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656

  廖焕之坐着轿子来到府前,落轿后他掀起轿帘把目光向紧闭的府门望去,随后从袖中取出名帖交由亲随,让亲随去叩门。
  亲随去叩了门,很快正门边开了一扇侧门,一个长的不起眼的门子露了出来。亲随连忙上前,把手中的名帖递了过去,并低声同门子说了几句,门子顿时把目光朝着落在府前的轿子方向看了一眼,随后说了声稍后,紧接关上了门。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的地位不能说不高,就算入大内他也是寻常的,可是对于这个门子的怠慢,廖焕之却没丝毫意外,就连他的亲随递了名帖后也只是静静侯在门外,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住在这里的人是谁,整个京城除了大内的那位外,也只有他有资格这么做。
  并未让廖焕之等候多久,那扇门很快就又打开了,依旧是那位门子,那门子径直来到廖焕之的轿前,毕恭毕敬地先递还名帖,随后说道:“我家老爷请中堂入府。”
  廖焕之让亲随收了名帖,随后出了轿子,他对门子微微点头,然后直接跟着门子朝大门走去,而其余人并未跟随,继续留在门外等候着。
  廖焕之入府,正门并未大开,仅仅走的侧门,对此廖焕之也不以为然,跟着门子走了进去。
  他入府后,门子先关上了侧门,随后在前面带路,穿过前院,又走了一处回廊来到了后院,门子在后院门站定,随后拱手对廖焕之道:“中堂大人,我家老爷正在后院喝茶听曲,小的只能送您到这了……。”
  廖焕之客气地道了一声辛苦,随后那门子行礼离开。站在后院门,耳边的丝竹声更清晰了几分,还有女子清脆的吟唱。廖焕之苦笑了下,下意识地摇摇头,这才迈步向里面走去。
第666章
求助
  后院很大,四处种满了花卉和树木,如今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再加上精致的园林布置,这里的景色并不亚于皇宫花园,而且再加上后院还有一个小湖,更增添了几分幽雅的气息。
  在离着湖边不远处,一个身着布衣的男子坐在躺塌上,三个年轻女子端坐在他面前,一个手持着琵琶,一个手持萧,还有一个抚着琴,丝竹和吟唱声正是由此而来。只见那男子半闭着眼,嘴角挂着笑意陶醉在其中,在他的塌边,一盏茶正飘着淡淡的茶香,边上冒着热气的小壶搁在一个精致的红炉上。
  廖焕之慢慢走上前,并没有马上出声,而是走到近处就停下了脚步,随后站在那里静静听着曲子。曲子悠扬而又悦耳,伴随着如同银铃一般的吟唱,给人一种欢悦而又宁静的感觉。
  片刻之后,随着一声琴声,此曲终了。那男子这才睁开眼睛,含笑拍了拍手。
  “非常不错,比昨日好多了。”
  正中抚琴的女子站起身,而左右两个女子也放下了手中的乐器起身行礼,邬思道冲她们点点头,她们三人收拾了一下东西款款离去,随后邬思道这才转身向左边望去,笑着对廖焕之道:“一时听得入迷,怠慢景明兄了。”
  “玉露兄真是好雅致,这天下也只有玉露兄能调教出如此乐师,今日廖某能得一品也是难得,何来怠慢一说?”廖焕之笑着说道,丝毫没有半份不满之处。
  “哈哈哈,思道这些只不过是小道而已,那里有景明兄统帅中枢的大道之才。来来来,你我多日不见,难得你这位大中堂能来我府上,正好,这壶茶刚刚煮到火侯,坐下饮上一杯?”
  “可是今年的贡茶?”
  “景明兄是识货之人。”邬思道笑着点头,随后拿起茶壶沏起了茶,廖焕之也不把自己当成外人,径直在邬思道身旁的那张椅子坐了下来。
  茶的确是好茶,仅是茶香就令人心醉,更不用说入口了。再加上邬思道的茶艺,一盏茶喝下,令廖焕之整个人为之一振。
  “好茶!好水!”放下茶盏,廖焕之忍不住赞道。
  “这茶需用城南的山泉水,方能有其滋味。”邬思道再为廖焕之倒了一盏茶,同时一语双关道。
  廖焕之微微点头:“此茶产自福建,相比浙江之茶各有所长,茶为一品,而水也为一品,如无此水,再好的茶也是糟蹋了。而今福建之茶人都知其好,但又有几人能真正煮好这一壶茶的呢?”
