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656


第620章
出卖利益
  直亲王的抚远大将军帽子还给他戴着,这也是建兴皇帝用来安抚众兄弟的花招,甚至直亲王几次请辞此职,建兴皇帝都没同意。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抚远大将军只不过是个空头将军,有其职而无其权,眼下大清真正掌握实权的将军仅有五人而已。
  一个自然是诚亲王了,另外一个是在中原的隆科多,还有一位就是眼下倍受评击的岳钟琪,第四位是出川同隆科多东西呼应的郭亲王胤,至于最后一位是挂着平寇将军印的鄂尔泰。
  “尊敬的将军,希望我们两国能够保持长久的友谊,来!大家一起为友谊干杯!”
  察哈尔,别列科夫上校红着鼻头,手里举着一杯酒用着别扭的声调高声说道,在他身旁站着几个俄国军官,其中就有他的副官伊万和其余几个手下,而在他们的对面是鄂尔泰和清廷的几个官员,各自手里都拿着酒。
  相比别列科夫的兴奋,鄂尔泰就显得矜持多了,脸上只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微微点头,举起手中的酒同别列科夫碰了碰后,双方同时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鄂尔泰问道:“上校先生,既然我们已经达成共识,那么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还希望贵国能够尽到义务。”
  “这没问题!”别列科夫极其爽快笑道:“我们俄国人是最讲契约的,尤其是俄国的军人!信用和荣耀就是我们的生命,将军阁下您尽管放心,不过将军阁下您不要忘记,眼下我们先要解决的是漠北,不是么?”
  说完,别列科夫用着狡诈的目光望向鄂尔泰,似乎在等待他的确认。鄂尔泰当即也笑着点头道:“这是当然,先解决漠北,再向南解决我国南方的叛军,这是双方商议好的内容。不过上校先生,你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毕竟我们的敌人可不弱小,仅仅凭你的部下恐怕很难达到我们需要的结果。”
  “哈哈哈,将军阁下,让我为您介绍一下,这位是葛利高里中校,他不仅是我的同僚,还是切尔卡斯基公爵大人的副官,公爵大人的部队是全俄国最精锐的部队,葛利高里中校这次来不仅给贵国带来了一批急需的上好武器,以表达我们俄国对贵国合作的诚意,而且还给将军阁下带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公爵大人的部队很快就会穿过草原,和我们在漠北汇合。”
  “哦,这的确是个好消息。”鄂尔泰打量着面前这个陌生的俄国军官,相比别列克夫,葛利高里中校要显得英俊多了,刮的青光的下巴微微抬起,骨子里带着贵族和军人的优雅气质,一身笔挺的制服穿在他身上异常合体。
  见鄂尔泰向自己望来,葛利高里中校带着微笑点点头,说了几句话,边上的通译翻译着,意思是他受切尔卡斯基公爵大人之命向尊贵的清国统帅带来问候。
  接着,别列科夫还拿出了切尔卡斯基公爵大人的亲笔信递上,此外还有葛利高里中校带来的武器清单,看过这两样东西后,鄂尔泰心中大定,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人,罗刹鬼向来贪婪狡诈,同他们合作还需小心呀。”等众人道别,各自散去后,清军这方关起门来开会,一位副将忍不住提醒道。
  “卑职也是这么认为,这些日子罗刹鬼始终按兵不动,分明就是打着算盘,如今又死咬着先打漠北,如果一旦漠北被拿下后,罗刹鬼翻脸怎么办?大人您可别忘了,刚才那别列克夫已说了,他们那位什么公爵的大军要同我军在漠北汇合,分明就是早就垂涎漠北之地,不可不妨啊!”
