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656

  不过无论怎么说,毕竟从名义上工部是研究院的上级,再加上研究院的许多科研成果要进行实际产物的转化和使用,这些也需要工部的配合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院往往会定期向工部进行一些通告,这些通告并不太详细,仅仅只是一个简略而已,这也是作为两个机构相互间例行告知的一种方式。
  朱怡成出宫去研究院不是什么太过机密的事,就算事前不知道,事后蒋瑾也会得知消息。再加上前些时候研究院曾经给工部发来一个通告,告知工部他们近期会进行蒸汽机的一次实验,对于蒸汽机这个新东西蒋瑾是知道的,这是研究院刚刚研制成功并已经投入生产的新物品,这东西可以替代人力和畜力进行搬运和操作,如今工部下属的工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在一系列的运用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难道,皇爷问铁路的原因是因为前几日的蒸汽机实验?”蒋瑾忍不住猜测道,他虽然猜到了真相,却因为思维的限制却不明白这蒸汽机和铁路怎么会扯上了关系?不过仔细一想,这铁路是为矿山和钢厂服务的,或许朱怡成问铁路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和铁路有关,而是想问矿山的开采和钢铁炼制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对得上了。
  等蒋瑾讲解完,朱怡成心中点头,看来蒋瑾虽然私心甚重,但对于工部的工作还是很上心的,就拿铁路来讲,几年下来,每年这铁路的变化,包括运载情况等等,蒋瑾如数家珍,一个个数字脱口而出,更重要的是他的汇报和朱怡成所了解的基本一致,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点实在是不容易,仅次一点就能证明蒋瑾的能力。
第702章
劝谏
  虽然没明白朱怡成询问铁路的意思,更一时间没把蒸汽机究竟如何会和铁路有关系的问题搞清楚,不过蒋瑾依旧仔细汇报了关于现在铁路的情况,等他说完后,朱怡成看似非常满意,特意夸赞了他几句。
  “为大明为皇爷办事,尽心竭力是为臣的本分。”蒋瑾谦虚地回道。
  “这话说的好,如果所有臣子都有蒋爱卿如此,实乃大明之幸,朕之幸啊!”
  蒋瑾连称不敢,同时心中依旧琢磨着朱怡成的用意,这时候只听朱怡成问了一句:“如朕这些日打算自南京到上海建一条铁路,对于这条铁路,工部觉得如何?”
  蒋瑾顿时一愣,南京到上海建一条铁路?朱怡成为何会突然问这个?南京至上海足足有六百多里,这个距离可不短,而且朱怡成要求的是建造铁路,所以这路程更要增加。
  毕竟铁路不是两点划个直线就能完成的,南京至上海一路需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松江等各处,江南地形复杂,先不说架桥开路的麻烦,有些地方还需绕道而行,最终这条铁路的长度恐怕要超过七百里地。
  如此长的铁路,无论人力物力,这耗费是极大的。要知道现在大明在运行的铁路总长度也不过一百多里,而且是花费几年时间逐步才建立起来的。
  “皇爷,臣以为南京至上海已有长江水路,再加地方官道畅通,这铁路营建或无必要,何况两地距离不短,各处地势又复杂,并非一日之功啊!”蒋瑾迟疑了下,这才谨慎回道。
  作为工部尚书,他并不觉得这条铁路有丝毫的建造意义,铁路方便是方便,但南京到上海原本就有长江连通,由南京码头启程顺江而下,快的话一日就能抵达上海。
  再加上官道畅通,各处来往也极为方便,大明的铁路一直用于矿山,那是因为矿石在山中开采想运出去极为困难,有了铁路这东西就可以大大减少运输的难度,使得开采效率大幅度提升。但这在已经拥有水运和道路运输便利的区域,这铁路又有何用呢?
