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656

  蒋毅如同当夜悄悄的来一般又悄悄地走了,就不知道有没有带走什么云彩。
  很快,这件事就像是没有发生一般,第二天蒋瑾继续把精力放到了铁路事情上,随着铁路的分段施工的改变,工部和铁道司越发忙碌起来,这一忙就是好些日子,等到朱怡成接到蒋瑾的奏折并同意蒋瑾的建议后,接下来的时间更让他忙得脚不着地。
  转眼,大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每天的忙碌让蒋瑾几乎忘记了之前蒋毅半夜三更跑来的那件事。但在一日他刚从衙门回来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蒋毅却已经焦虑地等着自己了。
  “叔父,彭先生随我来了。”见到蒋瑾,蒋毅连忙迎上前去,用着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蒋瑾一愣,随即很快就反应过来他说的彭先生是谁,然后就直接问:“人呢?”
  “我把彭先生带到后堂歇着,叔父放心,侄儿晓得厉害,彭先生入府走的是后门,没人看见。”
  微微点头,蒋瑾也不更衣,带着蒋毅直接就去了后堂,到了花园那边,蒋瑾远远就见到一个穿着青衫的男子正坐在后堂中,他微低着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因为堂中昏暗再加上他低着头看不清脸。
  “那位就是彭先生。”蒋毅对蒋瑾说道。
  “你在这侯着,不要人旁人靠近此处。”蒋瑾对他吩咐了一句,随后迈步朝着后堂走去,很快就步入了堂中。
  听到脚步声,低头沉思的彭荣抬起头来,见到身着官服的蒋瑾迈步入堂。当两人双目相碰的一瞬间,彭荣嘴角微微一牵,随后站起身来。
  “草民彭荣见过部堂大人。”
  “你就是彭荣?”打量着彭荣,蒋瑾凝神问道。
  “正是草民。”彭荣不亢不卑地回答道。
  “本官记得你如今是桂林知府,何自称草民?”蒋瑾眯着眼问。
  “草民这个知府仅是假职,并未受朝廷之命,当不得真。”彭荣平静地回答道。
  “但你之前在清廷可是当过六品主事的,那也不是什么草民啊!”蒋瑾似乎有些咄咄逼人,特意追问道。
  彭荣淡淡一笑:“圣人有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草民在清廷为官,此官自然也当不得真,如今草民乃大明子民,身无半职,在部堂大人面前自然应当如此自称。”
  这句话一出,倒是让蒋瑾有些意外,他顿时笑了起来,对于彭荣更有兴趣了。
  “坐吧。”在主位坐下,蒋瑾微笑道。
  “谢部堂大人。”彭荣行了一礼这才坐下。
  当彭荣坐下的时候,蒋瑾特意注意了他的坐姿,虽然彭荣在自己面前口口声声称他为草民,不过在面对蒋瑾一直显得不亢不卑,进退有常。而且他坐下的时候也没有和一些下官那样战战兢兢,甚至小半个屁股挨着坐,反而坐得稳稳当当,仅次一点就让蒋瑾刮目相看。
  不得不承认,这第一面彭荣就给蒋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怪不得此人能在赵弘灿那边受如此重用,并且被称为赵弘灿身边的第一谋士。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的确名不虚传。这时候蒋瑾甚至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可惜赵弘灿得到彭荣晚了些,假如早个几年赵弘灿得到彭荣的话,恐怕现在的天下就不是如今的模样了。
  至于彭荣,当时如果能在大明初复的时候投入大明的话,也许现在也是得居高位了吧?这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命运弄人啊!