  另一人同样表示忧虑,这些日子,为了两国联合的条件,双方不知道谈了多少次,尤其是俄国那边胃口实在太大,简直是漫天开价。鄂尔泰和对方不断周旋,讨价还价,却因为分歧始终没什么进展,甚至之前鄂尔泰打算引诱俄国部队同明军作战,以迫使俄国因为伤亡而主动加入这场战争,却遭到了别列科夫的拒绝。
  用别列科夫的话来讲,之前在怀安的一仗,已显示了俄国的诚意,并且展现了俄国强大的战斗力。如果要再进一步合作,必须看到实质性的东西,要不然俄国军人不会白白为无意义的目标而流血牺牲。
  为此,鄂尔泰试图用金银来打动对方,可对方始终不同意,甚至还表示他的上司,也就是切尔卡斯基公爵大人已给他明确下达了命令,眼下最重要的是先谈成协议,然后再进行双方的军事合作。
  这个回复,让鄂尔泰极其无奈,而且更让他恼火的是,接下来原本商议好的火器交易也突然中断了,对方拿捏着清军在军事上的迫切需要,死咬着之前的条件不放,于是双方就进入了艰难的谈判过程之中。
  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太大,始终未有太多进展,最终还是两件事导致谈判发生了变化。
  其中一件是鄂尔泰接到了巴拉传来的消息,已身在漠北的巴拉已确定十三阿哥的确身在土谢图汗部,并且隐名埋姓,以一个普通蒙古贵族的身份替土谢图汗私下谋划。
  原本巴拉是打算找机会直接干掉土谢图汗和十三阿哥的,但由于他的身份再加上对方防范严密,根本就近不了身,就算手上有鄂尔泰给的短火铳,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好悄悄把消息先给传递回来。
  其次的一件事那就是清军在江北的崩溃,淮安丢失后,岳钟琪主动撤出江北,导致江北落入明军之手。江北一丢,山东危急,一旦山东再丢了,对于清廷将是极大打击。
  为此,建兴皇帝特意给了鄂尔泰命令,让他尽快和俄国取得谈判结果,除辽东绝不能割外,其余条件尽量满足俄国,同时鉴于漠北三部的目前情况,可以在解决漠北之后把其草原割让给俄国,以换取俄国对辽东的企图。
  在这种情况下,鄂尔泰再一次和对方进行商谈,双方你来我往好几日,终于这场艰苦的谈判取得了最终结果,但同时俄国也提出必须先在取得漠北的前提下俄国才会出兵协助清军南下同明军交战,这是俄国的底线,绝对不能让步。
第621章
谦虚的人
  有人开了头,自然有人附和着,听着众人吵吵嚷嚷地那些话,鄂尔泰感觉脑袋都大了。
  说实话,对于同俄国的的这个合作协议签定,鄂尔泰也是被迫无奈,相比普通的官员和军官,作为统帅的他更清楚如今大清的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危机。
  如果不能尽快把俄国拉进这场战争,并且依靠俄国的帮助在北方打开局面的话,一旦中原之战结束后,那么清廷就将彻底失去其正统地位,而从一个王朝成为地方势力,从而在这场逐鹿中失去一切。
  也许有许多人还在希望中原大战能扭转乾坤,可鄂尔泰却没那么乐观。要知道这小半年的时间,他一直同俄国人打交道,交道打久了,对于俄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火器的威力也越了解。
  之前鄂尔泰和其他清廷官员一样,奇怪为什么当年纵横无敌的满清铁骑会在同明军的作战中一败再败,而当明军的新军偷袭天津,又打到北京城的时候,为什么精锐的清军居然连北京都守不住,只能狼狈西逃。
  这些疑问,以前他只是觉得是明军的火器厉害,而现在他却彻底改变了看法。武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训练和战法,他亲自看见别列科夫的部队是如何进行训练的,又是如何运用火器的,相比清军中依靠个人武勇,采取落后的战阵,甚至三五日一练的方式,俄国军人的训练可以称得上苛刻二字。
  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严格到无法想象的军规,还有对于火器运用的各种新式战法,都令他大开眼界。
  尤其是在那种面对面,抵近射击的排枪战法,更让鄂尔泰彻底明白了当初明军为什么会战胜清军的原因。其他的不说,仅仅只是其徐如林,不动如山,如墙而进这一步,鄂尔泰手下的精锐清军根本没多少人可以做到,就算把他们全部装备了火器,拉上战场后在这种情况恐怕也只有一个不堪设想的结果。
  越了解这种情况,鄂尔泰也就越觉得必须要把俄国拉进这场战争的决定是对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清廷或者喘息机会,然后再图未来。
  现在,鄂尔泰已花重金聘请别列科夫的人为他训练部队,对此别列科夫倒是很大方,给了他几个下级军官帮助清军组建火器部队,可是这样的部队不是一日可以训练完成的,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俄军。
  “够了!”听着这些话,鄂尔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忍不住喝了一声。
  顿时,一下子就静了,众人闭口不再说话,目光投向了鄂尔泰。
  “同俄国合作,乃皇上的决定,我等身为奴才和臣子,当遵皇命!”鄂尔泰先如此说道,接着锐利的目光向众人扫去:“漠北三部,不遵皇命,已起异心,自当以雷霆灭之!作为友军,俄国此战得利也是自然,何况漠北本非就是王化之地,丢了也不可惜,眼下关键还在于中原!”
