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656

  前后足足一个多时辰,董大山这才讲述完毕,朱怡成点头表示满意。这一次董大山北上,所做的一切还是不错的,至于俄国军队的出现,从目前来看虽然值得警惕,但还不到最初朱怡成顾虑的程度。
  但对这件事,朱怡成还是交代董大山必须跟进,自然也包括锦衣卫方面对于这件事的继续调查,必须不能放松警惕。
  “臣明白。”董大山正色道:“之前臣的确是疏忽了此事,去了北京城后才逐渐了解情况,这才得知罗刹人的确是我朝心腹之患,如今又同满清勾结,恐怕已有图我神州之心。”
  点点头,朱怡成道:“你知道就好,此事朕就交于你了,锦衣卫那边朕也已交代过,张冉定会全力配合。”
  见董大山称是点头,朱怡成这才放缓了语气,询问他对于如今中原之战的看法。
  “回皇爷,中原之战我大明已做好万全准备,此战臣有十足把握,还请皇爷尽管放心。”
  “好!”朱怡成听到这句话很是高兴,神采飞扬道:“等中原之战胜后,南北就完全打通,到时候我大明席卷神州,大局定也!满清丢失中原,再也无立足之地,只能在边角苟延残息。”
  董大山的心情也很不错,连连点头称是:“皇爷说的极是,自江北拿下后,山东已是我大明囊中之物,一旦中原战定,无论是山东、徽州还是河南等地都再无清军立足之地,到时候清军只能西窜而逃。”
  说到这,董大山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又道:“据说今日,陕甘等地似有大旱迹象,去年至上月已连续好几月未下雨了,如再持续下去恐怕要多地绝收。还有山西那边也是如此,虽比陕甘稍好一些,但也不太乐观,看来这老天爷是在我大明这边啊!”
  谁想,朱怡成听完这句话后非但没有露出喜色,反而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这天旱可不是什么好事,虽说满清毁我中华文明,罪责罄竹难书,但这也是满清的罪过,普通百姓何其无辜也!天降大旱,到头来苦的只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赤地千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朕心中何其不忍……。”
  董大山顿时一愣,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起身伏倒道:“臣失言,臣未想到天下百姓之苦,反而为此沾沾自喜,实是羞愧难当,还请皇爷责罚。”
  “起来吧。”朱怡成摆摆手,让董大山起身:“你虽为军机大臣,但执掌的是军事,作为军人你更关心兵事也是自然的,再说你刚才的话也未全错,只是稍有失言而已。”
  董大山满面通红,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同时心中为朱怡成之心怀而感到无比敬佩。
  “天下苦清已久也!”朱怡成站起身,在殿中走了几步道:“朕何尝不想早一日彻底平定天下,收复神州全境,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满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时间却难以做到。自朕当年在余姚起兵至今,一晃已有八年了吧?”
  董大山点点头,时间过的真快,八年光阴一晃而过。当年在余姚,董大山还是一个昏昏什么都不懂的小兵,跟着袁奇干着造反杀官的买卖,至于朱怡成,那时候也是一个年轻人,被袁奇当成奇货可具,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拉出来硬推到那位置。
  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原本董大山是袁奇派去监视朱怡成的,和他一起的还有田文勇大哥等几个老兄弟,但后来他们这些人先被如今的皇后,当时朱怡成的侍女李娟儿收买,后来渐渐又因为朱怡成的人格魅力而被折服,在杭州战败后护着朱怡成逃脱,从而正式归于朱怡成的部下。
  之后,一路艰难困苦,经历了众多惊险,甚至差一点儿全军覆没。董大山至今还记得当年那一战,由于大意他们陷入困境,如果不是田文勇等几个老兄弟拼死相护,最终为朱怡成争取时间的话,恐怕现在根本就不会有大明的存在。
  转眼,八年就过去了,如今已是永业六年,大明复国假如从宁波宣布监国开始到现在有七年了。这些年来,大明是蒸蒸日上,眼看着等中原大战结束后,大明就将真正成为神州的主人,可是那些已经死去的老兄弟们,他们却再也看不见了。
  想到这,董大山的眼框不由得有些红了,朱怡成深知他的为人,也猜到了他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田文勇的家人现在是如何安排的?”
