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656

  听了他的解释,众人这才明白过来,不过当人问到回军后是不是要快速拿回淮安的时候,岳钟琪却摇了摇头。
  “不!向西,去滁州!”岳钟琪如此说道,众人默然不语,神色变的黯淡。
  岳钟琪回军不去淮安,反而去滁州,这表明了什么,众人心中都已明白。这表示岳钟琪已觉得江北事不可为,准备主动放弃江北转向徽州方向,然后由此入中原同中原的清军合兵了。
  一想到他们在江北苦苦经营这么久,和明军交战无数,甚至一时间还占了上风。而现在却已经淮安之变导致整个江北战场却要被主动放弃,作为将领,在场的人心中都不好受。
  “大帅,淮安虽没了,可是扬州还在,我军还有江都,还有其他州县依旧在我之手,如此放弃是否……?”有人忍不住劝道。
  “没了淮安,孤掌难鸣,大局已无法挽回,与其坐守枯城,倒不如另想办法。”岳钟琪心里何尝不知道,而且他在江北花费了如此多的心血,但现在却要主动丢掉江北另走他路,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但岳钟琪更清楚,如果这时候不走的话,恐怕接下来就走不脱了。生机只有一线,正如他所讲的那样,坐守枯城虽然还能坚持些日子,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歼灭的下场。
  “可是大帅,山东诚王爷那边怎么办?”副将明白岳钟琪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清楚岳钟琪的决定虽然让人痛心,却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但是,江北和山东一直是一线,诚亲王还在山东,如果江北大军一旦主动撤离,等于把诚亲王直接丢给了明军,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诚王爷那边本帅自有安排。”岳钟琪面色平静地说道。
第580章
狗急
  “混帐!该死的狗奴才!”
  济南府,诚亲王胤禵暴跳如雷,就连他钟爱的玉如意都被砸了个粉碎,跪在他面前的众人脸色苍白,把脑袋更低了几分。
  不久前,汤庄一战,岳钟琪大获全胜,使江北明军遭受重创,当时得知消息的胤禵兴奋异常,乐得手舞足蹈,不仅派人前往江都道贺,还亲自写了份奏折送往西安,以表彰岳大将军此功。
  在胤禵看来,汤庄之战不仅打破了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还使得江北主动权被清军牢牢掌握,使得各部士气大振,局势为之好转。
  胤禵甚至已经着手谋划下一步行动了,那就是继续压缩江北明军的生存空间,随后向中原出兵,联手隆科多等部同中原明军展开决战,一旦此战获胜,不仅能收复直隶失地,甚至还可以趁势打回北京,彻底解决北方明军力量。
  正当胤禵为之兴奋,自觉得大清复兴有望的时候,一个从南边传来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让他目瞪口呆。
  就在刚才,他接到了淮安被明军攻占,岳钟琪率江北清军主力非但没救援淮安,反而以扬州和江都为饵丢了明军,自己却直接带兵转进滁州去了。
  这个消息令胤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岳钟琪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作为知兵的胤禵不难看出。岳钟琪在淮安丢失后如此选择,分明就是直接抛弃了江北地盘,为保存实力为住,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带兵跑了。
  胤禵当然清楚淮安的重要性,也知道岳钟琪一旦选择回军淮安,极有可能非但打不下淮安,甚至还会被江北明军牢牢咬住,从而在淮安遭受两边夹击而大溃。如果是他的话,也许选择是同岳钟琪一样的,在丢了淮安后,扬州和江都已无坚守的可能,与其在江北全军覆没,倒不如另找他路。
  可是当这个选择落在胤禵自己头上,尤其是他被舍弃的一方时,作为大清的亲王,当今建兴皇帝的弟弟,胤禵却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江北和山东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当江北和山东联成一体,才有能力和明军勉强对抗,而现在江北丢失已成定局,没了江北,山东就成了孤军,以山东的力量如何能挡得住明军的进攻?
  此时此刻,胤禵心头的怒火根本抑制不住,如果岳钟琪站在他面前的话,他恨不能当即抽刀砍了这个狗奴才!
