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656

第893章
榨油
  迟疑了一下,耿额摇了摇头。如果是别人耿额或许会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可面对鄂尔泰他却无法隐瞒。
  当即他长叹一声直言不讳,说了说满清朝廷现在的财政情况,等说完后很是抱歉道:“鄂帅,所谓皇帝不差饿兵,这道理我懂,但如今朝廷的情况想来鄂帅您也知晓。不过您放心,我来之前皇上特意交代过,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为您和隆公爷等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个我实在是无法保证。”
  “皇上也难啊!”听耿额如此说,鄂尔泰同样也是一声长叹:“想当年我大清坐拥天下,万国来朝。仅仅几年时间就落到如此地步,当年江南民变,谁又能料到终成心腹大患!先帝爷当年如能以举国之兵,雷霆万钧之势平灭江南,又怎能有后来之事?”
  鄂尔泰的话顿时就勾起了耿额心中酸楚,的确如此,当年的大清是如何威风?可现在的大清却又千创百孔摇摇欲坠,假如山西丢失的话,大清除了西逃之外再无去路,可就酸西逃又如何?等到了西域,大清还会是原来的大清么?
  一想到这,耿额眼中不由得湿润起来:“鄂帅此话不假,可惜这上天不佑啊!鄂帅久在北边,尚且不知皇上这两年过的是什么日子,每日里为国事忧心忡忡,身子骨大不如前,就连双鬓也已染白……。”
  “什么?皇上的身子竟然……?”鄂尔泰瞪大眼睛。
  摆摆手,耿额道:“鄂帅放心,皇上并无大碍,只是心力交瘁所至,如鄂帅能在山西为我大清打上一个大胜仗,这比灵丹妙药对于皇上更好。只要皇上高兴起来,不再如此忧虑,定能万岁万万岁!”
  “这就好,这就好啊!”鄂尔泰听到这才放下了心,神色稍稍缓和,可很快表情又笼罩了一层忧虑。
  “耿相,你我自己人,我也不瞒你。”鄂尔泰诚恳道:“以我部的实力,同明军暂时周旋绝对没有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尽量打个胜仗以安皇上之心。不过有句话我不得不说,这打仗不仅仅靠的军队和士气,更重要的是打的粮草军饷,耿相为上书房大臣又兼本兵,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我晓得,我晓得!”耿额连连点头称是,但知道是一回事,可要解决又是另一回事。
  虽然这些年满清为了保证军力,对于关中和山西的部队还是极度重视的,不仅训练新军,更大肆购买和仿造火器,其目的不就是为了和明军抗衡么?
  至于钱粮的问题,满清在山西也有屯粮,再加上鄂尔泰之前在平定漠北三部所掠夺的收获除交给建兴皇帝一部分外,其余大部都留下来用来养军了。但问题在于养军和打仗是不同的,以山西原来的钱粮计算,仅仅只是作为养军和日常训练的话足够用上一年以上了。
  但是一旦打起来,这钱粮的耗费可是平日的几倍,作为上书房大臣和兵部尚书,耿额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按照估计,鄂尔泰手里的钱粮支持半年最多了,一旦半年之后钱粮接不上的话,那么就算他的兵再精锐也是无济于事,到那时候军队哪里还能打仗?恐怕不溃自溃。
  “这样吧,等我回去面见皇上,皇上定会另想办法,就算再从西域收集一些也必然要保证鄂帅之需。”想了想,耿额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鄂尔泰摇了摇头道:“耿相,西域路途遥远,一来一去没几个月根本不可能。再者兵事千变万化,谁都无法知晓明日会发生什么。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啊!西域之事虽也是一种办法,但依我来看恐怕是来不及的。”
  “这……这如此是好?”耿额顿时焦虑起来,站起身走了几步转过头道:“鄂帅是否可以从蒙古那边想想办法?”
