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656

  “坐吧,你我父子多年未见,我儿如今也早已长大成人,来来来,陪为父说说话。”岳升龙笑盈盈地拍拍床边。
  岳钟琪迟疑了下,最终还是听了岳升龙的话,直接在床边坐下。
  欣慰地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岳升龙的心中满是骄傲。作为军人世家,岳钟琪如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曾经的期望。
  这些年,虽然岳钟琪不在自己身边,但是他的成长和战绩岳升龙是一清二楚,无论当年初出茅庐奇袭白莲教叛军,还是后来带兵平定川中,或者是之后提督江北和明军作战,可以说战绩彪炳,有目共睹。
  尤其是在江北,岳钟琪更是一手创建了江北大营,并同明军交战中不落下风,甚至还差一点儿把明军直接赶下了长江喂鱼。他的军事才能在当世无人可比,至于后来的江北之败,在岳升龙来看只是非战之功,何况岳钟琪果断放弃江北,更保存了江北大营的主力,要不然等明军合围的话,这么一支精锐部队就白白葬送了。
  岳升龙老了,更时日无多,但戎马一生的他眼光尤在。他曾经想过,假如他处在岳钟琪的位置上,根本无法做到岳钟琪的这种程度,而岳钟琪却做到了,这更令他为之自豪。
  说了几句家常,岳升龙开始问起了岳钟琪手中所握兵力和阜阳的情况。对于父亲,岳钟琪自然不会隐瞒,当即一五一十地讲了讲。听他讲完,岳升龙微笑着点点头,随后又直截了当问起他驻扎阜阳的打算,对此岳钟琪也说了自己的考虑和顾虑。
  “孩子不孝,让父亲受苦了。”
  “说什么傻话呢,当年为父如何教导你的?为将者自当机立断,不为亲情拖累,你做的没错!”岳升龙正色道:“再说,为父在郭亲王军中也未受什么气,郭亲王待为父并不差,如今还把为父送来与你相会,足以显出郭亲王之诚意。”
  岳钟琪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是聪明人,虽然岳升龙没有说什么,可是仅仅这件事岳钟琪已经猜到了隆科多和郭亲王的打算,他们送岳升龙来于自己相见一方面是施恩,另一方面恐怕就是劝说自己。
  作为孝子,如果岳升龙开口要让自己领兵西进,同中原大军彻底合兵的话,恐怕岳钟琪无法拒绝,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岳升龙接下来的一番话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第644章
分离
  “来阜阳之前,郭亲王曾来见过为父一面,其意为父不说你也应该也能猜到……。”
  岳钟琪点点头,刚要解释什么,只见岳升龙摆了摆手。
  正要说话,岳升龙情不自禁地又咳嗽起来,岳钟琪急忙上前,又是抚背又是端茶倒水好一会儿岳升龙这才渐渐好了些,见他如此,岳钟琪让岳升龙今日好好休息,有什么话明日讲也不迟。
  “无妨,这些日虽在赶路,实际为父一直都躺在车内休息,再说,等将来闭上眼,这休息的日子难道还会少么?趁着为父现在精力还济,有些事好好与你说一说。”
  岳升龙微笑着说道,但是这番话却让岳钟琪瞬间黯然泪下,岳升龙话里的意思分明就是他时日无多,有些话再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再看如今削瘦的不成样子的父亲,回想到自己儿时父亲手拉着手教他兵书、弓马的样子,仿佛这一切就在昨日一般。
  “把泪给收回去!”
  岳钟琪抹了把眼泪,强忍着心头的悲痛用力点了点头。
  “我儿,你觉得大清还有救么?”岳升龙开口问道,但不等岳钟琪回答,他又摇头道:“我儿聪慧,又为不世之良将,自然比为父更能看清天下大局。眼下局势已是凶多吉少,我儿驻守阜阳按兵不动,其意自然是好的,但朝廷上下那一位能深知我儿之忠义?”
