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56

  “廖知县是我们的好朋友,对待朋友怎么能这样呢?来人,快快给廖知县解开,带他下去好生沐浴更衣,弄些好菜好酒,好好招待我们廖大人。”朱怡成淡淡说道,同时向王东使了个眼色,王东顿时会意把廖焕之带了下去安置,等廖焕之离开后,朱怡成又招来一人,让他去城里找几个美女过来,等廖焕之沐浴更衣完后直接给他送过去。
第65章
套路
  提完了廖焕之,朱怡成又接连提审了几个桐庐县的官吏,在提审过程中陈清仁、熊离、毛义康三人也没闲着,在桐庐县替朱怡成整顿治安清除隐患,同时挑选一些合适人员以供适用。
  陈清仁和毛义康这回可是死里逃生,如果不是朱怡成拿下了桐庐县,这两个家伙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陈天安乔装打扮抵达桐庐县后先找到了廖焕之,然后以督粮官的名义接过桐庐防务,同时把陈清仁和毛义康抓了起来,三木之下这两人挨不住一五一十全交代了。拿到口供的陈天安就此设下圈套,利用陈、毛二人的渠道把假消息给放了出去,这才有后来的事。
  原本,被关进大牢的陈清仁和毛义康等着他们的就是死罪了,陈天安本打算解决掉朱怡成后再来处理这两个家伙,可谁想十拿九稳的计划最后却被朱怡成翻了盘,就这样陈、毛二人才侥幸捡了条命。
  如果说之前陈、毛二人替朱怡成做事只是因为胁迫的原因,那现在的他们两人已死心塌地为朱怡成卖命了。心态的改变,做事的态度也不同,拿下桐庐县后,他们主动跳出来要将功折罪,除他们两人外,还有之前扣做人质的熊离。彻底绝了退路,他们现在只能跟着朱怡成一条道走到黑,除此别无他路。
  可以说,拿下桐庐县后,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稳定治安,这三个地头蛇可谓功不可没。虽然朱怡成中计损伤惨重,其原因可以归到陈、毛二人身上,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是用人之时,朱怡成非但没有追究其责任,相反在大牢中把他们放出后还和颜悦色安慰一番,令其感动的涕泪直流。
  陈天安和钱铭,这两人朱怡成没任何兴趣提审,因为对他来讲这两人是不可能劝服的。陈天安和朱怡成有灭门之仇,而钱铭又是死忠清廷的家伙,与其在提审过程中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情景,朱怡成索性就把他们直接关进牢里不顾不问。
  之所以暂时没要陈天安的命,那是朱怡成觉得说不定这两人或许还有点废物利用的价值,反正人在自己手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置。
  廖焕之的性格和朱怡成猜测的差不多,当朱怡成得知送过去的美女被廖焕之收下后,心中就定了。果然不出所料,廖焕之是一个惜命的家伙,经历了这么一遭,再被从大牢里放出来的廖焕之已没有了“忠臣觉悟”或者说他本来就没有为朝廷卖命到底的想法。
  仅仅两日,廖焕之就让人给朱怡成传话,说要见朱怡成。当这个消息传来后,朱怡成心中顿时一喜,知道事基本成了。
  朱怡成没有第一时间去见廖焕之,而是晾了他一日后才见的他。当朱怡成来到看守廖焕之的后院时,这时候的廖大老爷正在美女的陪同下饮酒听曲呢。
  “廖大人,真是好兴致呀。”
  “罪官见过洪爷,不知洪爷您来,罪官失礼了……。”廖焕之倒没有丝毫尴尬,反而起身向朱怡成行礼。
  “你们下去吧。”朱怡成淡淡对两个美女吩咐了一句,随后直接坐在了廖焕之起身的椅子中,而廖焕之在一旁默默站着。
  “坐吧”指指对面的椅子,朱怡成道。
  “谢洪爷。”
  见廖焕之坐下后,朱怡成和颜悦色问起他这两日如何,对于他的安排还是否满意,或者还有什么其他需要可以直接提,只要朱怡成能做一定尽量满足。
  “洪爷能如此待罪官,罪官受宠若惊才是,哪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廖焕之苦笑道,接着他抬头又道:“其实洪爷的意思罪官明白,说起来惭愧,罪官是个惜身之人,自认做不到刀斧架身不惧的境界,更何况,罪官本就有罪在身,就算洪爷不来罪官也是罪责难逃……。”
  朱怡成心中暗暗点头,廖焕之这人虽然从文人风骨来讲远不如陶长岳,就连刘俊也及不上。不过这是一个聪明人,同样也是一个真小人。假如对方是个酸儒的话,朱怡成也不会看中他,恰恰他是这么一个人才有利用价值。
  “廖大人其实不必自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何况廖大人是我汉人,不必为伪清卖命,弃暗投明不违大义。”
  “谢洪爷……”廖焕之苦笑点点头,当官多年他怎么不知道朱怡成这话只是安慰而已,不过同样也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其实从廖焕之的眼中,他并不看好朱怡成这些人,毕竟大清统治中原已多年,康熙英明神武的印象也在天下百姓中根深蒂固。再者,之前袁奇闹的这么厉害也被打垮了,凭朱怡成手中这些人就算拿下了桐庐又能如何?
