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656

  “来人!拖下去,狠狠打!”八阿哥厌恶地看了骁骑校一眼,直接说道,早就守在一旁的侍卫顿时如狼似虎的扑上前拽起骁骑校就拖了下去,不一会儿此起彼伏的板子声和哭喊声从远处传来。
  “太子爷,这地方实在是不行,这好人住进去也熬不住,何况张衡臣还病着呢。”耿额在一旁说道。
  八阿哥点点头,正在琢磨如何先安置张廷玉的时候,边上一个比较机灵的马甲大着胆子上前说刚才被拖下去的骁骑校住的地方比较宽敞,而且还生着火,可以暂时安置。
  八阿哥一听大为满意,当即就让人进屋把张廷玉抬出去送去那边,当张廷玉从屋里被抬出来的时候,盖着被子的他脸色发青,眼睛紧闭,如果不是胸口还有起伏的话,简直看上去和一个死人没什么区别。
  等换了地方,进了温暖如春的房间,再喂了张廷玉一口热茶后,张廷玉的脸色才渐渐红润了起来,不过这种红润是变态的红润,带着明显的潮红,额头摸上去滚烫,实在是病的不轻。
  带来的太医在八阿哥的示意下上前症治,把了一会脉又看了看他的眼底和口舌,随后退到了外间。
  “如何?”
  “回太子爷的话,张大人得的是伤寒,病的实在不清,微臣先开一个方子试试,如果两日内见效的话就算救回来了,如果……。”
  “没什么如果。”八阿哥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张衡臣是国之重臣,无论如何都得治好他,无论用什么药,只要他康复!假如康复不了的话,你应该知道是什么后果。”
  “是是是,微臣明白……微臣明白……。”那太医苦着脸连连点头,随后下去开方煎药了。
  “耿额!”
  “奴才在!”
  “你去找些人来,另外通知内务府加派人手,把这些人的房子都弄一下,再想办法去找点碳。这么冷的天,这样下去要出大事,不管这些人之前有何罪,但在未定罪之前依旧是朝廷的官员,可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了。”八阿哥幽幽说道。
  耿额连忙答应,他本就是兵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这事他办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即就急急安排去了。
  张廷玉病重,八阿哥等看着太医喂了药后再叮嘱几句这就回去了。两日之后,太医来报,由于用药及时,张廷玉的伤寒总算压了下去,也就是说他这条命被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接下来要继续用药些时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半月后基本可以痊愈。
  听闻这消息,八阿哥顿时大喜,赏了那太医五十两银子,随后再一次亲自去见了见张廷玉。
  这一次,张廷玉已经比上次好多了,不仅睁开了眼睛能勉强躺起,连神智都恢复了许多。
  一见到八阿哥,张廷玉挣扎着要起身,但被八阿哥按住了,而且他上前给张廷玉盖好被子,叮嘱他这时候必须静养,至于什么君臣之礼无需顾及。此外,八阿哥还亲手给张廷玉的房间加了碳,坐在他床边说了些话,就连太医熬好的药,八阿哥都亲手端着给张廷玉服下。
  这次见面,张廷玉并没多什么,但从他复杂的目光中却看得出他在思考和犹豫。不过八阿哥也不在意,呆了一个时辰后离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八阿哥几乎每日都会来一次,但每次都是他说的多,张廷玉回答的少。
  终于,十多天后,已经康复的差不多的张廷玉这天八阿哥起身正要走的时候,他突然间开口问了一句。
  “太子爷,皇上先生如何?”
  八阿哥先是一愣,紧接着转身坐下道:“有劳衡臣牵挂,皇阿玛如今在行宫一应均好。”
  “这些日子太子每日前来探望,臣万分感激,但臣依旧想斗胆问太子爷一句,不知太子爷是否允许?”张廷玉目光复杂地看着八阿哥说道。
  八阿哥笑了笑道:“既然衡臣说是斗胆,那问就是了,无妨。”
  “好!”张廷玉也笑了起来,随后问:“臣问太子爷,为何要那行那事?太子爷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可否?”
