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656

  可以说,他们三人和八阿哥是一体的,一旦八阿哥垮台,他们三个也好不到哪里去。为此,在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三人不在身边的情况,八阿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控制住陪都西安和所有朝廷大臣以及满清王公贵族,所以他们三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当日三人见了八阿哥后,足足两个时辰后才出来,出了行宫,三人很快就动作起来,康亲王和鄂尔泰以皇帝的旨意直接控制了西安所有军力,随后庄亲王对在西安的大小官员进行暗中监督。另外,八阿哥让在四川的十阿哥带一部兵力火速返回西安,同时又紧急调动了陕甘和山西的几支部队,以防不测。
  做完这一切,已是第二日下午了,当得知局面已在控制范围内时,八阿哥这才召来张廷玉、马齐、耿额等人,同时又请来已半退休的佟国维,这些人无不是朝中重臣,或是一直就支持八阿哥的人,这才宣布了康熙的死讯。
  对于康熙死讯的宣布,让这些人顿时大惊,因为谁都没想到康熙会突然间死去。一时间,所有人的脑海中都闪过了是八阿哥为了上位而下的毒手,不过这念头很快又被他们给打消了。
  毕竟,现在的八阿哥早已是大清的统治者,他差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头衔而已,其实八阿哥已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在这种情况下,聪明如八阿哥这样的人,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
  八阿哥如果要登上大位完全可以先宣布康熙以太上皇的名义让位给八阿哥,这无非就是一道召书而已。或者说,下慢性毒药,让康熙渐渐病重,然后再顺其自然地死去。
  无论是那种办法,都远比现在的情况要来得好,可偏偏康熙没有丝毫预兆地就暴毙了,这实在是太过蹊跷。
  对此,八阿哥的解释是康熙得了急病,由于年老体衰导致的身亡。至于康熙的尸体也做了处置,从外表来看虽然还算正常,但得病而死的人和被勒死的人总是不同的,这些重臣们虽然有些怀疑,却没有追究。
  一来,作为朝中重臣,这一日西安城的变化和八阿哥调动部队的举动根本就瞒不过他们,如今八阿哥能把这事说出来,就表示八阿哥已有十足把握能够控制局面。
  二来,如今大清在大明的攻击下已经摇摇欲坠,不仅丢了京师,现在就连直隶也丢得差不多了,如果大清再有内乱,那么根本就不用明军来打,大清自己就将四崩五裂。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平稳过度,顺水推舟让八阿哥登上皇位。何况,八阿哥还拿出了康熙遗召,至于这遗召是真是假已不重要了,八阿哥原本就是太子储君,皇帝驾崩太子即位是理所当然的事。
  谁都不是傻瓜,更不用说康熙如今已咽了气,与其追究责任已没任何意义。就这样,佟国维首先哭了两嗓子,紧接着就抢先建议国不能无主,让八阿哥即皇帝位。
  在佟国维之后,就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张廷玉了,对于康熙的死讯张廷玉倒是掉了不少眼泪,心中更是悲伤不已,毕竟他在康熙身边这么多年,康熙待他不薄,如今故主离世,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康熙死了,这大清还是要继续下去,张廷玉非常清楚眼下也只有让八阿哥即位才是上策。在外人看来,张廷玉是忠臣,可实际上张廷玉忠的是天下和大清,实际上谁当皇帝对于张廷玉来讲并没什么区别,这也是八阿哥当初能够说服张廷玉的原因。
  佟国维和张廷玉都同意了,他们一个是赫赫有名的佟半朝,虽然佟国维现在已是半退休状态,手中权利早就不如以前,可不要忘记佟国维的国舅姥爷身份,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也就是在中原手握重兵的隆科多。
  佟国维完全可以代表隆科多的意见,所以他的话份量极重,更及上他不一般的辈份,足以压制住不少非议。
  至于张廷玉,他不仅是上书房首席大臣,更是汉员之首。他们两人的点头这事几乎就成了一半,而接下来表示同意的并不是马齐,而是耿额,作为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的他,如今能继续坐这个位置,都是八阿哥的恩情,要不然耿额当初还在牢里呢,弄不好丢了北京城的时候就成了明军的俘虏,不是被砍了脑袋,就是去了战俘营改造,天天写着揭露满清罪行的自白书了。
