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56

  不过他这副地图从专业角度来看根本不值一提,可放在如今的时代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至少各大州,各大洋的位置都没错,至于那些细节方面暂且不用去考虑。
  “天下全图?”李娟儿惊讶道,她没想到朱怡成居然还懂这个,不过仔细想想朱怡成的身份也就适然了,作为朱明后裔,有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也是正常的。
  “洪大哥,宁波在哪里?”
  “宁波在这,瞧见没,这就是宁波。”好为人师的朱怡成点着地图上的一处道:“从宁波往东就是舟山群岛,再向东北过去就是日本列岛,这里一大片都是海洋,穿过这片海洋就是一个新大陆。你再往这瞧,这里是南洋,南洋往南还有一片大陆那边有许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这里看见么,就就是印度,也叫天竺,这里是非洲,非洲那边的人皮肤都是黑色的,再往西就是欧洲了,我们也叫欧罗巴,这个地方就是红毛洋鬼子的老家……。”
  朱怡成兴致勃勃地为李娟儿讲解着,随着他的讲述李娟儿越听月是惊奇,她怎么都没想到这世界会如此之大,而且还有如此希奇古怪的人。
  “这天下居然还有像黑碳一样的人?还有红毛洋鬼子?”
  “呵呵,其实这些人早就来过我们中华,比如说黑人吧,在唐朝的时候就有,那时候称为昆仑奴,至于红毛洋鬼子,澳门那边就住着一群呢。对了,宁波这也曾来过,只不过极少。”
  “真的呀!可是这么远的路,他们是怎么来的?坐船么?”
  “聪明!”朱怡成点头笑道:“正是坐船来的,欧罗巴那边的人很久前就造出了能远渡重洋的大船,他们在海上漂泊上百天甚至更多的时间从欧罗巴远道而来,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我们中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平常的东西但到了欧罗巴却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其价值甚至能和同等重量的黄金相等啊!”
  李娟儿听到这吃了一惊:“这么贵?难道他们那边没有么?”
  “你猜对了,就因为没有才物以稀为贵!”朱怡成点头道:“古代的时候西域那边的丝绸之路也是这样,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更丝绸之路从陆地转移到了海洋。现在是海洋时代,除去这获利丰厚的贸易外,这些广阔的大陆还拥有无数我们没有的东西。”
  李娟儿是个聪明的女孩,顿时明白了,怪不得这些日子朱怡成一直在让人打听宁波的海贸和船只情况,原来他真正用意在这里。如果真的像朱怡成说的那样,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天朝上国不是应有尽有么?难道还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李娟儿想了想忍不住问。
  “天朝上国?哈哈!”听到这句话,朱怡成不由得笑了起来,但这笑声却有着苦涩:“满清入关,国人闭塞已久,再加上清廷有意为之,这天朝上国仅仅只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其实从现在的世界来讲,中华的确是最强大的国家,可惜神州沦陷,满清不思进取,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家迎头赶上,等到那时候,哎……。”
  说到这,朱怡成不由得叹了口气,西方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时代开始崛起的,而百年就将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从而中国迎来她最为黑暗和悲惨的一段日子。
  在这个时代久了,朱怡成虽然还拥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可从认同感来讲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更因为他地后世历史变化的发展所了解,对于清朝无能和倒退更是深为痛恨。
  “先把它收起来吧,以后我再慢慢和你说。”想到鸦片战争和那些屈辱的条约,朱怡成心中极不是滋味,他叹了声对李娟儿吩咐道,李娟儿小心翼翼地把这副天下地图给收了起来,放在一个木盒中仔细保管。
  拿起茶喝了口,朱怡成顺手拉开抽屉,露出了放在里面的一个长方型的木匣,打开它,一把造型精密的火铳露了出来。