  “这怎么可能。”鄂尔泰苦笑道:“蒙古那边本就是苦哈哈,他们的日子过的都不怎么样。再说而今刚刚开春不久,这草原上的草也才长出来,过冬的牛羊都未恢复,哪里能救济得了我等?再者,这打仗我们还要依靠蒙古骑兵,一旦逼他们急了,可是要坏事的。”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这如何是好?”耿额顿时急了,两眼有些发红。
  “这个……我倒是有个想法,就不知道耿相是否同意。”
  “何办法?快快道来!”
  鄂尔泰迟疑了下,这才开口说了两个字:“皇商!”
  “皇商?”耿额先是一愣,接着马上就醒悟过来。对啊!这里可是山西,山西虽然不产什么粮,但是山西却有着其他省份没有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皇商。
  山西皇商又称为晋商八大家,起家于前明末年,靠着给后金也就是满清的前身走私起家。随着满清入关之后,这些晋商摇身一变成了皇商,百年来靠着朝廷的扶持赚下了庞大的家业,可谓富甲天下。
  在大明复兴之前,宁波商行未能行走天下之时,中国最出名的商团就是晋商了,这点所有人都清楚。虽说这些年来,晋商在大明复起后损失惨重,其中范家更是在南边吃了大亏,导致继承人身死,许多财产被大明直接查封。
  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说这些皇商依旧还有着不少财富,就算在之前建兴皇帝无奈打过一次秋风,从他们手里敲诈出了不少银两外,但以对山西老抠的了解,他们的家财肯定留着许多。
  “没错,让这些人乐输一些,只要他们掏钱出来,就能解决问题了。”想到这,耿额瞬间云消雾散,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乐输?”听到这,鄂尔泰不由得冷笑起来:“这些老抠能拿多少出来?几万两?十几万两?还是几十万两?上回让他们掏银子,个个就如同死了老娘一般,如果这一次再让他们出钱,恐怕得哭天喊地了。”
  “他们敢!”耿额脸色一变,顿时道:“国家危难之时,不报效我大清难道还想守着这些银子不成?”
  “哈哈哈,耿相啊耿相,你可是未同这些人打过交道,要不你试试?看看他们会如何反应?”鄂尔泰笑着反问。
第894章
奴才的银子
  耿额脸上怒气一现,但很快又成了无奈。
  官做到他这地步如何不知道这些事,他耿额虽然满清贵族,可也是从小官一步步做上来的,更何况他还当过御使。
  官场上阳奉阴违是很常见的事,至于这些皇商他也是打过交道的,所谓无商不奸说的就是这些人。别看这些皇商在朝廷面前唯唯诺诺,碰上灾情还会主动报销,但骨子里的一些东西是永远改变不了的,这就是对财富的贪婪和欲望。
  去年的时候,满清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采取了两个政策,其中一个政策就是攻击西域,以西域各国的财力来支持满清的统治。而另一个政策就是向满清各皇商包括一些地方商贾进行摊派,其中山西就是重中之中,前前后后从山西榨出了几百万两白银,这才让建兴皇帝度过难关。
  眼下时间才过去了一年而已,再一次向这些人伸手,耿额也想得出来这些人会是什么反应。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做,就算他们拿不出之前那么多银子,就算出当时的一半,甚至更少些也是好的。
  当即,耿额长叹一声,对鄂尔泰道:“就算有难处,这事也得试试。这样吧,你我一起上书皇上,拿几个官位出来,只要他们肯掏银子,就算给几个二三品的大员又如何?至少也能筹集些钱粮。”
  “哈哈哈,耿相啊耿相。”听到耿额这样说,鄂尔泰摇头笑道:“用银子换官位?如果是在几年前,这一定不成问题。可是耿相,如今这情况下您觉得这些老抠还愿意这么做么?”