  对于十三阿哥的情况,鄂尔泰当然是不能明说的,毕竟这关系到皇家私事。不过漠北三部这一次不听调遣是摆着的,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出手教训,那还有什么资格统帅蒙古各部?
  鄂尔泰顿了顿,又道:“协议既然已签,双方就得遵守,至于什么罗刹鬼之类的话,切记不可再说!就算对方拿下漠北后试图翻脸,难道我大清天兵就是吃素的不成?诸位手里的刀子就杀不得人?但本帅提醒诸位,不得在未有此事之前随意对友军怀有敌意,一旦让本帅知道何人坏了朝廷大事,被帅定不轻饶!”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称是。的确,现在已尘埃落定,再反驳也不可能了。何况鄂尔泰说的也没错,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神州大地,至于漠北这种地方名义上属于大清,但实际是由蒙古王公自己控制,就算丢了也不是什么太可惜的事。
  只不过,天朝上国的美梦做了近百年,一朝落得如此下场,众人心里有些转不过弯来。实际上,鄂尔泰也清楚这点,但他是个清醒人,更是聪明人,深知一切都是要依靠实力的,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让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想当初努尔哈赤起兵前后不也是装灰孙子么?能伸能屈才是大丈夫!
  接着,鄂尔泰逐一下令,准备全军开拔漠北,以解决漠北和十三阿哥之事,随后再同俄军汇合后南下。
  而在鄂尔泰忙着处理军务,进行安排的时候,别列科夫那边却显得异常轻松,或者说兴高采烈。
  “恭喜您上校,这次如果成功,您的功勋将被所有人铭记!”别列科夫的副官伊万神色中满是佩服,发自内心地说道。
  “好了我的小伊万,你再这么说下去我要惭愧的,你知道,我向来是一个谦虚的人。”别列科夫笑呵呵地说道。
  在一旁的葛利高里中校同样满面笑容,但他的笑容中却带着对别列科夫的一丝嫉妒,在他看来,这个家伙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居然会被他碰到这样的事,而且又给他抓住了机会。
  不过,自己的运气也不差,这一次作为公爵大人的特使他先一步赶到这里,目的自然是来分功劳的,如果一切顺利的,等拿下漠北后,这份功劳不仅能让他谨慎上校,甚至还有可能再进一步。
  “上校,这可不是恭维,如果不是您的支持,帝国不可能获得这样优厚的条件。”伊万正色道,其实在之前谈判僵持的时候,伊万曾经劝止过别列科夫见好就收,毕竟他开出的条件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在他看来成功的可能性根本就没有。
  但是别列科夫依旧坚持,还信心十足地告诉伊万最终获得胜利的必然是俄国。最后的结果证明了别列科夫的判断,这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协议居然就这么签署了,虽说相比最初别列科夫提出的条件稍稍有了些让步,可相比之下,协议的内容使得俄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一旦成功,这将是不亚于之前打败欧洲强国瑞典所获得的战果。
  “好了好了,我的小伊万,去展示一下你泡茶的手艺吧,让我和中校感受一下这东方迷人的东西。”
第622章
喀尔喀蒙古
  上了茶,伊万知趣地退出,望着伊万离开的身影,葛利高里轻叹一声。
  “怎么?让你想起了什么?”别列科夫笑呵呵地问。
  “朝气和青春。”葛利高里端起茶,冲着别列科夫挤了挤眼。
  顿时,别列科夫大笑起来,笑得连眼角都湿润了:“亲爱的葛利高里,要知道圣彼得堡的贵妇们如果听到你这么说会是什么反应?她们会伤心的。”
  葛利高里的表情微微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还是谈谈和鞑靼人的合作吧,对这个计划你有多少把握。”
  “你认为呢?”别列科夫摊开双手笑问:“今天你也在场,谈判的结果你已经看见了。”