  这把火铳是在宁波知府衙门查抄到的,估计是之前的知府张朝宗的收藏,从它的造型和上面的花纹来看,应该出自于西方。如果猜的没错,应该是那位商人献给张朝宗的玩物。
  火铳并不是自发,而是用火绳,自发火铳在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可因为冶炼和技术的原因其可靠性并不强。其实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火枪也不是自发枪。
  朱怡成对这把火铳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自得到之后还亲自试用了一下,虽然它的准头不怎么样,二十步之内还马马虎虎,过了二十步这铅子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而且每次装弹、射击都需要一套复杂的流程,从单一武器的角度来看还不如一把弓箭来得方便。
  但朱怡成心里非常清楚,未来毕竟是火器的时代,只有火器才能取代如今的冷兵器。当火器的大规模运用和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冷兵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日。
  眼下,朱怡成已经在让人以这把火铳和查抄到的鸟枪等火器为原型进行研究和制造,不过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成功,什么时候又能获得合格的火器,这还是一个未知。但他相信只要有好的开始,那么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何况还有他几百年后的眼光在呢。
  正当他拿着火铳把玩着,思索着如何改进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不一会儿李娟儿带着董大山走了屋。
  “洪爷真是神机妙算,果然有人心怀不轨。”董大山佩服地说道:“在下安排的人刚回报,发现赵济世的儿子赵国元一刻前偷偷摸摸从后门出了赵家,趁夜往码头那边去了,您看要不要立即拿下?”
第83章
决定
  防人之心不可无,朱怡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虎躯一震对方纳头就拜的场面,除非他的实力能够达到和大清王朝直接抗衡的地步。早在请宁波六大商家吃饭之前,朱怡成就清楚这些人是不那么好相于的,就算他拿出十万分的诚意,对方也不可能凭着几句话就投靠于他。
  如果能够直接用强,朱怡成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毕竟这些商家不是普通人,用强非但起不到效果,还会导致一些意外发生。仔细考虑之后,朱怡成才决定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先请他们吃饭,然后在饭桌上表明自己的态度,至于对方最终会怎么选择,那就看对方怎么想了。
  “只有赵济世一家?”对于董大山的回报朱怡成并不意外,想了想后问。
  “暂时就他一家,不过洪爷您放心,其余几家都有人暗中盯着,一旦有举动绝对逃不过我们的耳目。”
  微微点头,朱怡成考虑了一会儿道:“暂时不要去动赵国元,盯着他看看他去码头找谁,等他回去后就把接头的人给我悄悄拿下!”
  “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董大山应了一声,转身急急离去。
  当赵国元带着赵济世的书信前去码头的同时,其余五家的当家人并未休息,各自在家中考虑着朱怡成和他们说的那笔买卖。
  商人是逐利的,但商人的逐利也要考虑风险,这点叶国基说的很是明白,归根结底还是朱怡成的实力并没有达到这些商人敢于投资的地步。可眼前他们这些人都在朱怡成的手里捏着,虽然宴会上朱怡成和颜悦色,说话也好商好量的样子,可别忘了他可是打下宁波城的大反贼。如果直接拒绝的话,谁都不清楚朱怡成会不会当场翻脸,思来想去,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稳妥的方案,那就是暂时拖一段时间再说。
  对于朱怡成提出的三点,前两点各家配合没太大问题,无论是稳定宁波市场还是向外购粮,这些事都是正常商业手段,就算是做了想来清廷也挑不出毛病。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不仅是商人,同样也是宁波当地人,在这种情况下能为宁波当地百姓做点事,任何一个当政者为考虑民心都不会秋后算帐。
  关键就是第三点,这也是他们纠结的主要原因,因为一旦答应下来就等于和朱怡成捆绑在一起了,如果过不了多久朱怡成兵败,那么仅凭这条无论是谁就是个满门抄斩的结果。
  这个赌注太大了,赌输的概率也占了大多数,谁敢冒如此风险呢?