  顿了顿,岳升龙继续又道:“我岳家自先祖以来,一向以忠义传家,为父幼时,你祖父也曾如此教导为父,为父不才,戎马半生,虽未能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但也算是战战业业,征伐沙场,最终官至四川提督,也算是朝廷一品大员,以此位荣归故里,并不辱末我岳家之门。至于我儿更是青出于蓝,不到而立之年就建下如此功勋,如在平常,凭我儿之才定能成朝中柱石,光大门楣,以慰祖先在天之灵啊!”
  岳钟琪认真听着岳升龙的话,也许是年老缘故,又或者是父子相见心里有无数的话要讲,岳升龙说起来唠唠叨叨,但在岳钟琪耳中,这些话却又是如此亲切,直讲到了他的心里去,再联想如今的局势,他又不由得黯然。
  接着,岳升龙问,如果等中原之战尘埃落定,一切的确如岳钟琪的预料那样,那么到那时候岳钟琪举兵自阜阳而出,为中原清军主力解围,然后掩护清军后撤。到那时候固然能给清廷留下一支数量不少的兵力,进一步收缩防线以固守西北和四川等地,但是岳钟琪又会如何呢?
  最大可能只有两个,一是岳钟琪断后死战而亡,二来是同败退的清军一起撤往西北和四川。但无论是那种结果,最终岳钟琪的良苦用心都不会有好下场。前者就不说了,至于后者,等到了那时候清廷必然会把中原之败的原因直接推到岳钟琪的身上,再加上当初擅自撤离江北的举动,他这个替罪羊是妥妥的。
  更重要的是,撤离江北,岳钟琪已得罪了诚亲王,等到那时候诚亲王能放得过他?如今岳钟琪之所以不肯合兵,对于接下来局势的判断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不正是担心诚亲王么?
  当这一番话问出口,岳钟琪顿时哑口无言,的确岳升龙说的没错,这些他早就考虑过。
  “父亲您的意思是……?”岳钟琪忍不住问道。
  “刚才为父说了,来之前郭亲王来见过为父一面,他的意思为父清楚,我儿自然也清楚。呵呵,眼下为父时日不多,一旦在郭亲王军中撒手,我儿自然会有误会,把为父送来一是表态,二来也是安我儿之心。”说到这,岳升龙的笑容有些惨然,他长叹一声道:“为父虽然为将数十年,但为父心里清楚,以才能为父及不上我儿,更比不了先祖。我儿有一双看穿大局的明眼,为父只希望我儿能选一条路,一条能够延续我岳家的路,而不负我岳家传于至今啊!”
  岳钟琪默默无语,岳龙升把话说到这份上,他真正的意思已经显而易见了,这是岳钟琪原本没有想到,他想不到从小就教育自己忠义的父亲在这时候居然会说出这一番话来。
  “可是父亲,我岳家素来以忠义传家,您现在却……。”
  岳升龙轻叹一声:“忠义?我儿说的没错,岳家的确以忠义传家,但何又为忠?何又为义呢?想当年先祖南征北战,意图直捣黄龙,但最终却落得风波亭的下场,世人皆称其忠义,但却又于天下大势又有何半分益处?更何况,前金后金,都为女真人……。”
  “父亲!”岳钟琪看看左右,父子私下说话,下人自然早就被赶出去了,不过他依旧心有余悸。
  “我儿不必如此。”岳升龙坦然道:“我深知我儿的想法,如有半分机会为父也不会同你说这些话,如今我时日无多,将来岳家还得靠我儿继续维持,为父断不能看着我岳家以此而绝啊!”
  “可是父亲,叔叔那边……。”
  岳升龙摇头道:“你叔叔当年隐姓埋名,所为何?如今你应该能猜出几分,为我岳家将来,牺牲一二人又何足挂齿,所以我儿不必顾虑。至于南边,我儿如此将才,自然不会亏待了你,换而言之也算是我岳家忠于祖训而已,对于忠义并无分损。为父之所以答应郭亲王,拖此残躯前来见你,为的也是如此,我儿三思啊!”