  “哈哈哈,景明兄的确是懂茶之人,说的好!说的好啊!”邬思道顿时大笑起来。
  两人是老朋友也是老同事,自朱怡成复国后建立军机处,廖焕之为首席军机大臣,而邬思道为次席,可实际上邬思道的地位超然,在朝中不亚于廖焕之,只不过他并不热衷于权利,所以两人在军机处的合作还是很不错的,如今邬思道已经退出了军机处,成了皇家学院的山长,对于政事早就不再过问。
  今日廖焕之前来拜访邬思道是有原因的,而邬思道也明白廖焕之来的目的。他刚才并没有亲自出迎,而且廖焕之来的时候也未停止听乐,而是让廖焕之在一旁听了一曲,这其实并非是怠慢,实际上邬思道这么做有着他的深意。
  再加上刚才品茶的那几句话,邬思道更点明了廖焕之的来意,廖焕之也不丝毫隐瞒,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的目的,这也是邬思道大笑的原因。
  实际上,廖焕之来之前的心情异常糟糕,随着三法司对案情的深入,眼下他这个首席军机大臣越发觉得这案子棘手难办,可一直以来,人抓了不少,证据也查到了许许多多,但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却一直未有定论,而三法司,包括军机处这边已经骑虎难下,如果按国法判决的话,这场风波席卷面之广,后果之严重简直不敢想象,可是想网开一面又是不可能的,只要朱怡成不点头,谁赶擅自做主?
  无奈之下,廖焕之想起了邬思道,如果说朝廷中有谁能劝上朱怡成一二的,除了皇后李娟儿外,也就是坐在他面前的邬思道了。这也是他今天来见邬思道的原因,但到了邬府后,先被邬思道的门子挡了下,随后邬思道又特意安排他听了一曲,再加上一盏好茶,倒使得心中焦虑的廖焕之平静了许多。
  待邬思道笑声渐逝后,廖焕之这才说出了他的来意,他们都是聪明人,而且都知道各自的脾气,如果廖焕之一直和邬思道打机锋的话,恐怕邬思道这个聪明人会同他东拉西扯一整天。所以深知对方的廖焕之也不隐瞒,直说来意,并请求邬思道出面帮忙。
  “此案邬某已听说了。”邬思道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微笑道:“据说这案子牵连极广啊!如今三法司查下来是什么样的情况?”
  廖焕之嘴角苦涩道:“极不乐观。”他想了想继续道:“仅仅京中大小官员就抓了五十七人,吏员牵连其中的已超过百人,至于福建那边就更不用讲了,陈五显等人几乎把福建上下一网打尽,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人外,自三司以下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三人牵连。此外,随着案情发展,其余各省也有类似之事,虽然没有福建那么触目惊心,但各省地方官员依旧有近二百多人或多或少有贪腐被查实,如果再加上其家人、同窗、好友的话,这总数……。”
  说到这,廖焕之已经说不下去了,邬思道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虽然知道福建案牵涉极广,再加上朱怡成这一次借着此案准备大力整顿吏治,可却万万没有料到情况会是这样。
  毕竟现在邬思道早就不在中枢,对于朝廷的一些情况不像以前那么了解,所知的自然不如廖焕之那么详细。如果廖焕之所言确凿,那么这案子一旦全部查实,犯员包括亲属家人朋友等等,恐怕牵连人员要有几千人甚至更多。
  怪不得廖焕之会来拜访自己,此事如今闹成这副模样,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他早已经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了。
第667章
勉为其难
  想到这,就连足智多谋的邬思道都觉得棘手,这样的大案可以说前所未闻,从邬思道的本心来讲,这些贪官污吏皆都该杀,大明可以说对于官员并不薄,尤其是像朱怡成这样的皇帝。