  可唯独有一人思来想去越想越动心,这人就是宴会后和众人一起离开的王樊。王家和包家还有赵家主要做的是航运,但在这三家中王家的力量并不算强。包家是拥有船只最多的,北洋航线主要捏在包家的手里,至于赵家么,除了在北洋航线上分了一杯羹外,还拥有南下的台湾航线和南洋航线,其实力并不比包家小多少,何况赵家还搭上了闽浙总督的线,在这方面更不是王家能比的。
  王家的地位在三家中最为尴尬,向北有包家的垄断,向南又有赵家在前,王家夹在中间,如不是靠着当年前一代家主的影响力,恐怕早就被挤出三大家了。
  一直以来,王樊总在琢磨着如此打开局面,重振王家在商界,尤其是航运的地位。如果长期这么下去,那么王家的没落是注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王樊怎能不忧心忡忡?
  所以,朱怡成的提议说出口后,在场最为动心的就是王樊了,只不过他并没有表示出来,把心思深深藏在心底,装着和旁人无异。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王家和其余几家不同,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王家作为宁波的六大家之一都是宁波的商业大家,可实际上王家祖上是干过海盗的。明中期,倭寇袭击东南沿海,浙江更是重灾区,那时候的倭寇说是日本的浪人,可实际上其中中国人居多,很多人都是沿海地区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跟随着倭寇干这种没本钱的买卖。
  王家先祖曾经就是倭寇中一员,只不过运气比较好,当戚家军崛起时,王家的先祖就离开了倭寇队伍,跑到了舟山群岛当了个渔民,之后又入伙当了海盗,还混成了一个小头目,几代传下来,直到明末时期跟随当时的头领被朝廷招安。
  清军入关后,活跃在东南沿海的海盗集团基本散的散,被收编的收编,或者跟随郑成功去了台湾。而那时候王樊的爷爷却留在了浙江,靠着当海盗时赚的银子摇身一变成了地主同时做起了买卖。
  就这样,安安稳稳发展几十年,王家洗白了身份成了宁波六大商家之一,可谁都不清楚王家先祖居然还有这样的身份,正是因为这种身份使得王樊从骨子里从来就有一种先天的欲望着不安的因素,这同样是他对朱怡成的建议动心的另一个原因。
  当夜,王樊根本没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等到第二天天亮,红着眼的王樊总算下定了决心,这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日下午,朱怡成突然接到消息,说是王樊来访求见。对于王樊的突然求见他心中有些期盼,当即就让人把他给带了进来。
  “小人见过洪爷!”见了朱怡成,王樊一改之前的态度,二话不说先给朱怡成磕了个头。
  “王老板何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谢洪爷……。”等王樊从地上爬起来,朱怡成问道:“王老板今天求见于我有何事?”
  “不瞒洪爷,王某今日来找您为的是您昨日说的那件事。”王樊直截了当地说道,既然已经下了决心,王樊也不藏着掖着,当即就表示想和朱怡成谈那笔买卖的合作。
  听完王樊的话,朱怡成心中是又惊又喜,同时也疑惑道:“王老板能答应合作,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我想问问,王老板为什么会这么想?”
  “呵呵,古之吕不韦见异人,归家与其父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其父说:‘百倍。’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无数。’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说完,王樊笑了笑道:“如此,我也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第84章
问话
  一晃三日过去,当日参与赴宴的六家又一次接到了朱怡成的邀请,而这次不在酒楼了,地方改到了知府衙门。