  虽然八阿哥早就有预料张廷玉要问的话不是什么好话,可当他如此问出时候,八阿哥还是心中有些不自在,不过他神色依旧平常,静静坐在那边看着张廷玉,只见张廷玉目光中没有丝毫畏惧,而只有坚定和询问,八阿哥微笑着终于开口回答。
第463章
是他逼我的
  “四十九年初,先太子被废一事衡臣还未忘记吧?”八阿哥先问了一句,这件事是康熙朝的大事,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本就是当事人,如何能够忘记?八阿哥也不等张廷玉回答,继续说道:“想我二哥年幼时即为太子,战战兢兢当了三十六年的太子,虽说无大功,但却也无大错,充其量就是有些怨言和牢骚话而已,说句实话,我虽同二哥一向不合,但他却清楚他从来没有反抗皇阿玛的想法,可以说诸位阿哥之中,心中最敬重也最惧怕皇阿玛的恐怕也就是我这个二哥了。”
  张廷玉并没说话,只是静静听着。八阿哥继续说道:“可到头来又如何呢?只是说错了话做错了一件时,他这个太子就如此被废了,废了不算还被像猪一样给圈禁起来,如今想来实在是可怜呀。”
  叹了口气,八阿哥脸有戚戚之色,似乎在为前太子而惋惜,可张廷玉心中却清楚的很,前太子被废一事同八阿哥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八阿哥一直暗中挑唆,又故意下了套,如何会有康熙废太子一事发生?
  “之后,皇阿玛让朝中重臣在众皇子之中推荐太子,此事衡臣也是清楚的,我记得当初衡臣是少数几个未上折子的人吧?”
  说到这,八阿哥深深看了张廷玉一看,笑道:“你张衡臣可是个聪明人,那时候你就应该瞧出了皇阿玛的真正用意。所谓的推举是假,借此事杀鸡给猴看是真。最后果然不出所料,朝中众人十之八九都推举我为太子,但最后又如何呢?凭着皇阿玛轻飘飘的一句话,此事就此作罢,我被训斥闭门思过,而马齐、佟国维又落到了如何下场?作为天子,不仅出尔反尔,暗中算计臣子,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圣君?”
  “就因为这样,你就一直怀恨在心?”张廷玉终于开口问道。
  八阿哥摇摇头,苦笑道:“君臣父子,无论为子还是为臣,按理说不应该有这些想法,但人并非圣贤,别说皇阿玛都做不到,至于我当然也做不到。”
  八阿哥坦率地承认他当年的确有怨恨,不过他继续又道:“之后谁又想到,阴差阳错转了一圈,这太子之位终于还是落入我手,无论经过如何,我还是成了太子。当了太子之后,我并不做他想,只想为我大清尽力而已。要知那时南明已成气候,其势越发庞大,面对如此强敌,我大清必须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方能力挽狂澜。张衡臣,你是上书房大臣,你应该知道我在太子之位时做的如何,相比之前二哥又是如何。”
  这句话让张廷玉无法回答,他虽然没开口,但心里不得不承认八阿哥的确比先太子强得许多。
  八阿哥的能力本来就极强,当了太子后,八阿哥首先解决了一直困扰朝廷的户部借款问题,虽然他的做法比较委婉,也有收买人心的用意,但从结果来讲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户部欠款解决,使得清廷财政得到缓和,而且又没有引起大的动荡。虽然杀了几个人,也抓了些人,可依旧都在控制之中。可以说,解决户部一事,朝廷没有吃亏,大多数人也没吃亏,吃亏反而的只有八阿哥一个人,为了此事八阿哥几乎拿出了所有家当,这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八阿哥又为国事主动提出练兵之策,这也是对于国家有利的好事。可在这件事上,康熙却暗暗使了花招,外人不知道,张廷玉是最清楚不过的,作为皇帝却如此防备太子,还暗中对其他皇子进行许诺和拉拢,这种手段实在有些不妥。
  除此之外,之前闹的厉害的议政王制度在八阿哥的压制下渐渐消停了下去。虽然说八阿哥那时已经成了太子,为了自己的权利或者说皇权的保障,议政王制度一旦执行必然会分薄皇权,可他这样做同样也是在维护康熙的利益,或者说是主动向康熙示好。
  假如那时候康熙改变观点,和八阿哥联起手来好好合作,父子相和之下,这大清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情况,但可惜的是康熙没有接过八阿哥主动向他伸出的橄榄枝,而且越发对他忌惮。
  见张廷玉默然不语,八阿哥又道:“除了这些,还有我母妃,一个手无搏鸡之力的女人,一个在后宫从来不在意自己身份,却关心丈夫好心好意为他送小米粥的女人,她犯了什么事?又做错了什么?居然受到如此屈辱最终又如此死去?但凡有些良心的人哪里会做出这等事来?”