  见到三人都点了头,耿直的马齐虽然想追问康熙真正的死因,但在这种情况却也无能为力。最终他长叹了一口气,抹去脸上泪水,跟着三人一起冲八阿哥跪了下去。
  这四人的点头,终于让八阿哥长出一口,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实际上,招他们来,八阿哥心中是忐忑不安的,生怕闹出事来。毕竟这四人身份都不一般,就算他已经用军队控制了西安城,可一旦闹起来依旧无法收拾。
  而且,眼下的大清已经受不起折腾了,八阿哥真不敢想象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会是什么情况发生。幸好,这一切还算顺利,八阿哥在行宫呢隐藏着的人总算没有用上,有了他们的支持,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接下来就是正式向天下宣布康熙驾崩,操办丧事,同时再即皇帝位。
  这事宜早不宜迟,需尽快安排,所以傍晚时分,关于康熙得病而亡的死讯正式公布了出去,得知此消息后,那些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对劲的人终于恍然大悟,同时心中又免不了一阵悲哀,康熙老皇帝驾崩了。
  皇帝驾崩是国之大事,不仅要举国同哀,更有专门的章程和仪式。只不过现在朝廷在西安而不是北京,再加上如今的情况只能一切从简。但就算这样,康熙的后事也不是普通王公可以比的,当天晚上整个西安举城带孝,一片白茫茫,而在行宫中,此起彼伏的哭声阵阵传来,无论是后宫的嫔妃还是那些阿哥,或者是王公贵族和满朝文武们,穿着孝衣,带着遮了白布的帽子,跪在康熙的棺椁前哭得是死去活来。
  作为太子,八阿哥当然是领头的,在他身后跪着其他人。面对棺椁,八阿哥是哭得伤心不止,几次昏厥过去,亏得太医在一旁守着这才没出什么问题。
  至于那些阿哥们就更不用说了,哭的一个个如泪人似的。不过,他们这些人究竟是为康熙哭还是为自己哭,这就天晓得了。另外,这些阿哥中老二,也就是原来的废太子并不在里面,作为废太子他虽然也被带到了西安,但依旧还是软禁着,在这种情况八阿哥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没有放他出来。
  八阿哥这几日辛苦异常,白天要处理政务,同时准备登基,晚上还要守灵。但就算这样,他也未丝毫放松警惕,一直防备着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他这些兄弟们更是一丝都不敢大意。
  这一日,正是轮到三阿哥和四阿哥带着弟弟们守灵。由于大阿哥现在的身份,还有老二,也就是废太子无法出来的情况下,这两位阿哥算得上是众位阿哥中最年长的了,当然在八阿哥不在的情况下就以他们为首。
  自把这些阿哥弄到行宫以为康熙守灵的名义情况下变相看管起来,这同样是八阿哥避免发生意外所用的手段。虽然所有阿哥都明白,在八阿哥正式登基前他们肯定是回不去的,但对于这也无可奈何。
  三阿哥是个文人,一向心高气傲,可偏偏康熙一直瞧不上他,所以对于皇位他虽然有过想法,却没有丝毫机会。至于四阿哥就不用说了,老四是闷性子,但同样也是个心眼不缺的人,要说能力和手段他并不缺,但孤掌难鸣,老四除了有个十三阿哥外没有任何助力,这也注定了他沦为失败者。
第516章
建兴
  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三阿哥还是四阿哥,心中难免有所怨气,尤其是康熙突然去世这件事实在是让人意外。因为作为阿哥,虽然康熙一直被软禁着,可他们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得到些消息,一向身体还算不错的康熙就算得了急病也不可能突然间就死了,所以在他们看这事必有蹊跷。
  当然了,他们心里也清楚,八阿哥不太可能直接下手杀了康熙,兄弟知道兄弟,八阿哥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心计和手段他们心里明白,这种拙劣的手段是不会做的。
  可有一句话极有道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无论八阿哥做还是没做,对于曾经皇位的争夺者,同样有继承皇帝大位的两位阿哥,心里极不是滋味,更愿意相信八阿哥才是康熙之死的真正原因。
  “四弟,你说皇阿玛究竟得了什么急病?居然连见最后一面的时间都没有?一想到这,三哥我就心里难受的很……。”三阿哥低声对跪在他身边的四阿哥问道,一边问,一边还扯着嗓子嚎哭几声。