  正是因为如此,蒋瑾这才婉转地驳了朱怡成,提出自己的看法
  蒋瑾这番话等于直接驳回了朱怡成的想法,谁想到,朱怡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点了点头:“蒋爱卿这话倒也是有道理,身为臣子坚持自己的意见,朕心甚慰。不过今日所讨论的铁路之事,朕只是想知道一下假如朝廷要修建这条由南京来往上海的铁路,工部将如何建造,耗资如何,又需多少时日。”
  “这……。”蒋瑾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从朱怡成的语气中他明白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建造这条铁路的决心,心有不由得有些焦虑。
  在他看来,这条铁路不仅劳民伤财,甚至根本就没建造的意义,可是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作为臣子又不能不答。
  当即,蒋瑾仔细想了想,这才一条条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他告诉朱怡成,这条铁路的修建绝对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只能分段修建,比如说先修建由南京至镇江的铁路段,或者建由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段。
  这些路段完成一段然后再进一步延伸,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铁路线。而且在修建之前,对于地方路线的选定,勘察和土地征用等等都需考虑进去,毕竟这不是之前在山中修筑铁路,南京到常州再至苏锡上海,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精华所在,更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此外,人力和物力的调用,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就算按照各路段来修筑,调动的人力很可能要超过数千人甚至更多,至于物力,无论是耗费的资金还是铁路所需的枕木、铁轨等等,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以之前矿山那边的铁路来进行参考,其总价足以让户部疯狂。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以工部一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其中牵涉到许多方面,蒋瑾虽然执掌工部,在朝中位高权重,但他却管不到地方和财政,所以在讲述的同时他也提到了这些方面。
  “这些琐事无需考虑。”朱怡成沉咛片刻道:“朕也不奢望一气而成,假如一切满足的条件下,工部需要多久才能完成这条铁路?”
  “这个……。”蒋瑾想了想道:“臣以为至少需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具体究竟多少时日,臣在核查之前实在是无法给皇爷一个准确答复。”
  “五年虽然不短,但朕也可接受。既然如此,你工部即日起就可先行规划,尽快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给朕,如何?”
  朱怡成这句话顿时让蒋瑾傻了眼,难不成朱怡成真的铁了心要建这条铁路?可是这条铁路修建根本就没这个必要啊!没错,他蒋瑾的确和王樊不对付,之前还故意令户部难堪,甚至做梦都想取而代之成为军机大臣。可是这只是他和王樊之间的矛盾,同国事无关,就算当初以凤阳为借口逼迫户部,但站在大义和国家角度考虑,他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大明出发。
  而现在,一旦这条铁路开始修建,这耗费是极其庞大的,以目前朝廷的收入和支出来看虽然在福建案后有所好转,可要知道眼下神州还未彻底平定,大明还在打仗,这财政依旧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耗费如此大的财力和物力去建这条铁路是一件明显得不偿失的事。
  虽然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会让朱怡成不高兴,但蒋瑾迟疑片刻后依旧毅然说了出来。他尽力劝说朱怡成放弃修建这条铁路的念头,甚至还把历史上隋炀帝修大运河的事都搬了出来,并恳求道如今国家财政紧张,人力更不可滥用,请皇帝收回这个成命,如果不然,就算他不当这个工部尚书也不能奉此旨。
  看着已经起身跪在自己面前的蒋瑾,耳边回响着他慷慨激昂的声音,朱怡成心中对于蒋瑾第一次刮目相看。一直以来,他总觉得蒋瑾此人虽然能力很强,但私人太重,所以一直有意无意地压制他,甚至还亲手打破了他入军机的美梦。
  谁想到,在这种时候,蒋瑾居然有这样胆量和魄力,冒着冒犯自己的风险劝谏自己。
第703章
一点就通
  “蒋爱卿,平身吧。”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蒋瑾,朱怡成心中轻叹一声,抬手道。
  “臣恳请皇爷收回成命……。”蒋瑾非但没有起身,反而又冲着朱怡成磕了个头。
  这让朱怡成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第一次被臣子如此驳回,而且还是蒋瑾,着实让他有些意外,想了想后朱怡成这才道:“前几日朕去了研究院在城外的实验场,此事蒋爱卿可知晓?”