  现在,岳钟琪跑了,接下来就轮到山东了,一想到被三面包围的局面,胤禵心中就不寒而栗。
  “岳钟琪!你这个狗奴才!本王!本王要诛你九族!”胤禵咬牙切齿。
  “王爷,如今已至如此,还请王爷速速决断。”
  “是呀王爷,江北大营已不复存在,如今明军已攻占淮安,向北就能顺势攻入山东,局势危急,如何应对还请王爷示下。”
  胤禵怒火冲天,但山东的军政各要员却是忧心忡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北一丢山东危也。这时候哪里还是找岳钟琪麻烦的时候?再说岳钟琪眼下已向西而走,胤禵就算权势滔天也鞭长莫及。何况,如今明军拿下了江北,山东已成困局,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破局,至于其他的哪里还顾得上?
  众人如此劝道,倒让胤禵愤怒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些,毕竟胤禵不是没脑子的莽夫,在众亲王中,他知兵用兵的能力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当初康熙也不会派他到山东练勇。
  这些年来,胤禵驻扎山东,不仅练出了数万精锐,而且还和岳钟琪南北呼应,力抗明军,如果不是他在山东,恐怕早就被明军打破防御了,也正是如此,建兴皇帝登基后,非但没有调回这个兄弟,反而给了他更大的权利,以亲王之位独立在外统兵并节制两省军政,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份的。
  众人说的没错,江北一丢,山东就陷入困境,这时候追究岳钟琪的责任毫无意义,眼下最重要的是怎么办,是守还是走?
  这两个念头在胤禵脑海中闪过,如果是守的话,胤禵丝毫没有把握。之前江北大营还在,有岳钟琪在南边挡着,面对直隶的明军胤禵一直处在劣势,虽说能勉强守住防线,可明军的强大和压迫一直让山东清军透不过气来。而现在江北没了,明军已对山东呈现出三面包围的姿态,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还能守的住?
  可是走?他又往哪里走?淮安一丢,不仅去了南边的退路,就连往徽州的路也被切断了一大半,再加上直隶的明军一直虎视眈眈,如果要走又从哪里走?
  海上?不要说清军在水师早就被明军的海军灭得一干二净,就算山东还有少许海船,但对于山东的清军来讲根本是杯水车薪。这些海船一无舰炮,二航速又慢,想用这种船逃离山东根本就是做梦,到了海上不要说大明海军了,就连大明的普通武装商船都比不过,几炮过来,连船带人都得掉进海里喂王八。
  要战战不过,要走走不脱,此时此刻胤禵感受到了西楚霸王面临四面楚歌中的那种绝望。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神色悲凉而又不愤,一时间不知如何选择才好。
  “王爷,当断不断,其断自乱啊!”登州镇总兵达哈苏是胤禵旗下奴,算得上铁杆心腹,此时此刻见胤禵迟疑不决,急忙劝道:“淮安虽已失守,江北落入明军之手已成定局,但明军要短时间内控制江北并不容易,眼下我山东一地有精兵六万,如再加江北还未被明军攻占的州县兵力约有万余,并未到山穷水尽之境。依奴才看来,王爷可速速南下徐州,随后进军凤阳府,以遏制明军向北之势,随后再做图谋。”
  胤禵听了此言心中顿时一动,连忙喊人拿地图来,片刻一张巨大的地图被取了过来,胤禵让人把地图摊开,随后在上面细看,看了许久后,他终于下了决心,手指往地图上一指就道:“达哈苏!”
  “奴才在!”
  “你即刻领本部人马南下,给本王牢牢守住徐州一线,如徐州丢了,你当知是什么结果。”
  “奴才领命!请王爷尽管放心,只要达哈苏一口气在,定给王爷坚守徐州不让明军得进寸土!”
