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656

  在此形势下,四阿哥不能不低头,何况他本在朝中势力就不大,如果十三阿哥还在北京的话,或许还有些机会,可身边没了十三阿哥,凭着他一个光杆王爷哪里翻得出风浪来?
  最终,四阿哥的选择和大阿哥一样,在形势面前低下了头。所以他现在工部的差事还在,行动也算自由,不过这些只是表相,对于他们这些阿哥,八阿哥哪里会放松警惕?这不王府内外就有不少八阿哥派来的人,美名曰是护卫四阿哥西狩,实际上就是监督。
  原本,四阿哥还有过出城后绕路南下的打算,毕竟十三阿哥就在南边,如果能同十三阿哥汇合,凭借两位阿哥的地位再加上手中的部分兵权,也许还能做出些事来。只可惜,八阿哥早就防着这一手了,哪里会让四阿哥如此自由行动?再者西狩后,十三阿哥手中的兵极其重要,只要四阿哥在八阿哥的手里,那么就不怕十三阿哥做妖。
  第二日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外面的侍卫就开始催促四阿哥一行起程。出了门,坐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再望一眼居住多年的王府,四阿哥心中不由得感慨一叹。一行十几辆马车载着四阿哥家眷和财物,由几十个侍卫守护着离开了王府。
  上了道后,很快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的各家车辆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车队,而在这支车队正中,就是康熙同其嫔妃的车队。
  当天色渐渐亮起来时,这支车队的头已经出了西直门,而后面是一眼看不到尾的车辆和人群。尤其是北京城中的老百姓得知消息后又有许多人也带上了自家包袱行李,或赶着牛马车,或骑着驴,或用人拉车,浩浩荡荡地跟随其后一起离开北京城。
  因为这些老百姓的加入,西行的人是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再加上那些妇女小孩的哭声和叫声,让人听得如此凄凉。
  在这队伍中,一个旗下普通满人正拖家带口赶着两辆车跟在后面,边往城外走边抹着眼泪,他一家在这北京城住了已有三代人了,而他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城,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一日。
  看着越来越远的熟悉的街道,望着那穿过高高的城门,此人心中突然间想起了三国中董卓西迁的一幕,所谓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进长安,方可无斯难!今日离别,也许此生再也难回了。
  第一日还好,当第二日,也就是康熙等人正式离京后不久,整个北京城终于乱了起来。
  清廷皇室、满清王公贵族再加朝中文武满汉大臣一下子走了七七八八,就连城中的部队也离开了大半,遗留在城里的除了老弱病残或者走不掉的人外,也就是满城的普通老百姓了。
  外面是明军,城里的皇帝西狩,这满人基本全跑光了,普通汉人中除了一些给人当奴才的跟着跑了外,其余大多数人还是留在了北京城。
  在这些人心中,这城头变幻大王旗,皇帝轮流坐的事又不是没有遭遇过。想当年前明的时候,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李自成入了北京得了天下,这老百姓也不一样过日子?