  蒋瑾一愣,当即回道知道此事。
  朱怡成接着说了说研究院对于蒸汽机在火车上的实验,同时大致描述了一下关于火车的情况。蒋瑾闻此顿时大为惊讶,虽然他之前隐隐约约有些猜到朱怡成突然间兴起要建铁路恐怕和前几日出宫之事有些关联,但是他没想到研究院对于蒸汽机的研发居然到了这个地步。
  假如说一切的真的话,那么这所谓的火车的确是一个极好的东西,它不仅能够全部取代如今的畜力和人力,甚至还能一口气拉动比现在在铁路上飞驰的马车更多更重百倍的东西。
  怪不得朱怡成起了心思要建这么一条铁路,一旦这条铁路建起,它的作用是现在的官道无法相比的。铁路开通,按照南京至上海的距离,就算铁路每个时辰可以跑上八十里地,在去掉经站的停息时间,最快九个多时辰就能从南京抵达上海。
  这速度是惊人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坐船而至。更重要的是坐船虽然速度不慢,但长江航线的船只来也是有限制的,先不说登船时间的限制和天气对航行影响的问题,顺江而下和逆江而上更是两个概念,相比之下铁路就没完全这个问题了,火车使用的是蒸汽驱动,对于这东西蒋瑾还是知道的,只要有充裕的燃料和水源,这火车就能不断地飞驰,其节约的时间将更短更快。
  再者,铁路畅通,无论货物和人员来往更为便利,同时蒋瑾还考虑到了关于军事调动的问题,这也是铁路和其他运输无法能比的优势。
  不过铁路虽好,蒋瑾在心动之余同时也想到了他刚才的那些问题,如此耗费巨大地建造铁路,在眼下真的合适么?
  “皇爷高瞻远瞩,臣远不能及。但臣以为此铁路在如今并不合适我大明,毕竟要支持如此大的工程其财力物力必然耗费巨大,所以臣以为可先更换现有的铁路车辆,以火车替代,等日后朝廷财政宽裕后再建不迟。”
  说到这,蒋瑾迟疑了下又道:“皇爷,臣自然明白火车的好处,可这如此大事一口气做不下来啊!臣身为工部尚书,这些话不得不冒死直言,还请皇爷三思。”
  蒋瑾这番话倒是有所考虑,他提出了一个婉转的建议,就是利用现在的铁路轨道进行火车运行,这样能够满足朱怡成对于铁路修建的迫切感,同时也能就此把新建铁路的规划给延迟下去。
  在他看来,朱怡成只是看到了铁路和火车的好处,却未慎重考虑修建的压力。也许过一段时间,等朱怡成逐渐明白过来就会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吧?至于用现铁路来做取代,这也是蒋瑾特意想出来的一个台阶,只要朱怡成点头同意,那么今天一关也就算过去了。
  蒋瑾虽然有着野心,为人私心颇重,但他不是没丝毫想法的人。如果不然,他也不会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一坐那么多年,更被朝野称之为能臣了。
  作为能臣,那一个不想在青史留名的?蒋瑾他也不例外,钻着脑袋想进军机处,权利是一方面,满足自己的欲望又是另一方面,他可不想因为铁路之事到时候耗费国资,弄得朝廷财政崩溃,从而断送了如今大明的大好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后世又如何评论他蒋瑾呢?
  “以新的火车取代如今铁路的马车,这个想法倒是不错。”朱怡成点了点头道:“这件事蒋爱卿去同研究院协商一下,正好研究院那边对于火车还得进行一段时期的改进和调整,在不耽搁矿山开采的需求下,由工部来负责配合此事。”
  蒋瑾顿时大喜,高声称皇帝圣明,可还没等他高兴几秒钟,接下来朱怡成的话就让他泼了一盆凉水。
  “火车的实验还需一年时间全部完成,也就是说留给工部足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在这其间,工部调集人手,做好南京至上海的铁路规划,包括你刚才所讲的勘察、选址、征地、人员配备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实验差不多后,这条铁路就正式开建,这样吧,先建南京至镇江一段,等这段完工后再继续向上海延伸……。”
  蒋瑾听得目瞪口呆,两眼发直看着朱怡成,心中更是叫苦不迭。自己刚才都说的那么明白了,怎么朱怡成就是铁了心不听呢?依旧还要继续修建这条铁路。这……难道自己前面的劝止全成了白废?如果这件事披露出去,恐怕朝野上下不会有人敢骂朱怡成,但自己这个工部尚书就成了万夫所指的对象,他蒋瑾甚至说不定就成了蛊惑皇帝好大喜功的小人了。
  情急之下,蒋瑾又站起身来,慌忙就要下跪恳求朱怡成万万不能做这事。可还没等他跪下去,朱怡成就喝止了他。
  “且慢下跪!”朱怡成笑眯眯地道:“蒋爱卿如此反对修建这条铁路,朕明白你的意思,朕也清楚你的顾虑。不过朕要说的是,如果建造铁路的资金无需户部支付,更不会影响朝廷收支的话,蒋爱卿觉得此事可做否?”