  “三哥不知道,我这个做弟弟的又如何知晓?”四阿哥比三阿哥好些,至少他哭出了眼泪,而且手里还拿着串佛术,时不时地念几句金刚经。
  “四弟,你我兄弟都这样了,有什么话不能说的呢?”三阿哥见四阿哥避重就轻,顿时又道:“我这人文不成武不就,一向不得皇阿玛喜欢也就算了,可是四弟你可不同,当年办差的时候皇阿玛就夸奖过你干事得力,是个能做事的人。只可惜后来出了那么多的事,皇阿玛居然没选你。”
  “三哥谨言,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四阿哥眉毛一挑,顿时正色道。
  “有什么不能说的?”三阿哥冷笑一声道:“当初如果选了你,怎么会有后来的事?皇阿玛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其实兄弟们心里都清楚,也只有你四弟才有能耐和那位争一争,只可惜现在……。”
  四阿哥脸上的肌肉情不自禁抽动了几下,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些话了。自清廷西狩那天起,四阿哥就被八阿哥看得严严实实,因为八阿哥心里很清楚,能真正对他造成威胁的不是已经被废掉的老二,也不是后来从圈禁中被放出来的老大,更不是老十三和老十四,而是这个平日里一声不吭,谁都不明白他心思的老四。
  这些话如果传到八阿哥耳朵里,四阿哥的日子就更难过了。眼下,四阿哥手中的力量几乎已经一扫而空,原本还有点期望的十三阿哥那边,也随着门头沟一战后灰飞烟灭。
  在这种情况下,四阿哥虽然心中不服,却又不能表现出来,他不是三阿哥,三阿哥这种本就没什么威胁的人发发牢骚或许不会拿他怎么样,可他一旦说错了话,这后果就极其严重。
  对于三阿哥这些话,四阿哥索性不作回答,反而闭上眼,默默念起金刚经来。见他这副模样,三阿哥顿时心里冒起了一股子气,你这老四装什么装?三哥难道还不知道你四弟是什么人?
  三阿哥想了想后又悄声道:“四弟你知不知道皇阿玛是怎么死的?”
  见四阿哥依旧没有回答,三阿哥继续道:“实话告诉你,皇阿玛其实不是得急病死的,而是老八下的手,所谓暴病只不过是借口。”
  四阿哥听到这已经不能再当不知道了,只见他睁开眼睛看了三阿哥一眼,然后摇头道:“三哥糊涂了,太子如何会做这事?我是不相信的。”
  “你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容不得不能不相信。”三阿哥又道:“我有准确消息,皇阿玛的确是被人害死的,这事千真万确,如果你不信,直接打开棺椁瞧上一眼就明白了。”
  “三哥,我尊你是三哥才这么叫你一声,如果再这样胡言乱语,做弟弟的可就要翻脸了!”四阿哥表情一下子变的异常严峻,他冷着脸喝斥道。
  四阿哥一向有冷面王的称呼,当他那张脸冷下来时给予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就连三阿哥一时间对于四阿哥的表情也是吓了一跳,尤其是见到他那冰冷的眼神,三阿哥更是心里一颤。
  张了张嘴,三阿哥似乎想解释一句,但最终还是什么话都没说。他叹了口气,继续默默跪着,再也不同四阿哥讲话了。而四阿哥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默默念着经文,手中的佛珠缓缓转动,犹如老僧一般。
  可是,在平静的表面下,四阿哥的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他原本就对康熙之死有所怀疑,但限于自己的处境却得不到一丝消息。而且他也想过,八阿哥不会傻到这种程度,已经掌握权利的他怎么可能下手杀了康熙呢?
  但现在三阿哥刚才那句话却让他感到了意外,和自己不同,三阿哥因为对八阿哥没有什么威胁,所以他在西安的日子还算好。再加上三阿哥平日里朋友不少,就连行宫中也有着关系,或许他说的是真事,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信誓旦旦。
  更重要的是一点,那就是四阿哥非常清楚三阿哥的脾气性格和为人,虽然他书读多了,平日有些呆子气,可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既然他如此肯定地说,空穴来风必然有因,康熙之死肯定另有隐情。
  无论如何,四阿哥就算能肯定这事,也不会傻到亲自去求证。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这么做了他如何收拾?四阿哥同样是个明白人,如果没有对付八阿哥百分之百的把握,就算查到了真相也无济于事,再者在现在这情况下,所谓的真相真的有意义么?