  接下来,满清入关,北京城的老百姓还不一样熬了下来?如今明军又打回来了,无论是谁坐天下,老百姓依旧还是老百姓,一片屋檐三顿饭,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
  但同时,那些平常夹着尾巴做人的地痞流氓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那些原本在平常人眼里高高在上的王府成了这些人的逍遥发财之地,结伴而行,团伙而聚,从这些府中往自己家搬东西那是小事,甚至有些胆大包天的家伙甚至勾结那些走不了的太监侍卫潜入紫禁城内见什么拿什么,要什么抢什么。
  一开始,还仅仅只是偷摸而已,很快随着这些人的胆子大了起来,这烧杀抢掠的勾当很快就从城中蔓延了起来。甚至许多城中守卫的士兵也参与其中,当士兵加入后,性质更加恶劣,整个北京城到处都是烟火腾腾,抢夺无序。
  到这时候,北京城哪里还能守的住?早就潜伏的锦衣卫探子不仅在城中鼓动混乱,而且分出手里直接收买了城中守卫之兵,最终第一道打开的城门并非是明军一直猛攻的朝阳门,也不是同样进攻的东直门,反而是靠近两门的东便门。
  当东便门一开,明军趁势而入时,北京城彻底失去了最后的防御,守城将领见大势已去不是自杀就是化妆而逃,而那些守城的士兵们除投降者外,其余乱兵在城中四处乱窜,疯狂抢掠,企图趁乱捞一把就走。
  明军进城第一件事是先控制北京九门,然后以队为单位展开,逐一进行清剿工作。
  由于有锦衣卫做接应和带路,清剿异常顺利,一路推过去,明军用大喇叭宣告普通百姓一律全部闭门在家,不得外出,而在外的人除老弱妇孺之外,青壮不跪地放弃抵抗者一律全部射杀。
  这时候是不能讲仁义,道心软的时候。北京城的治安平定必须要用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整个北京城。
  明军以战斗队形层层推进进行清剿,但凡没有跪地者就是一阵排枪过去,打得对方千疮百孔再说。至于跪地者,一些一时间没来得及赶回家的老弱妇孺暂时找地方收容,而其余人全部捆了后押至一旁。
  一时间,北京城中枪声四起,到处都有中枪的惨叫声,老百姓们吓得躲在家中门板后,透过门板的缝隙胆战心惊看着街上这血腥的一幕。有些胆小的人,当场就吓尿了裤子,至于那些孩子们,更是被家中大人惊恐地捂住嘴,生平哭喊出声给自家引来祸事。
  “大帅,可以进城了。”当城内的枪声逐渐稀落,前锋部队派人回报,北京城已在明军的控制之下了。
  “这可是我大明故都,天子之城,庄兄,我们一起进城吧!”林建章笑呵呵地指着面前的北京城道。
  庄岩同时眺望着已经大开的城门,心中感慨万千。
  同林建章不同,庄岩原本是清廷官员,俘虏后才入的明军,而现在仅仅几年过去,他怎么都没想到大明就能以这种方式拿下了故都,进入了北京城。
  两人骑上马,由朝阳门而入,按照北京九门的含义,出征走德胜门,凯旋归来走安定门,但由于他们仅仅只是统兵大将而并非朱怡成授权,再加上明军大营靠近朝阳门,如果再绕道未免不便,所以为了考虑这些因素还是走的是朝阳门。
  此时,北京城内已基本安定,就连紫禁城也都在明军的掌握之中。两人入城后先去了紫禁城,但他们只是视察一番,然后交代了些守卫宫禁的要求并未入宫。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对于紫禁城不入宫还是必要的,毕竟这是皇家故地,臣子擅入罪过不小,无论林建章还是庄岩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犯下错误。
第442章
三喜临门
  南京,后宫。
  朱怡成正在皇后宫中,乐呵呵地看着自己儿子朱伯,这小家伙渐渐长大了,如今早就会走会跑,虽然小胳膊小腿跑起来摇摇晃晃的,但喊人的口齿已经清晰,能够流利地说好些话儿。
  朱怡成为了孩子教育煞费苦心,他和后世的父母实际上没什么区别,心中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不过,皇室毕竟还是皇室,对于皇子的教育朱怡成不想照搬以前,所以自己琢磨了一套,尤其是孩子的启蒙。
  参考后世,朱怡成让人按照三字经做了一套卡片,上面描绘了一些故事图画,算得上是看画习字吧。这不,现在的朱怡成手中拿着一张画着孔融让梨的卡片,给儿子说着这里面故事,而在卡片上写着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些字,用这种方式给孩子启蒙。
  不能不说朱伯这小家伙聪明的很,跟着朱怡成读了几句后就能朗朗上口了,而且前些时候教他的那些也能背得完全,朱怡成听了心中大悦,连连赞好。
  “来!乖儿子,这个奖你!”一高兴,朱怡成就把身上常戴的一块玉送给了他,乐得这小子嘿嘿直笑,胖呼呼的小手抓着这玉就不放。
  “皇爷,您可别太宠他了,这玉贵重的很,还是您收着吧。”李娟儿在一旁连忙道,这块玉是去年时候宁波商行贡的,是一块难得的美玉,朱怡成到手后一直喜欢异常,平日常戴在身边。
  “东西再贵重难道还有我儿子贵重么?”朱怡成笑呵呵地说道:“再说了,孩子聪明,读书读的好当然就有赏,如果那天做错了事朕就打他的屁股,这就叫有赏又罚,奖惩分明!”