  “怎么?难道……。”耿额瞬间就瞪大了眼睛。
  微微点头,鄂尔泰低声说道:“耿相远在西安,不知道山西之事也是正常。其实不瞒耿相,中原之败后山西商贾就同我大清有些想法了,尤其是去年时候皇上在山西摊派了这么多银子,这些商贾大户表面不说,可心里却是怨的很。其实嘛,这倒也不怪他们,商人就是如此,见利忘义,有奶便是娘。想当初他们起家的时候不就是当着前明的顺民为我大清办事么?而今风水轮流转,也是自然的。”
  “混帐!贼子!”耿额气得七窍冒烟,狠狠一拍桌子就骂道:“这些小人如没有我大清如何有今日的产业?而且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官身,食我大清之禄,居然胆敢如此!”
  说到这,耿额顿时一愣,脸上的怒气倒是消了几分,他眯起眼看向鄂尔泰,皮笑肉不笑道:“鄂帅真是好心思,如鄂帅有何主意直说就是,如今国家危难之时,我等同大清一荣俱荣,没了大清,我们又算得了什么?您说呢?”
  鄂尔泰笑着一拍手:“耿相就是耿相,什么事都瞒不住您。”
  摆摆手,耿额让鄂尔泰少说这些废话,直接说正事。
  当即,鄂尔泰也不在绕圈子,直截了当说出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大清依旧拥有强大的势力,中原之地依旧还在大清之手的话,那么这些皇商大户是不敢不从的。
  可是现在已不同往日,眼下大清已经失去了中原之地,就连仅存的几省之地也是岌岌可危。天下局势已经明朗,大明已成了天下之主,而大清现在除了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外实际上已到了四分五裂的地步。
  这些商人最拿手的是什么?自然是做买卖,而做买卖靠的是打算盘的功夫。一个买卖是亏是赚,商人们心里自然是很清楚的,就像当年这些商人为何会在前明时候和当时的后金勾勾搭搭,其主要原因一是能够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二来也是因为后金的军力强盛,前明对后金无可奈何。
  但现在,继续投资大清对于这些商人来讲已经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了。不仅丝毫得不到任何利益,更要掏出老本来为大清续命,这种买卖那个商人肯做?
  而且他们也在找寻后路,眼下大明商贸发达,山西商贾私下偷偷摸摸也在大明那边做着生意,一旦局势不对他们有极大的可能来个金蝉脱壳,转投大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人不会和大清心甘情愿地同坐一条船,都琢磨着在船彻底沉之前脱身呢。
  所以从这些来看,这些商贾大户已经不是和大清一条心了,既然如此那索性就直接下手,查抄这些人的家财。鄂尔泰早就算过了,仅仅山西各商贾大户的家财就何止千万?如果能查抄到手,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耿额听完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静静坐着思索着,过了会他迟疑道:“如此动作实在是太大,一旦这样做的话山西地方富户再也不会信我大清拉,这……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鄂尔泰不屑一顾地说道:“我大清在才有他们在,这近百年来这些人靠着我大清也算享到了富贵,而现在我大清在危难之时,让他们回报不是理所当然的?换句话说,当年太祖爷、世祖爷,还有先帝等,只不过把这些银子暂时让他们保管罢了,如今主子要钱,自然要从这些奴才身上取回来不是?”
  说到这,鄂尔泰又冷笑道:“再者,耿相你要知道,如果此战败了,山西落入明军之手,那我大清将面临什么你我也清楚。区区一些商贾重要还是我大清的基业重要呢?”
  鄂尔泰说的没错,这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如果弄不到银子的话山西就保不住,假如山西丢了,大清何去何从?等到那时候难道这些人的银子白白让他们继续自己享用又或者给大明不成?