  岳升龙这一番话让岳钟琪半天都讲不出话来,整个人脑袋里嗡嗡的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以来,他都坚持着忠义,为大清臣子力挽狂澜,处之生死不顾。可现在,从小教导自己忠义的岳升龙居然说了这么一番话,让自己审时度势,弃大清而投明,这同自己一直坚持的完全相被。
  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心中乱成一团,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才好。知子莫如父,岳升龙自然知道岳钟琪此时此刻的心态,他也不再多说,转而和岳钟琪说起了其他事。
  毕竟岳升龙身患重病,而且一路远来本就疲乏之极,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岳升龙再也支持不住就睡了过去。坐在父亲的身边,看着他合眼却又紧皱的面容,岳钟琪许久才离开。
  原本,岳钟琪打算等岳升龙修养几日,等身子稍好后再同他谈那件事,可谁想第二日岳升龙突然就不行了,昏迷在床一直未醒,岳钟琪急忙找来良医为他救治,但几个医生看了病后都摇了摇头,说道老大人已病入膏肓,就在这几日。
  听到如此消息,岳钟琪更是焦虑万分,可用尽了办法都丝毫不见岳升龙好转,五日后,弥留之迹的岳升龙终于醒来,岳钟琪得知连忙赶去,但岳升龙只是紧握着他的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终,凌晨时分,再一次昏睡过去的岳升龙撒走西去,此时此刻,岳钟琪泪流满面,悲痛得情不自禁大哭。
第645章
东进辽东
  “主子,酒!”
  十三阿哥接过部下递来的皮囊,拔开木塞喝了一小口,同时把嘴里嚼了半天的肉干给咽了下去。
  他们现在已进入了蒙古东部,也就是科尔沁蒙古的地盘,一路而来,十三阿哥行军异常小心谨慎,为了掩饰踪迹都是避开牧民所在的区域,穿梭在草原之中。
  为了保证不暴露,一行人极少生火,平日里大多时间都是靠着吃早就准备好的肉干,喝着马奶酒。至于水源,虽然草原上水源不少,而且他们的人中有不少熟悉草原地形的人,可要知道凡是水草丰富的区域往往都是牧民的集结地,自然无法接近。
  科尔沁蒙古同清廷的关键一向密切,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就是出自于科尔沁,而每代的科尔沁蒙古大汗也是清廷最忠实的臣子,相比其他蒙古各部,可以说科尔沁蒙古算是清廷在草原上最为可靠的。
  就算在历史上的满清后期,科尔沁蒙古同样为清廷征战,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了。此人几乎参加了满清后期的一系列内外战争,深得清廷信任,最终在同捻军作战中阵亡。
  而现在,康熙已死,继位的是建兴皇帝,同样科尔沁蒙古第一时间就向清廷表示了支持的态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十三阿哥想大摇大摆地从科尔沁蒙古穿过并非是件易事,虽然他的身份是前皇子,但谁能保证一旦被对方发现不会扣押他,然后把他送给清廷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进入科尔沁蒙古之后,十三阿哥一行人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一路行来不仅避开了牧民,就连取水都索性放弃,为的就是不让人发现他们。甚至有几次意外地遇见落单的蒙古牧民,为了掩饰踪迹十三阿哥直接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杀光,以防止这些牧民泄露消息。
  “还有多久可进辽东?”把木塞紧紧地塞回去,十三阿哥把手中的皮囊丢给部下,随后问道。
  “由此继续向东,然后向南折转,依奴才的计算大约还需三四日的时间。”
  还要三四天才能抵达辽东,十三阿哥如今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直接飞到辽东去,但是他也知道自他们从土谢图汗部一路走到这,这速度已经不慢了。
  毕竟这一路上他们要隐藏踪迹,绕开科尔沁蒙古驻扎的区域,还不能被普通牧民所发现。所以十三阿哥仅仅只是皱了皱眉头,很快又舒展了开来,不就是三四日么?十日都过来了,难道这最后几日就按捺不住么?