  “回皇爷,田大哥父母早亡,也未有子嗣,不过家乡倒有几个族人在,臣几年前已安排地方官员给予照顾,并给他重修了墓。”
  “不够!”朱怡成摇头道:“这也是朕疏忽了,田文勇当年为护朕而亡,朕亏欠了他,你从他族人之中挑选一个聪慧的男童过续给他,也算是为田文勇留下后代血脉。此外,这孩子由你暂且抚养,带来京中后送入皇家学院就学,等年龄稍长后报于朕再另行授爵,如何?”
  董大山顿时跪下,声音中带着激动和颤抖道:“皇爷如此大恩,臣替田文勇叩谢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
第634章
可惜
  董大山高呼万岁,朱怡成心中同样唏嘘不已,对于田文勇,朱怡成心中一直未曾忘记,当年如果不是田文勇拼死相护,哪里还有自己的今天?
  如果田文勇不死,以朱怡成对他的信任和其能力,如今地位绝在董大山之上,只可惜天不假年,令人黯然啊。
  让董大山起身,朱怡成坐回位置,待心绪稍平复后,这才继续谈起了公事。
  北方战局已无太大问题,中原之战明军已做好万全准备,如今整个战况也正在明军的预想中进行着。从局面来看,清军虽然兵力多过于明军,但此时此刻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明军这边,败亡已是注定了的。
  把目光从中原拉回来,转而投向于西南,也就是桂、贵、云三省。
  现在,随着杨勖的部队北上中原,马功成眼下统管西南战场,不过直到如今,明军对于西南三省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攻击,只是以压迫势的姿态监视西南。
  根据朱怡成之前定下的策略,暂时短时间内放置三省不管,而从目前传回来的消息也证实了当初朱怡成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西南三省不同于中原和东南,向来就是山高水远之处,再加上这些地方各民族杂居,在前明时期就时有乱起,而满清入关之后,西南三省虽被管辖,可这种管辖只是表面上的,真正掌握地方的并非朝廷,而是地方土官。
  一直以来,朝廷和地方形成一种默契,那就是名义上三省归朝廷管,但实际控制地方的是土官,朝廷派来的官员最多也只能管到几处城市而已,至于地方上的政务只能通过土官进行管辖。
  正是这种原因,导致土官众多,势力又极庞大,同中央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地方就会闹出事来,这其中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所至。
  现在,西南三省相比之前更为复杂,自赵弘灿控制了广西之后,联合当地土司和头人,形成共同利益,已几乎成了独立王国,随后阿灵阿和贝和诺所掌握的云贵两省,以即原本清廷打算由阿灵阿统帅三省的安排被赵弘灿巧妙拆乱,并且顺水推舟借此把阿灵阿哄骗去了云南,并借贝和诺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由桂入贵,意图强占上风。
  之后,高进所部又南下入贵,由此三股势力碰撞到了一起,再加上强大的地方势力见如今天下大乱也蠢蠢欲动,如今以贵州为中心,三省闹得不可开交,各股力量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大打出手,可以说是乱成一团。
  三省越乱,这对于大明来讲并非是坏事,如果三省成铁板一块,这倒将令朱怡成寝睡难安了。