  李娟儿无奈笑了笑,朱怡成的脾气她是知道的,但孩子的规矩还是要立,当即问朱伯道:“你父皇赏了东西给你,你该如何?”
  朱伯歪着脑袋眨了眨大眼睛,突然间一个轱辘站起身,随后冲着朱怡成伏倒,用奶声奶气的语气喊道:“儿臣谢父皇赏赐,儿臣祝父皇……祝父皇天天开心!”
  这一句话出口,顿时让李娟儿啼笑皆非,什么天天开心?哪里有这么说的。不过朱怡成听了倒是满意之极,什么圣躬安之类的屁话,他倒是觉得这天天开心更让自己听得舒心,真不亏是自己的儿子,开心好啊!这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要开心么?
  正当朱怡成高兴的时候,突然间殿外一阵喧哗,很快一个宫女进来禀报说廖焕之和邬思道两位大人进宫说有急报。
  “让他们进来吧。”朱怡成吩咐道,虽然这是皇后宫,但他和李娟儿还有朱伯在前殿,所以在这召见大臣也不算什么,刚才正和孩子玩的兴起,朱怡成也不打算回去,如果没什么大事听完后安排一下就行了。
  很快,廖焕之和邬思道就进了殿,两人一进殿后只见他们满面喜色,廖焕之就不去说了,邬思道这个腿脚不好的人今天却走的飞快,简直看着和常人没什么两样。
  “皇爷大喜!皇爷大喜啊!”
  朱怡成先是一愣,紧接着马上反应过来,急问:“什么喜事?是不是北边?”
  “正是!”廖焕之跪倒在地,喜急而泣道:“刚传来消息,北京城已于四日前拿下了!清廷康熙及其皇子、大臣等狼狈出逃,现已西狩为由窜往陕甘一带,我大明天兵已占据北京城,自先帝毅宗后,京师故都终回我大明手中!”
  “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北京一下,我大明定鼎九州已成定局,清廷失其中枢,彻底灭亡已在旦夕之间,臣祝皇爷重整神州,皇爷万岁,我大明万万岁啊!”
  “北京拿下了!”
  朱怡成虽说早就有所预料,而且这些日子的军报也一直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拿下北京是铁板钉钉的事。但是预料是预料,实际却是实际,当北京城被拿下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朱怡成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太激动,可惜他错了,现在的他激动的已经不能自己,神州沦陷近百年,而今千辛万苦终复故都,重现大明盛世就在眼前,如何还能按捺得住?
  就连皇后李娟儿同样惊喜万分,连忙拉着朱伯一同向朱怡成跪下,祝贺夺回北京城,大明复故都之喜。
  “好!好!好!”朱怡成一连道了三个好字,高兴地在殿中转着圈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见他如此,众人同样笑着,这的确是一件大喜事,更是大明普天同庆的喜事。
  乐了一会儿,朱怡成要来军报细看,看完后连连点头,当即让廖焕之和邬思道立即向天津卫继续增兵,同时抓紧进行补给。虽然北京城已经拿下,但清廷的力量还在,而且北方明军只是占据了北京城和天津卫两地而已,接下来还有大仗要打。
  新军虽然强大,可人数太少,想彻底扫平北方靠新军是完全不行的,所以明军要再向北方增加兵力,至少要达到十万人左右,这样才能继续下面的战略部署。
  这些,朱怡成之前和军机处就有过商榷,也做了过类似的规划,所以现在他需要把这些规划正式落实。廖焕之和邬思道当即领命,表示马上会去安排,如今离冬天还有些日子,海军方面如果抓紧应该来得及。
  正当商讨此事的时候,一个小黄门喘着粗气跑了过来,禀报道庄嫔和丽姬刚刚生了,两人生产前后仅相隔一刻,庄嫔先生了个小公主,丽姬后生了个小皇子,母子都平安。
  得闻此事,朱怡成更是高兴坏了,这可谓是三喜临门啊!前脚刚接到收复北京城的消息,紧接着自己就多了一儿一女。
  众人同时大喜,连忙向朱怡成道贺,朱怡成这时候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急忙让李娟儿替自己去探望一下庄嫔和丽姬还有两个孩子,等她们稍稍恢复后自己再过去看她们和孩子。