  “对了主子,有件事不知奴才该不该讲。”正当十三阿哥琢磨着心思的时候,那部下迟疑了一下后开口道。
  “何事?但说无妨。”
  “主子,奴才觉得一路过来太过轻易了些。”那部下说道。
  “太过轻易?”十三阿哥顿时扬了扬眉,目光朝那部下望去。
  “主子,奴才并非是其他意思,奴才对于这科尔沁蒙古了解的很,按理说如今这时候科尔沁部应该在这……这……还有这放牧。”边说着,他用腰刀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地图,然后在其中几处圈了圈,随后又道:“但这一路行来,奴才却发现其部的位置有些偏离,甚至在这两处的牧民直接去了西边,这着实有些奇怪。如不是奴才提前派斥侯在前面探路的话,我们差一点儿就和对方撞到了一起……。”
  听到这些话,十三阿哥想了想,一时间倒也无法判断什么。虽然他的母族也算是蒙古人,但他毕竟生养在京中,而且作为皇子,虽然好兵可真正领兵作战也就是在直隶的时候。
  对于蒙古的了解,除少年时曾经跟随康熙去过一次外,其他的并不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所以对于蒙古部落的放牧习惯和活动区域更是一无知晓。
  “或许,是因为水草的原因?蒙古各部不都是习惯于逐水草而居么?”
  “回主子,话虽是这样说,可实际上这还是有所不同的,要知道草原上的水草自有其规律,蒙古人每年迁移的方向、位置大方向基本不会相差太多,除非地势和天气变化严重,这才会另寻新处。可我们这一路而来,明显不是那种情况,既然如此科尔沁蒙古为何会如此举动呢?要知道有几处可相差着百多里地,这样的情况奴才实在是有些看不懂。”
  那人说完之后,静静等待着十三阿哥发话,但十三阿哥也没想明白这其中的究竟,何况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穿过科尔沁蒙古,尽快抵达辽东,只要到了辽东一切就好了。
  十三阿哥之所以选定辽东,自然也有他的原因。一来,辽东本就是满清龙兴之地,在如今中原大部落入大明之手,明清混战的情况下,相反辽东反而显得更为平静。二来,建兴皇帝在西安,而直隶被明军占领,再加上明军占据着天津卫,实际上辽东除了通过蒙古之地外已经同中枢切断了联系。其三,辽东的地盘不小,同样也是满人的老家,如果能掌握辽东,十三阿哥就能以此为根基同建兴皇帝分庭抗礼,甚至有机会把四阿哥,也就是如今的雍亲王接来辽东,随后在辽东再建大清。
  除此上三点外,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盛京将军是嵩祝,嵩祝此人是正黄旗出身,在康熙九年袭职为佐领出仕,曾经担任过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护军统领,并且参与过北征噶尔丹之战,后来调任广州将军负责平叛,随后由于平叛中立下功劳,嵩祝由正皇旗迁正红旗并授意满州都统之职,接着调至盛京为盛京将军。
  从嵩祝的经历来看并无不妥,作为一个满人,自袭职以来一步步走上高位,如今又坐镇盛京,是清廷的重要大员。但实际上,嵩祝除了明面上的身份外还有另外一个不为外人知晓的身份,那就是他实际上是雍亲王的旗下奴。
第646章
盛京
  没错,作为朝廷一品大员的嵩祝正是雍亲王的旗下奴,实际上最早嵩祝在正黄旗的时候,作为皇子的雍亲王就是他的主子。
  八旗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奴隶制,它和朝中官职完全不同,在籍的旗人都有各自的主子,比如说普通旗人的主子是他的佐领,而佐领的主子是都统,至于都统的主子又是旗主等等。
  正黄旗是上三旗,满清的规矩是上三旗由皇帝亲自领旗主,但实际上皇帝不可能处理具体的旗务,所以康熙在自己的几个儿子成人后就各自让他们替自己掌管旗务,而就是那时候雍亲王成了嵩祝的主子。
  之后,嵩祝由正皇旗调至正红旗,而雍亲王也受康熙之命掌管正红旗大部,这一来更成了他名副其实的主子,还有件事不大为人知晓,那就是嵩祝之所以能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盛京将军,除了他的能力之外,雍亲王在背后也出了不少力。
  十三阿哥同雍亲王的关系几乎好的如同一人似的,更是雍亲王唯一真正信任的兄弟,自然知道这些事。这也就是十三阿哥入辽东的真正原因,而且一旦进入辽东,他早就做好打算联系上嵩祝,只要有掌握军队的嵩祝支持,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由此就能控制住辽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