他航线朱怡成也有了安排。现在最合适的航线有一条,那就是到日本的航线,虽说日本目前处在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对于外来贸易并不热衷,可从日本国的历史来看,日本和大陆之间的民间贸易沟通一直存在,包括海贸也是一样,组织起成规模的对日海贸,这对朱怡成是极有好处的。
  除了日本航线外,更重要的是南洋航线,甚至西洋航线,这些才是未来的黄金航线。不过相对于日本航线,这些航线还需要一定的摸索,尤其是闽地依旧是清廷的地盘,清廷的水师就在福州,要往南走航线需要时间和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四海商行,朱怡成就有了一颗摇钱树,能够替他解决资金和物资来源的许多问题。再加上那些商家对于宁波市场的稳定和粮米的流入,更是巩固这片区域的基础。
  其实,留给朱怡成的时间并不多,他占据宁波虽然是钻了个空子,而且还借用蒋瑾这些人封锁对外消息,但这天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保密工作做的再好消息也会走漏,更何况拿下宁波的当天就有人把消息给传了出去。
  说起来还是要感谢这个时代的信息缓慢,毕竟和发达的后世不同,除朝廷的三百里、五百里甚至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外,普通的消息传递是很慢的,要知道交通工具和道路是制约消息传递的最大因素。
  大约宁波攻陷后的十天左右,绍宁道那边就得到了消息,闻讯后绍宁道简直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为了求证消息的可靠性又花了七八天的时间,等确定宁波失陷,绍宁道这才慌忙把消息向杭州发出,等消息递到了杭州城,这都大半个月了。
  消息传到杭州城,巡抚黄秉中闻讯大惊,他怎么都没想到宁波会突然被反贼占领。按理说根本不应该啊!无论是袁奇还是祝建才都在浙西、徽东一带和大阿哥周旋着,怎么后方突然出了这样的大事?
  正当黄秉中反复向报讯的人确定此事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坏消息传来,一直神出鬼没的袁奇部突然出现的池州附近,设下埋伏把清廷运往前线的大批军粮给劫了,这样一来大阿哥的主力就顿时陷入了粮草不济的困境。
第86章
财政吃紧
  大阿哥的剿匪非常不顺利,桐庐意外失守把他原定的计划完全打破,紧接着祝建才在桐庐放了把大火,裹协大批百姓北上,接连攻下几个小县,其部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接到消息,大阿哥立即调整方案,率军围堵追击,可谁想祝建才此人既狡猾又果断,每每将被追上之时祝部就直接抛下一批裹协的老百姓,用这种断尾求生的方式来阻拦追击。
  对于祝建才来讲,这些老百姓就是消耗品,除了部分青壮挑选后加入自己老营外,其余老弱妇孺的作用就是用来替自己挡追兵的。除此之外,祝建才所过之地遭受极大破坏,地方乡绅几乎一扫而空,粮草金银这些除能带走的之外全放把火烧得一干二净,这让地方是叫苦不迭。
  桐庐的失守导致大阿哥的军粮本就不足,地方生产力和大量物资的破坏更使得当地筹粮的打算落空。此外,江南不比北地,大阿哥虽然骁勇善战,可别忘记他所参与的战争都在北地发生,而江南多水乡、多山地、多丛林……,骑兵在江南基本发挥不出其作用,在江南作战依靠的主要是步兵。但在这时代,步兵靠的是自己两条腿,失去了机动力,更面对对江南地形更加熟悉的祝建才,大阿哥有劲都使不上。
  粮草的缺乏,大阿哥不断催促后方尽快运输,以满足前线供应。可随着裹协的老百姓被抛下越多,不要说地方上了,就连大阿哥也着实吃不消。更大大拖累了其部追击的速度,同时还要从有限的军粮中拨出部分来以供地方安顿百姓。
  而就在此时,袁奇在池州突然出现,设伏劫了大阿哥的大批军粮,这更是雪上加霜。当得到消息后,大阿哥大惊失色,一方面紧急派人继续催促粮草运输,同时摸清袁奇部的动向,另一方面马上中断了对地方的粮草救济,要知道大阿哥手中的粮已不多了,就算他的部队自己吃也挨不了多久。
  这样一来,地方无法安顿从祝建才手里“解救”出来的老百姓,这使得这些已失去家园的百姓们陷入困境,随着粮食的缺乏,为了求生,这些老百姓也开始闹了起来,虽然派兵强行弹压下去,但人总是要活着的,这种情况很快越演越烈,大半个江南顿时成了一团糟。
  至此,不要说围剿叛贼了,就连所占地区的治安都无法保证。大阿哥无奈只能暂时停止追击,派兵到处弹压地方,并不断催促各地加快粮草供应,同时向京城紧急求援。
  上书房,康熙皇帝看着大阿哥送来的折子,脸色阴沉的如潭水般。
  康熙没想到大阿哥南下后江南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演越烈。心中既有对大阿哥的极度不满,恨其未能剿灭叛贼,同时对于江南各地的官员们也是大为冒火,在他看来之所以会有如此叛乱爆发,地方难咎其责。
