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656

  中原之战最终的结果将如何,虽然眼下还未最终分出胜负,但以岳钟琪的眼光已能看到结果。这也是他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决断的原因,眼下他在阜阳已呆了一段时日,却始终按兵不动。
  要说起来,阜阳并非是什么好地方,要以战略角度来看,阜阳一不是战略要地,二也不是现在大战的关键之处,除此之外阜阳仅仅只是一处还未被烧到战火的地区,但这平静却是短暂的,眼下江北的明军已逐渐消化了所拿下的地盘,岳钟琪的老对手朱一贵已率领大军攻进了徽州,按照明军进军的速度,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到阜阳了。
  手里的军报是隆科多发来的,这已是隆科多第三次来信催促岳钟琪西进,按理说,岳钟琪应该继续想西尽快同隆科多和郭亲王部合兵,加入中原之战,联手对抗明军,但岳钟琪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现在他的部队还没有西进的迹象。
  “难道……这大清就要这样亡了?”
  聪明人往往对于事物看得比普通人更为透彻,岳钟琪是聪明人么?显而易见他就是这样的人,更何况岳钟琪还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才能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如果仅以其领兵作战的能力来讲,恐怕眼下所有的明清两方的将领都比不上他。
  但这决定满清生死的这场大战,作为一个杰出将领的他却是束手无策,这并非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取决于明清双方的整体力量,其中还包括天下大势。
  岳钟琪之所以暂时按兵不动,其原因非常复杂。
  一来,中原清军云集,但主要的战场分别在黄河北岸和南阳两地,就算岳钟琪这时候提兵入河南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因为他的大军到来后会给中原清军原本就紧张的后勤带来更大的压力。
  其二,这打仗并非是人多占优,如果是这样的话,如今清军的总兵力远超明军,那又为何一直落入下风?作为优秀的将领,岳钟琪很清楚一场战役靠的是局部的兵力优势和决定性的战术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部队现在进入河南并没什么太多用处。
  其三,由于江北的原因,如今丢失了山东的诚亲王是对岳钟琪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还给远在西安的建兴皇帝狠狠告了他一状,虽然建兴皇帝并没有追究岳钟琪的责任,可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一旦岳钟琪去了河南,极有可能被隆科多就地解除兵权,失去对其部的控制。
  正是因为这三个主要原因再加上其他的考虑,岳钟琪这才一直未西进,而始终呆在阜阳不动。他又不是傻瓜,屁颠颠地跑到人家面前把兵权恭手相让,随后任人宰割?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也不是岳钟琪了。
  明军的攻击时间选得极好,虽然其中有江北由于淮安意外情况导致全线崩溃的原因,但岳钟琪也不得不承认明军在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和准备后选择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时候拉开了中原大战的帷幕。
  明军在中原摆出了堂堂之阵,稳扎稳打。虽然这种打发对于崇尚奇谋的将领来说很不屑一顾,可在岳钟琪这样层次的军事大才来看,这种打法才是真正令对手无解和恐怖的。
  假如换位处之,岳钟琪自然也会使用这种战术,所谓的奇谋那是因为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施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指的就是这个,所以岳钟琪非常清楚眼下的局势已糟到了什么程度。
  大势已去,这四个字不断地在岳钟琪的脑海中闪过,而且清廷对他的态度变化也让他忧心忡忡,但是一直以来,他岳家都是以忠义著称,从小到大他也是听着父亲讲述祖先的忠义长大的。
  所以虽然心中已对满清的胜利不抱太多幻想,但岳钟琪依旧还是以清臣和忠臣来要求自己,更何况眼下他的父亲就在郭亲王的军中,作为忠臣孝子,他都无法作出舍弃家国的决定。
  长叹了口气,岳钟琪把那份军报紧紧捏成一团,随后塞进了怀里。他暂时还不准备西进,也许等到了时候才会领兵而出吧。虽然等到那时候,中原大战极有可能到了最终的关头,他的出兵最多也就是缓解或者为在中原的清军主力挡住明军的进攻,给予清军撤退的机会,而留给他的却是最危险的境地。但对于岳钟琪而言,这也是他仅能做的一步,至少他这么做对得起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东西。
第642章
以父之名
  开封。
  御赐黄马卦、四团龙补服、双眼花翎、领大将军之衔、一等公的隆科多正神色阴沉地坐着,而在他身边坐着的是郭亲王,也就是当初的十阿哥。
  “这个岳钟琪难道想反不成?”郭亲王狠狠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噼里啪啦跳了起来,差一点儿就摔到了地上。
  “身为朝廷大将,先不说他岳钟琪擅自弃江北,导致山东丢失,如今几次令其西进都在阜阳按兵不动。他究竟想干什么?难道他打算投明不成?”
