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656

  “少……少爷,风大……。”那长随折腾了几天,终于渐渐适应了,不过也许是吐的太厉害伤了元气,一张脸依旧白的吓人,而且走路两条腿都是软的。但因为到港,作为长随的他依旧提着气着李卫。
  “行了,这都马上到岸了还说什么风大风小,你小子照顾好自己就得了。”李卫斜眼看了看他,哭笑不得地骂了一句,随后继续把目光朝马尼拉望去。
  马尼拉,作为吕宋的首府,李卫自然是头一回见着。相比福建的港口,马尼拉拥有另一种风景。
  毕竟西班牙人在吕宋经营了上百年,整个马尼拉港口包括马尼拉成西班牙人都是按照欧洲的风貌来建立的。不过相比欧洲,马尼拉同时还有着华人和当地的部分建筑格局,这些不同的文化在一处进行融合,虽然显得有些奇怪,但看上去却又觉得很是和谐。
  如今的马尼拉热闹非凡,相比之前西班牙人的时候,马尼拉更要繁荣三分。不仅是码头那边到处都是来往的商船、战舰,同时在码头上更有不少人在忙忙碌碌进行着货物的装卸。
  而在离码头远处的马尼拉城,也显出勃勃生机,四方的客商在此云集,再加上从大明内地移民而来的明人在此处越来越多,更带来了不少商机。
  假如不是仔细看的话,现在已经不大能瞧得出当初战火的痕迹了。就连城中遭受大火的华人区现在也重建的差不多了。
  前面就说过,相比西方国家的殖民,大明更有优势,因为人口因素对于拥有亿万子民的大明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再者,大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管理,也最勤劳的民族,有人曾经说过,只要给普通老百姓一块合适的土地,然后耐心等候,老百姓就会给你创造出无数的财富来。
  而现在就是如此,随着大明控制了马尼拉,再加上对马尼拉的移民政策的展开,如今马尼拉的明人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之巨,不仅远远超过了当初华人的数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毕竟整个吕宋要比大明一个省还大,如此大的地盘,十万人又算得了什么?大明关内的那一个省不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
  船靠港然后下锚停泊,最后才可以下船,这其中还需要一些时间。
  李卫倒是不急,他饶有兴趣地看着码头那边来来往往的人流,直到船上的手告诉他可以下船,李卫这才招呼着长随,拿起行李下了商船。
  到了码头,并没有人来接李卫,因为他出行前没有提前通知吕宋这边,再加上他坐的又是武装商船,上船时又没拿出官碟,仅仅只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前往马尼拉,所以马尼拉这边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这条船上,自然也不会特意派人来接他。
  不过这对李卫来讲根本不算什么事,原本他就不喜欢搞这些,还是自己带着长随更方便些。
  所以下了船后,李卫先在码头这做了上岸登记,他在登记时候除了自己官职身份未报外,其余和其他人一样。这种登记在福建也有,主要是为了控制进出人员,对大明和各国人的信息进行记录,并且按照对方的国籍、来历等不同进行分册,如果是外来者还需发放证件,以注明在此停留的时间,所来为何等等信息。
  说白了,这就和后世的海关入境差不多,不过对于大明人要简单许多,而对于其他国家的人就极仔细了,甚至有些关口觉得对方敏感的,还会由通事处或者锦衣卫接手,以确保对方的身份和来历。
  李卫和他的长随都是大明人,自然有着正式的身份证明,所以他们的登记很是简单,核对无误后就放行了。
  过了这个关口,他们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马尼拉,李卫刚想仔细就近打量一下马尼拉,突然间一辆车就停在了他的面前。
第864章
走马观花
  “少爷,您要车么?去城里只需三个铜子。”一个穿着短褂的汉子笑容可掬地对李卫说道。
  李卫一愣,紧接着打量起对方来,这个汉子看起来三十来岁的样,皮肤晒得黝黑,张口露出白白的牙齿,肩膀上搭着一条布,应该是擦汗的巾,这个样子看起来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不过让李卫有些好奇的是他拉的这辆车。
  “这是什么车?”听着对方说官话中带着浓浓的客家音,李卫在福建这几年早就学会了当地的话,直接就用客家话问。
  听到李卫一开口就是客家话,这汉子顿时笑的更开心了:“这位少爷,这是二轮子车,您没坐过吧?要不坐着试试?又快又稳,只需三个铜子。”
  “二轮子车?”李卫打量着这个车,车架是用木头做的,连接的地方用的铁结构,而且看得出是较好的铁。至于两个轮子轮廓用的也是木头,可外面却包裹了一层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材料,看上去黑黑的。
  “我坐着试试。”李卫直接上了车,一屁股坐下后感受了一下,这垫子厚厚的的确舒适,而且坐在车上视线开阔,很是不错。
  “再去喊一辆来,我们两个人还带着行李。”李卫满意地点点头,随口对那汉子道。
  这汉子一听就高兴,连忙朝着另一边喊了一嗓子,很快又有一辆相同的车被另一个汉子拉着跑了过来。