第878章
请罪
  蒋瑾来前彭荣已经在这等了许久了,由于彭荣的身份特殊,所以蒋毅把他带进来后也没做其他安排,直到蒋瑾来后彭荣的面前连一杯水都没有备上。
  入座,蒋瑾也未喊仆人上茶,因为四周的下人早就被他打发的远远的了,就连蒋毅也在外面的花园里候着,以防有外人路过。
  这样做是很失礼的,无论彭荣是什么身份,既然来到了这就是客人,再怎么样也得以礼相待。不过蒋瑾没安排,彭荣也自然不说,两人心照不宣直接把这种小事给放到了一旁。
  面对彭荣,蒋瑾并未直入主题,而是像朋友一般询问彭荣此次出桂是否辛劳。彭荣笑着告诉他,这次出桂是为了替赵弘灿办些差事,顺便到南京给赵弘灿打通一些关节。
  毕竟赵弘灿现在是大明的臣子,广西也算是大明的地盘,作为臣子在官场上花费一番疏通疏通是很正常的事,何况随着贵州战局的变化,赵弘灿虽然占了上风,但军中粮草却有些不足,需要采购一二。
  蒋瑾笑着微微点头,彭荣这番话等于解释了他是如何会轻易从广西来到南京的。虽然蒋瑾心里清楚,以彭荣这样的智慧要想找个理由来和自己见面并不算难,但在现在情况下有些事却还是问清楚的比较好。
  既然说到赵弘灿所部的粮草问题,蒋瑾倒是很热心地询问对方需要采购多少粮草,是否要他打招呼帮忙什么的。
  对于蒋瑾的好意彭荣连忙谢过,随后笑着道这件事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无需有劳蒋瑾出面。
  两人客套了一番,接着顺着话题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其中不仅聊了聊现在贵州的局势,也谈了些其他的事,说到兴起,甚至还会同时哈哈大笑几声,如果不知道的人看到这场面甚至以为蒋瑾和彭荣是多年的老朋友呢。
  废话说了近半个多时辰,彭荣突然间起身,朝着蒋瑾郑重其事地施了一礼,正当蒋瑾以为彭荣要说正题的时候,谁想彭荣一开口就是向蒋瑾请罪。
  “彭先生这是何意?又有何罪之有?”蒋瑾顿时一愣,有些不明白地看着对方。
  彭荣长叹一声,说道:“部堂大人有所不知,草民今日请罪为的不是别的,而是为当年忠勇王一事。”
  “忠勇王?”蒋瑾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念一想这才记起这忠勇王究竟是谁。
  “正是!”彭荣叹了口气,这才开口讲述着,他开始讲着自己当年如何受人之托前往江西,找到周忠良后以说客的身份挑拨袁奇内部,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周忠良等人,之后又趁着袁奇出战的机会使袁奇后方反水转投满清,从而导致袁奇兵败身死。
  之后,整个江西落入清军之手,这周忠良也因为出卖袁奇从而摇身一变成了满清的大员。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彭荣没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地讲了个透彻,随后才再一次向蒋瑾请罪。
  蒋瑾听完这番话顿时倒抽一口冷气,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彭荣居然还有自己不知道的这一面。当年袁奇兵败之时,朱怡成正在攻略福建、广东等地,那时候只知道袁奇之所以会落到如此下场是因为周忠良等人的出卖。
  所以在拿下江西,抓住周忠良等人后,朱怡成当时为了拉拢高进部直接把这些人就送到了高进那边去,也未拷打询问当年之事。
  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作为罪魁祸首的周忠良最终会落得如何下场,无论是朱怡成或者是蒋瑾都不会去关心,在他们的眼里,那时候的周忠良唯一的利用价值就是安高进之心而已。
  但蒋瑾怎么都没想到,当年推动此事的真正幕后之人却是坐在他面前的彭荣,这件事如果彭荣不说的话,恐怕他这辈子都不一定清楚。
  一时间,蒋瑾的表情有些古怪,看凝神看着彭荣,心中不仅感慨。之前他就觉得彭荣这人不简单,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彭荣居然还有如此经历。而现在,彭荣却在谈正事前却直接把这件事和盘托出,更让蒋瑾刮目相看。
  其实彭荣不说,这件事蒋瑾也不会知道,甚至连朱怡成都不会去了解。毕竟袁奇死了好几年了,这件事早就过去,如果不是当事人特意说出的话,又有谁能了解呢?
  可偏偏彭荣在第一次见自己的时候就讲了出来,他这样做的目的蒋瑾自然清楚。彭荣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这种事讲出来远比瞒着要好,一来可以表现出他的诚意,二来也能让蒋瑾明白他彭荣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事一旦现在隐瞒事后被锦衣卫等查出,反而对彭荣没丝毫坏处。
  当然了,这其中也牵涉到一点,那就是袁奇的身份不同。虽然袁奇是义军首领,更是所谓的大明忠勇王。但是作为跟随朱怡成起家的蒋瑾却是知道朱怡成和袁奇之间的恩恩怨怨。
  虽然当年袁奇死时消息传来,朱怡成也不仅当众感慨和惋惜了几句,同时特意下诏为袁奇的身后事做了些交代。可实际上袁奇这么一死,朱怡成内心中反而是松了口气。
  作为当年首举义旗,挑动天下的义军首领,袁奇这个人无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在天下的号召力却是极强的。何况袁奇那时候在江西经营不错,手下还拥有不少精锐部队,如果让袁奇继续坐大,说不定大明之后就会除满清外遭遇另外一个对手。
  就如同现在的高进一般,要知道高进仅仅只是袁奇的部下,当初接管的也只是袁奇留下来的一些残兵败将罢了。可现在高进的势力并不弱,依旧还是一方军阀。
  袁奇这么一死,反而对大明是件好事,这点蒋瑾是很清楚的,至于说出这一切的彭荣自然也很清楚。
  何况彭荣还明白,他当年对付的是袁奇而不是朱怡成,如果是后者的话,彭荣也不可能跑来自寻死路,更也不会有任何回旋余地。
第879章
两个戏精
  “当年忠勇王之死,草民其责难咎,深负其罪,直到今日还难以心安……。”彭荣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声音低沉地说道。
  听彭荣如此说,蒋瑾也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忠勇王当年起义席卷天下,也正是有忠勇王才有后来的星火燎原,如今天下归于大明,忠勇王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可惜……可惜了……。”
  边说着,蒋瑾边暗暗打量着彭荣的表情,不过并没有从彭荣的脸上看出更多的东西,现在彭荣只是显得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而已。
  “这彭荣,的确不简单。”蒋瑾心中暗赞了一声,彭荣说出这件事无论是时机还是场合是都极好的,如果换别的时间或者场合他这么做就极不合适了。而且彭荣心里很清楚,无论是他蒋瑾甚至朱怡成实际上都不会因为这件事而问罪于他,所以现在说出来等于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和麻烦。
  “不过当年彭先生身在满清,又是由人所托,忠人之事,各为其主虽有过错却情有可原。”蒋瑾继续说道:“何况事情已经过去了,彭先生如今也知道办了错事,所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呢?”