  “此事……皇上也后悔莫及,之后特意下旨追封……。”张廷玉神色黯然,试图为康熙解释两句。
  “呵呵,张衡臣,这些话就不用说了,什么追封不追封的,人都死了,再搞这些有意义么?”
  八阿哥神情有些激动,他能够容忍康熙对他的态度,也能够顶住各处的压力,但良妃之死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可以说就是这根刺使八阿哥看到了他和康熙之间无法调和的结果,这才做出了最后选择。
  此外,八阿哥又问道:“南明坐大,归根结底是皇阿玛和朝臣的问题,如当初以全力扑灭,何来后面的事?之后朝廷用兵又一直瞻前顾后,好大喜功,更因为一些小事开始疏远汉臣,使得天下离心离德,更使南明和各部反贼越发不可收拾。”
  张廷玉自己就是汉臣,如果不是他身份特殊,又常在康熙身边,恐怕也和其他汉臣一般被打发了。自四十八年来,康熙就开始多疑起来,原本口口声声称满汉一家的他再也不提这句话了,不仅把许多重要岗位都换上了满人,而且把原本一些才华出众的汉臣不是打发到偏僻地方就是夺官罢职。
  其中,最严重的一件事,也可以说是导火索的就是总督赵弘灿。正是因为康熙不顾大局,意图拿赵弘灿下刀,却没想到赵弘灿提前得知消息后弃广州而走,使得广东一省落入明军之手。
  广东丢失后,广西又成了半独立状态,这才是清廷和大明争夺天下的分界线开始。此后,大明越来越强大,而清廷却因为内忧外患渐渐衰败下去,更因为赵弘灿之事,使得朝中汉臣渐渐离心。
  “今日私下说话,我不妨告诉你,当年就是我让人通知的赵弘灿,如果不是这样,非但广东守不住,就连广西恐怕也已落入南明之手。”
  张廷玉虽说早就怀疑此事和八阿哥有关,不过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但现在八阿哥说出了当年真相,不由得张廷玉心中暗叹。
  如果当初赵弘灿束手就擒,最终的结果的确如八阿哥所讲那样,不仅广东守不住,恐怕连广西也一起丢了。八阿哥这样做,表面上是违抗了康熙的命令,实际上却是为大清保留了广西一地,而且现在八阿哥已是太子,同时又是监国执掌朝政,而广西赵弘灿的阿灵阿也自然重归朝廷。
  “南明突出奇兵,一日拿下天津卫,十日战至北京城,我大清各部无一可挡,而各地勤王军又不知何时能到。眼看着北京城不日就要被攻破,一旦破城就是玉石惧焚的结果。而作为天子,一国之主,却依旧瞻前顾后,迟迟不下决定,张衡臣,我且问你,如当日我不动手的话会是如何后果?”