  蒋瑾顿时一愣,他不明白朱怡成这话的意思,一时间糊涂了。修建这条铁路耗资恐怕要上亿都打不住,如果不是户部拨款难道由工部自己承担?这怎么可能!他工部又不是户部,就算是户部恐怕也很难拿出这么大的款项,这朱怡成究竟是什么意思?
  蒋瑾转着眼一时间琢磨着这话的意思,他是极其聪明的人,转念间猛然想到了一个可能,顿时目瞪口呆地问:“皇爷,您莫非是打算民间集款,用债券方式筹款不成?”
  “哈哈哈!蒋爱卿果然一点就通,朕正是此意。”朱怡成顿时抚掌大笑道。
第704章
利诱
  蒋瑾半天都未说出话来,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居然真打算这么做。自大明复国以来,由于财政原因,朱怡成首开由国家担保,户部负责全局,再加银行和商团协助,对外公开发行债券以来,至今已有好几年了。
  这些年中,大明所发的债券已被民间所接受,而且因为这些债券信用好,收益稳定,更被许多人所争相购买。甚至购买债券的人中还有不少是属于满清那方面的人,因为这件事当初还导致了康熙雷霆暴怒,甚至抓了几个官员,砍了好几颗脑袋。
  可以说,债券的发行大大缓解了大明的财政问题,同时又为大明获得了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但问题在于债券这东西靠的是信用,而户部发行的债券又以国家信用做背书,所以在具体的发行量和回购程序上来讲是控制非常严格的。
  朱怡成可不想自己打造的债券成为废纸,一旦如此那么大明的国家信用就彻底破产,这给大明所带来的后果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明债券这才会如此坚挺,受到人们的喜爱,关于这点,蒋瑾虽然不掌户部,但也非常清楚,这是因为着他知道这些,所以才会在之前凤阳大战后故意联合御使给王樊难堪。
  当初凤阳善后,大明国库一时间拿不出钱来,急得王樊投江的心都快有了。如果不是后来朱怡成拿自己的私房钱拉了他一把,说不定王樊还得真走投无路。这也是看出,债券虽是好东西,但也不是能随意性发售的,这已成了朱怡成定下的规矩。
  可是现在,朱怡成居然要为一条可有可无的铁路来发行债券,而且这是一条耗资极大又看不到什么收益的铁路,这不由得让蒋瑾担忧不已。
  债券是举债,这钱到手是要还的!蒋瑾虽然还没做过具体测算,但也清楚这条铁路的耗资之巨大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想象。一旦这债券发行,那么必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财政收支,假如这中间出点问题如何是好?
  “皇爷!债券发行一事还请慎重,如此大的资金,一旦如此巨量债券发行天下,臣恐怕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臣还恳请皇爷三思啊!”
  “这件事朕自有主张。”朱怡成摆摆手道:“朕只是问你,在资金未有问题的情况下,工部的态度如何?”
  蒋瑾只觉得自己嘴中苦涩,朱怡成虽问的是工部其实是在问他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他蒋瑾能反对么?当即只能回答只要资金和地方协调没有问题,工部自然也不会有问题。
  “好!此事就交于蒋爱卿去办。”朱怡成一锤定音把这件事决定了下来,接着他注意到了蒋瑾的神色,当即又笑道:“此事蒋爱卿需尽心去办,只要这条铁路能顺利完成,朕可让爱卿入军机当值。”
  话音刚落,蒋瑾猛然间抬起头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入军机当值?这五个字让他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入军机,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也是蒋瑾心中的最终目标。曾经,在邬思道退出军机的时候,军机大臣的位置离他蒋瑾是那么近,仿佛自己一伸手就能得到这个机会。
  可现实却那么残酷,自觉得十拿九稳的军机之职却最终同他失之交臂,在得知军机大臣的最终人选不是自己后,蒋瑾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同时还有深深的失落。
  没错,他的确痛恨取代自己的史贻直,也对推荐史贻直的王樊充满着敌意,可是蒋瑾却知道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两人,其实拦住他入军机的阻拦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大明的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
  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蒋瑾自然清楚这点,但他却对皇帝却不敢有丝毫怨恨之心,甚至想都不敢想。至于朱怡成为什么没有考虑他的真正原因,在事后蒋瑾也琢磨出了一二,可是这也是他无法改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