  “部堂大人这番话真是让草民心中戚戚,部堂大人的爱护之心草民感激不尽,草民受部堂大人如此大恩,定马首是瞻,以报部堂大人之德啊!”彭荣瞬间泪流满面,直接冲着蒋瑾就跪了下去,言语中梗咽着道。
  “彭先生何必如此,本官只是就事论事罢了,起来,起来……。”蒋瑾顿时大惊,身体向前微倾,连连说道。
  “部堂大人乃草民的再生父母啊!如此,还请部堂大人受草民三拜!”彭荣非但没有起身,反而向蒋瑾磕了三个头,生受了这三个头后蒋瑾表面错愕,但嘴角却不经意地牵起一丝,随后才伸出手去扶起了彭荣。
  这两人也算是心照不宣,一个找理由磕头,一个装模作样受了对方的投效,这等于借着这件事彻底成了一家人。
  彭荣非常清楚,他要投入大明必须要有靠山,没有靠山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是绝对混不出名堂的。而在大明之中,蒋瑾恰恰就是他能找到的一个靠山,更何况他对蒋瑾特意了解过,知道蒋瑾不仅是大明的重臣,更是下一任军机大臣的不二人选。
  只要投入蒋瑾手下,以蒋瑾在大明的权势自己不愁没有出路。但要如何投入,这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蒋瑾这人彭荣虽然知道一二,却没真正见过,再加上仅仅靠着西南之事,恐怕蒋瑾就算会和自己合作一定也会有所防备,这并不是彭荣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这一次来到南京见蒋瑾,彭荣一来是要和蒋瑾谈广西之事,二来就是找机会取得对方信任,从而彻底投入蒋瑾手下。
  而刚才的接触和后来的请罪,这些都是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取信蒋瑾并让对方真正接受于他。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特意做了这么一场戏,亏得彭荣绞尽脑汁,不过结果是不错的,随着蒋瑾主动扶起彭荣,可以说从这一刻起,他们就成了自己人了。
  扶起彭荣,蒋瑾安抚了他几句,随后告诉他关于袁奇这件事他会给朱怡成上折,同时让他放心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其他问题,以大明天子的英明,自然就如此过去了。
  对此彭荣又一次向蒋瑾道谢,随后这才坐回了位置。等他坐回去了,两人的关系已经和最初不同了,这时候彭荣直接就开始说起了正事,并且告诉蒋瑾他有办法让大明在最合适的时候一举拿下西南三省,从而完成西南的统一。
  “希文一直在赵弘灿部下,据说赵弘灿待希文不薄,为何希文会有如此打算?”既然现在是自己人,蒋瑾直接就喊起了彭荣的字,同时问出了他一直疑惑的问题。
  彭荣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告诉蒋瑾自赵弘灿称宋王之后攻入贵州,而在贵州的乱战中由于彭荣的帮助再加上后来岳钟琪入川之后,现在局势越来越对赵弘灿有利。
  随着势力的膨胀和战局的改变,赵弘灿逐渐有些看不清现实了,彭荣察觉到赵弘灿现在不仅只满足眼下的地盘,甚至还起了自立为藩的想法。对此彭荣曾经劝告过几次,可赵弘灿始终听不进去,而且还越来越听不进反对意见,反而更大好喜功起来。
  在彭荣看来,赵弘灿如此行为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如果赵弘灿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最终安安稳稳地当个富贵王爷,那是最好的结果,就算退而求次,把三省拿下来后交给大明,自己去海外就藩也是不错的。可偏偏他赵弘灿现在猪油迷了心,居然想以三省地盘为资本直接自立为藩,甚至起了和大明抗衡的想法。
  这种决定,在彭荣看来就是找死,现在的大明如何强大彭荣是一清二楚。他赵弘灿虽然有一支不弱的军队,可是他的军队哪里能和精锐的明军相比?彭荣是多么聪明的人,现在赵弘灿这边已经成了一条注定要沉的船,彭荣可不想继续留在这条船上陪着赵弘灿。
  所以说,彭荣要打算下船了,而且以他说法现在不仅要下船,作为大明的臣子必须要为大明做点事。再者他是大明的人,而不是赵弘灿的人,从这点来看,他这样做也是无可非议的。
  听完这番话,蒋瑾终于明白了彭荣为何会这样选择了,假如自己处在彭荣的立场上的话恐怕也会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