  李卫让长随上后面一辆车,随后拉他车的汉子问李卫去哪儿,李卫想了想告诉他,自己想在城里先转转,这一听汉子面露难色,告诉李卫这城里可大了,这一圈转下来要不少时间。
  猜出他心思的李卫直接说两辆车他出十二个铜子,等于出了一倍的价格,那汉子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连忙道了声好,随后和后面的汉子说了一声,拉起车就带着李卫跑了起来。
  等车跑起来后,李卫才发现这汉子的短褂后面印着个数字,上面写着贰拾肆,忍不住问汉子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车行的号码,少爷您刚来不知也是正常的,这车行干这活的都有号,褂子上有号表示就是登记过的,一来可以让大家知道我们这买卖是正当买卖,二来也能让少爷您这样的人放心,万一闹出什么纠纷来,您只要记得这号,随便去车行一打听就能搞明白您坐的什么车……。”
  听着汉子的讲述,李卫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号是干什么用的了,忍不住笑道:“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就算万一忘了行李拉下东西什么也能找得回来。”
  “少爷您说的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汉子连连点头,回头朝着李卫翘起了大拇指。
  汉子说的没错,这车坐的的确很舒服,而且速度也快。坐在车上,李卫就和汉子聊了起来。
  他先问这车是怎么回事,自己在福建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听了汉子的解释后,李卫才知道这个车在马尼拉也是新东西,是一个多月前才刚刚弄出来的新玩意。
  据说搞出这个车的是科学院的老爷,这玩意造出来没多少,眼下整个马尼拉才不到一百辆。
  李卫问,这车轮外包裹的是什么,汉子说他也不懂,只知道是叫橡胶的东西,不过这是好东西,装在轮子上拉起来跑得轻便也不吃力,而且坐车的人也不颠着,比以前的车舒服多了。
  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聊了不多久李卫就知道这汉子也是新移民,他原本是福建西边的山民,三个月前才移民来的马尼拉,眼下就靠着拉车过着营生。
  “这朝廷不是有规定么?移民马尼拉的都分田地,还发农具和免税呢,你不好好种地怎么跑来拉车呢?难道是说地方官克扣了你们的东西不成?”李卫忍不住问,同时脸上的笑容收敛起了几分。
  他是即将上任的马尼拉同知,也就是这里的二把手。虽然平日李卫大大咧咧,但他心里却是一个明白人,并且对于贪官最为痛恨。如果真的是马尼拉地方官员克扣移民的物资和田地,他这个同知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哪怕到时候牵涉到知府头上,他李卫就算不要这官帽子也要为民请命!
  “哈哈哈,少爷这话差了,官府并未克扣,我这一家子过来分的田和给的农具一点都没少。”谁想,正当李卫原本以为自己会听到汉子的唉声叹气,谁想到汉子却给了他另外一个答案,这有些让他出乎意料。
  “那你这……?”李卫诧异道。
  “这地我家里种着呢,而且官府还分了我家几个土奴。我来这里拉车,一来是家里地够人种,二来也是做这行赚的多。不瞒少爷您,我这拉一天的车,运气好的可以挣近二十个铜子,如果客人大方打个赏那就更多了。拉车辛苦归辛苦,钱可不少呀,再说了眼下虽然有官府扶持,可毕竟以后还得靠自己嘛。现在吕宋的地便宜,我想着拉个半年车再多买些地,到时候也弄个小庄园什么的,这以后子孙后代就不愁了。”
  说到这,汉子咧着嘴笑了起来,还告诉李卫现在想拉车的不少,要不是他报名早,要不然还轮不到他呢。能拉上车,那是他的运气,也是福气。
  听了汉子这番讲述,李卫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想岔了。虽然有些尴尬,但他心里却是高兴的,至少从汉子讲述得知马尼拉地方官府还是不错的,这让他对刚刚抵达的马尼拉有了一个好印象。
  进了城后,汉子拉着李卫在城中不紧不慢地小跑着,边跑边给李卫讲解着四周的位置和情况。坐在车里的李卫很有兴趣地听着,同时也问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汉子能答的就答,不能答的李卫也不生气,随后继续仔细看着马尼拉城中的景色。
  大半个时辰后,李卫见那汉子跑的有些吃力了,再说这一路过来看的也差不多了,李卫就直接让汉子找一处好点的客栈,汉子说了个名,李卫也不在意就同意了,随后汉子拉着李卫又跑了一段路,最后在一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停了下来。
第865章
打探
  这幢建筑是之前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豪华酒店,大明占据此地后,这里作为敌产自然就直接没收了,如今依旧是马尼拉最好的酒店之一。
  但相比之前,入住这里的已不再全是西方各国的贵族或大商了,而是换成了前来吕宋的大明富商,整个酒店格局未变,却增添了些中华气息。当然酒店中还是有着西方面孔,毕竟南洋原本西方人就多,吕宋换了主人,除西班牙人外,其余各国的商人大明倒不排斥,甚至因为大明掌握吕宋后,马尼拉反而比之前更加繁华。