  想到这,耿额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何况他们这些满人原本就是抢掠起家,当年正是靠着抢掠才慢慢强盛起来最终坐了天下。虽然近百年时间,满人也装着文明人说起了仁义道德,可祖宗留在骨子的一些东西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为了大清基业,委屈了这些奴才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第895章
毛将焉附
  耿额最终被鄂尔泰给说服了,两人决定向山西的商贾大户下手。
  至于怎么下手,耿额和鄂尔泰关起门来商量了整整一日,最终一致决定这件事先不报给建兴皇帝,直接由他们两人联手来办。
  当然了,用耿额的话来说,不把这件事提前告知建兴皇帝那是因为不想让建兴皇帝背上“不仁”的名声,毕竟这位皇帝当年可是以贤王名传天下的,假如告知建兴皇帝,建兴皇帝肯不肯同意暂且两说,至少这让建兴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
  作为奴才,自然要为主子排忧解难。所以不提前告知是最合适不过的,至于到时候事办完,用什么理由这点他们已有默契,反正这些商贾大户不是什么好东西,屁股底下本就不干净。再加上这些年明里暗里他们又和大明那边做着买卖,这种证据一查就是一大把,到时候直接扣一个他们意图谋反的罪名就行了。
  耿额是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如今又领着圣命前来山西,妥妥的是钦差大臣。至于鄂尔泰,不仅挂着大将军的衔,要知道他其实也是上书房大臣之一,而今这个差事建兴皇帝一直给他留着呢。
  以他们的身份和级别,又握着重兵,要做这件事简直不要太容易。商量妥当后,说干就干,先是列了一份名单,随后以耿额的名义向这些商贾大户发出请帖,邀请他们前来太原商议乐输一事。
  当然了,所谓的乐输只不过是一个名义罢了,其目的是为了把这些商贾大户一网打尽。眼下大清依旧掌握着山西军政,这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心里不愿,可钦差大臣相请,他们是绝对不敢不来的。
  就算有几个当家人不肯来,或者派他人替代,这也没什么。正好把谋反的帽子可以扣的更严实些,下起手来更为妥当。
  当请帖一一发出去后,很快就有一些商贾陆续赶来太原,当然这些人来的时候神色自然不好看,毕竟所谓的乐输是什么意思,在去年的时候领教了一回,而现在又来一回,分明就是再一次敲诈勒索,心情如何能够好得了?
  可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耿额和鄂尔泰这一次和上次不同,他们已经打定了要取他们全部家财甚至老小性命的主意。这些人踏入太原府的一瞬间就等于把身家性命全部交了出去,再也没有回头之路了。
  十日后,太原府最热闹的太白酒楼中,聚集了十四家山西著名的商贾大户,这些人中有着八大皇商,也有山西当地的有钱人。
  这酒楼已被耿额全部包了下来,为的就是宴请他们。随着人一个个的到来,酒楼也开始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老爷,太白楼到了。”范毓馪闭目养神坐在轿中,他的轿子和其他人不同,而是八抬大轿。
  如果是普通商人的话,一般也就是两人抬的小轿,有官身在充其量就是四抬。但范毓馪的身份不同,他不仅是皇商中最有势力和财力的一家,而且他身上还有着二品官的官衔,可以戴红顶子的红顶商人,自然出行很不一般。
  范毓馪这些年的日子过的很不顺当,起初江南兵乱后,对于在山西的范家来说倒是没多少影响,而且范家的产业庞大,一时间依旧如故。
  可仅仅几年后,随着大明在江南崛起,大清就渐渐不行了。作为大清的忠犬,范毓馪心里开始有些发急,但那时他急的只是因为南方被大明占据,损害了他的一些商路而已,而对于大清能否灭掉大明,范毓馪却是很有信心的。
  但后来的局势变化却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大明突然从海上袭击天津,一举拿下天津后登陆北方,直接进攻北京城。北京城外一战,八旗和绿营精锐在大明新军面前败得惨不忍睹,以至大清朝廷无奈丢失北京城西狩西安。
  这一战,使得大明由江南一地直接打到了北方,不仅占领了北京、天津,更拿下了直隶大半的土地。从而导致大清退出北京,天下震动。
  自此后,大清开始逐渐日下,尤其是后来的一战接着一战,明军不断获胜,而大清却节节败退。看着这些变化,范毓馪是心急如焚,可又无能为力。
  范家自前明末起家,自传到范毓馪已有百年,范家的荣华富贵全和大清捆绑在了一起,可以说有大清才有他范家,如果没了大清那么辉煌一时的范家也就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