  朱怡成在建立养廉制度后,大明官员的收入已经不低了,只要安安稳稳做官,仅凭着每月的俸禄和养廉银,这些官员就能过得比普通人好许多,再加上官员本来就有的特权和一些潜规则的收入,待遇并不差。
  其他的不讲,仅仅就说廖焕之吧,以他的级别和兼职再加上爵位,每年朝廷给他的钱就超过了二万五千元,这笔钱足以让廖焕之过上极好的生活。
  至于那些低级官员,普通知县除去俸禄外一年的养廉银就有一千二百元,相比之前三十六两,也就是折合四十银元的收入已是天壤之别。可就是这样,这些人依旧还不满足,借着朝廷收入暴增的机会大肆贪污,甚至还勾结起来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这些人死不足惜。
  无论是邬思道还是廖焕之,他们当年在朱怡成建立养廉银制度的时候,朱怡成曾经特意警告过他们,当初的原话他们直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朱怡成还未登基为帝,只是以监国名义,原话说的清楚:“孤立了养廉银,既是给官员们的恩赐,同样也是督促!假如谁左手拿了孤的养廉银,右手又朝百姓口袋里伸手,一旦查出定严惩不怠!孤倒是要看看,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祖宗之法尤在,剥皮揎草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句话如今尤在耳边,可是事实又是怎么样的?那些官员胆大包天,真当朱怡成不会下手?要知道朱怡成是一个异常有决断的君王,更是一手复兴了如今的明,从目前来看,朱怡成已经是铁了心要让天下人知道他对于贪污的决心。
  “当年皇爷说的明白,剥皮揎草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些人是罪有应得!”邬思道的话语中露着一丝杀气:“皇爷待天下如何,你我身为近臣心里都清楚,而眼下这些人不思皇恩,下对于百姓敲骨吸髓,上对于朝廷阳奉阴违,贪腐国库,狼狈为奸,甚至还胆大包天对朝廷命官下手,不杀如何能令天下信服?又如何整顿风气?皇爷和朝廷的威严何在?国法何在?”
  “你说的这些都对。”廖焕之叹了口气,狠狠道:“这案子越查我心中越是不安,这些人简直是疯了,依我的想法同你是一样的,这些人定然要以国法镇之,以警示后人,给天下,给朝廷也是给皇爷一个交代。”
  说道这,廖焕之又顿了顿,面露难色道:“可是玉露兄,如今这牵扯的人实在太多,一旦屠刀举起,又不能不考虑这后果呀!”
  见到邬思道若有所思,廖焕之顿时向他大叹苦水道:“如今大小官员同吏员、富商牵连者不计其数,再加上家人亲族朋友等更是几千之数,这么多人总不能全部砍头吧?如今神州还未全部平定,各地依旧不稳,朝廷官员原本就不足,如此多的空缺如何填补?一旦地方没有官员治理,谁能保证地方会不会闹出事来?再者,那些罪魁祸首自然是要明正典刑的,贪得多的朝廷也必须有所处置,可是有些人却是无意之中卷入其中,而且还不包括一些原本能力不错的干员,仅仅只是碍于面子收了些银子而已,也被牵连进去。”
  廖焕之摇头道:“这些固然是其自作自受,可是玉露兄,这水清则无鱼,官场的事并是非黑及白,再者,为兄最为担心的是怕有人为了讨好皇爷故意把此事闹大,一旦牵连过广,动作太甚,后果不堪设想啊!”
  也就是邬思道当面,廖焕之才会说出这一番话来,要是换个别人他是绝对不会讲的。
  邬思道沉默片刻,他承认廖焕之这番话有他的道理,吏治必然整顿,福建案的主谋必要要严惩不怠,但这个案子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对于整个大明来讲并非是好事,尤其是眼下满清还没全部平定的时候,过大的动作会给大明带来极大创伤,一旦到了那种程度,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景明兄是打算让邬某劝告皇爷?”