  看来,朱怡成之前围而不打,任凭三省发展的策略是对的,假如那时候明军就势攻进三省的话,非但把局势搞得越发混乱,甚至还有可能承受到多股力量的反抗。
  明军的战斗力虽强,装备虽然精良,可在三省作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知道这三省地势险要,大山连绵不断,丛林茂密,别说明军眼下摆在西南的数十万军队了,恐怕再增加一倍撒进去也无济于事。
  要知道在几百年后,西南剿匪也耗费了共和国无数兵力和精力,前后几年时间这才逐渐完成。而在现在,要做到那种程度根本就不可能,哪怕朱怡成再投入更大的力量也是不成的。
  尤其是眼下中原未平,满清依旧还在西安的情况下,大明只能暂时把西南放置一边。但话又说回来,放置一边并非不管,一直以来大明对于西南三省从未半点忽视,在坐山观“群虎”斗的情况下,依旧在做着一系列的准备。
  “高进的确是个人才,只可惜不能为朕所用啊!”朱怡成听了一会儿后不由得感慨一句,谈到西南,就不能不说高进。
  高进带领其部入西南后,作为外来势力,高进部其实并没有太多优势,毕竟贵州一省原本就有三股势力在,一股自然是贵州的清军,另一股是当地的土官,至于最后一股那就是从广西入贵州的赵弘灿所部了。
  在这三股势力中,贵州的清军和当地土官自然是地头蛇,而赵弘灿部的力量也不小,何况赵弘灿在广西组合了狼兵,并且他有着和地方土官丰富的交往能力,再加上他又是名义上的总督和一方大员,所以对阵之下丝毫不落下风。
  所以说,高进入贵州后,原本要达到他所设想目的是异常艰难的,不过高进却很快就在贵州打开了局面,他利用自己义军的身份,再加上手中握着白莲教的便利,宣扬自己只是借道入贵,并没有在贵州久驻的想法,同时拉拢了一些地方土司和头人,运用白莲的那一套东西对地方百姓进行诱惑,没多久就在当地隐隐站住了脚。
  而今,高进部已占了贵州北方的一片区域,同时把触角向贵州腹地伸了进去,在同清军的战斗中,高进也打得有声有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进部对于山地作战也越来越熟悉。
  董大山和高进也算是老对手了,再加上之前高进作为袁奇的心腹,董大山对他也是很了解的。当即点头道:“皇爷说的是,高进的确是人才,当年袁奇败亡,据说曾对高进讲过,让他东投大明。只可惜,高进最后并未有这么做,反而同王致清勾结了起来,以至如今局面。”
  “他不来投朕,朕并不怪他。”朱怡成感叹道:“高进此人是忠义之辈,只是眼光短浅了些,只可惜一步错步步错,如有机会,朕倒是想再见见此人。”
  眼下,高进再投明已是不可能了,自他和王致清联合在一起后,就注定他已同大明不再是一条道上的人。尤其是现在他已经接替王致清完全掌握了白莲教,成了教首。
  无论是大明还是朱怡成本人,对于白莲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由此可见,高进根本不可能投向大明,至于大明也不会接受白莲教的存在,两者之间必有一者将彻底退出。
  至于是谁,那自然不会是大明。这也是高进当初判断局势作出避开大明锋芒,南下另做打算的原因。如果他真能在西南一路破竹,杀出一条血路打到中南半岛的话,这对于大明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朱怡成也乐于见到如此结果。
第635章
政治
  “皇爷,关于西南倒是有一事需皇爷定夺。”
  “何事?”