  这就是四阿哥沉默的原因,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继续扮演着一个儿子和臣子的身份,直到八阿哥正式登基。
  新皇帝的年号已经确定下来了,定年号为建兴,明年为建兴元年。
  当时阿哥带兵赶回西安,建兴皇帝翌日正式即位,登上大宝后受满朝文武参拜。至此,大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也是在历史中从所未有过一个朝代,但这个朝代究竟是像年号的建兴一般重新焕发活力呢,还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终止,至少在这时候,建兴皇帝希望的肯定是前者。
第517章
密谋
  “爷,您可算回来了。”四阿哥拖着疲乏的身躯回到府中,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呆在行宫内为康熙守灵,直到建兴皇帝正式登基后这才结束了“软禁”。
  即位之后,作为新皇帝,对于自己的兄弟总得安抚一下,何况如今大局已定,诸位阿哥们都已拜过新皇,从法理上确定了此事。四阿哥原本就是和硕雍亲王,爵位已封无可封,所以赏了他一个食双俸,也算是皇恩了。
  谢过建兴皇帝,四阿哥这才被放归回家,当然其他几位阿哥同样也是如此,这不多日不见四阿哥的府中奴才见他终于回家,连忙迎了上来。
  到了家里,换了身衣服,见了下家人,并交代了几句。四阿哥简单用了些吃食,随后去了他的书房,进到书房后,他转身就把门给关了起来,随后朝着书房里面那一间走去。
  进了内间,四阿哥打开一个柜门,柜门内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见他伸手在里面摸索了几下,随后似乎扳动了什么机关,柜内的壁墙突然间就如同一扇似的被打开了。
  通过这,里面还有间房间,原来这是一间暗室,也不知道四阿哥什么时候设置的。要知道他随同一起来西安后这个宅子是另安置的,何况建兴皇帝一直盯着他们这些兄弟,四阿哥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在自己书房内搞出一个暗室,实在是令人有些惊讶。
  跨步走了进去,转眼间就到了暗室内。这间暗室并不小,和普通的卧室没什么区别,里面的东西一应具有,而在暗室中,一个身材比四阿哥稍高大些的汉子正住着。
  “四哥!”见四阿哥终于出现,那人连忙迎了上来,同时开口要询问什么。
  四阿哥伸指在唇边比划了下,随后先关上壁门,然后又把暗室那边的门也关了,这才松了口气。
  “情况怎么样了?”那人见四阿哥做完这些,急忙追问道。
  “我能回来,就表示老八那边已经尘埃落定了。”四阿哥叹了口气,在一把椅子坐下后继续道:“老八已经登基了,定年号为建兴,今天封赏了不少人,就连我也捞了个食双俸。”
  “什么!他……他真做皇帝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门头沟一战而败,只身逃脱的十三阿哥。
  当初门头沟战败后,十三阿哥在亲兵的护卫下翻山而走,一路上明军追索的极严,十三阿哥如不是那些忠心耿耿的亲兵拼死护卫,或许早就落到了明军手中。可就算这样,等他逃到山西地界时,身边的亲兵已一个都不剩了。
  作为堂堂的郡王和大将军,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逃得性命后,虽然已躲开了明军的追索,可是到了清廷地盘上他更担心自己的行踪被外人发现。要知道那时整个清廷已被八阿哥,也就是现在的建兴皇帝所控制着,一旦他这个败军之将被发现的话,谁都无法保证会拿他怎么处置。
  就这样,十三阿哥一路乔装打扮,好不容易才跑到西安,等到了西安后他又避开监视四阿哥的人潜入了四阿哥府中,这才见到了他的四哥。
  十三阿哥跑回来的消息只有几人知道,除了四阿哥外,另外知道的两人都是四阿哥府里的老人,也是能够信任的老奴。见到十三阿哥后,四阿哥顿时大惊,当他得知十三阿哥潜入府中并未有人得知后,四阿哥就做了个决定,把十三阿哥悄悄藏在了这里。
  十三阿哥门头沟一战而败,导致大清损兵折将不算还丢了直隶,使得整个形势一片糟糕。更要命的是,十四阿哥那边接连上折,狠狠告了十三阿哥一状,所以十三阿哥一旦露头必然会引来波澜,弄不好八阿哥直接会对他严厉处置,到时候就算不死,十三阿哥也得半死不活。
  这点,无论是四阿哥还是十三阿哥心里都很清楚。谁让他们两人一直和八阿哥不对付呢?而且领兵在外的十三阿哥对于朝廷下达的命令根本就不在意,隐隐约约有着和八阿哥抗衡的姿态。
  这样一来,八阿哥就更饶不了他,一旦抓到把柄想都想得出会怎么对付十三阿哥,何况如今他又打了这样的败仗,说句难听的砍了他脑袋都不是问题。
  躲在四阿哥府中,十三阿哥主要还是避风头,同时暗中和四阿哥谋划着如何把康熙从八阿哥手里救出来。他们觉得,只要康熙能恢复自由,以康熙的威望再加上他们哥俩的能力,一定可以重掌大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