  廖焕之重重点了点头:“为兄思来想去,也只有玉露兄有这个能耐了,如今还未到最后关头,只要皇爷能听得进玉露兄的劝告,稍稍控制一下即可,这样一来对于大明,对于朝廷都是好事。”
  邬思道摇头苦笑:“你也真是太看得起我了。”
  “玉露兄……。”廖焕之连忙起身,郑重其事地向邬思道行了一礼,恳切道:“我知玉露兄一向不喜政事,但此事重大,还请玉露兄千万不要推辞。”
  邬思道苦笑着,廖焕之还真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虽然朱怡成对于他一直是信任有加,可是现在他根本摸不清朱怡成的真实想法,如果朱怡成铁了心要大办此案,那么别说是他了,恐怕连皇后都不一定劝得动,假如朱怡成也有顾虑的话,那倒是可以劝上一二,斟酌着办理此案,但现在朱怡成究竟是怎么想的,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思索了半天,邬思道最终还是决定试上一试,就如廖焕之所言,这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大明,为了整个天下。
  当邬思道点头答应,愿意尝试一下劝说朱怡成后,廖焕之顿时大喜,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但邬思道答应归答应,但同时也说清楚他需要搞清朱怡成的真实想法才能想办法劝,对于此廖焕之也表示同意,并且拜托邬思道一定要尽力而为。
  实际上邬思道和廖焕之如今不清楚朱怡成的真实想法,而朱怡成他自己的确没有最终决定如何处置此案。
  随着案子的越来越大,看着每日送来的案情报告,逐渐冷静下来的朱怡成心中虽然对那些官员的贪婪愤怒异常,但同时也有些迟疑不决起来。
  这些日子,朱怡成在案子上并没有任何指示,只是关注着案情的发展,但他心中却烦躁异常,就像今天这样,他仔细看着刚刚军机处送来的又一日报告,仅仅看了一半就生气地把它丢到了一边,情不自禁抬手揉着眉目之间,只感觉脑袋一阵阵地发涨。
  起身,在殿中走了几圈,依旧感觉心情异常压抑,仿佛有什么东西一直憋在心口似的难以发泄。最后朱怡成索性暂时不办公了,他换了一身便装,带着几个侍卫直接出了宫,等到了宫外,来到南京内城繁华的街道上,感受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还有那浓郁和热闹的氛围,朱怡成这才觉得自己的心情舒缓了许多。
第668章
井市传闻
  做盐水鸭的曹家老店比最初大了不少,这些年南京城生意好做的很,随着大明的繁华和商业越加发达,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对于在街头做买卖的店家来讲同样是件好事。
  几年下来,曹家老店的门面外面瞧上去还是和当初差不多,但里面却扩大了不少,老板赚到钱后特意把后面的院子给买了下来,然后打通扩大了面积。
  如今的曹家老店已是南京城最有名的盐水鸭铺,每日里来往顾客不少,除了招牌盐水鸭外,一直被朱怡成心念念的鸭血汤如今也早有了,这玩意是用鹅血汤改良过来的,价格便宜实惠,口味也极好,没用多久就成了南京城里的一绝。
  靠着这铺子,曹家眼下也算是殷实的商人之家,其实曹家中最有出席的并非是老大,反而是离开南京的老二。当年曹小二听了朱怡成一席话,离开南京去了上海创业,现在在上海开办的曹家老店分号已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了,每一个到上海去的人几乎都会去那边品尝一下正宗的盐水鸭和鸭血汤,生意规模是南京总店的一倍还多。
  曹家老店之所以有名,不仅是他家的盐水鸭和鸭血汤真材实料工艺讲究,至于价格也比较亲民的因素离不开,但更重要的还是当年朱怡成一时兴起写的店名,这副店名后来被老曹家做成了招牌,虽然朱怡成并没有落款,但是很快就被有心人认了出来。
  当这个消息传开后,当得知曹家老店的招牌居然是大明皇帝朱怡成所写,这无异于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广告,别说曹家老店的生意原本就不错,这一下子生意更越发的好了。
  按着习惯,朱怡成在街上走了一圈,随后就去了曹家老店。他也算是这家店的老客了,进了店中,看着满店的顾客,同时感受到店内外扑鼻的食物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今日,朱怡成并没有去楼上的雅座,直接在楼下找了一处坐下,等了一会儿,点好的鸭血汤和一碟盐水鸭端了上来,拿起筷子吃口鸭子,再喝一口鲜美的鸭血汤,美味令朱怡成一时间忘却了烦恼。
  店内的生意极好,若大的店堂中几乎坐满了顾客,做外卖的窗口也排着不少人等着里面的店员切鸭子。朱怡成有滋有味地吃着美食,耳边传来顾客的交谈声。
  这些交谈无非是井市家常之类,毕竟曹家老店生意再好也只是一家卖盐水鸭的,真正的大户富豪人家平日里尝一尝没问题,但很少三天两头来的,一般就算请客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大多不是去状元楼就是太白楼这样的大酒家。
  所以,在这的常客大多都是普通人,或者是一些做小买卖的生意人等等,曹家老店东西滋味好,价格也不贵,不花多少钱就可以美美地吃饱肚皮,所以成了这些人最好的去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