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656

  这也是件很自然的事,要知道朱怡成可是答应过蒋瑾,一旦铁路完成他就能够入军机。成为军机大臣现在已成了蒋瑾的心病,为了这个目标别说是区区一条铁路了,就算是更难的事他也愿意干。
  铁路的建造主要关系到钢铁,要知道铁路是依靠铁轨跑起来的,而铁轨铺设需要数量庞大的钢铁支持,大明现在的钢铁产量节节攀升,早就超过了满清执政时期,甚至还超过了前明钢铁产量最高的一年。
  其实在历史上,除去清末的洋务运动时期,明清两朝的钢铁产量当以明朝为高,早在明朝中期,中国的钢铁产量最高峰时达到近二十万吨左右。而清朝前中期仅仅二万多吨,其差距可想而知。
  不过这其中要说明的是,当初的钢铁产量和后世的钢铁产量有着区别,由于技术限制,基本都是生铁熟铁和炒钢之类的总体产量。而现在大明已经拥有了使用高炉的大量炼钢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同样也是这种技术的出现再加上冶炼业的进步使得大明的钢铁产量连年提升。
  现在大明的年钢铁产量已达到了二十三万吨,这个数字正是朱怡成能够推广火器,并且开始修筑铁路的底气。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民间的小规模钢厂铁厂出产,如果加上这些总产量还要更高。
  其中靠铁厂大兴家业的周家就是如此,现在的周家已经拿下了朝廷铁路铁轨的部分订单,仅靠这个订单就能让周家获得巨大利益。现在周家联合其他几家正在新建新的钢铁厂,以满足铸造铁轨需求。
  但随着钢铁产量的不断上升,大明的铁矿资源逐渐变得紧缺起来。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少铁矿,华夏大地上储藏的铁矿总量并不少,可是其矿源分布散乱,再加上开采不易和含铁量等各种因素,中国的铁矿其实并不适合冶炼,并且在现有技术下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也达不到尖顶需求。
  除去钢铁之外,那就是机械了。随着蒸汽机的制造成功,这种东西在工业方面的需求量极大,蒸汽机可以说是改变时代的发明。但在蒸汽机制造中,除去钢铁和技术外,还有一种东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橡胶的使用。
  蒸汽机需要完好的密封,虽然现在大明利用其他胶进行替代,但成本实在太好,再加上在使用方面也不如橡胶用途广泛。在占领新大陆后,大明倒是从海外搞来了些橡胶,可惜的是橡胶的来源依旧受制于人,所以朱怡成必须要把这种原料控制在自己手中。
  拿下吕宋之前朱怡成早就想好了,接下来他会在吕宋进行橡胶种植,以获取对橡胶的来源渠道。
  除去吕宋之外,朱怡成更把目光盯上了再南边,在南海的南边,一路越过南北半球中线,就能来到一片从来没有人踏足的大陆,而这个大陆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
  现在,西方各国还未发现这个地方,自然也就未对澳大利亚进行殖民。对于澳大利亚,朱怡成早就打上了主意,现在吕宋在手,接下来柔佛也将归于大明,等这两边的事稳定下来后,他就打算派舰队向南探索,以找到大洋州,也就是澳大利亚的所在。
  澳大利亚这个地方可是好地方,虽然它不如美洲大陆那么得天独厚,澳州的中部大多都是沙漠地区,适合居住的仅仅只是四边沿海地带而已。
  但是要知道在后世,澳大利亚所拥有的矿山资源是最为丰厚的,尤其是品质超群的铁矿更是后世中国钢铁产业的原料主要来源。只要能把澳大利亚收入其中,可以说大明永远再也不会缺少这些原料,再加上澳大利亚如此大的一块地盘,更是大航海时代最后的净土,大明怎么会置之不理呢?
  翻看着王东的奏折,朱怡成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几句话,随后摆到一旁。
  喝了口茶,朱怡成再拿起另一份奏折看,看了片刻微微皱起了眉头,想了想后暂时没有处置,而是把它放到了另一边。
  几日后,马功成抵达北京,刚进京第二日就接到了朱怡成召他入宫的旨意。
  入了宫中,跟着小黄门来到养心殿,马功成见过朱怡成,见他前来,朱怡成大量了他一眼,笑着让他入座。
  行礼后,马功成谢过皇帝这才坐了下来,朱怡成开口问他近日如何,马功成毕恭毕敬地回答道臣一切都好,谁想朱怡成却摇了摇头,反笑道这些年一直把他摆在东南,是否有些闲得发闷。
  “臣乃大明的臣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大明和皇爷效命。”马功成平静地回答道。
  其实这时候,马功成的心中有些波动,表面却没有反应出来,因为正如朱怡成说的那样,这些年他在东南的确闲得无聊。
  作为军中,尤其是陆军中仅次于董大山的重臣,马功成这两年的确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朱怡成直接把他放在了东南,也就是福建、广东一片区域坐镇地方。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来是因为明军一直在监控广西局势,以做好随时攻入广西的准备,二来在之前福建大案之后,地方不稳,东南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军方重臣压住地方,以避免产生不必要动荡。
  正是如此,这导致马功成未能参与江北、、山东、中原等一系列的战役,在其他将领,包括他的一些老部下在前线屡建奇功的情况下,作为军方大员的马功成却在东南无所事事,其心中怎么会没有半点想法呢?