  进了酒店一问,李卫就吓了一跳。这里的客房最便宜的也要三块银元,最好的顶层套房居然一天要十块银元,如此高额的房价就算李卫从小就出生在富商之家也觉得贵。
  倒不是他出不起这个钱,大明自朱怡成复国后对于官员的薪水进行了改革,别说李卫原本家里就有钱,就算他每月的俸禄就足够在这住上好些日子了。可是要知道,在福建的乡村,普通农户每月花销就连一块银元都不到,甚至有些穷人家这辈子连银子是什么样都没瞧见过。
  仅仅只是住一晚,就要花去普通人家几个月的开销,这让李卫不由得迟疑起来。但想了想,他依旧订了一套五块银元的套间,倒不是觉得住最便宜的房不舍得,主要是他们主仆两人,与其订两套房还不如订套间更划算些。
  进了房,扑面而来的就是不同中华的西洋装饰,李卫忍不住四处打量着,虽然这些布置和装饰有些不适应,但搭配起来倒也有些异域风情,令他很感兴趣。
  以李卫的官职和身份,前来马尼拉后自然会有府邸安置。可是李卫却未第一时间去知府衙门报道,反而在这酒店住了下来。
  他之所以住在这,那是打算先在马尼拉好好逛逛看看,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等了解的差不多了再去报道。
  这是李卫当年初入官场养成的习惯,无论是当初当九品芝麻官,或者是后来为一县之主的时候,李卫每到一地都会先摸清楚地方的情况,然后再去官府。这是为了搞清楚自己治下的情况,以免一头撞进来以后被人蒙蔽不知,而现在他来到马尼拉同样也是如此。
  就像刚才他坐着车在马尼拉走马观花相同,接下来他准备花上两三天时间好好在城里城外四处走走。
  此外,自己的长随经历远洋,也需要修养几日,一旦他表露身份后身边又没得力的人,恐怕也会误事,倒不如隐瞒身份呆上两日。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卫就如同普通商人一般在马尼拉四处转悠,几乎每个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仅是城里,就是城外的农庄他都跑去看了看,碰上人后就东拉西扯地问些事。
  由于他嘴皮子会说,再加上身上的一副商人和江湖气,就算和商人谈起商品也是头头是道,倒没有人怀疑过他的身份。一来二去,这马尼拉的情况就摸得差不多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顶头上司包德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在马尼拉这几天,问到包德荣的情况,凡是之前就在马尼拉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赞叹包大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好汉子,更是朝廷的包青天。
  当初西班牙人勾结当地土人,准备向马尼拉的华人下毒手的时候,正是这位包德荣包大人出面,联合数万华人和明人以郊外的庄园为据地和对方相抗,从而救下了许多人的性命。
  在李卫询问这件事的时候,甚至还碰上了经历当时的一些人,那些人无一不把包德荣当成救命恩人,口口声声称如果不是包大人的恩德,恐怕他们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仅为了救他们,包德荣亲自上阵杀敌,更身负重伤差一点儿死在战场之上。现在,包德荣被朝廷任命为马尼拉知府更是众望所归,在担任知府后,包德荣大力恢复马尼拉的秩序,参与对于屠杀中的西班牙人和土人的清算,再加上包德荣不仅待百姓极好,同时又很有经营手段,也正是他的功劳,马尼拉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重新焕发新生。
  这些讲述,使得李卫对包德荣印象大好,这才明白为何王东王帅会向朝廷举荐他为知府了,同时包德荣带领华人抵抗土人和西班牙军队的举动更让李卫心中热血沸腾,李卫原本就是一个有江湖气的官员,平日更好结交朋友,像这样的人物如何不令他钦佩和向往呢?
  “看来,来马尼拉当官倒不是一件坏事,有这么一个对自己脾胃的上司和同僚是件乐事。”
  如此,李卫心中忍不住想到,同时也生起了早日见一见包德荣的念头。不过他并没有马上中断他的计划,依旧按部就班地四处走访着,直等到第三日,李卫才觉得差不多了,是可以去知府衙门的时候了。
  这一日,李卫终于换上了他的官服,穿上官服的瞬间,李卫身上的江湖气瞬间即逝,转而看上去极为稳重。
  正了正衣冠,李卫带着自己的长随退了房,在酒店中众人目瞪口呆看着穿着官服的目光中,李卫大摇大摆地离开了这里,随后朝着知府衙门而去。
  马尼拉知府衙门在哪里,这几天在城中到处转悠的李卫早就摸清楚了,原本属于西班牙殖民政府检审庭的大楼眼下就是马尼拉知府衙门和联合法庭的所在。
  在进行完审判后,马尼拉联合法庭并未解散,而是在朱怡成的要求下成了常设机构。
  所以,之前的检审庭就成了知府衙门和联合法庭共同的办公场所,只不过两者各占了原本大楼的一半。同时无论是知府衙门和联合法庭都是独立的衙门,前者是地方管理的官府,而后者是作为多国的法庭机构,相互间并不统属。
  大楼离着李卫所住的酒店并不远,徒步而行也仅仅只是大半里地的样子。出了酒店,过了街,再往前走一段路就到了,很快李卫就到了大楼门口。
第866章
两虎初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