  “好!”胤禵眼中冒出精光,接着又道:“张士歧!葛勒!富灵阿!姚万春……。”一口气点了近十人,随着众人一一应声,胤禵逐一布置。
第581章
招揽
  “老大您可来了!”淮安城,黄殿笑容满面地来到朱一贵面前。
  “你这小子,这回干的着实不错!”朱一贵的心情看起来极好,重重在黄殿肩膀上拍了拍,这让黄殿脸上更是乐开了花。
  由于淮安的反正,朱一贵获得了自汤庄之战后最大的胜利。不仅逼得岳钟琪主动放弃扬州、江都两城,而且还带主力匆忙撤出江北,从而使得淮安至汤庄一线全部落入明军之手。
  岳钟琪的撤退,固然有他断尾求生的决断,可同样也离不开朱一贵的“配合”。实际上,当岳钟琪接到淮安丢失的消息之前,朱一贵已提前得知了此事,这当然是黄殿派人南下报的信。
  得知淮安反正的消息后,朱一贵并没张扬,甚至连自己军中的部下都未告知,只是派人死死盯着同明军僵持的清军主力。所以,当岳钟琪那边突然间发起攻击,而且还摆出一副要打下汤庄的架势时,朱一贵心里就清楚岳钟琪这打算溜了。
  有句话说的好,那就是最了解你的人不是战友,而是你的敌人。对于岳钟琪,朱一贵非常清楚对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两个交手多次的老对手,相互之间既恨不能置之对方以死地,可同样也有惺惺相惜。
  淮安丢失,会给江北战局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两人心中非常清楚。而且朱一贵很了解岳钟琪并非是打死仗的人,如果岳钟琪这时候撤军去攻淮安,最大的可能就是既无法拿回淮安,反而让自己陷入绝境。
  换而言之,如果是朱一贵自己的话,面临这种局面他会选择和岳钟琪同样的做法。这也是朱一贵断定岳钟琪会断尾求生的原因,而且在这种时候,朱一贵并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默契地调整兵力,摆出一副防御姿态,对面的清军就会主动退去,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当然了,朱一贵这样选择不仅是因为这是最合适的做法,同样也是考虑到江北明军的力量。相比岳钟琪,明军从兵力上并没占太多优势,一旦死咬着对方不放,到时候非但不能轻易拿下扬州和江都,反而会逼迫岳钟琪同自己来个鱼死网破。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朱一贵虽然未能消灭江北清军主力,可是从战略上来讲却已达到了目的。拿下江北,控制淮安、扬州、江都各州县,迫使清军从江北撤出,自身又无大的损失,这对于整个战局来讲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锦衣卫江北千户所谢光见过朱大帅!”迎接朱一贵的到来,黄殿当然不会一个人,作为拿下淮安城的功臣,谢光当然在其中。
  “你就是谢光?”朱一贵打量着面前这个看起来普通的男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人不可貌相”这五个字。
  如果不是当面,谁能知道号称锦衣卫四大金刚之一,大名鼎鼎的谢光居然是这个模样?
  “正是卑职。”谢光毕恭毕敬地行礼道。
  “好一个谢光!真是一身虎胆,名不虚传啊!”朱一贵笑呵呵地握住谢光的手赞道,淮安反正前前后后他已知晓,更了解了谢光带人死战不退坚守淮安,这才等到黄殿援军到来的经过。
  说实话,作为军中将领,朱一贵表面上从未表露,但心里是一直不怎么待见锦衣卫的。虽说军方和锦衣卫组织之间经常有情报的合作,可在朱一贵看来,这些藏在阴影之中,在黑暗行走的锦衣卫总让他感觉到有些不光明磊落,可是谢光在淮安坚守战中的表现勇猛果断却令朱一贵刮目相看,这也是他第一次对谢光这样的锦衣卫中层军官表露出欣赏。
  “为大明,为万岁爷效命,卑职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谢光不亢不卑地回答道。
  谢光的举止让朱一贵更对他欣赏,当即笑着问他有没有想法来军中。只要他谢光点头,张冉那边自有他去负责交涉放人,其他的不敢说,一个游击将军是稳稳当当的,以他之功说不定还能谋个参将。