  郭亲王当阿哥的时候脾气就不好,当年都能同康熙当面顶撞,何况如今他已是堂堂领军的亲王。
  一连几次,隆科多以主帅的身份下令让岳钟琪尽快西进合兵,但岳钟琪那边始终不见动静,这让原本就对岳钟琪不太感冒的郭亲王雷霆大怒,恨不能马上飞到阜阳提刀就砍了这个不尊上命的狗奴才!
  相比之下,隆科多虽然脸色难看,却比郭亲王沉稳多了。虽然对于岳钟琪的抗命心中同样恼火,如今中原战局很不乐观,明军的攻势猛烈,在前线的清军虽然极力抵抗,却依旧节节后退。
  更要命的是,在西南的明军如今正在猛攻南阳,一旦南阳失守,那么清军不仅被断了通往四川的要道,更重要的是南阳还囤积着清军大量物资。
  作为主将,隆科多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眼下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不断调兵遣将拦住明军的脚步,只要拖过这两个月,等黄河汛期一到,隆科多就有把握凭借黄河天险继续同明军僵持。
  但明军早就预料了这一点,明军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其目的也是要赶在黄河汛期来临之前拿下开封。
  一旦开封被占,那么等于中原之战十成败了九成,就算清军在河南还有不少州县和军队也无济于事,留给清军的只有败退这一条路了。
  原本,隆科多是打算调岳钟琪的部队西进,同他合兵一处,一来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原清军的力量,二来也考虑到岳钟琪的领兵能力,有这么一员能打的将领在手,隆科多会心安许多,可谁想几次催促这岳钟琪却始终不动。
  “造反应该不会。”隆科多摇头道:“当初江北败后,如他想投明早就投了,也不会撤离江北保全实力驻军阜阳。何况,王爷不要忘记,其父岳升龙还在王爷军中为参议中军,素闻岳钟琪此人忠孝,绝不会不顾其父性命行此不义之事。”
  “这难说。”郭亲王冷冷一笑:“什么忠孝?如今他按兵不动就是对大清不忠,这忠都没了还提什么孝?依本王看,他岳钟琪所谓的忠孝根本就是假的,这些汉人狡猾的很,根本就不是同我们一条心,早知道这样当初皇阿玛就不应该让他提督江北!”
  “王爷,慎言!”话音刚落,隆科多顿时喝止,同时左右看了看,直到确认四周并无外人后这才皱眉道:“如今之时王爷就算心里想,可这话却万万不能说出口!一旦引起我军内部异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郭亲王一愣,脸色顿时有些尴尬,嘴角牵强地抽了抽,这才点了点头。
  隆科多说的没错,自从江南之变以来,清廷对于汉臣的信任日渐而下,就连一直吹捧满汉一家的康熙当年都开始渐渐重用满臣,疏远汉臣,更不用说普通的满人了。
  如今建兴皇帝继位,虽然依旧重用张廷玉等汉臣,可同时也大力提拔了更多的满臣,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天下大战,除岳钟琪一部外(广西的赵弘灿除外),其余领兵大将无不是满人,至于中枢枢相也仅只有张廷玉一人而已。这已经说明满清对于汉人的不信任,可是在中下层,汉人所占的比例依旧远远超过满人,别的不说仅隆科多和郭亲王手中的部队而言,除了八旗精锐和蒙古骑兵外,基层军官和其余的部队全是汉军绿营,假如这些汉人都弃清投明的话,那么这仗根本也不用打了,直接歇菜得了。
  “大将军,依我看直接用岳升龙逼他就范得了,他不是自号忠义么?这时候就瞧瞧他忠义的真假。”
  郭亲王眼珠子一转,顿时想出了主意。可是隆科多却摇头道:“这不妥。”
  “为何不妥?”
  隆科多道:“依我看来,岳钟琪并无反意,他留在阜阳恐怕更多的还是防备那位。”
  抬手朝东北方指了指,郭亲王顿时明白过来。
  “这倒也是,这小子丢了江北可害苦了老十四,要不是他跑的快,恐怕现在给明军在山东包了饺子了。前些时候,老十四一连几封上书给皇上,要追究岳钟琪的责任,都被皇上按下了,不过也正是因此,皇上夺了他提督之职降为总兵。”
  “王爷说的没错。”隆科多点头道:“如今诚亲王就在东北,如他得知岳钟琪已西进必然会连夜赶来找他麻烦,诚亲王的脾气王爷清楚的很,一向是眼睛里揉不住沙子的,如果皇上在还能劝得住,可现在这谁能管得了他?”
  “大将军,您可是他的舅舅!”郭亲王瞪眼道。
  “舅舅?得了吧!我还是王爷您的舅舅呢。”隆科多顿时没好气地说道。
  听到这句话,郭亲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边笑着边摇头道:“当年本王做阿哥的时候,人人喊我十草包,还有叫我莽阿哥的,嘿嘿,其实要论脾气臭呀,还真不是本王第一,这老十四的脾气可比我臭多了,岳钟琪啊岳钟琪,我说你小子得罪谁不好,偏偏要得罪老十四呢?”