  但气恼归气恼,事情还是必须要解决的,尤其是江南目前这样的局面。想了想,康熙直接下旨,要求北地三省的绿营南下,压缩叛贼的生存空间,同时联合江南的大阿哥进行拉网围剿。另外,加紧粮草调集,确保粮道安全,再拨白银150万两以供军用。
  “就这样吧,立即去办。”说完后,康熙对写完旨的马齐吩咐道。
  可马齐却未和往常一样叩首领旨,反而站在那边神色不定,欲言又止的样子。
  “皇上……。”迟疑了下,马齐咬牙道:“户部那边似乎有些问题……。”
  “户部?”康熙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马齐说的是什么,当即脸色难看之极。
  这些年,京官向户部借银成风,康熙是知道这事的。说实话,清朝官员的俸禄虽比明朝多些,但除了地方官外,在京官员的收入并不高。除去平日开销和打点,京官,尤其是下层官员的日子过的比较紧,作为一个仁慈的君王,对于这种情况也就睁只一眼闭一只眼,默许部分京官可以向户部进行借贷。
  可康熙万万没想到,他这种仁慈却被下面钻了空子,除少数人外,大部分京官直接把户部当成了提款机,能多借绝对不少借,能不还绝对不还钱。甚至到后来不仅是京官,就连地方官员也打起了户部的主意,而且其中还有几个皇子也在大肆从户部借了许多银子。
  “那就……100万两吧。”康熙沉咛片刻后说道。
  但谁想,马齐依旧没有吭声,这一下康熙坐不住了,追问如今户部究竟能拿多少银子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马齐知道盖子是绝对捂不住了,只能告诉康熙现在户部除去必要的开销和官员俸禄外,能拿出来的银子不会超过60万两这个数字,而在帐面上的欠款却足足有3600多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康熙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国库居然被全掏空了。3600多万两啊!这些官员的胆子也太大了,难道他们把自己的仁慈就当是便宜占么?
  觉得自己被欺瞒的康熙顿时大为光火,江南现在如此,国库里居然没了钱,这还打什么仗,平什么叛?一旦再有什么事,这大清王朝还如何运转下去?
  可事实摆在眼前,康熙再火大也马上变不出银子来,他只能强压着怒火告诉马齐先调拨60万两应急,随后立即追讨户部欠款,必须要把这3600万两给要回来。
  听到这个命令,马齐是心中叫苦,他虽然位高权重,可别忘记户部欠款牵涉面极广,不仅牵涉到所有的京官和地方官员,还牵涉到好几个皇子,清理欠款,这简直就是个地雷啊!他马齐哪里有这个胆量?
  但康熙的旨意又不能不从,马齐无奈之下只能暂时答应,等马齐走后,康熙派人私下也去摸了摸户部的情况,当消息反馈到康熙手上时,看见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康熙心中越加愤怒不已。
  第二日,在朝会上,康熙直接把户部主官叫出来当面臭骂一通,并当着百官的面重申追讨户部欠款的旨意,面对康熙的雷霆大怒,众人连口答应,可到头来雷声大雨点小,马齐等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半月中才追讨了200万两回来,200万两的数字看上去似乎不少,可对于总额3600万两的欠款还差得远呢。
第87章
水师
  福州城是福建的首府,同样也是闽浙总督所在地。
  总督府,梁鼐紧皱着眉头看着手中几份急报,作为闽浙总督他统管浙江、福建两省军政,之前四明山叛乱就是梁鼐带兵剿灭的,但谁想到四明山叛乱平息后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浙江又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帅!大阿哥和杭州方面已催促多次,还请大帅早做决断!”梁鼐是老臣,去年为平息四明山叛乱在军中落下病根,身子时好时坏,至今都未痊愈。袁奇在浙江高举义旗攻击杭州之时,梁鼐远在福州根本来不及反应,随后杭州大胜的消息传来,梁鼐暗中松了口气,可仅仅几个月过去,浙江又起了如此大的乱子。
  张云翼功亏一篑,大阿哥围剿不力,大半个浙江已经乱成一团,现在宁波也出了乱子,作为闽浙总督的他哪里还坐得住?
  微微摇头,梁鼐执掌两省经验丰富,他心里很清楚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被对手牵着走。浙江已经乱了,福建绝对不能乱,他如今手中兵力有限,一旦大部全调往浙江,那么福建一带必然空虚,一旦反贼南下入福建,以福建的地形更难围剿。
  摆在两省的兵力绝对不能乱动,甚至还要加强。虽说大阿哥三路并进的计划破产,可这个计划从表面来看是没问题的,福建的兵力只有稳扎稳打向北推进,封锁各交通要道,才能配合大阿哥的围剿。
  但现在关键在于宁波,宁波处于浙江后方,如今等于后院起火。以整个局势来看,宁波处在要害之处,如不能解决宁波的问题,浙江之乱还是平息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