第841章
战略
  马功成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虽然他带兵打仗不像董大山那么凶猛,也不像杨勖一往无前,更不是岳钟琪那种运筹帷幄,也比不上朱一贵用兵飘突不定出奇不意,也并非统帅新军的林建章那么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相比这些将领,马功成的个性是沉稳大气,而且整体观极强,用兵一板一眼,他打过的仗除复国初期时兵力限制曾用过险,但在大明军力越强后,马功成用兵也开始越来越稳重,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马功成这样的人,这也是朱怡成选择他坐镇东南的主要原因。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彻底稳固后朱怡成这才把马功成调回来。这一次让马功成入京是他还都之前就考虑过的,所以马功成入宫时心中同样带着期待和几分激动。
  见马功成如此回答,朱怡成顿时哈哈一笑,伸手指着他道:“你呀你,这可是唯心之语,朕如何不知这些年你憋的厉害,行啦,别给朕装模作样,今日让你入宫就是要给你事做的,怎么?闲了这么久打仗的手艺还剩下几分?”
  这话一出口,马功成顿时就露出了喜色,连忙起身道:“回皇爷,臣别的不敢说,领兵打仗绝不在话下!”
  “好!”
  做将军就是要有将军的气势,朱怡成就是喜欢军人有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信心,何况马功成一直都是他看好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董大山军机大臣任期满后就由马功成接任,这也是朱怡成早就做好的决定。而现在,这把刀藏在东南许久,终于要到拿出来亮亮的时候了。
  “马功成!”
  “臣在!”
  “即日起命你为征西大将军,统帅西北各军,为朕攻略山西、关中各地!”
  “臣尊旨!”
  马功成全身一振,眼中冒出精光,连忙大声应道。
  “好啦,继续坐吧,正式的旨意今日就会正式下达,这些日子先在京中好好准备一下,随后赴任。”朱怡成微笑着摆摆手道。
  马功成连连点头,随后这才坐下。
  “此次攻略西北事关大局,岳钟琪现在在川中干的不错,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面对朱怡成的询问,马功成思索了下并未直接回答,反而迟疑地问了一句:“皇爷,臣斗胆请问皇爷,此次攻略西北皇爷是想要擒王还是意图拓疆?”
  一听这句问,朱怡成倒是有些意外,但神色中却透露出了些许满意。马功成能问这话,看来他在来京的路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也仔细考虑了现在西北的局势,要不也不会如此询问。
  “擒王如何说?拓疆又如何讲?”朱怡成反问道。
  马功成不慌不忙道:“至于擒王,其攻击重点自然就在关中,关中如今乃清廷所在,清廷伪帝和小朝廷皆在西安,此乃清廷要害之处。自当年我大明兵出天津卫拿下北京城后,从实际上满清已失天下,而我大明也成了天下之主。”
  “之后的江北、山东、中原等战,其意义虽然重大,但也仅是进一步确立我大明天下正统而已。臣以为,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满清虽已退居西北,可小朝廷依旧存在,而正是如此神州四边依旧未能彻底平定,其原因也是因为西安还在满清之手,伪帝依在,满清旧部心存侥幸罢了。”
  “依臣看,如能直捣黄龙,就此擒杀伪帝,满清残余势力势必土崩瓦解,此战后西南三省收复也水到渠成,再加上山西归属,长城以内皆为明土,我大明前朝基业基本全复。”
  马功成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其实在朝中许多人都是这么看的,甚至在朱怡成北上还都其间,许多人已经上书要求朱怡成集中兵力拿下西安,彻底消灭满清小朝廷,以尽复故土了。
  朱怡成点点头,随后询问马功成如果需要做到这点的话,他又将如何用兵?
  马功成回道:“如只需擒王,臣将效仿岳将军取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以重兵西进山西,然后摆出一副北击的架势,而其主力却由孝义火速南下,直入关中平原。进入关中后,我军一路向西南猛插,过临汾、河津、白水、铜川然后直达扶风,随后关门打狗,一战而定!”
  朱怡成思索了一下,随后站起身来走到挂在另一边墙上的地图前,顺着马功成所说的路线在脑子里模拟了一遍。
  “依你的设想,此战迂回上千里,其中还需攻城掠地,你又如何保证满清在西安按兵不动?”