  可是,这些和廖焕之已无关系,现在的他没有了其他选择。如果他真有勇气为大清做忠臣的话,那么他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如洪爷不弃,罪官廖焕之愿为洪爷效力!”咬咬牙,廖焕之终于说出了这句朱怡成期待的话,只见他站起身来,对朱怡成行了个大礼。
  “不必如此,快快起身……。”朱怡成心里那个乐啊!这可是头一个投降自己的官员,而且还是一个文官。礼贤下士的姿态是必须要做的,朱怡成连忙把廖焕之搀扶起来,并说道:“廖大人弃暗投明实乃喜事,我等不是伪清,不必行这种礼。”
  客气一番,朱怡成让廖焕之重新坐下,既然双方说开了话,也定下了君臣,那么关系就不必刚前了。
  朱怡成含笑对廖焕之道:“廖大人久在地方,对于桐庐一地定是熟系的,不知廖大人对于浙江全省,或如今局势又有什么看法?”
  “不敢让洪爷如此称呼,焕之表字景明。”廖焕之说道:“焕之在桐庐已为官两任,对于桐庐上下还算知晓一二,如洪爷需问的,焕之定知无不具。至于浙江全省,大部焕之也略有知晓,不过如今的局势嘛……焕之官卑职微,再加上这些日子……故……。”
  “呵呵,这倒是我疏忽了,这些日子景明对外界情况有些不清楚也是正常的,稍后我让人为景明述说一二。至于其他嘛,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还请景明多多费心才是,这样吧,今天暂时就谈到这,等景明了解情况后我们改日再聊如何?”说完,朱怡成站起身来,廖焕之也慌忙起身,随后朱怡成笑着让他好好休息,等会自有人来和他说情况,之后就径直走了。
  瞧见朱怡成离去的身影,廖焕之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空荡荡的。原本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表现下自己的价值,谁想到对方没按路数出牌,非得不继续追问反而就这么走了。
第66章
狗头军师
  廖焕之虽投了朱怡成,但他内心深处对义军并不看好,再加上文人的通病,耍些小聪明来体现自己价值是难免的。虽说朱怡成理解对方的想法,如果换他自己或许也会这样,可理解归理解,但现在朱怡成需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完全掌控的人,而不是另一个周忠良。
  在周忠良身上,朱怡成已经吃过一次亏了,如果再在同一件事上跌跟头他不就是傻瓜了么?所以,在接受廖焕之投成的同时,朱怡成适当地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从一个普通的中二少年逐渐到今日的蜕变,朱怡成虽说还不算练就老狐狸的那种角色,但也算马马虎虎勉强合格。摸不清朱怡成真正用意的廖焕之想了一夜,第二日黑着眼圈的他终于抛掉了残存的那么一点点文人之气,不仅主动交代起了他所知道一切,同时还为朱怡成出谋献策。
  “桐庐小县,虽有地利之便,但却是四战之地。之前接到朝庭……不!是清庭行文,伪帝康熙已派大阿哥南下领兵,以围剿朱、袁残部……。”
  说到这,廖焕之迟疑地看了朱怡成一眼,对于朱怡成的身份廖焕之一直有所猜测,但他却不知道这位自称为洪爷的洪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怡成。不过有件事他可以肯定,朱怡成这伙人一定是杭州之战侥幸逃出的义军。
  “袁奇和我有些渊源,不过我和他不是一路人。”朱怡成淡淡说道,这句话也没错,他从来就和袁奇不是一路人,虽然袁奇曾经救过他,可也是因为袁奇的缘故,把朱怡成架在了火上烤,使得朱怡成“名扬天下”。
  悄悄松了口气,看来朱怡成只是当日围攻杭州的义军一部而已,和袁奇没有太大的交情。既然如此那就好办多了,廖焕之道:“张云翼死后,浙江各部群龙无首,导致朱、袁部突围而走,据说其部已进入浙徽之地。此次伪帝派大阿哥南下领兵,原以清廷兵力而言围剿成功应是早晚的是,不过如今桐庐被洪爷拿下,运往杭州的一应军粮器械被断,想来局势有所变,此次围剿或生意外不会那么容易。洪爷何不如远离桐庐这四战之地,一来可避开伪清大军锋芒,二来也可把桐庐之事转移到朱、袁身上?”