  点点头,葛利高里代表的是切尔卡斯基公爵,当别列科夫把同满清的谈判一事传到公爵那边时,公爵很快就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并且赶回圣彼得堡面见了沙皇彼得一世。
  刚刚击败强敌瑞典的沙皇俄国已在彼得一世的带领下崛起,为了在欧洲拥有更强大的影响力,彼得一世在几年前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
  但是,除非了重要的欧洲,远东同样是俄国的目标,其实早在同瑞典一战之前,彼得一世就有意在远东展开军事行动,尤其是对于在草原的蒙古各部,试图把版图进一步扩大,并且打通直接从蒙古到中国的道路。
  这个计划对于俄国来讲是极其重要的,负责并执行这个计划的正是切尔卡斯基公爵,按照原本的计划,俄国的首要目标是土库曼人,其次就是中亚三大汗国,分别是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与浩罕汗国。
  在真正的历史上,俄国征服这些地方耗费了百多年的时间,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才陆续打下了这些图土,从而彻底征服了中亚,把触角完全伸到了远东。
  可没想到,远东的巨变给这个历史段的俄国一个天赐一般的机会,当彼得一世接到切尔卡斯基公爵的汇报后,雄才大略的他立即看到了契机,下令必须要和满清取得合作,并利用满清在中亚和远东的力量为俄国获得更多的国土。
  由此,别列科夫的谈判重要性开始上升,也证明了当初别列科夫在这件事上赌一把的正确性。在来之前,葛利高里根本没想到别列科夫居然能够和满清谈到这种程度,从现在的合作条件来看,已经超过了俄国的预期,如果能够完成任务的话,那么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俄国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功绩。
  “能做的,我已经都做了。”别列科夫正色说道:“接下来就要看公爵大人那边的动作,亲爱的葛利高里,我希望您能尽快赶到公爵大人身边,把这一切如实地告诉大人,并且让我们的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并到达目的地。”
  “这是我会做的。”葛利高里虽然嫉妒别列科夫在这件事上的运气,但作为一个军人和贵族,他依旧坦率地说道:“在来之前,公爵大人已经给了我授权,这里的结果我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大人,不过别列科夫,您要知道这是一场重要的战役,我们在远东的力量并不强大,如果鞑靼人在解决了漠北三部后撕毁条约,这会给我们的计划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这个您尽管放心。”别列科夫胸有成竹道:“漠北只不过是第一步,亲爱的葛利高里,你来的时间不长,并不清楚鞑靼人现在的处境,在没有击败南方的明国之前,他们是不会做出这种举动的。何况,漠北的军事行动,恰恰也是我们向他们展现实力的一次机会。”
  说到这,别列科夫笑着握了握拳头:“只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另外我这里有一份信,请您带给公爵大人。”
  一份用蜡封好的信,上面有着别列科夫的家族族徽印记,他把这份信摆在葛利高里的面前,葛利高里虽然很想询问信中的内容,但最终没有问出口,而是点点头把这份信给收好了。
  这一日,别列科夫和葛利高里关起门来谈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之后葛利高里就先行离开了察哈尔。
  在葛利高里离开后第三日,察哈尔的清军和别列科夫的部队终于开拔了,他们的目标不是在东边的怀安,而是一路向北而去,朝着漠北三部的方向。
  而当清军准备向漠北三部下手的时候,就在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的大帐中,一副蒙古人打扮,留着大胡子的十三阿哥正在劝说着土谢图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