  张廷玉痛苦地闭上眼睛,从感情来讲,他还是倾向于康熙的,但是从理智来说,八阿哥说的这番话无一不有道理。尤其是最后一句问话,作为当事人的张廷玉哪里不知道当日北京城已到了危急之极的地步,假如不是八阿哥果断出手,提前西狩的话,恐怕整个清廷从上到下全被明军在北京城里一锅端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么现在已不会再有大清存在,失去了中枢,大清哪里还有抵抗的能力?各地督抚到时候投降者甚多,就算各自为战也无济于事。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动弃北京城走是最好的办法。虽说谁都不知道未来能不能打回北京去,可至少中枢还在,大清还在,这希望就在。
  “江山飘摇,这天下却依旧还是大清的天下!我所作所为为的都是大清,为的都是祖宗的江山!张衡臣,你是聪明人,我也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你放心,皇阿玛那边我决不会下手,作为人子这点孝道还是有的,但这天下之事,皇阿玛已力不从心了,就让我们来替他力挽狂澜吧。”
  八阿哥正色说道,他的表情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虚情假意,他今天和张廷玉所说的一切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话。因为他知道骗不了张廷玉这样的人,要想让张廷玉向自己效忠,真正地为自己所用,那么就得用真话来打动他。
  张廷玉许久都未开口,他要的答案八阿哥都给他了,而且说的又是如此坦诚,这让张廷玉心中复杂之极。
第464章
暴怒
  陕甘总督府,也就是如今的行宫。
  大清的皇帝康熙老爷子就住在行宫的后院,但这个小小院子不仅有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看守着,没有八阿哥的命令旁人连靠近都不能。
  而且,在院子里服侍的就一个老太监和二个年龄不小的宫女,这三人就是如今康熙的身边人了。而且这三人也都是八阿哥特意挑选和安排的,只是服侍康熙的起居。
  北京城的兵变,使得康熙愤怒异常,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一日之间就成了自己儿子的囚徒,这是所有皇帝都无法容忍的,何况是一向骄傲异常的康熙呢?
  虽说他现在依旧还是大清的皇帝,但实际上他这个皇帝已成了摆设。除了一个名义外,一切都不再有了,就连他的嫔妃也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起初,康熙反抗过,也坚持过,更暗中想了无数办法。但八阿哥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没有给他丝毫机会。在西狩的路上如此,现在到了西安同样也是如此,康熙抬头望着灰色的天空,再看看眼前着这小小的四方地,心中满是无奈和悔恨。
  但这又如何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八阿哥对于朝政的掌控是越来越严,而他这个皇帝却又无能为力。也许过不了多久,他这个皇帝就要成了太上了皇吧?一想到这,康熙心中又无比悲凉。
  “皇上,外面冷,您还是进屋歇着吧。”老太监在一旁劝道,但康熙却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慢慢在院中笃步。
  这院子并不大,长就三十来步,宽也就十几步的样子,转上一圈最多二分钟不到。但康熙却围着这个院子转了小半个时辰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也不知他打算转到什么时候。
  又走了几圈,康熙这才回转,迈步进了房间。这个房间当然不能和北京的宫里相比,只是普通的格局,不过盘了火炕,房间里还是比较暖和的,康熙直接在炕上盘膝坐下,拿起一本书来,然后戴上了水晶镜,慢慢翻看了起来。
  散步,看书,这也许就是康熙每日里最重要的消遣了吧。之前,每日看不完更批不完的奏折,还有那些随时随地可能送来的紧急军报等等,都让当时的康熙感到疲乏之极。
  但现在,没了这些,康熙并没有感觉到丝毫轻松,反而心中空荡荡的感觉令他难受之极。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打发时间,消磨光阴。
  看了一会儿书,这夜渐渐就开始黑了,老太监指挥着宫女给康熙点上了灯,同时开始摆吃食。一转眼就到了晚饭的时候,虽然康熙现在有名无实,可毕竟还是皇帝,他的进膳依旧是件重要事。
  “皇上,用膳了。”摆好饭菜,老太监进了里间提醒一句,康熙微微点头,脱下眼镜把书放到一旁,随后在老太监的帮助下下了炕。
  这些日子,也许是心情缘故,现在的康熙见老了许多,本就干瘦的他越发瘦的厉害,再加上一头发白的金钱鼠尾和原本就不怎么英俊的麻脸,如果换一身普通人的衣服,恐怕和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农差不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