  廖焕之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这点和朱怡成的判断大致相近。桐庐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但绝对不是能久居之所,在没有掌控一大片地盘的情况下呆在桐庐绝对是找死。
  另外,廖焕之打算让朱怡成把拿下桐庐的“功劳”丢给袁奇,从表面来看这个背黑锅主意算的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袁奇部现在所在的位置离桐庐有好几百里,这时代一没火车二没飞机,袁奇绝对不可能从几百里地外飞过来打桐庐,这个黑锅并不好扣。
  “这无妨,洪爷有所不知,其实杭州之战后义军各部打散的颇多,除了朱、袁为大股外,还有其他一些小股人马在各地出没,比如说赛旋风等人前些时候就出现在洞桥一带……。”
  “赛旋风?你说的是祝建才?”朱怡成顿时问道。祝建才,八卦教的当家,当日就是义军几大首领之一,并被朱怡成封为武威侯,算得上是义军中比较强的一支力量。一直以来朱怡成只以为杭州大战后逃出去的除了自己外也就是袁奇一部了,没想到今天居然听到了祝建才的匪号。
  “原来洪爷也知道此人?”廖焕之当即点头道:“正是祝建才,杭州之战后他也侥幸逃脱,一直踪迹不定。原本以为他早就死在阵中了,谁想前些时候在洞桥那边传来消息发现了祝建才的踪影。洪爷,祝建才乃朱、袁手下大将,桐庐一事丢给祝建才同丢给朱、袁又有什么两样呢?”
  这话倒也不错,其实对义军内部的情况清廷并不是太了解,在清廷上下看来领头的当然是朱怡成和袁奇了,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头领当然也是他们部下,这口黑锅扣到祝建才头上从操作上来讲也不为过。
  不过,对于祝建才这个人,朱怡成也算是见过几面,双方虽没有什么深入交往,但他却知道祝建才虽比不上袁奇,但也算是一员猛将。想到这,朱怡成心中微微一动,却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转移话题询问起廖焕之对于离开桐庐后的去向有什么看法。
  “以焕之拙见,有两处地可去。”
  “哦,居然有两处?景明快快道来。”
  “一处是向北,过建德入淳安。”
  “淳安?”朱怡成觉得这个地方有些耳熟,想了想恍然大悟:“你说的是千岛湖?”
  “千岛湖?那是何地?”廖焕之疑惑问道,这个地名听起来名字不错,可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当即朱怡成询问淳安那边是否有湖泊,廖焕之回答道湖泊是有,但面积不大,不过那边群山环绕是个藏身的好去处。
  “难道现在的淳安没有千岛湖?而是一片山脉?”对于这点,朱怡成也疑惑了,不过他最终还是相信了廖焕之的话,毕竟淳安的地形只要打听一下就能了解,廖焕之也不可能在这方面胡说八道。
  其实朱怡成不知道,千岛湖是人工湖,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水库后才形成的。而露出水面的“千岛”恰恰就是当年的山峰,而在这个时代,那片地区除了一些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外就是群山环绕了。
  去淳安,从廖焕之的讲述来看似乎不错,往群山里一躲,至少能安稳一些时间。不过,对于这个建议朱怡成脑海里细想后就否决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虽然暂时安稳,但不是长久之计,跑到淳安去当山大王,到头来还是逃不了被围剿的下场。
  “第二处就是南下,往福建走,福建多山可藏人,只要一入福建,想来伪清要围剿也是难上加难啊!”
  听到这第二个建议朱怡成也摇了摇头,说起来这两个建议都只是一时藏身的打算。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朱怡成何必询问廖焕之?这不和当日他打算去乌龙山一样么?
  见朱怡成神色不悦,廖焕之迟疑问道:“洪爷可否告知焕之,洪爷您是想求稳呢?还是……?”