  “王爷说的极是。”隆科多点点头,当即道:“岳钟琪之所以按兵不动,恐怕这是主要原因,此外他或许还有其他顾虑,依我看来,再派人去见见他,问个清楚是最好不过,至少他绝不会投明。”
  “派人过去,这……派谁合适呢?”郭亲王挠挠脑袋道。
  “王爷后中就有合适人选。”
  “何人?”
  “王爷的参议中军,原四川提督,岳钟琪之父岳升龙!”隆科多一字一句道。
第643章
相见
  郭亲王顿时静了下来,半天都没说话。
  让岳升龙去劝岳钟琪,难道就不怕肉包子打狗,从此岳升龙就此一去不返,反而使得他们失去了对岳钟琪的控制?
  当初特意把岳升龙弄来当参议中军,目的显而易见,眼下这张王牌直接打出去,难道隆科多就如此有把握?
  “王爷,其实让岳升龙去见岳钟琪并非是坏事,如今岳钟琪举棋不定,如有岳升龙的劝说我等把握就更大了几分。再者……王爷觉得岳升龙在我等军中是件好事?”
  隆科多这句话让郭亲王顿时不说话,是啊!岳升龙在他军中真的是好事么?这个答案原本是不容置疑的,毕竟岳升龙的身份摆着,有他在就不怕岳钟琪三心二意,但这个条件是建立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而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
  也许是年老体弱,原本岳升龙的身子骨就不怎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岳升龙已是重病在身,虽然郭亲王找了不少良医给他看病,但一直未见好。
  眼下,岳升龙这个名义上的参议中军,实际上的人质留在世上的日子恐怕不多了,假如岳升龙最终重病去世的话,那么远在阜阳的岳钟琪又会怎么看呢?
  也许,等到那时候,岳钟琪甚至会怀疑是不是郭亲王等人下了黑手害了岳升龙,假如是这样的话,岳钟琪又会做出什么反应?这谁都无法保证。
  但是,就这么把岳升龙放出去,郭亲王心中却又有些不甘,直到隆科多又劝了几句,并点明岳家不仅只有岳升龙一人,这岳升龙的兄弟、侄儿如今都在山西,岳钟琪总不能连自己家人也不顾吧,况且岳升龙此人向来忠于大清,有他去劝说应该不会有问题。
  之后,郭亲王亲自去见了见重病在床的岳升龙,商谈许久后才离开。两日后,岳升龙启程前往阜阳,由于他病中一路走的并不快,等临近阜阳时已是六日之后了。
  当得知岳升龙突然前来的消息,岳钟琪惊讶之下大为惊喜,亲自领人出城三十里接到了岳升龙,父子相间,两人心中激动异常。
  “父亲,孩子不孝,未能……未能……。”眼前的岳升龙已经瘦的脱形的,满面都是病容,半躺在马车里,看起来就和个小老头似的,哪里还有当年驰骋战场的英姿?
  见到久别的父亲,又见他如此模样,岳钟琪的泪水顿时落了下来,跪在岳升龙面前哽咽。
  “你我父子相见,这是喜事,何况你如今是朝中大将,如何做此女儿姿态?还不快快起身!”岳升龙言词很不客气地道,但他目光中看着岳钟琪却又是满是喜悦,就连这一路折腾的病似乎一下子好了三分,枯黄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孩儿知错,孩儿明白……。”含着泪水,岳钟琪重重给岳升龙磕了头,岳升龙的笑容更甚了,正要说些什么,突然间剧烈地咳嗽起来,岳钟琪连忙赶上前去扶着岳升龙,轻轻在他背后抚着,同时关切急问。
  咳了好一会儿,岳升龙这才缓缓停下,随后又在岳钟琪的服侍下喝了几口参汤。
  “为父没事。”岳升龙笑道:“老毛病了,这还是当年在军中落下的。”
  “父亲,要不再歇息一会儿?”
  “不歇了,这里离阜阳不远了吧?”见岳钟琪点头,岳升龙道:“我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日头还不晚,趁着时间早点进城,等到了城里再歇也不迟。”
  熟知岳升龙脾气的岳钟琪也不再劝,他找来车夫叮嘱几句,随后亲自上了车护着岳升龙继续朝着阜阳前进,这一路走的并不快,几个时辰后总算到了阜阳。
  把岳升龙在府中安顿好,岳钟琪刚要让人去请医生给岳升龙看病,就被岳升龙制止了。
  “为父的身体自己心里清楚的很,不必再做徒劳无益之事。”
  “父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