  同时,朱怡成下旨,进庄嫔为庄妃,丽姬为丽妃,并赏后宫诸人。
第443章
封爵
  收复故都,大明普天同庆。
  整个南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当北京被明军收复的消息传来后,城中顿时欢呼一片,百姓们争相而告,商贾店铺更是如同节庆一般挂出红灯笼招商引客,所有物品全部打折赠卖,文人墨客更是在酒楼中对酒当歌挥洒笔墨,就连那些外国商人也沉浸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之中。
  这么些年的努力,江南百姓对于大明的归属感日渐越深,而当明军拿下北京后,百姓对大明的拥护和对朱怡成的崇拜更几乎到达了顶点。如果说几年前,朱怡成刚刚打下南京城的时候,或许还有许多人首鼠两端,觉得大明长不了,而现在几乎天下人都已确定,这天命就在大明这边。
  翌日,朱怡成召开朝会,整个朝堂上同样是一片喜色,众人不住向朱怡成道贺,甚至有臣子提议给朱怡成上尊号,以示此收复故都,再复神州之伟业。
  但这件事被朱怡成直接拒绝了,先不说现在离彻底收复神州还远的很,眼下仅仅只是打下北京城和天津卫而已,整个北方清军依旧占有大片国土,清廷上至康熙下至主要官员,如今已经西逃,而清廷控制区内的清军也在着手反击,试图夺回北京城。
  再说,就算彻底解决了清廷,朱怡成也不打算上什么尊号。在他看来,所谓的尊号和裹脚部一般又臭又长,除了是读书人搞出来糊弄天下人的玩意外,实际上并没什么用处。而且纵观中国历史,皇帝为自己上尊号者真正能名垂千古者又有几人?而那些被世人所记得,并公认为是明君者,上不上尊号又有什么区别呢?
  百年之后,如历史能记得自己,自然会有后人评说功过。所以,朱怡成并不在意这些,而他拒绝上尊号的这个举动非但没让这些臣子们反感,相反许多有长见的大臣对朱怡成如此虚怀若谷,心系天下而不在乎这些虚名的举动大为钦佩不已。
  除此之外,廖焕之特意提出了一件事,这件事倒是朱怡成一口就答应下来了。这事不是别的,是祭祀孝陵,以慰太祖。
  的确,当初打下南京城后,朱怡成第一件事就是祭祀孝陵,而现在拿下了北京城,再一次祭祀孝陵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件事只不过是通过廖焕之之口提议而已,朱怡成当即答应下来,并让礼部着手立即进行操办,时间就定在了三日之后。
  此外,对于战局方面,虽说明军已拿下北京城,但整个天下依旧还未平定,不仅是北方,湖北战场上依旧战况激烈,大明如今还远远未到天下太平的时候。
  朱怡成决定继续向北增派兵力,同时尽快打破湖北战场的僵局,以用最短时间内先平定南方和北直隶一带,随后再对清军各地进行分割消灭,以解决清廷有生力量。
  如料的不差的话,当北京城被占的消息传到湖北后,隆科多必然会主动撤退,要知道北京一丢,各地清军士气大跌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隆科多手中的主要精锐有两部,一部是以丰台大营为基础的清军,这些清军的老家就在北方,现在北京失守老家没了,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在南方打仗?再加上康熙等人西狩,隆科多急于先考虑自保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另一部就是他手中的蒙古骑兵了,这些蒙古骑兵作战凶狠,来去如风,在中原和湖北战场上为清军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不是这支骑兵在,隆科多在湖北也没能力同明军僵持到现在。
  清廷丢了北京,这些蒙古人会不会有异样的心思,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以隆科多的聪明他不难不想到这个问题,所以,隆科多撤军是显而易见,甚至有可能直接撤回河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