  “呵呵,求稳?景明你觉得我等现在的情况下仅仅求稳会有出路么?”朱怡成笑着反问道,同时脸色一冷:“景明你需知,如今我等和清廷已是你死我活的地步,如不能杀出一条血淋淋的生路来,这天下虽大却无我等藏身长久之地啊!”
  “既然如此,那么……。”廖焕之抚须眼中精光一闪:“洪爷,焕之还有另一策!”
  “说来听听。”
  “焕之以为朱、袁和祝建才等人当为洪爷之力助,洪爷非但不能坐视他们被围剿歼灭,反当应该适当支援,使其稍稍微恢复元气,他们在各地闹的时间越长,闹的越厉害才好!只有让他们等部吸引住清廷的注意力,同时大肆糜乱地方,我等才能觅得一条真正的生路!”
  说到这,廖焕之冷冷一笑:“其实自今年开春以来,江南等地就遭灾颇多,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要知道江南各省向来就是伪清税赋之地,其税赋收入一直占天下半者以上。而如今江南,尤其是浙江大部经我义军起义之兵事,可以肯定今年清廷税赋将减少大半,再加上民间久未得清廷赈救,一旦入秋后百姓断粮,江南必起大乱。只要江南一乱,北边定然也不稳,再者据说清廷国库空虚,京中官员借银成风,如此一来就有洪爷的机会了……。”
第67章
潘老大
  太祖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廖焕之作为这时代的知识分子,更是大清的基层官员,当他抛弃了之前一直为之忠诚的对象后,其骨子里的反动因子马上就冒了出来。
  在廖焕之看来,朱怡成想在这世道成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世道想办法乱起来。所谓乱世出英雄,或者以通俗的讲法也叫“浑水摸鱼”。试问天下太平,面对庞然大物的大清王朝,小小的义军再怎么样都成不了气候。
  满清入关已有一个甲子之多,明末的反抗势力早就逐一扑灭,就连当年三藩闹的如此厉害也被康熙平定了下去。从地方来讲,如今可以说是“太平盛世”。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王朝的统治已是根深蒂固,想在这时候再反清复明谈何容易。
  就如之前四明山起义一般,只是闹腾了一下就被灭了,其原因也是因为如此。不过后来的袁奇横空而出,在浙江一地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差一点儿就打下了省府杭州。可以说袁奇之乱是康熙平定三藩后最大的起义,无论其规模还是影响力,直到现在依旧未全部平息。
  更重要的是,作为魁首的袁奇至今未归案,杭州之战从表面上看已经结束,义军大部也被剿灭,但不要忘记逃脱的不仅有袁奇,还有祝建才等几个头领,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也是康熙特意派大阿哥南下领兵的主要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坐视袁奇等部被逐一剿灭是不明智的,非但不能隔岸观火,还得适当地让他们闹得更凶一些。一来可以吸引清军主力的注意力,二来也能让地方更乱些。
  作为知县,廖焕之也算是“百里侯”,他的官虽小,可桐庐作为中转要地其责任并不小。何况在陈天安到达桐庐之前,桐庐已开始受朝廷之命囤积军粮等物质,相比其他地区的知县、知州,廖焕之对于朝廷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今年开始,浙江一地受灾情况严重,再加上袁奇的折腾,浙江一地今年肯定不好过。地方赈灾本就是地方官的本职工作,就拿桐庐来讲,廖焕之作为知县更清楚当地的赈灾情况。
  根据廖焕之所说,仅桐庐一地受灾百姓就不少,而赈灾的粮食拨放仅只有二成,远不能满足使用。如果再加上各级的克扣和“损耗”最终能落到百姓手里的有一成就了不起了。现在是夏季,等到了秋收的时候,民间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粮荒,到时候不要说浙江一地,就连周边各省都会受到影响。
  本来,清廷是打算抓紧时间彻底剿灭袁奇部再进行赈灾的,可如今朱怡成拿下了桐庐,导致大批军粮物质落到义军手里,那么接下来的围剿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再说,桐庐囤积的军粮本就有大部分是赈灾粮,清廷原来打的拆东墙补西墙的主意现在却成了个大漏子,后果严重。
  此外,国库空虚在各级官员中早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户部帐上的数量和国库中真实的银两相差悬殊,可以说清廷的国库早就被官员们给借空了。没了粮,又没了钱,这个盖子会怎么捂?如果再加上江南大乱,这不就是有机会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