  到了地方,众人忐忑不安地被引入后院,后院的花园中早就摆了一张八仙桌,桌上的酒菜俱全,朱怡成也早早坐在那边含笑等着大家。
  众人上前行礼,朱怡成摆摆手,和颜悦色地请大家坐下,等所有人分头坐下后,朱怡成先随意说了些平常话,随后就问诸位考虑的如何。
  “回洪爷。”严治川起身道:“我严家对于稳定商市责无旁贷,在来之前在下已经交代下去了,所有严家在宁波的商行绝不囤积居奇,同时愿献出粮米5000石,白银2万两以表其心,至于洪爷所说的对外购粮一事,我严家也无问题,当尽力而为之……。”
  说到这,严治川看了眼朱怡成,见他的表情还算和煦,这才又道:“至于洪爷所提的海贸一事,同我严家日常经营并未有关,实在是有心无力。不过请洪爷放心,海贸的采买方面我严家还是能够帮上忙的,只不过这占股就不必了……。”
  严治川的话音刚落,叶国基也站了起来,和严治川一样他也说了类似的一套,只不过拿出来的粮米和白银更稍多些而已。紧接着于茂也大同小异地回答,唯独还剩最后三人,那就是包洋生、赵济世和王樊。
  这时候,包洋生心中暗骂不止,对于严治川、叶国基、于茂三人更是恨不能当面大骂几句娘西匹,问问他们这样说良心会不会痛。
  这些家伙真是老狐狸,居然先主动表明对朱怡成要求的稳定市场的支持态度,紧接着又拿出一大笔钱财来乐输,最后又以不经营航运的理由轻轻巧巧地就把自己全给摘了出去。现在可好,他们落得轻巧脱身,却把这事直接丢在自己身上。
  用宁波当地话,等于把他包洋生几个给停在了杠头上了,让他接下来怎么应对?要知道六大家中就他们三家是经营航运,而且三家中就数他包家的船最多。
  “包老板、赵老板、王老板,你们三家可都是搞航运的,你们不会也和他们一样吧?”果然不出所料,朱怡成笑呵呵地打趣道,令包洋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洪爷如此厚爱,包某如拒绝的话实在是说不过去,可洪爷您也知道,包家的船走的主要是北洋航线,这北洋一线靠的是和清廷之间交易,如包家同洪爷合伙,那势必会影响北洋的贸易,同时我想洪爷也不会放心如此吧?”无奈,包洋生只能斟酌地讲道:“不过洪爷既然如此关照包家,包某也不能坐视不管,这两日包某仔细想了想,不如由包家调拨沙船30艘、广船15艘交给洪爷您来经营,包家也不需占半成份子,同时包家和叶老爷子一样,同样愿出钱粮以表其心意,您觉得如何……?”
  这话说完,包洋生心中实在是肉痛不已,虽然三家的船加起来足有260多艘,可包家在其中的份额只是近一半,也就是大概130艘左右,除去在外未归的和修缮的船只等等,如今包家能正常运作的船只大概也就在100艘不到,一口气拿出45艘来,其中还有15艘能走远航的广船,这个手笔可不小。
  除了这些船,包家还要贴上水手和同叶国基一样的钱粮,这样一来等于包家一下子付出了三分之一的家财,甚至还不求半点回报。这样的大出血求的就是让朱怡成放他包家一马,同时表明支持态度。
  听完包洋生的话,朱怡成并没说什么,神色依旧如常,只是把目光投向了赵济世。
  赵济世也不含糊,当即也拿出了沙船17艘,广船9艘,然后再加一笔钱粮,至于理由嘛和包洋生差不多,找的也是北洋航线的借口。
  “不对吧……。”朱怡成当即打断了赵济世的话,疑惑地道:“赵家在北洋航线有份额这我是知道的,不过听说赵家还走台湾航线和南洋航线,是不是如此?”
  “这个……走是走的,但规模很小,我赵家也是试探的刚刚开始,不成气候罢了。”赵济世神色尴尬地回答道。
  “这也不对呀。”朱怡成若有所思道:“听闻赵家在福州可有不小的关系,而且还打通了满清总督府的路子,据说台湾航线现在完全握在赵家手里,难道不是么?”
  “这是根本没有的事!”听到这,赵济世背后冒出一层冷汗,当即否认道:“我赵家仅仅只是商家,如何能和总督府有关系?这定是谣传!”
  “难道是我听茬了?”朱怡成惊讶道,紧接着似乎想了想,回头招来侯着的董大山问:“大山,赵老板的话你都听见了?那些谣传是哪里来的?你会不会搞错了?”
  董大山也是一脸疑惑,挠挠脑袋道:“这个小的也不清楚呀,要不小的再去问问人?”
  “也别问东问西了,来来回回麻烦的紧,这样吧,你直接把人给带过来,当着我面回就是了。”朱怡成不耐烦地如此说道,接着挥挥手,董大山答应一声急忙退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