  所谓好男儿自当横马沙场建功立业,再者军中不比锦衣卫,不仅升迁快,而且还有搏个封伯侯的机会,可在锦衣卫里,做到头只不过指挥使而已,至于爵位什么的是难上加难。
  以谢光的本事,等天下平定后,说不定就能升到一方总兵的地位,而以其功劳去搏个爵位也是不难。
  但谁想谢光只是淡淡一笑,婉转地拒绝了朱一贵的招揽,朱一贵虽然有些意外,却倒也不生气,反而对谢光更为欣赏,用力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只要他谢光那一天愿意来军中,他朱一贵随时欢迎。
  这句话一出,边上众人个个露出了羡慕之极的表情。要知道朱一贵这个人虽然平日里不拘一格,但却极少说出这样的话。何况,朱一贵的身份和普通将领不同,大明上下都知道他是宗室之后,乃交城荣顺王朱美垸的后裔。
  虽然朱怡成一直没给朱一贵封爵,但仅仅他以宗室的身份等独立领军,而且官居江北总兵官就足以能看出对他的重用。甚至从南京传来消息,自朱一贵兵不血刃拿下扬州、江都,随后兵进淮安,逼迫岳钟琪清军主力西逃,明军占据江北大部后,之前朝廷对朱一贵降级戴罪留用的惩罚已撤消了,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可能让朱一贵直接担任江北提督一职,以全面掌控江北、徽州军务和对山东的攻略。
  任何人都相信,朱一贵未来不可限量,到时候别说一个一等伯了,甚至一等侯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朱怡成再看在宗族的份上大力提拔,公爵甚至郡王或许也不意外,所以能够受到朱一贵如此承诺,谢光简直是祖坟冒了烟。
  朱一贵前来,赫寿和文栋两位自然必定要来迎接,他们虽是降臣,可同样也是明军拿下淮安的重要人物。再者,赫寿和文栋心里都清楚朱一贵的身份,以后还得在大明混呢,这时候不巴结更待何时?
  对于这两位仁兄,朱一贵表现的极是客气,笑容满面地代表大明朝廷称赞了他们一番,说了些识时务者为俊杰,弃暗投明为之不晚的话,还安慰了他们几句,告诉他们等过些日子就会送他们去南京,至于他们的官职安排南京方面已有定论,绝不会亏待两人的话。
第582章
皇恩
  之前的淮安之战虽然惨烈,但对淮安城的损伤并不严重,因为主要的战斗发生在城楼附近,而在城中,由于谢光发动及时,在第一时间就解决了城内清军,所以对淮安内部没造成什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由于淮安是江北清军,也就是岳钟琪江北大营的物资囤积点,拿下淮安后,明军不仅遏制住了江北要道,拿下了运河中枢。再加上大量物资落入明军之手,使得江北明军后勤压力为之一轻。
  此外,赫寿和文栋这两个地头蛇虽说贪生怕死,可有他们在却使得淮安很快就稳定了下来,毕竟两人在淮安经营多年,这一次又领头反正,使得淮安府各衙基本保留,除了几个不长眼的家伙意图为大清孝忠,被赫寿和文栋联手处理掉之外,其他各级地方官员全都一起降了大明。
  正是因为如此,战后的淮安第一时间就恢复了秩序,城中惊恐未定的百姓也在官府安抚之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其实对这些老百姓而言,坐天下的究竟是谁他们并不关心,无论是大清还是大明,老百姓的日子不一样过?再说这些年在大清治下日子过的并不怎么样,尤其是大明占据江南之后,江北就成了清廷财赋重地,清朝所谓的永不加赋简直就是一纸空文,不仅税越来越重,就连多如牛毛的赋也乱七八糟地冒了出来,几年下来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连殷实人家也吃不消。
  朱一贵抵达淮安第一件事并不是巡视淮安城防,也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北攻山东,反而带来了南京的旨意。
  拿下江北,朱怡成为尽快巩固江北统治,同时收拢地方人心,特意下旨免掉了江北两年税赋,同时还拨款两百万银元以恢复江北各州县地方生产,尤其是对已停滞几年的漕运,也将逐步恢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