  董大山当即告诉朱怡成,贵州那边有几个土司和头人接触大明,意图表示投靠大明,并且还送了不少金银给马功成,对此马功成考虑后留下了金银却未敢专断,把此事报于了军机处。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朕如何未接奏报?”朱怡成皱眉问道。
  “回皇爷,昨日刚到的军机处,因臣要入宫面圣,故就没再同其他事件一起奏报。”董大山连忙回道,同时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递上。
  微微点头,朱怡成接过奏折翻看了起来,这是一份马功成送往军机处的奏折,其中的内容和刚才董大山所说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更为详细。
  如今贵州几方势力错综复杂,各股力量已打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的土司和头人暗中派人接触大明,提出弃清投明的意图,并表示他们向来就是忠于大明的,其司职要轮起来还是当年大明授予,所以依旧还是大明的臣子。
  此外,这些土司和头人还提出要求,希望大明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并且允许收复贵州之后继续保留他们的土官之职为大明效力。
  奏折中还附了一份几家土司联合写给马功成的信件,这份东西倒是写的颇有文采,应该是找了个秀才或者举人写的,洋洋撒撒近千言,让朱怡成看得暗暗好笑。
  “马功成让臣告知皇爷,那些土司和头人共给了黄金六百两,白银五千两,还有各色特产若干,这些东西已记册在案以作军用了。”
  “手笔不小呀。”朱怡成笑着道,对大明来讲这笔财富算不得什么,可是对于贿赂来说的确不是小手笔,何况贵州原本就不是富庶之地,这些土司和头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东西来着实不容易。
  “此事你怎么看?”朱怡成并未决断,反而直接问起了董大山。
  董大山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会问他,当即回道:“臣以为此事或可以行之,贵州局势错综复杂,如今力量最为强大的为三股,也就是贵州本地的清军、广西入桂的清军和高进所部。但贵州之地和其余地方有所不同,民间土司和头人的力量并不能忽视,何况大山丛林处处皆是,山民均为其掌握,历朝历代,朝廷治理贵州无不需这些人配合。如今,既然他们愿意投靠我大明倒也不是一件坏事,倒不如适当地扶持一把,以利将来收复其地后稳定地方。”
  朱怡成听后并没什么反应,只是静静坐着,董大山见朱怡成如此表情心中有些惶惶,想了想后又道:“不过这些土司和头人向来不服王化,依仗其势力对抗中央无论前朝还是满清之时常有发生,这些人是否真心向我大明还未知,一旦让他们坐大也是隐患。”
  听到这,朱怡成心中暗叹了声,董大山虽是良将,同时也是军机大臣,但他毕竟是军人出身,就连马功成同样也是如此。让他们判断战局,带兵打仗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从政治角度方面的目光就有些局限性。
  对于云、贵、桂三省的战略,朝中真正知晓朱怡成打算的人并不多,邬思道是一个,廖焕之或者也猜到了几分,而董大山他们就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一直以来,朱怡成让明军在三省止部,仅仅只是占领其边境几处要地,却始终未下达攻击的命令。从表面看朱怡成是考虑明军兵力不足和西南三省地形复杂,再加上中原之战还未有结果,大明暂时不想多开战线,以集中力量先解决中原之敌后再图西南。
  这些只是表像,真正的原因固然有之前说的那些,但更重要的是朱怡成想借这次机会把西南三省重新整合,彻底解决之前的土官问题。在朱怡成看来,西南三省打得越乱越好,死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能就此驱虎吞狼,使得土官在三省瓦解,从而失去了控制山民和地方的力量,那么对于未来的长治久安就极其有利的。
  要知道从前明时期就试图在三省搞改土归流,却始终未能成功。而真正的历史线上,康熙死后雍正上台,同样也搞起了这一套,但其效果并未想象的那么好。
  甚至因为地方的反弹和其他因素,导致乾隆时期闹起了兵变,大小金川之战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年,耗费数亿银两,前后投入近百万人这才强压下去。就算这样也未能彻底改变什么,改土归流最终依旧流于形式,百年之后土官依旧,中央还是未彻底掌握地方,这种情况直到新世纪后才被解决。
  所以,朱怡成考虑到这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这个事可以做却绝对不能说,再怎么样,西南三省向来就是神州大地的一份子,从大的方面来讲那些山民甚至土官也是大明的子民,如果堂堂大明天下,表面上以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以武力和仁德布以天下,暗中却巴不得西南三省自相残杀,相互杀得个干干净净,这种事一旦传了出去,大明的脸面何在?朱怡成的脸面何在?
  董大山考虑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军事角度,在他看来中原之战已基本定局,中原战后大明接下来就是要向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地下手,而西南三省如今乱成一团,正是最合适的目标。
  何况如果能够得到当地土司和头人们的支持,大明进入西南三省将压力下减,只需攻略几处州府要地,打败那些清军基本就可以收复其地,至于高进的部队,在董大山看来虽有些麻烦,但也不是太过重要,明军如不能完全歼灭其部,把他们继续向南驱赶也可。
  朱怡成静静考虑着,虽然他觉得董大山的想法有些简单,不过他的考虑也不是一点没有价值,更何况这些土司和头人主动投靠大明,假如大明不做出丝毫反应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