  马功成当即道:“臣保证不了,行军作战没有什么事可以保证万无一失的,但臣以为只要我军行军速度突然,满清朝廷根本不可能那么快反应过来。再者,臣也没打算一路攻占过去,前锋只需在最快的时间内抵达扶风,牢牢守住西出要道即可,至于其他州县,臣可选其一二为据点,以速度换时间,抢在满清回过神之前把绳索牢牢套在他的脖子上即可。”
  说到这,马功成顿时又一笑道:“还有皇爷您别忘了,函谷关那边还有我军和清军正在交战,等臣入关中后只需派出一支部队,到时候大张旗鼓,四处宣扬一二,清军在函谷关主力定然会弃关而走,那时我军由此入关,两部并进,大局可定!”
  听到这,朱怡成微微波点头,马功成的这个战略部署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从目前分析来看成功率也极大。但就是有些冒险,不过马功成向来就是一个稳重的人,他既然心有把握,那么这个方案应该可行。
  何况,这样打的话的确可以一战尽其功,彻底把满清中枢在西安一网打尽。到时候无论是满清建兴皇帝生或者死,那么从实际意义来将满清朝廷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拿下陕西,西南三省也到了最后收网的时候,那时候无论是谁都抵挡不了大明的脚步。
  正如马功成说的那样,等到那时候,基本前明的疆土就已经全复,大明也彻底完成了对神州的统一局面。
第842章
驱虎吞狼
  说实的话,马功成这一番话有些打动了朱怡成的心,不过朱怡成没有答应下来,而是直接又问他对拓疆的战略看法。
  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会这样问,马功成回答道:“如是选后者,臣的兵力将集中攻击山西,暂时留一部遏制南道,先放关中在一旁。清廷在山西的主力是鄂尔泰,这是一支精锐部队,根据情报鄂尔泰手下足有二十万大军,其中有近半是骑兵,再加上这两年满清也在铸造火器,所以鄂尔泰的部下应该还有近万火器部队。”
  朱怡成点点,继续听着马功成往下讲。
  “依臣看来,攻击山西是一场大战和硬战,再加上山西地形比较复杂,臣不敢弄险,为稳妥起见臣会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我明军的力量和火力,只要不出意外,胜利不会有什么问题。”
  “彻底拿下山西你觉得需要多久?”朱怡成问。
  “起码大半年时间,如有意外的话恐怕还需再多些时日。”马功成回答道。
  马功成并没说这个意外是什么,但朱怡成和马功成心里都清楚,这个所谓的意外就是罗刹国,攻击山西后,对方极有可能向在蒙古的罗刹人求援,而到时候万一罗刹国从漠北出兵直接南下的话,那么明军面对的不仅是清军和蒙古骑兵,还有装备火器的罗刹军队。
  这些年来,大明对于罗刹国一直存有防范,尤其是当年怀安一战罗刹国居然直接派兵参战,更是把朱怡成吓得一惊,那时候的朱怡成着实担心罗刹国真的和满清联合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非常棘手。
  可后来的情况证明,罗刹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想和大明交手的意愿,当初之所以参与怀安之战,那是因为罗刹国企图从满清手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罗刹人最为渴求的土地。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个民族或国家对于土地的意愿是没有止境的,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罗刹国了。
  自从当年莫斯科大公开始,罗刹国以区区一个大公国开始建国,然后就走向了扩张的道路。这数百年来,罗刹国无不在不断为土地而发动战争,无论东西南北,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就是罗刹人无法抑制贪婪的目标。
  也正是如此,罗刹国才会从当年的一个小公国逐渐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而现在又是号称大帝的彼得在位,这位大帝在欧洲击败了他的强敌,使得罗刹国力大增,眼下又把目光投向了远东。
  同满清合作,以帮助满清为由罗刹人通过满清对漠北的战争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地盘。但在拿到好处后,罗刹人却立即耍起了无赖,他们虽然依旧表面承认和满清的协议,可对于满清所要求的联合出兵攻击大明的请求却依旧推三阻四,变着法子不肯出兵。
  实际上,罗刹国自己清楚,他现在在远东的力量并不算强大,而且在怀安一战中罗刹人也发现了大明不好对付。在这种情况下,罗刹人只想先把吞下去的地盘消化一二,等积蓄力量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而现在马上和大明开战,在罗刹国方面看来有些得不偿失。
  对于这点,无论是锦衣卫还是通事处,这两年从各方面收集来的情报也有所证明。所以短时间内罗刹国和满清合兵对付大明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话又说回来,这仅仅只是可能性不大而已,要知道假如大明彻底拿下山西,然后清军和蒙古骑兵直接退出关外的话,那么局势就会进一步发生变化,等到那时候罗刹国是否会依旧袖手旁观,那谁都无法知晓。
  马功成继续道:“拿下山西后,陕西陷落的结果可以说已注定,到时候满清必然不会继续留在陕西等死,依臣看来,到时候伪帝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进入甘肃,然后一路继续向西而逃。皇爷,早些时候满清就派兵去了西域,如今其兵锋已到天山一带,满清的军队虽然打不过我大明,但其军力也不是西域各国各城能比的,等到那时候,我大明可在其后一路西驱,以其力量为我军打通西进要道,随后长驱直入。”
  “这就你所谓的拓疆?”朱怡成笑着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